资源简介 (共45张PPT)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百年孤独》(节选)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学习目标了解马尔克斯生平及其作品,了解魔幻现实主义。梳理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探讨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结合创作背景,分析本文“失眠症”造成“失忆”这一情节的象征意味。任务一识“造梦”之大师探“迷案”之经纬魔幻侦探作者简介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27年在哥伦比亚的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出生,并在童年时期与外祖父母同住。1936年,他随父母搬迁至苏克雷。1947年,他进入了波哥大国立大学学习,但1948年因内战中断学业,转而投身新闻行业。自1950年代起,马尔克斯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60年代初,他移居墨西哥。1967年,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源自拉丁美洲,它扎根于拉美的具体现实,并融合了荒诞派的艺术技巧,将现实生活与超自然元素如神话、鬼怪和幻觉相结合,其作品常常显得晦涩而难以捉摸。这一流派在拉丁美洲蓬勃发展,不仅吸收了欧洲文学的养分,特别是现代派文学中的象征主义、隐喻和意识流手法,还深深植根于当地的印第安文化之中。作家们从传说、神话、巫术、幻觉和怪诞元素中汲取灵感,形成了魔幻现实主义独有的艺术特色。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克斯。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特点: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本质:“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百年孤独》“再现拉丁美洲图景的鸿篇巨制”在《百年孤独》问世之前,马尔克斯在国际文坛上并不知名。然而,这部作品一经发布,便在拉丁美洲乃至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引起了轰动,并迅速被译成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因此一夜成名,成为了全球瞩目的作家。《百年孤独》以其独特的风格著称,既展现了宏大的气势,又充满了奇幻与神秘。在描绘战争的残酷时,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与冷酷;在刻画爱情的细腻情感时,细腻入微地描绘了热恋中的激情与挣扎;而在处理超现实元素时,则展现了人间与鬼界、过去与未来的变幻莫测。这部作品融合了轻盈与厚重,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并被公认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就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1982年《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 ”“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他在长篇小说代表作《百年孤独》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能力,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幻象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命与斗争。”“马孔多变了样”,请侦探们快速默读,以“侦探简报”的形式,简要概述节选部分围绕布恩迪亚家族讲述了哪些核心事件。活动:课文节选第三章主要写马孔多开始受到外部冲击理顺故事情节第一部分(1—5),介绍故事背景、环境(马孔多),以及主要人物在此阶段的状态(行为、精神面貌)。第二部分(6—7),写丽贝卡到来,她怪异的性格举止,突出她的吃土的习惯,以及乌尔苏拉给她改变这一习惯的做法。第三部分(8—14),丽贝卡将失眠症带给马孔多,失眠症席卷马孔多,人们开始健忘失忆,但他们在努力改变这一切(隔离,贴标签)。任务二观“人物”之奇行解“内心”之秘辛魔幻侦探《百年孤独》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乌尔苏拉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马孔多的创立者布恩迪亚妻子梅尔基亚德斯吉卜赛老人布恩迪亚朋友阿玛兰妲丽贝卡布恩迪亚长子布恩迪亚次子小女儿养女阿尔卡蒂奥阿尔卡蒂奥之子比西塔西翁印第安姐姐印加王后裔卡塔乌雷印第安弟弟印加王后裔文章节选部分出现了哪些人物?借助P88图表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涉案人员概览各“侦探小组”从以上“重点嫌疑人”(核心人物)中选择1-2位,快速找出并概括其在节选部分中最引人注目的奇特行为及形象特点。活动一: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1、2段:商道开通之后,着迷于眼前的现实,变回了创业之初那个富于进取心的男子,忙于设计街道、规划新居和改革(音乐钟,巴旦杏树);力排众议欢迎吉卜赛人到来;积极接受并实行儿子关于补救失忆做法。