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9月学情调研 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9月学情调研 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9月学情调研 科学试题
1.(2025八上·宁波月考)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辨别
【解析】【分析】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③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答】 简谱中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表示音调,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甲所示,当用水平推力轻推玩具小牛的底部时,玩具小牛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如图乙所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轻推玩具小牛的耳朵时,玩具小牛“翻了”,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以上三者都有关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决定,分析图示情景,然后根据图示情景分析答题。
【解答】 当用水平推力轻推玩具小牛的底部时,玩具小牛沿桌面平稳地移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轻推玩具小牛的耳朵时,玩具小牛“翻了”。两种情况下,推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3.(2025八上·宁波月考)以下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 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要判断哪个选项中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就看哪个选项中的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A.虽然物体的速度是一定的,但物体不是在沿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不是平衡力作用,故A错误;
BC.虽然物体是在沿直线运动,但物体的速度在发生变化,所以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不是平衡力作用,故BC错误;
D.物体是在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不变,所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4.(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是樊振东打乒乓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只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B.乒乓球被击打后在空中能继续飞行,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C.乒乓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乒乓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解析】【分析】A.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
B.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A.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乒乓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
B.乒乓球之所以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描述为“受到惯性”,故B错误;
C.乒乓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作曲线运动,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与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所以乒乓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故C正确;
D.乒乓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一定是水平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5.(2025八上·宁波月考)小科参观植物园的花展时,在植物园中小科不仅看到了各种美丽的鲜花,同时还闻到了各种花的独特清香,也品尝了甜甜的花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来到植物园中,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B.花蜜是甜的这种感觉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C.小科感觉没有刚来时香了,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D.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蜜和花香的混合味道。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 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
【解答】A.由于每个同学的差异性,所以对花香的敏感度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百花园牌花蜜是甜的,这种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小科感到花香逐渐淡去”这是属于嗅觉适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香和花蜜的混合味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5八上·宁波月考)小科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小车应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下落
B.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速度减小最慢
C.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
D.通过此实验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
【答案】A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A.实验中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B.接触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运用了科学推理的方法。
【解答】 A.实验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便于比较研究,故A正确;
B.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在上面运动的距离最远,速度减小的最慢,故B错误;
C.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阻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而不是通过三次实验直接得出的,故D错误。
故选A。
7.(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是一款音频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声波让火焰失去稳定性,从而扑灭火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发出的声音属于次声波
B.该装置可以直接在太空中使用
C.该装置在产生声音时不需要振动
D.该装置能灭火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答案】D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 A.次声波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声音能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 A.该装置发出的声音属于可听声,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装置不可以直接在太空中使用,故B错误;
C.该装置在产生声音时需要振动,故C错误;
D.该装置能灭火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8.(2025八上·宁波月考)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平拉动长木板A,可测出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
B.拉动长木板A 的速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
C.在木块B上增加重物,拉动A 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在长木板A上铺毛巾,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A.两个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是静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BCD.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处于静止时受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分析摩擦力大小与拉力关系。
【解答】 A.实验时水平拉动长木板A,AB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有滑动摩擦力,而B始终相对于地面静止,受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拉动长木板A的速度越大,B始终静止,受力平衡。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木块B上增加重物,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增大压力,滑动摩擦力增大,拉动长木板A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在长木板A上铺毛巾,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9.(2025八上·宁波月考)下列物体受到浮力的是(  )
A.浸没的桥墩 B.在水中下沉的石头 C.中国空间站 D.天宫课堂中“悬浮”的乒乓球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在液体中时受到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解答】 A.桥墩的底部埋在河床里面,液体对其下表面没有产生向上的压力,所以其不受浮力,故A错误;
B.在水中下沉的石头受到了水对其上下表面的压力,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受浮力的作用;故B正确;
C.飘在太空中的中国空间站,既没有浸入在空气中,也没有浸入在液体中,其不受浮力,故C错误;
D.天宫课堂中“悬浮”在水中的乒乓球,水和乒乓球都处于失重状态,水无法产生压强,乒乓球上下表面也没有压力差,故D错误。
故选B。
10.(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通过比较压下海绵的深浅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B.乙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甲图中的明显
C.该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D.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
【答案】C
【知识点】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 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是转换法;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
【解答】 A.实验中,通过比较压下海绵的深浅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运用的是转换法,故A错误;
B.由转换法,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故B错误;
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甲、乙两次实验,压力相同,甲中受力面积小,压力作用效果明显,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故C正确;
D.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则两图中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D错误。
故选C。
11.(2025八上·宁波月考)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甲的速度是7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它们所受阻力 f甲、f乙之比是(  )
A.3:4 B.4:7 C.7:4 D.1:4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两个降落伞的质量相同,根据G=mg求出的重力相同。
(2)甲乙运动速度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受到阻力大小,判断阻力之比。
【解答】 两个降落伞的质量相同,根据G=mg求出的重力相同,故G甲=G乙。
甲以7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下降,甲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故F甲=G甲。
乙以4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下降,乙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故F乙=G乙。
∵G甲=G乙,∴F甲=F乙,
∴F甲:F乙=1:1。
故选D。
12.(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完全相同的沙滩上散步.留下深度相同但大小不同的脚印。则甲(  )
A.所受的重力较大 B.所受的支持力与乙相等
C.对沙滩的压强较大 D.对沙滩的压强较小
【答案】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F=pS比较压力大小,再根据F=G比较重力大小;
B.根据平衡力的知识比较支持力大小;
CD.根据深度比较对沙滩的压强大小。
【解答】CD.根据题意可知,脚印的深度相同,则受到的压力相等,故C、D错误;
A.根据F=pS可知,甲对沙滩的压力较大。根据F=G可知,甲的重力较大,故A正确;
B.沙滩对人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为一对平衡力,即二者大小相等。因为甲的重力大,所以甲受到的支持力大于乙受到的支持力,故B错误。
故选A。
13.(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一个重为G1的杯子中装有重为G2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对杯底的压力为N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N2,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为N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N1与N3是一对平衡力 D.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 A.由于容器不规则,口大底小,因此杯子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要小于水的重力。
B.水平桌面上自由放置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即杯子和水的总重等于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CD.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的条件: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解答】 由于容器不规则,口大底小,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即N1<G1;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和水的总重力,即N2=G1+G2;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即N2=N3;
A.N1与G2大小不相等;故A错误;
B.G1、G2之和与N2大小相等,故B错误;
