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C D C B A C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D C C C非选择题(12+12+15+13=52分)17.(1)特点:维护君主专制;重视保护财产;法网严密;严刑峻法(轻罪重罚)。(3分,任答3点)影响: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促进秦的统一;但是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秦朝迅速灭亡。(3分)(2)精神基础:儒家伦理纲常(或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2分)评价:积极:促进基层治理和教化,改善民风;礼法结合成为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消极:通过身份地位与社会关系来断案量刑,有悖公正;过分强调主观动机,有失客观。(4分)18.(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旧官吏制度的弊端。(4分)特征: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职位分类,重视考核;专设机构,统一管理;渐进改革,日益完善。 (4分)(2)观点:高度赞扬和肯定文官制度;(1分)理解:文官制度规范了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持续和高效;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3分)(1)举措:适当减缩省级政区幅员;(1分)内地分立18省;(1分)适时调整督抚制度;(2分)设立办事大臣辖区等省级政区;(1分)新设新疆省、台湾省。(1分)(2)历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政权由不同的军阀派系控制,省区占据主导地位;(1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家实现形式上统一,各省仍处于分治状态;(1分)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省委制;(1分)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大行政区制度。(2分)(3)作用: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得以奠定;(1分)维护了国家统一与领土安全;(2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制度性贡献;(1分)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1分)20.论题:古代文书行政制度的完善促进了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阐述:秦汉时期,设邮、传、亭(置)传递公文,建立了初步的文书传递网络,使得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沟通有了一定的渠道和保障,有利于中央政令的下达和地方情况的上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家治理的效率,为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提供了支持。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印章由封泥变为朱色水印,押署出现“骑缝”的形式,反映了这一时期国家治理理念在注重规范的基础上,开始强调文书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唐朝时期,分为陆驿和水驿传递公文,根据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大大提高了文书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国家治理的效能得到显著提升,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和对广大疆域的有效管理。元朝设水站、陆站及水陆相兼站,还设急递铺传递公文;明朝由驿站和急递铺传递公文;清朝设驿、站、塘、台传递公文。这些朝代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文书传递系统,进一步加快了文书传递速度,保障了信息的时效性。总之,中国古代文书传递能够让朝廷及时应对各种情况,调配资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提升了国家治理效能。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禹废除家天下政治制度C.益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启 D.记录有出入历史无结论2.秦朝推行文书制度,自郡一级自上而下行文,要求遵照执行。如果县道属曹不受命的话,则按图1所示进行反馈,由县、道向上行文报郡后进行责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图1A.向上行文完全可以越级上报 B.体现了文书流转的科学规范C.郡县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D.有助于行政命令的有效执行3.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因此,中央政府设“州”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东汉灵帝时,原本作为监察区的“州”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性质的变化是由于( )A.地方行政层级的调整 B.郡国势力的不断坐大C.镇压地方叛乱的需要 D.铲除外戚势力的斗争4.希波战争后,柏拉图三次说到波斯兵力胜过雅典,无论是马拉松战役还是萨拉米斯海战,雅典均是以弱胜强。伊索克拉底在《泛希腊集会辞》中指出,希波战争时雅典面对波斯强大的海军和部分希腊人的背信弃义,决心为了“自由”而战。这些言论( )A.使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培育塑造公民的勇敢品格C.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D.借用战争来建构国家形象5.下图2为创作于1831年的英国漫画《铲除“衰败选邑”》,图中的树干上题写着“衰败的选邑制度”(rotten borough system),左侧人群手中高举写有“改革”(reform)字样的斧头。该漫画( )A.意在鼓舞民众去争取普选权 B.反思经济增长对生态的破坏C.反映了工业时代的社会诉求 D.号召工人阶级进行社会革命6.“苏区政权开红花,花根扎在穷人家,一心一意为民众,团结工农闯天下”“人民政权苏维埃,恩情比天还要大,领导人民分田地,分田分屋又废债”,苏区时期这些民歌的广泛流传反映出(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深厚C.抗日民主政权备受认同 D.解放区土地改革成效显著7.495年,北魏孝文帝下诏,要求“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下图3为某学者统计的此后北魏出身鲜卑族的348篇墓志人物丧葬地分布示意图。