(热心接受新事物,执着于改变旧事物)乌尔苏拉1、2、4、6、7、9、12段:布恩迪亚家的家庭主妇,探得了与外界的通道,带来了马孔多的繁华;热心为丽贝卡治疗恶习且使之好转,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相信印第安人对失眠症的解释,隔离了丽贝卡;热心为患了失眠症的人们熬制各种草药服用。(爱护家人,清醒而善于拯救)6、7、8、12段:父母双亡的孤儿,由几位皮草商带着从外地跋涉而来,托付给布恩迪亚家﹔体弱多病,多年忍饥挨饿,有独自吮手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的习惯﹔初到不吃不喝,不与人交流,情况好转后融入了新家庭;会讲西班牙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但又犯了失眠症,传染给了全镇。(独处多于交流,时而外向又时孤僻)丽贝卡2段:不讲西班牙语(外来语),只讲本地方言。(怪癖,追求个性)2、3、4、14段:热心于金银器工艺,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能预见丽贝卡将要到来;想出了抵御失忆的“标签”方法。(执着于自己的喜好、有预见能力)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奥雷里亚诺比西塔西翁和卡塔乌雷2、8、9段:印第安姐弟。由于疫病背井离乡,抛下了尊贵身份。失眠症暴发以后,弟弟失去了踪影,姐姐留下来认定了宿命,且解释失眠症会导致不可逆转地恶化到“遗忘”。(善于观察和解说)针对选定的奇特行为,小组讨论:这些行为背后,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情感困境或人格特质? 完成“人物心理测评报告”。活动二:人物 外在“奇行” 内心“秘辛”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丽贝卡 奥雷里亚诺 乌尔苏拉 狂热地拥抱吉卜赛人的新发明,沉迷于虚无的战争准备吃泥土和墙皮,携带父母骨灰预见事件的发生,沉默寡言,反复锻造小金鱼以惊人的毅力与务实精神扩大住宅,打理家务魔幻现实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代表了极致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但在闭塞的马孔多,这种精神无处安放,转化为一种无人理解的、近乎疯癫的孤独。他有与生俱来的宿命感与洞察力。锻造、熔化、再锻造小金鱼,是一种对抗时间虚无与内心巨大孤独的仪式,是内向型孤独的典型体现。奥雷里亚诺乌尔苏拉她是混乱家族中的秩序维护者。其忙碌的本质是对抗家族注定衰败的宿命,试图用行动上的勤勉来填补精神上的孤独与无助,是奉献型孤独的体现。任务三悟“孤独”之宿命溯“百年”之渊源魔幻侦探在侦查过程中,你是否感受到一种弥漫在整个家族中的共同情绪?是什么?这种情绪仅仅是布恩迪亚一个家族的情绪吗?结合创作背景,撰写“案件结论”。活动:聪明,有能力能预知未来,相信神秘的力量喜欢独处,无法(不愿、不能)跟他人交流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3BB9699A615072F33A2D7F2042825409E74418739478CCFE042368A9978AAA8C0D69BECA006E016AFCFD402FEC3B700C5AEC73BEFFE372DE思考:文中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孤独:处境无同伴,心灵无依靠写作背景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百年孤独》写作期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社会政治环境动荡且不稳定。战争主要围绕着保守党与自由党之间权力的斗争而展开。两党之间的执政理念不一致,但均对权力充满着渴求。党派之间争权夺利,国家趋向于分裂,无法统一起来共同应对外部思想及文化的入侵,国家逐渐走向衰落。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北临加勒比海,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人民大可安居乐业。但自列强入侵及1830年内部战争爆发以来,人性的扭曲、政客的虚伪、统治者行为的荒诞及残忍逐渐呈现。在黑暗的统治下,社会思想逐渐狭隘化,民族的发展及国家的进步成为空谈。《百年孤独》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完成的。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写作背景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写作背景马孔多有什么隐喻?为何这样描绘“百年”?第一阶段由布恩地亚家族的第一代阿卡迪奥带领人们开辟马孔多,此时的马贡多基本上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自然村落,颇似19世纪前后闭塞落后的哥伦比亚;第二阶段马孔多卷入了战争,失去了往日平静的生活,很像内战动乱时期的哥伦比亚;第三阶段马孔多变成了一个被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的香蕉园,象征着外国垄断资本对哥伦比亚的侵入和破坏。马孔多的三个历史阶段淡忘个体的过去淡忘社会群体共同的记忆(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迷失自我(由于遗忘历史而迷失自我)“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个人的身份,以至于失去自我。”