C.N1与N3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14.(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若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中放入木块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有一个空心小球静止时悬浮在水中。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向乙容器中加盐水,木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变大
B.三个容器对桌面压强一样大
C.如果将小球分成大小两块,小球仍悬浮在水中
D.丙容器中的水对容器底部压强最大
【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木块漂浮在乙容器中,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后,液体密度增大,木块仍然漂浮在液面上,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B.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据此可知三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总重力的关系,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据此得出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关系,再根据判断压强大小;
C.空心的小球,分开后可能是实心的;
D.三个容器水面高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三个容器的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关系。
【解答】 A.木块漂浮在乙容器中,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后,液体密度增大,木块将上浮一些,但木块静止后仍然漂浮在液面上,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仍等于木块的重力不变,故A错误;
B.在甲容器中,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F甲=G水+G杯-------①;
在乙容器中,由于木块漂浮,所以F浮木=G木=G排,
则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乙=G水'+G木+G杯=G水'+G排+G杯,
因为G水'+G排=G水,所以F乙=G水'+G排+G杯=G水+G杯-------②;
在丙容器中,由于小球悬浮,所以F浮球=G球=G排',
则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丙=G水″+G球+G杯=G水″+G排'+G杯,
因为G水″+G排'=G水,所以F丙=G水″+G排'+G杯=G水+G杯-------③;
所以F甲=F乙=F丙,因为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p=
F
S
可知三个容器对桌面压强一样大,故B正确;
C.空心小球悬浮,分开后可能是实心的,就会下沉,故C错误;
D.三个容器水面高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15.(2025八上·宁波月考)在“自制密度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科按照教材的要求制作了简易密度计.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1.0g/cm2;b.将其放入密度 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0.9g/cm3;c.接着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m3,将整个饮料吸管均匀标上刻度:针对他的实验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科制作的密度计,刻度 0.9应该在 B 点
B.若所测的盐水的实际密度为 1.1g/cm3,则实际液面处在此密度计 B 点的上方
C.若所测的酒精的实际密度为 0.8g/cm3,则实际液面处在此密度计对应刻度线的下方
D.在实验步骤 c 中,小科这样均匀标示刻度是正确的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A.根据密度计放在水、植物油里漂浮时的浸入的体积判断出密度计放入中时植物油液面的0.9位置即可;
B.密度计的刻度由上至下的特点是上疏下密;
CD.据V=Sh得出深度h公式进行分析,在其它因素均不变的情况下,密度越小,深度越大。
【解答】 A.因为植物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浸在水中、植物油中时,V排水<V排油,
所以密度计放在植物油中,液面的位置在植物油密度值刻度线的上方,即刻度0.9应该在A点,故A错误;
B.密度计的刻度由上至下的特点是上疏下密,所以所测的盐水的实际密度为 1.1g/cm3 ,则实际液面处在此密度计 B 点的上方,故B正确;
C.密度计的刻度由上至下的特点是上疏下密,所以所测的酒精的实际密度为 0.8g/cm3 ,则实际液面处在此密度计 0.8g/cm3刻度线的上方,故C错误;
D.因为V=Sh,F浮=G物,即:ρ液gV排=ρ液gSh浸=G物=mg,
所以,
则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时浸没的深度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所以密度计刻度不均匀,即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不对,故D错误。
故选B。
16.(2025八上·宁波月考)在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的喷射方向就偏向东方,这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最终,地球在发动机的作用下停止了自转,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答案】相互;运动状态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1)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那么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火焰”应偏向东方,从而获得一个向西的反作用力,这是利用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地球在发动机的作用下停止了自转,地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7.(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的耳的结构图,播放歌曲《复兴的力量》,歌声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   ,再刺激我们耳内的   (填下面图中的序号)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从而形成听觉。若听神经受损造成的失聪   (填“能”或“不能”)借助助听器听到外界声音。
【答案】振动;④;不能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人的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1)歌声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刺激我们耳内的④(耳蜗)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从而形成听觉。
(2) 若听神经受损,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不能形成听觉。
18.(2025八上·宁波月考)图甲所示的波形图中,响度最大的是   ,音调最低的是   ;分别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   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均填“A”、“B”或“C”)。
【答案】B;A;A
【知识点】音调及其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其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管中的空气柱。
【解答】 从图甲可以看出,A振幅最小,B振幅最大,故响度最大的是图B。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由图甲可知,A音调最低;
当用嘴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时,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会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故音调最高的是A。
19.(2025八上·宁波月考)小科在学习重力知识时,分别探究了“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如右图是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将小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并让其自由下垂,此时通过悬线的方向来确定重力的方向,其原理是   。
(2)为进一步研究重力的方向,小科改变支架与桌面的夹角,观察到悬线的方向   。
(3)小科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由于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0.2N刻度处),则小科描绘的图像应该是图丙中的图线   (填序号)。
【答案】(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不变
(3)①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1)根据重力方向的知识解答;
(2)无论在什么位置,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3)注意分析不挂重物时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为零即可。
【解答】 (一)如图甲是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将小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并让其自由下垂, 此时通过悬线的方向来确定重力的方向,其原理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如图乙,为进一步研究重力的方向,小明缓慢改变支架与桌面的夹角, 观察到悬线的方向始终沿竖直方向,即悬线的方向不变。
(3) 根据题意可知,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0.2N刻度处),即不挂重物,或者质量为零时重力不是零,而是0.2N,故选①。
20.(2025八上·宁波月考)小金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5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103kg/m3)
(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   它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答案】(1)小于
(2)上升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物体下沉时,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出鹅卵石前、后所受浮力的关系,根据F浮=ρ液gV排知排开水体积的变化,进而判断出水池水面高度的变化。
【解答】 (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2)鹅卵石捞出前沉底,浮力小于重力,即F浮1<G,将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鹅卵石与小桶都处于漂浮状态,此时鹅卵石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2=G,所以F浮1<F浮2,即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鹅卵石的浮力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上升。
21.(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相同且质量相等的密闭容器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向容器中分别注入两种不同的液体。(取g=10N/ kg)
(1)已知距容器底部等高的A、B两点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则ρ甲   ρ乙。若乙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大于甲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则桌面受到甲、乙容器的压力 F甲   F乙;(以上两空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果把乙装置倒置,如图丙所示,那么整个装置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将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小于;小于
(2)变大;变小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已知A、B两点所受液体的压强pA和pB相等,B点的深度小于A点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知,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
液体和容器的质量都相等,根据G=mg知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相同,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总重力,根据容器和水的重力变化情况,可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变化。根据可判断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化;
因容器倒置后,根据容器的形状和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变化关系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即可。
【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B点的深度小于A点的深度,A、B两点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根据公式p=ρgh可知,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若乙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大于甲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且容器的质量相同,由G=mg可知,甲容器的总重力小于乙容器的总重力,则桌面受到的压力甲小于乙,即F甲小于F乙;
(2)将其倒置后,容器和水的总重不变,所以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不变;
将其倒置后,受力面积变小,根据可知,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将变大;
乙为“上小下大”的台形容器,容器侧壁对液体也有压力,且液体能传递压力,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该液体的重力,即F乙>G乙液;
将其倒置后,为“上大下小”的台形容器,液体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力,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该液体的重力,即F乙'<G乙液,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将变小。
22.(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后松手,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是否需要   ;
(2)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答案】(1)在同一直线上
(2)将卡片剪为两半
(3)A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分析】 (1)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通过旋转小卡片使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最后两个力处于何种状态时小卡片处于静止状态;
(2)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可以将小卡片分成两个物体,观察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3)在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要尽可能排除其它力(如摩擦力)对实验的干扰。
【解答】 (1)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在此位置平衡;这样可以探究相互平衡的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2)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应将卡片剪为两半,变为两个小卡片,观察两个小卡片是否处于静止状态;
