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学习目标1、通读文本,梳理文章层次结构,清晰把握“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脉络线索。2、精读文中重点语句,分析关键词、句式的表达效果,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3、了解开幕词的定义、用途等相关知识,总结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4、结合文本与历史背景,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自身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二、课前预习1、文体知识积累:查阅资料,补充开幕词的特点(如内容上需阐明会议目的、意义,语言上需具备庄重性与号召力等)。开幕词具有三大核心特点。一是针对性,需紧密围绕会议主题,明确会议召开的背景、目的与主要任务,如本文围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阐明新中国成立的筹备意义;二是庄重性,作为正式场合的讲话文稿,语言风格严肃、正式,符合重大会议的氛围;三是号召力,结尾常以富有激情的语句凝聚共识、鼓舞人心,如本文用排比句式号召人民为国家建设奋斗。2、作者与背景梳理: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请再列举 1-2 件他在革命历程中的重要事迹:领导秋收起义、指挥红军长征(或撰写《论持久战》指导抗日战争)。结合已有历史知识,简要概括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可从解放战争局势、人民需求等角度展开):此时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基本被推翻,全国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长期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政权来保障自身权益、规划国家未来;为了正式筹备新中国的成立,确定国家名称、国旗、国歌等重要事宜,团结全国各阶层力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应运而生。3、字词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义。复辟(bì):指被推翻的反动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反动制度复活侮辱(wǔ):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松懈(xi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或纪律不严格,意志不坚定不屈不挠(náo):形容在困难或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低头,意志坚定三、课堂探究(一)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阅读全文,根据“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逻辑线索,完成下列表格,明确各部分内容。层次划分 对应段落 核心内容第一部分 1-3 段 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介绍会议背景,强调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获得全国人民信任与拥护,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第二部分 4-8 段 回顾中国人民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历程,指出中国人民取得胜利、从此站起来的历史事实,强调这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第三部分 9-16 段 展望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任务(肃清反动派残余、医治战争创伤、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国家),表达对国家发展的坚定信心(二)文本研读:品析语句与情感重点语句赏析:阅读下列语句,结合加点词语或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完成表格。重点语句 关键词 / 句式 表达效果任何帝国主义者、封建主义者、官僚资本主义者,对于我们的这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都是不容许其存在的。 任何 “任何”涵盖所有敌对势力,无例外情况,语气坚决,明确排除了一切反动势力存在的可能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判断句(“这就是…… 它将表明……”) 判断句语气肯定、不容置疑,直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强化语句的庄重性与震撼力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必将 “必将”表必然结果,语气坚定,凸显对中国人民努力成果的绝对信心,不受反动派质疑的影响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是对英雄功绩的最高赞颂,强调英雄精神将永远流传,不会被遗忘(三)深层思考:人物与民族形象分析1、从文中的讲话内容与情感表达中,我们能看到毛泽东同志的伟人特质。请选择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并结合文本具体语句分析。四字短语1:胸有丘壑文本依据与分析:文中毛泽东同志展望未来时,从经济建设(“医治战争的创伤,发展国家的工业”)、文化建设(“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国防建设(“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多方面规划国家发展,清晰勾勒出新中国的建设蓝图,体现出他对国家全局的精准把控与长远布局,尽显“胸有丘壑”的特质四字短语2:自信豪迈文本依据与分析:他在文中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并用“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坚定表态,既直面反动派的质疑,又充满对国家未来的信心,语气豪迈、态度坚决,充分展现出“自信豪迈”的伟人风范2、文中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做出了展望,从中能读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请选择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并结合文本具体语句分析。四字短语 1:勤劳勇敢文本依据与分析:文中提到“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直接点明中华民族“勇敢”“勤劳”的特质——勇敢体现在百余年反抗压迫的斗争中,勤劳体现在对未来文明与幸福的创造计划中,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四字短语 2:奋发向上文本依据与分析:文中指出“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既承认过去的落后,更表达出对未来的积极追求——通过经济、文化建设摆脱落后标签,以高度文明的形象立足世界,展现出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奋发向上”精神(四)写法鉴赏:总结艺术特色结合全文,从“结构”“语言”两个维度,总结《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一篇开幕词的艺术特色,每一点需结合文本实例说明。1、结构: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遵循“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脉络展开。先通过1-3段立足当下,介绍会议背景与性质;再以4-8段回顾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论证“站起来”的历史必然性;最后用9-16段展望未来任务,明确国家发展方向。2、语言:兼具通俗易懂与情感充沛的特点。一方面,语言平实直白,无复杂晦涩表述,如“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医治战争的创伤”等,让不同文化层次的听众都能理解;另一方面,善用情感化表达,如通过“任何”“必将”“永垂不朽”等词语强化语气,用“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 等语句传递蔑视与自信,结尾的排比句式更凝聚情感、增强号召力,充分调动听众的情绪四、课堂小结与拓展1、主题回顾:这篇开幕词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历程,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实;同时明确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任务(肃清残余、建设国家),规划国家发展方向;全文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传递出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心,既彰显了会议的历史意义,又凝聚全国力量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2、拓展思考:观看“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关视频后,结合视频内容与文本,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点”的理解,不少于200字。示例:新中国成立之所以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从历史维度看,它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视频中代表们讨论国家名称、确定国旗国歌的场景,与文本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宣告相呼应,标志着中国从“被压迫民族”转变为“自主独立的国家”,彻底打破了“三座大山”的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人民真正掌握国家主权。从未来维度看,它开启了国家建设的新篇章——视频中代表们对经济、文化建设的规划,与文本中“发展国家的工业”“出现文化建设高潮”的展望一致,意味着中国从“革命时期”进入“建设时期”,人民不再为“求生存”而斗争,而是为“谋幸福、建强国”而奋斗。这一转折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更让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复兴的新机遇,是中国历史上不可逾越的关键节点。五、课后作业模仿开幕词的基本结构与语言风格,以“青春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开幕词片段(需包含会议目的、号召性语句)。示例:各位青年朋友,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召开“青春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座谈会,目的是凝聚青年力量,探讨新时代青年如何以行动助力祖国发展。祖国的发展离不开青春的力量 —— 从脱贫攻坚中的青年干部,到科技攻关中的青年学者,无数青年用奋斗证明“青春与祖国同频”。在此,我号召每一位青年:以理想为灯,照亮祖国建设的道路;以实干为笔,书写青春报国的华章。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与祖国共赴新征程,让青春在祖国发展中绽放光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