“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1.失眠症造成的失忆象征着什么?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正在被忘记主题探究2. 人们为了抵抗“失忆”做出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寓意呢?① 当乌尔苏拉发现了丽贝卡的失眠症后,她把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防止传染;(9段)寓意: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昔日内战的残酷与灾难,更不要忘记百姓的愚昧无知和民族的贫穷落后,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② 乌尔苏拉熬制了乌头汤让得了失眠症的人们服下,试图治疗失眠症;(12段)③ 马孔多的人们把小铃铛送给镇外的来客使用,让这些健康人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这项举措卓有成效;(13段)④ 人们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努力挣脱健忘的命运。(14段)失眠症、失忆症情节的象征意义——勿忘历史主题探究“马孔多”本该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小镇,为什么会成为孤独的“培养皿”,使一个家族遭遇了长达百年的“孤独”?异域文化和土著文化的冲突所致。西方文化代替了本土文化,“马孔多”虽然还在,但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没有了。外因马孔多自身的愚昧、落后、封闭、固执、僵化等民族痼疾。内因“缺乏文化的归属感,在紊乱的心理状态下,在贫困与落后的泥沼中挣扎,结果是越陷越深,这就是马孔多镇人孤独的症结所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乌尔苏拉(妻)第一代庇拉尔·特尔内拉(情人)丽贝卡(妻)蕾梅黛丝·莫斯科特(妻)皮埃特罗·克累斯皮(情人)第三代阿尔卡蒂奥(私生子)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情人)奥雷里亚诺·何塞(私生子)17个奥雷里亚诺·母亲姓氏(17个未知女人生,均被杀)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双胞胎私生子)第四代美人儿蕾梅黛丝(私生女)(八个月时,其父阿尔卡蒂奥被政府军枪决)奥雷里亚诺第二(双胞胎私生子)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妻)(外来女士)佩特拉·科特斯(双胞胎私生子)何塞·阿尔卡蒂奥(私生子)(教皇)第五代马乌里肖·巴比伦(私生子)(教皇)梅梅·布恩迪亚(雷纳塔)(女)阿玛兰旭·乌尔苏拉(次女)加斯通(夫)阿玛兰旭·乌尔苏拉(姨妈兼情人)第二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次子)丽贝卡(养女)阿玛兰妲·布恩迪亚(养女)何塞·阿尔卡蒂奥(长子)尼隔罗曼旭(情人)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巴比伦)(私生子)第六代猪尾巴孩子(罗德里戈或奥雷利亚诺)第七代表兄妹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归宿:要么死于非命,要么在“孤独”中离世。他们虽然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失败。“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补充资料:马孔多之“变”每年三月前后,一家衣衫褴褛的吉普赛人都会来到村边扎下帐篷,击鼓鸣笛,在喧闹欢腾中介绍新近的发明。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给何塞带来磁铁、望远镜、放大镜、星盘、炼金术。另外一批新的吉普赛人则带来了冰块。那一刻,市镇上的人都在一阵可怖的汽笛声和急促的喷气轰响中惊愕不已。之前几个星期,他们曾看见一队工人铺设枕木和铁轨,但没有人在意,都认为是吉普赛人带着新花样归来,还是吹笛子打铃鼓那老一套,吹嘘耶路撒冷的天才们发明的鬼知道什么药水。人们从汽笛和喷气引发的骚乱中间回过神来之后,都涌上街头,看见奥雷里亚诺·特里斯特正在火车上向他们招手。他们目瞪口呆地望着用鲜花装扮的火车在晚点八个月后首次开到。这列无辜的黄色火车注定要为马孔多带来无数疑窦与明证,无数甜蜜与不幸,无数变化、灾难与怀念。(《百年孤独》第196-197页)案件结论:现代文明和殖民者的野蛮入侵,使得偏远闭塞又宁静的小村庄马孔多发生巨变,他们把马孔多闹了个天翻地覆。孤独的马孔多在文明洪流的巨大冲击中狂欢、逃避、堕落、崩溃,最终消失。任务四察“幻象”之表破“真实”之里魔幻侦探请侦探们在文中寻找2-3处最令你觉得不可思议的“魔幻幻象”(“表”),并共同推理其背后可能隐藏的“现实真相”(“里”),完成“案件分析表”。活动:魔幻内容:①第一处:丽贝卡要来马孔多之前,奥雷里亚诺已经有了预感,“‘我不知道是谁,’他坚持道,‘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丽贝卡到来之前,奥雷里亚诺准确地进行了预言。②第二处:丽贝卡来到布恩迪亚家数天,什么也不肯吃,竟然没有被饿死,后来印第安人“发现她只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墙皮”。③第三处:布恩迪亚一家都患上了失眠症,整天醒着做梦,布恩迪亚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在镇上出售,就这样失眠症通过糖果传染了整个镇子的人。