(3)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的原因是:在小明的实验中,木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小华的实验中,纸片被悬空,就消除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3.(2025八上·宁波月考)小张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如图所示。F1=F3=F4>F2,拉住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四种形变。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   两图。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两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两图。
【答案】(1)甲、乙
(2)甲、丙
(3)甲、丁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 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探究一个因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这个因素。
【解答】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甲、乙,因为这两个实验中,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只有力的大小不同;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甲、丙;因为这两个实验中,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只有力的方向不同;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甲、丁;因为这两个实验中,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只有力的作用点不同。
24.(2025八上·宁波月考)小明同学为模仿伽利略斜面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让同一辆小车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未铺任何材料的木板上,观察并记录小车水平滑行的距离。(不计空气阻力)
(1)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这一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等;
(2)小明根据图甲实验绘制出小车速度—时间关系图,并推测绘制出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可表示水平面光滑的是   ;(填图中的序号)
(3)图丙是各科学家先后对“运动和力”关系的不同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
A.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物体在不受力时会停止运动
B.伽利略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相对牛顿的观点,笛卡尔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E.科学观点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答案】(1)初速度
(2)①
(3)CE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1)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的速度相等;
(2)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当水平面光滑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根据物理学史回答。
【解答】 (1)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要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
(2)由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据此可得出“表面越光滑,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当水平面光滑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可表示水平面光滑的是①;
(3)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
C.笛卡尔认为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沿原来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笛卡尔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没有力的作用,故C正确;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故D错误;
E.科学观点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故E正确。
故选CE。
25.(2025八上·宁波月考)同学们在学习摩擦力时先根据书木上的实验步骤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如图1的甲、乙、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分别拉动木块做   运动;
(2) 甲、乙、丙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F3, 则F1、F2、F3 的大小关系为   ;
(3)为了便于读数,将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A,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时弹簧示数如图中B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太小为   N;
(4)小科改变传送带速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速度与时间(v-t)和拉力与时间(F-t)的关系图像,如图C、D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原因是:    。
【答案】(1)匀速直线
(2)F1<F2<F3
(3)4
(4)当速度发生变化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1)当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此时摩擦力等于拉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在压力大小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丁图中,A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衡原理可知A在木板上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A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及方向,以木板为研究对象,分析木板受到的力,由力的平衡求出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
(4)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 (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如图1中甲、乙、丙所示,乙、丙中压力相同,丙中接触面粗糙,滑动摩擦力较大,F2<F3;
甲、乙比较,接触面粗糙相同,乙中压力大,滑动摩擦力大,F2>F1,故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F1<F2<F3;
(3)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时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示数为4.0N,所以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0N;
(4)根据图像可知,在速度不同时,摩擦力的大小是相同的,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当速度发生变化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26.(2025八上·宁波月考)研究小组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压强计、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杯、圆柱形容器等。
【实验过程】小金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样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解决上述问题后,小金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
②将金属盒放入酒精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
③比较两次实验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
④换用密度不同的液体,重复上述实验
(2)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科学方法是   。
【实验结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迁移应用】小金将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进行改装,用橡皮膜将其下端封住,往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酒精,观察到橡皮膜向下凸起,然后将玻璃管置于一空玻璃杯内,如图2所示(固定仪器省略),再沿着玻璃杯内壁缓慢注水。
(3)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的形变情况为   (选填“向下凸起”“向上凸起”或“相平”);
【拓展提升】图3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别有 M、N两点。
(4) 若:pM=pN,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   p乙(选填“>“=”或“<”)。
【答案】(1)装置漏气
(2)转换法
(3)向上凸起
(4)>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1)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样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2)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是转换法;
(3)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p=ρgh可知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水的压强较大,据此判断橡皮膜的形变情况;
(4)甲中液面高度较大,若pM=pN,根据p=ρgh可知两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MN以下部分的高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MN以下部分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等于上、下两部分的压强之和,进一步判断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 (1)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样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2)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是转换法;
(3)将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进行改装,用橡皮膜将其下端封住,往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酒精,观察到橡皮膜向下凸起,然后将玻璃管置于一空玻璃杯内,如图2所示(固定仪器省略),再沿着玻璃杯内壁缓慢注水,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p=ρgh可知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水的压强简较大,则橡皮膜的形变情况为向上凸起;
(4)甲中液面高度较大,若pM=pN,根据p=ρgh可知ρ甲>ρ乙,
MN以下部分的高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这部分液体对底部的压强p甲1>p乙1,
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等于上、下两部分的压强之和,所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
27.(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8N,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图戊中盐水的密度是   k g /m3;如果在实验中不小心使图戊中的金属块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此时测量出的盐水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1)2
(2)1.2×103;偏大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称重法求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由图甲、戊知,根据称重法求出金属块浸没在水(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由阿基米德原理求出ρ盐水;
如果他在实验中不小心使戊图中物体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测力计示数变小,根据称重法分析F浸盐水变化,确定测量的盐水密度值的变化。
【解答】 (1)根据称重法测浮力,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GC=4.8N-2.8N=2N;
(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浸水=2N------①,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浮水=ρ水gV排水=ρ水gV物-----②,
由图甲戊知,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盐水=4.8N-2.4N=2.4N------③,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浮盐水=ρ盐水gV排盐水=ρ盐水gV物------④,
由②④得:-------⑤;
将①③代入⑤得:;
如果他在实验中不小心使戊图中物体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则测力计示数变小,导致F示盐水变小,根据称重法,故F浮盐水变大,根据可知,测量的盐水密度值将偏大。
28.(2025八上·宁波月考)按要求作图:
(1)如图(1)所示,小球重4N,漂浮在水中,请用力的图示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
(2)如图(2)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试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1)
(2)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1)(2)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画带箭头的线段即可。
【解答】(1) 小球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两个力为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力竖直向下,浮力竖直向上, 如下图所示:
(2)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大小为20N),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及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三者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如下图所示:
29.(2025八上·宁波月考)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1)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 B,C, D,E五个位置时, 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 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