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北魏( )A.社会习俗改革较为彻底 B.迁都洛阳弊端显现C.民族之间隔阂已经消除 D.士族阶层分化严重8.观察下表1。这反映出( )表1 清末外债结欠额(千元美元) 合计 (包括庚子赔款) 不包括 庚子赔款 铁路借款 财政借款 庚子赔款1902年 980,932 284,400 37,620 246,780 696,5321911年 976,704 388,074 167,878 220,196 588,630资料来源: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572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 B.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清末新政经济成效不够显著 D.近代交通事业获得一定发展9.1332年湖广乡试考“黄河赋”,同科江浙乡试考“龙虎台(今北京市昌平区西部)赋”,1365年江浙乡试考“禹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赋”。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南北文化水平的差异 B.政治统合力的延伸C.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D.经济政治重心分离10.表2反映的19世纪中期部分英国部级机构建立时间,它反映了英国( )表2部门名称 建立时间济贫部 1847年公务部 1852年地方事务部 1871年教育署 1899年A.文官制度适时调整 B.政府机构数量的增加C.政府权力不断膨胀 D.国家职能的逐步扩展11.1868年,自由党人格莱斯顿就任内阁首相。他在调查中发现1855年以来所录用的9826个文官中,完全经过公开竞争考试的仅28人。为此,格莱斯顿绕开议会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一事件( )A.确保了文官政治中立 B.避免了政党分肥现象发生C.有利于政治腐败减少 D.促成了文官与内阁共进退12.郑国子产参照夏、商、周三代之法令铸刑书,让百姓遵从郑令、野令,按照礼仪行事,从而彰显美德,抑制邪恶。子产铸刑书体现了( )A.轻视礼制的变革思想 B.以刑促礼的治国路径C.由礼至德的治理方略 D.礼主刑辅的基层教化13.图4描绘了如下场景:11月寒冬,纺织完毕的妇女在家中享受衣食温暖,而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则在街头挨冻。这表明( )图3《缙绅的理想:18世纪德报图》A.明朝妇女地位大为提高 B.儒家教化开始深入民间C.时人劳动意识两极分化 D.地方精英试图以礼化人14.从公元541年开始,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人口大量突发性死亡。为了避免人口死亡令其财产归属不明而引发纠纷或混乱,查士丁尼一世颁布了关于遗产继承的法令,处理死后未立遗嘱的人的财产权归属。这一事件说明了( )A.对外扩张导致人口剧减 B.罗马法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C.疫病推动帝国法律发展 D.日耳曼人入侵造成帝国混乱15.表3反映了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立法情况,《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制定和修订( )表31992年4月 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法》,初步奠定妇女权益保障的基本框架。2005年8月 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确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A.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供法律保障B.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顺应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D.系统整合了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16.1984年6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福建三明召开,肯定了三明市建设新型文明城市经验,号召“全国学三明、三明学全国”。不久,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三明全省唯一的“文明城市”(图5)称号。新型文明城市的建设( )图5A.揭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反映市场经济大潮下精神文明建设C.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D.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得到有效贯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秦汉的法律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秦从商鞅以来,在法家“明法”思想的指导下,秦律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严厉惩罚政治犯罪。凡是反对君主“为乱”“为逆”的行为,最少是死刑,多是“灭其宗”“夷三族”。甚至宣读诏令时不起立致敬,也属犯罪。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盗窃行为。如私自侵犯别人田界,“赎耐”;“盗采人桑叶”,罚30天徭役;五人以上集体偷盗抢劫,处以“斩左趾”刑。三是对于一般的斗殴伤害、奸淫伤害也给以惩治。材料二汉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继承了秦以赏罚为中心内容的法治思想,另一方面援礼入法,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为社会中贵贱、尊卑、长幼、亲疏、贫富等不同层次的人们规定不相等的行为规范。如董仲舒“春秋决狱”,以儒家经典《春秋》作为判案的依据。其原则是“论原(心)定罪”,强调犯罪动机。比如有人侮辱为父亲者,受辱的儿子不忿将此人杀死。按法律杀人处死,但其动机符合“孝道”,就应将其赦免。到了东汉,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法律,即经学大儒的“经义”,成为被普遍应用的判案依据。——以上均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1)据材料一,概括秦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律产生的影响。(6分)(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法制的精神基础,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的“援礼入法”。(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正式拉开了革新吏制的帷幕。