④第四处:患失眠症的人会慢慢失忆,遗忘童年的记忆、事物的名称和概念、各人的身份,以致失去自我。阅读节选部分,找出文中四处展现魔幻的地方,并分析魔幻的作用、魔幻与现实的关系。(二)作用:通过魔幻的写法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神秘感,甚至讽刺意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魔幻来反映不合理的现实,更好地表达主题。(三)魔幻与现实的关系:魔幻是用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魔幻”是表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立足于现实,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阅读节选部分,找出文中四处展现魔幻的地方,并分析魔幻的作用、魔幻与现实的关系。①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根据。比如,“失忆现象”的现实原型之一就是哥伦比亚香蕉园工人罢工及镇压罢工大屠杀事件,政府有意掩盖具体死亡人数,回避历史,使群众“遗忘”“失忆”。 ②魔幻的细节生动逼真,与现实没有违和感。比如,众人失眠后消磨精力、为每样东西贴标签等情境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 ③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现实生活(或“表现心灵的真实”)。如“失眠症”所带来的失忆现象,象征拉丁美洲人民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逐渐遗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马尔克斯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结合这句话,从“魔幻”和“现实”的关系角度,简析小说节选部分的写作特点。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文中大量神话、鬼怪传说,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思考,正是印第安民族所特有的“魔幻意识”的体现,也是拉丁美洲普通百姓真实的心理活动。(一)“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二)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 每个子孙都有相同的名字,象征拉美土地上周而复始的贫穷、战乱、迷茫和孤独。· 失眠症导致了失忆症,象征着跨入现代社会的人们,对来路的迷失,对去路的迷茫。· 人物的孤独、马孔多的孤独象征着当时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甚至人类的孤独。(三)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主旨探究——何为孤独?观点一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观点二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 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而这些吉普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观点三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何塞 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其家庭人员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揭示孤独是为了摆脱孤独布恩迪亚家族成员各以独特的方式尝试摆脱孤独,然而他们的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最终每个人都以各自的方式加剧了孤独感,陷入了“百年孤独”的宿命轮回。通过对人物孤独心理的剖析,马尔克斯旨在探寻解脱孤独的途径。他以乐观的态度探讨了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成因以及摆脱苦难的可能路径。马尔克斯曾言:“孤独的对立面是团结”,而香蕉公司工人的罢工则“是我们历史上寻求解放、建立联系、实现沟通的一次尝试”。正如作家莫言评价的那样:“加西亚·马尔克斯以一颗充满悲悯的心,在拉美迷失的精神家园中寻找温暖……他站在一个极高的视角,以同情的眼光俯瞰纷繁复杂的人类世界。”作业:尼采说,“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它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驯;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驯。”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孤独”的,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马尔克斯的孤独”,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作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