A. B.
C. D.
(2)“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上面装有声呐,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水深。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蛟龙”号在某海域向水面的母船发出声音1.6s后接收到了回声,则“蛟龙”号已经下潜的水深为多少米   
(3)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请说说你的理由
   。
【答案】(1)C
(2)1200
(3)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知道回收信号的时间,利用s=vt比较海底的深度,进而得出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
(2)先求出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再利用s=vt即可求出水深;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1)根据公式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大,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越大。
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
则水深:h=vt=1500m/s×0.8s=1200m。
(3)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因此不能用超声波声呐测太空的距离。
30.(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甲所示,石块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有一定距离处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g取10N/kg. 求:
(1)石块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1)解:根据乙图可知,当石块没有浸入水中时,拉力等于重力,即:F=G=1400N,
石料的质量:,
当石块完全浸入后,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即F浮=G-F'=1400N-900N=500N。
(2)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石块排开水的体积,
因为石料完全浸没,石料的体积V石=V排=5×10-2m3。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分析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石料以恒定的速度下降,当石块没有浸入水中时,拉力等于重力,据此求出小石料的质量;当石块完全浸入后,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据此求出石料受到的浮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石料排开水的体积(石料的体积)。
31.(2025八上·宁波月考)一重力 的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竖直落下 (不计横向风的影响),设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 与下落速度的平方(v2)成正比,关系为 其中k为常数,且 求:
(1)该雨滴匀速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
(2)雨滴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为多少
(3)请在图中画出从开始下落到落地这一过程中雨滴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描绘出大致情况即可)
【答案】(1)解:雨滴匀速下落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F阻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
由平衡条件可得:F阻=G=2.5×10-3N;
(2) 解:雨滴匀速下落时,F阻=2.5×10-3N,
由已知F阻=kv2,故有;
答:雨滴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为5m/s 。
(3)解:雨滴所受重力不变,开始下落时,雨滴速度较小,所受阻力较小,合力向下,雨滴向下做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一定值后,雨滴所受重力与阻力相等,雨滴所受合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雨滴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雨滴匀速下落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F阻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空气阻力;
(2)已知阻力大小由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可以求出雨滴匀速下落的速度;
(3)分析雨滴的运动过程,确定其速度变化规律,然后作图。
32.(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在质量为1kg的容器内装有5kg的水,容器底面积为 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面积为0.9m2,求:
(1)水对A点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答案】(1)解:根据图片可知,A点的深度=1m-0.35m=0.65m,
水对A点的压强:pA=ρghA=1.0×103kg/m3×10N/kg×0.65m=6.5×103Pa。
(2)解: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1m=1×104Pa;
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1×104Pa×100×10-4m2=100N。
(3)解: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总=(1kg+5kg)×10N/kg=60N;
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求出A点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求出水对A点的压强;
(2)已知水面的高和水的密度,根据公式p=ρgh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再根据F=pS计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知道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根据求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3.(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底面积为 高25cm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重力忽略不计,底部放置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A,此时A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600Pa。距离水平桌面高30cm的天花板上通过一根长5cm 的细线悬挂一边长5cm、密度为 的正方体B且B在A的正上方。现向容器内加水,直至细线对B的拉力刚好为零时停止(加水过程中,A的底面始终跟水面平行且A 始终处于B的正下方)。已知: g取10N/ kg. 求:
(1)正方体A 的密度;
(2)当正方体A 对容器底的压力刚好为零时,容器中加水的质量;
(3)停止加水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答案】(1)解:(1)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其重力大小,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正方体A的边长为:h=10cm=0.1m,
则正方体A的密度为:

答:正方体A的密度为=0.6g/cm3。
(2)解:A的体积为:VA=h3=(10cm)3=1000cm3,
正方体A的质量为:mA=ρAVA=0.6g/cm3×1000cm3=600g=0.6kg,
正方体A的重力大小为:GA=mAg=0.6kg×10N/kg=6N,
当A恰好漂浮时,根据漂浮的条件可知此时A受到的浮力,FA浮=GA=6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此时A排开水的体积:,
A浸在水中的深度:,
容器中水的体积为:V水=(S容器-SA)hA=(200cm2-10cm×10cm)×6cm=600cm3,
容器中水的质量为:m=ρ水V水=1g/cm3×600cm3=600g;
答:当正方体A对容器底的压力刚好为零时,容器中加水的质量为600g。
(3)解:正方体B的边长为5cm,体积为:VB=a3=(5cm)3=125cm3,
正方体B的重力大小为:GB=ρBgVB=4×103kg/m3×10N/kg×125×10-6m3=5N,
当细绳拉力为0时,A、B整体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总重力,所以此时的浮力为:
F浮=GA+GB=6N+5N=1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A、B作为整体,共排开水的体积为:

此时B排开水的体积为:VB排=V排-VA=1100cm3-1000cm3=100cm3,
根据体积公式知,B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则B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B露=a-hB浸=5cm-4cm=1cm,
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h水=h桌-l线-hB露=30cm-5cm-1cm=24cm,
容器中水的体积为:V'水=Sh水-V排=200cm2×24cm-1100cm3=3700cm3,
容器中水的重力为:G水=ρ水V'水g=1.0×103kg/m3×10N/kg×3700×10-6m3=37N,
容器属于轻质容器,重力不计,则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F压=G水+GA+GB=37N+6N+5N=48N,
停止加水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答:停止加水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400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根据p=ρgh求出正方体A的密度;
(2)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求出正方体A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其质量,再根据G=mg求出其重力,当正方体A对容器底的压力刚好为零时,此时正方体A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此时正方体A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柱体的体积公式求出此时A浸入水中的深度,进而求出容器中加水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容器中加水的质量;
(3)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求出正方体B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其质量,再根据G=mg求出其重力,当细绳拉力为0时,A、B整体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求出此时A、B所受的总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A、B排开水的总体积,已知A的体积,求出此时B排开水的体积,根据体积公式求出此时B浸入水中的深度,结合B的边长求出B露出水面的高度,根据天花板到桌面的距离、细线的长度求出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根据体积公式结合A、B的体积求出此时容器中水的体积,再根据重力公式求出容器中水的重力,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中水的重力、A和B的重力之和,再根据求出停止加水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1 / 1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9月学情调研 科学试题
1.(2025八上·宁波月考)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2.(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甲所示,当用水平推力轻推玩具小牛的底部时,玩具小牛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如图乙所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轻推玩具小牛的耳朵时,玩具小牛“翻了”,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以上三者都有关