1853年,斯坦福·诺斯科特和查理 ·屈维廉爵士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痛陈了当时政府官吏制度的痼疾,同时提出了改革的原则性建议:(一)建立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二)根据不同的教育程度,把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三)对各部的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各部文官可以互相转调;(四)严加考核文官平素的工作,根据他们的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加以擢升。1855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至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材料二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摘自【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玛格丽特 ·撒切尔观点的理解。(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清承明制,除将明代的南直隶、陕西和湖广各一分为二,其他12个省级政区幅员基本不动。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清代前中期,朝廷与省督抚的关系更加紧密,省制更为有机地融入国家对全国疆域的整合与地方社会的治理机制之中。清末,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压力下,清廷不得不整体上放松对各省督抚大员的控制,一些封疆大吏趁机掌握省级兵权和财权,呈现省区逐渐疏离中枢的趋势。随着近代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形势逼迫清政府对省区进行划设、调整与整合,省制仍具有加强国家统一和国家领土安全的强大制度功能。材料二辛亥鼎易之后,各省实力派都督在清末离心潜伏的积累后乘机走上前台,分离态势日益明显。皖系、直系、奉系轮流坐庄,地方军阀各霸一方,省区力量取得主导地位,央地关系倒挂。省制变革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仍未能得到解决,冯系、阎系、桂系等地方实力集团与蒋介石集团各为其利仍纷争不断,亦不得其解。大革命面临严峻危机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在重要省区先后设立省委,是对省制的创造性运用。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革命战争形势快速发展,东北、华北、中南等行政区先后在解放区建立起来,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解放战争时期的区划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时期的最高发展阶段,克服了近代省区位置失序的弊端,为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支撑。——摘编自翁有为《近代中国之变轴:军阀话语建构、省制变革与国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省制建设的主要举措。(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省制的演化历程。(5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省制变革的积极作用。(5分)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 文书行政是中国古代通过文书的起草、传递、执行等一系列环节来实施政务管理的一种行政方式,表为各时期的发展概况。时期 文书行政发展概况秦汉 大体有皇帝御用文书、官员上书、官府考绩公文、官府行移公文四种。规范了文书格式、传递和时效等。设邮、传、亭(置)传递公文魏晋南北朝 公文印章由封泥变为朱色水印,押署出现“骑缝”的形式。一文一事制始于此时唐 中央三省分工明确,地方设专职文书吏员。对誊写、贴黄、用印、用纸等进一步规范。分为陆驿和水驿传递公文元 设水站、陆站及水陆相兼站,还设急递铺传递公文明 内阁对奏章票拟,皇帝批红。由驿站和急递铺传递公文清 文书决策权逐渐转移到军机处。奏折制度形成。设驿、站、塘、台传递公文——摘编自卜宪群等《中国古代文书行政与国家治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并提炼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的信息,围绕文书与国家治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吗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测试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高二历史答题卡扫描关注错题18.(12分)班级姓名考号(1)(8分)注意事项准考证号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0][0][0][0][0][0][0][1[1][1][1][1][1][1]3.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2[2][2][2][2][2][2]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3][3][3][3][3][3][3]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4][41[4][4][4][4][4][5][57[5][5][5][5]2、(4分)[6][6][6][6][6][6]6正确填涂■错误填涂昌剂巴[7[7][7][7][7][7[7考生禁填[8[8][8][8][8][8][8J缺考 违规 由监考老师填涂[9][9][9][9][9][9][9]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B][C][D]5 A]IB][CID9【AIIB][C][D]13【A][B][C]【DJ【AJ[B]IC][DJ6IA】IB]IC】[D]10【A】[B]IC1ID】14【A][B][C】[D]3【A】IB】[C][D]7 [A][B][C】ID]11IA】[B][C】[D】15【A[B]ICJ[D]4【A][B][C]ID]8【A]IB]IC]ID]12【A】【B1IC1【D116【A】[B]IC]I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9.(15分)17.(12分)(1)(5分)」(1)(6分)(2)(5分)(2)(6分)(3)(5分)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请保持答题卡干净整洁,不要污损■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13分)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者做任何标记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者做任何标记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答案(1).docx 高二历史.docx 高二历史答题卡_.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