3.(2025八上·宁波月考)以下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
A. B. C. D.
4.(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是樊振东打乒乓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只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B.乒乓球被击打后在空中能继续飞行,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C.乒乓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乒乓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5.(2025八上·宁波月考)小科参观植物园的花展时,在植物园中小科不仅看到了各种美丽的鲜花,同时还闻到了各种花的独特清香,也品尝了甜甜的花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来到植物园中,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B.花蜜是甜的这种感觉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C.小科感觉没有刚来时香了,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D.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蜜和花香的混合味道。
6.(2025八上·宁波月考)小科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小车应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下落
B.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速度减小最慢
C.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
D.通过此实验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
7.(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是一款音频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声波让火焰失去稳定性,从而扑灭火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发出的声音属于次声波
B.该装置可以直接在太空中使用
C.该装置在产生声音时不需要振动
D.该装置能灭火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8.(2025八上·宁波月考)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平拉动长木板A,可测出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
B.拉动长木板A 的速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
C.在木块B上增加重物,拉动A 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在长木板A上铺毛巾,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9.(2025八上·宁波月考)下列物体受到浮力的是(  )
A.浸没的桥墩 B.在水中下沉的石头 C.中国空间站 D.天宫课堂中“悬浮”的乒乓球
A.A B.B C.C D.D
10.(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通过比较压下海绵的深浅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B.乙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甲图中的明显
C.该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D.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
11.(2025八上·宁波月考)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甲的速度是7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它们所受阻力 f甲、f乙之比是(  )
A.3:4 B.4:7 C.7:4 D.1:4
12.(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完全相同的沙滩上散步.留下深度相同但大小不同的脚印。则甲(  )
A.所受的重力较大 B.所受的支持力与乙相等
C.对沙滩的压强较大 D.对沙滩的压强较小
13.(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一个重为G1的杯子中装有重为G2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对杯底的压力为N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N2,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为N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N1与N3是一对平衡力 D.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4.(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若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中放入木块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有一个空心小球静止时悬浮在水中。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向乙容器中加盐水,木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变大
B.三个容器对桌面压强一样大
C.如果将小球分成大小两块,小球仍悬浮在水中
D.丙容器中的水对容器底部压强最大
15.(2025八上·宁波月考)在“自制密度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科按照教材的要求制作了简易密度计.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1.0g/cm2;b.将其放入密度 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0.9g/cm3;c.接着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m3,将整个饮料吸管均匀标上刻度:针对他的实验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科制作的密度计,刻度 0.9应该在 B 点
B.若所测的盐水的实际密度为 1.1g/cm3,则实际液面处在此密度计 B 点的上方
C.若所测的酒精的实际密度为 0.8g/cm3,则实际液面处在此密度计对应刻度线的下方
D.在实验步骤 c 中,小科这样均匀标示刻度是正确的
16.(2025八上·宁波月考)在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的喷射方向就偏向东方,这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最终,地球在发动机的作用下停止了自转,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7.(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的耳的结构图,播放歌曲《复兴的力量》,歌声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   ,再刺激我们耳内的   (填下面图中的序号)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从而形成听觉。若听神经受损造成的失聪   (填“能”或“不能”)借助助听器听到外界声音。
18.(2025八上·宁波月考)图甲所示的波形图中,响度最大的是   ,音调最低的是   ;分别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   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均填“A”、“B”或“C”)。
19.(2025八上·宁波月考)小科在学习重力知识时,分别探究了“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如右图是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将小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并让其自由下垂,此时通过悬线的方向来确定重力的方向,其原理是   。
(2)为进一步研究重力的方向,小科改变支架与桌面的夹角,观察到悬线的方向   。
(3)小科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由于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0.2N刻度处),则小科描绘的图像应该是图丙中的图线   (填序号)。
20.(2025八上·宁波月考)小金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5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103kg/m3)
(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   它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1.(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相同且质量相等的密闭容器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向容器中分别注入两种不同的液体。(取g=10N/ kg)
(1)已知距容器底部等高的A、B两点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则ρ甲   ρ乙。若乙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大于甲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则桌面受到甲、乙容器的压力 F甲   F乙;(以上两空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果把乙装置倒置,如图丙所示,那么整个装置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将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后松手,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是否需要   ;
(2)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23.(2025八上·宁波月考)小张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如图所示。F1=F3=F4>F2,拉住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四种形变。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   两图。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两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两图。
24.(2025八上·宁波月考)小明同学为模仿伽利略斜面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让同一辆小车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未铺任何材料的木板上,观察并记录小车水平滑行的距离。(不计空气阻力)
(1)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这一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等;
(2)小明根据图甲实验绘制出小车速度—时间关系图,并推测绘制出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可表示水平面光滑的是   ;(填图中的序号)
(3)图丙是各科学家先后对“运动和力”关系的不同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
A.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物体在不受力时会停止运动
B.伽利略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相对牛顿的观点,笛卡尔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E.科学观点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25.(2025八上·宁波月考)同学们在学习摩擦力时先根据书木上的实验步骤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如图1的甲、乙、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分别拉动木块做   运动;
(2) 甲、乙、丙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F3, 则F1、F2、F3 的大小关系为   ;
(3)为了便于读数,将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A,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时弹簧示数如图中B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太小为   N;
(4)小科改变传送带速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速度与时间(v-t)和拉力与时间(F-t)的关系图像,如图C、D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原因是:    。
26.(2025八上·宁波月考)研究小组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压强计、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杯、圆柱形容器等。
【实验过程】小金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样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解决上述问题后,小金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
②将金属盒放入酒精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
③比较两次实验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
④换用密度不同的液体,重复上述实验
(2)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科学方法是   。
【实验结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迁移应用】小金将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进行改装,用橡皮膜将其下端封住,往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酒精,观察到橡皮膜向下凸起,然后将玻璃管置于一空玻璃杯内,如图2所示(固定仪器省略),再沿着玻璃杯内壁缓慢注水。
(3)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的形变情况为   (选填“向下凸起”“向上凸起”或“相平”);
【拓展提升】图3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别有 M、N两点。
(4) 若:pM=pN,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   p乙(选填“>“=”或“<”)。
27.(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8N,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图戊中盐水的密度是   k g /m3;如果在实验中不小心使图戊中的金属块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此时测量出的盐水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8.(2025八上·宁波月考)按要求作图:
(1)如图(1)所示,小球重4N,漂浮在水中,请用力的图示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
(2)如图(2)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试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29.(2025八上·宁波月考)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1)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 B,C, D,E五个位置时, 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 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
A. B.
C. D.
(2)“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上面装有声呐,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水深。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蛟龙”号在某海域向水面的母船发出声音1.6s后接收到了回声,则“蛟龙”号已经下潜的水深为多少米   
(3)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请说说你的理由
   。
30.(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甲所示,石块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有一定距离处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g取10N/kg. 求:
(1)石块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31.(2025八上·宁波月考)一重力 的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竖直落下 (不计横向风的影响),设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 与下落速度的平方(v2)成正比,关系为 其中k为常数,且 求:
(1)该雨滴匀速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
(2)雨滴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为多少
(3)请在图中画出从开始下落到落地这一过程中雨滴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描绘出大致情况即可)
32.(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在质量为1kg的容器内装有5kg的水,容器底面积为 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面积为0.9m2,求:
(1)水对A点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3.(2025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底面积为 高25cm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重力忽略不计,底部放置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A,此时A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600Pa。距离水平桌面高30cm的天花板上通过一根长5cm 的细线悬挂一边长5cm、密度为 的正方体B且B在A的正上方。现向容器内加水,直至细线对B的拉力刚好为零时停止(加水过程中,A的底面始终跟水面平行且A 始终处于B的正下方)。已知: g取10N/ kg. 求:
(1)正方体A 的密度;
(2)当正方体A 对容器底的压力刚好为零时,容器中加水的质量;
(3)停止加水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辨别
【解析】【分析】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③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答】 简谱中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表示音调,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决定,分析图示情景,然后根据图示情景分析答题。
【解答】 当用水平推力轻推玩具小牛的底部时,玩具小牛沿桌面平稳地移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轻推玩具小牛的耳朵时,玩具小牛“翻了”。两种情况下,推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 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要判断哪个选项中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就看哪个选项中的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A.虽然物体的速度是一定的,但物体不是在沿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不是平衡力作用,故A错误;
BC.虽然物体是在沿直线运动,但物体的速度在发生变化,所以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不是平衡力作用,故BC错误;
D.物体是在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不变,所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解析】【分析】A.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
B.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A.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乒乓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
B.乒乓球之所以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描述为“受到惯性”,故B错误;
C.乒乓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作曲线运动,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与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所以乒乓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故C正确;
D.乒乓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一定是水平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 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
【解答】A.由于每个同学的差异性,所以对花香的敏感度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百花园牌花蜜是甜的,这种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小科感到花香逐渐淡去”这是属于嗅觉适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香和花蜜的混合味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A.实验中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B.接触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运用了科学推理的方法。
【解答】 A.实验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便于比较研究,故A正确;
B.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在上面运动的距离最远,速度减小的最慢,故B错误;
C.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阻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而不是通过三次实验直接得出的,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 A.次声波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声音能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 A.该装置发出的声音属于可听声,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装置不可以直接在太空中使用,故B错误;
C.该装置在产生声音时需要振动,故C错误;
D.该装置能灭火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A.两个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是静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BCD.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处于静止时受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分析摩擦力大小与拉力关系。
【解答】 A.实验时水平拉动长木板A,AB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有滑动摩擦力,而B始终相对于地面静止,受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拉动长木板A的速度越大,B始终静止,受力平衡。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木块B上增加重物,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增大压力,滑动摩擦力增大,拉动长木板A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在长木板A上铺毛巾,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在液体中时受到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解答】 A.桥墩的底部埋在河床里面,液体对其下表面没有产生向上的压力,所以其不受浮力,故A错误;
B.在水中下沉的石头受到了水对其上下表面的压力,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受浮力的作用;故B正确;
C.飘在太空中的中国空间站,既没有浸入在空气中,也没有浸入在液体中,其不受浮力,故C错误;
D.天宫课堂中“悬浮”在水中的乒乓球,水和乒乓球都处于失重状态,水无法产生压强,乒乓球上下表面也没有压力差,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 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是转换法;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
【解答】 A.实验中,通过比较压下海绵的深浅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运用的是转换法,故A错误;
B.由转换法,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故B错误;
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甲、乙两次实验,压力相同,甲中受力面积小,压力作用效果明显,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故C正确;
D.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则两图中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两个降落伞的质量相同,根据G=mg求出的重力相同。
(2)甲乙运动速度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受到阻力大小,判断阻力之比。
【解答】 两个降落伞的质量相同,根据G=mg求出的重力相同,故G甲=G乙。
甲以7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下降,甲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故F甲=G甲。
乙以4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下降,乙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故F乙=G乙。
∵G甲=G乙,∴F甲=F乙,
∴F甲:F乙=1:1。
故选D。
12.【答案】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F=pS比较压力大小,再根据F=G比较重力大小;
B.根据平衡力的知识比较支持力大小;
CD.根据深度比较对沙滩的压强大小。
【解答】CD.根据题意可知,脚印的深度相同,则受到的压力相等,故C、D错误;
A.根据F=pS可知,甲对沙滩的压力较大。根据F=G可知,甲的重力较大,故A正确;
B.沙滩对人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为一对平衡力,即二者大小相等。因为甲的重力大,所以甲受到的支持力大于乙受到的支持力,故B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 A.由于容器不规则,口大底小,因此杯子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要小于水的重力。
B.水平桌面上自由放置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即杯子和水的总重等于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CD.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的条件: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解答】 由于容器不规则,口大底小,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即N1<G1;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和水的总重力,即N2=G1+G2;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即N2=N3;
A.N1与G2大小不相等;故A错误;
B.G1、G2之和与N2大小相等,故B错误;
C.N1与N3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木块漂浮在乙容器中,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后,液体密度增大,木块仍然漂浮在液面上,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B.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据此可知三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总重力的关系,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据此得出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关系,再根据判断压强大小;
C.空心的小球,分开后可能是实心的;
D.三个容器水面高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三个容器的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关系。
【解答】 A.木块漂浮在乙容器中,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后,液体密度增大,木块将上浮一些,但木块静止后仍然漂浮在液面上,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仍等于木块的重力不变,故A错误;
B.在甲容器中,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F甲=G水+G杯-------①;
在乙容器中,由于木块漂浮,所以F浮木=G木=G排,
则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乙=G水'+G木+G杯=G水'+G排+G杯,
因为G水'+G排=G水,所以F乙=G水'+G排+G杯=G水+G杯-------②;
在丙容器中,由于小球悬浮,所以F浮球=G球=G排',
则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丙=G水″+G球+G杯=G水″+G排'+G杯,
因为G水″+G排'=G水,所以F丙=G水″+G排'+G杯=G水+G杯-------③;
所以F甲=F乙=F丙,因为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p=
F
S
可知三个容器对桌面压强一样大,故B正确;
C.空心小球悬浮,分开后可能是实心的,就会下沉,故C错误;
D.三个容器水面高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A.根据密度计放在水、植物油里漂浮时的浸入的体积判断出密度计放入中时植物油液面的0.9位置即可;
B.密度计的刻度由上至下的特点是上疏下密;
CD.据V=Sh得出深度h公式进行分析,在其它因素均不变的情况下,密度越小,深度越大。
【解答】 A.因为植物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浸在水中、植物油中时,V排水<V排油,
所以密度计放在植物油中,液面的位置在植物油密度值刻度线的上方,即刻度0.9应该在A点,故A错误;
B.密度计的刻度由上至下的特点是上疏下密,所以所测的盐水的实际密度为 1.1g/cm3 ,则实际液面处在此密度计 B 点的上方,故B正确;
C.密度计的刻度由上至下的特点是上疏下密,所以所测的酒精的实际密度为 0.8g/cm3 ,则实际液面处在此密度计 0.8g/cm3刻度线的上方,故C错误;
D.因为V=Sh,F浮=G物,即:ρ液gV排=ρ液gSh浸=G物=mg,
所以,
则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时浸没的深度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所以密度计刻度不均匀,即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不对,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相互;运动状态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1)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那么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火焰”应偏向东方,从而获得一个向西的反作用力,这是利用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地球在发动机的作用下停止了自转,地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7.【答案】振动;④;不能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人的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1)歌声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刺激我们耳内的④(耳蜗)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从而形成听觉。
(2) 若听神经受损,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不能形成听觉。
18.【答案】B;A;A
【知识点】音调及其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其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管中的空气柱。
【解答】 从图甲可以看出,A振幅最小,B振幅最大,故响度最大的是图B。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由图甲可知,A音调最低;
当用嘴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时,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会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故音调最高的是A。
19.【答案】(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不变
(3)①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1)根据重力方向的知识解答;
(2)无论在什么位置,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3)注意分析不挂重物时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为零即可。
【解答】 (一)如图甲是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将小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并让其自由下垂, 此时通过悬线的方向来确定重力的方向,其原理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如图乙,为进一步研究重力的方向,小明缓慢改变支架与桌面的夹角, 观察到悬线的方向始终沿竖直方向,即悬线的方向不变。
(3) 根据题意可知,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0.2N刻度处),即不挂重物,或者质量为零时重力不是零,而是0.2N,故选①。
20.【答案】(1)小于
(2)上升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物体下沉时,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出鹅卵石前、后所受浮力的关系,根据F浮=ρ液gV排知排开水体积的变化,进而判断出水池水面高度的变化。
【解答】 (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2)鹅卵石捞出前沉底,浮力小于重力,即F浮1<G,将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鹅卵石与小桶都处于漂浮状态,此时鹅卵石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2=G,所以F浮1<F浮2,即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鹅卵石的浮力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上升。
21.【答案】(1)小于;小于
(2)变大;变小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已知A、B两点所受液体的压强pA和pB相等,B点的深度小于A点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知,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
液体和容器的质量都相等,根据G=mg知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相同,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总重力,根据容器和水的重力变化情况,可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变化。根据可判断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化;
因容器倒置后,根据容器的形状和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变化关系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即可。
【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B点的深度小于A点的深度,A、B两点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根据公式p=ρgh可知,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若乙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大于甲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且容器的质量相同,由G=mg可知,甲容器的总重力小于乙容器的总重力,则桌面受到的压力甲小于乙,即F甲小于F乙;
(2)将其倒置后,容器和水的总重不变,所以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不变;
将其倒置后,受力面积变小,根据可知,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将变大;
乙为“上小下大”的台形容器,容器侧壁对液体也有压力,且液体能传递压力,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该液体的重力,即F乙>G乙液;
将其倒置后,为“上大下小”的台形容器,液体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力,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该液体的重力,即F乙'<G乙液,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将变小。
22.【答案】(1)在同一直线上
(2)将卡片剪为两半
(3)A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分析】 (1)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通过旋转小卡片使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最后两个力处于何种状态时小卡片处于静止状态;
(2)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可以将小卡片分成两个物体,观察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3)在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要尽可能排除其它力(如摩擦力)对实验的干扰。
【解答】 (1)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在此位置平衡;这样可以探究相互平衡的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2)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应将卡片剪为两半,变为两个小卡片,观察两个小卡片是否处于静止状态;
(3)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的原因是:在小明的实验中,木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小华的实验中,纸片被悬空,就消除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3.【答案】(1)甲、乙
(2)甲、丙
(3)甲、丁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 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探究一个因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这个因素。
【解答】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甲、乙,因为这两个实验中,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只有力的大小不同;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甲、丙;因为这两个实验中,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只有力的方向不同;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甲、丁;因为这两个实验中,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只有力的作用点不同。
24.【答案】(1)初速度
(2)①
(3)CE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1)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的速度相等;
(2)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当水平面光滑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根据物理学史回答。
【解答】 (1)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要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
(2)由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据此可得出“表面越光滑,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当水平面光滑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可表示水平面光滑的是①;
(3)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
C.笛卡尔认为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沿原来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笛卡尔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没有力的作用,故C正确;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故D错误;
E.科学观点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故E正确。
故选CE。
25.【答案】(1)匀速直线
(2)F1<F2<F3
(3)4
(4)当速度发生变化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1)当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此时摩擦力等于拉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在压力大小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丁图中,A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衡原理可知A在木板上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A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及方向,以木板为研究对象,分析木板受到的力,由力的平衡求出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
(4)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 (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如图1中甲、乙、丙所示,乙、丙中压力相同,丙中接触面粗糙,滑动摩擦力较大,F2<F3;
甲、乙比较,接触面粗糙相同,乙中压力大,滑动摩擦力大,F2>F1,故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F1<F2<F3;
(3)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时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示数为4.0N,所以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0N;
(4)根据图像可知,在速度不同时,摩擦力的大小是相同的,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当速度发生变化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26.【答案】(1)装置漏气
(2)转换法
(3)向上凸起
(4)>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1)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样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2)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是转换法;
(3)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p=ρgh可知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水的压强较大,据此判断橡皮膜的形变情况;
(4)甲中液面高度较大,若pM=pN,根据p=ρgh可知两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MN以下部分的高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MN以下部分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等于上、下两部分的压强之和,进一步判断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 (1)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样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2)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是转换法;
(3)将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进行改装,用橡皮膜将其下端封住,往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酒精,观察到橡皮膜向下凸起,然后将玻璃管置于一空玻璃杯内,如图2所示(固定仪器省略),再沿着玻璃杯内壁缓慢注水,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p=ρgh可知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水的压强简较大,则橡皮膜的形变情况为向上凸起;
(4)甲中液面高度较大,若pM=pN,根据p=ρgh可知ρ甲>ρ乙,
MN以下部分的高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这部分液体对底部的压强p甲1>p乙1,
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等于上、下两部分的压强之和,所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
27.【答案】(1)2
(2)1.2×103;偏大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称重法求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由图甲、戊知,根据称重法求出金属块浸没在水(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由阿基米德原理求出ρ盐水;
如果他在实验中不小心使戊图中物体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测力计示数变小,根据称重法分析F浸盐水变化,确定测量的盐水密度值的变化。
【解答】 (1)根据称重法测浮力,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GC=4.8N-2.8N=2N;
(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浸水=2N------①,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浮水=ρ水gV排水=ρ水gV物-----②,
由图甲戊知,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盐水=4.8N-2.4N=2.4N------③,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浮盐水=ρ盐水gV排盐水=ρ盐水gV物------④,
由②④得:-------⑤;
将①③代入⑤得:;
如果他在实验中不小心使戊图中物体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则测力计示数变小,导致F示盐水变小,根据称重法,故F浮盐水变大,根据可知,测量的盐水密度值将偏大。
28.【答案】(1)
(2)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1)(2)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画带箭头的线段即可。
【解答】(1) 小球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两个力为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力竖直向下,浮力竖直向上, 如下图所示:
(2)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大小为20N),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及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三者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如下图所示:
29.【答案】(1)C
(2)1200
(3)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知道回收信号的时间,利用s=vt比较海底的深度,进而得出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
(2)先求出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再利用s=vt即可求出水深;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1)根据公式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大,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越大。
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
则水深:h=vt=1500m/s×0.8s=1200m。
(3)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因此不能用超声波声呐测太空的距离。
30.【答案】(1)解:根据乙图可知,当石块没有浸入水中时,拉力等于重力,即:F=G=1400N,
石料的质量:,
当石块完全浸入后,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即F浮=G-F'=1400N-900N=500N。
(2)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石块排开水的体积,
因为石料完全浸没,石料的体积V石=V排=5×10-2m3。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分析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石料以恒定的速度下降,当石块没有浸入水中时,拉力等于重力,据此求出小石料的质量;当石块完全浸入后,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据此求出石料受到的浮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石料排开水的体积(石料的体积)。
31.【答案】(1)解:雨滴匀速下落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F阻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
由平衡条件可得:F阻=G=2.5×10-3N;
(2) 解:雨滴匀速下落时,F阻=2.5×10-3N,
由已知F阻=kv2,故有;
答:雨滴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为5m/s 。
(3)解:雨滴所受重力不变,开始下落时,雨滴速度较小,所受阻力较小,合力向下,雨滴向下做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一定值后,雨滴所受重力与阻力相等,雨滴所受合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雨滴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雨滴匀速下落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F阻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空气阻力;
(2)已知阻力大小由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可以求出雨滴匀速下落的速度;
(3)分析雨滴的运动过程,确定其速度变化规律,然后作图。
32.【答案】(1)解:根据图片可知,A点的深度=1m-0.35m=0.65m,
水对A点的压强:pA=ρghA=1.0×103kg/m3×10N/kg×0.65m=6.5×103Pa。
(2)解: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1m=1×104Pa;
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1×104Pa×100×10-4m2=100N。
(3)解: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总=(1kg+5kg)×10N/kg=60N;
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求出A点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求出水对A点的压强;
(2)已知水面的高和水的密度,根据公式p=ρgh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再根据F=pS计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知道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根据求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3.【答案】(1)解:(1)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其重力大小,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正方体A的边长为:h=10cm=0.1m,
则正方体A的密度为:

答:正方体A的密度为=0.6g/cm3。
(2)解:A的体积为:VA=h3=(10cm)3=1000cm3,
正方体A的质量为:mA=ρAVA=0.6g/cm3×1000cm3=600g=0.6kg,
正方体A的重力大小为:GA=mAg=0.6kg×10N/kg=6N,
当A恰好漂浮时,根据漂浮的条件可知此时A受到的浮力,FA浮=GA=6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此时A排开水的体积:,
A浸在水中的深度:,
容器中水的体积为:V水=(S容器-SA)hA=(200cm2-10cm×10cm)×6cm=600cm3,
容器中水的质量为:m=ρ水V水=1g/cm3×600cm3=600g;
答:当正方体A对容器底的压力刚好为零时,容器中加水的质量为600g。
(3)解:正方体B的边长为5cm,体积为:VB=a3=(5cm)3=125cm3,
正方体B的重力大小为:GB=ρBgVB=4×103kg/m3×10N/kg×125×10-6m3=5N,
当细绳拉力为0时,A、B整体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总重力,所以此时的浮力为:
F浮=GA+GB=6N+5N=1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A、B作为整体,共排开水的体积为:

此时B排开水的体积为:VB排=V排-VA=1100cm3-1000cm3=100cm3,
根据体积公式知,B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则B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B露=a-hB浸=5cm-4cm=1cm,
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h水=h桌-l线-hB露=30cm-5cm-1cm=24cm,
容器中水的体积为:V'水=Sh水-V排=200cm2×24cm-1100cm3=3700cm3,
容器中水的重力为:G水=ρ水V'水g=1.0×103kg/m3×10N/kg×3700×10-6m3=37N,
容器属于轻质容器,重力不计,则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F压=G水+GA+GB=37N+6N+5N=48N,
停止加水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答:停止加水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400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根据p=ρgh求出正方体A的密度;
(2)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求出正方体A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其质量,再根据G=mg求出其重力,当正方体A对容器底的压力刚好为零时,此时正方体A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此时正方体A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柱体的体积公式求出此时A浸入水中的深度,进而求出容器中加水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容器中加水的质量;
(3)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求出正方体B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其质量,再根据G=mg求出其重力,当细绳拉力为0时,A、B整体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求出此时A、B所受的总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A、B排开水的总体积,已知A的体积,求出此时B排开水的体积,根据体积公式求出此时B浸入水中的深度,结合B的边长求出B露出水面的高度,根据天花板到桌面的距离、细线的长度求出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根据体积公式结合A、B的体积求出此时容器中水的体积,再根据重力公式求出容器中水的重力,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中水的重力、A和B的重力之和,再根据求出停止加水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