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宁市卓立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常宁市卓立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常宁市卓立学校2025年高二10月份月考
地 理 答 题 卡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21
题(
8
分)
(1)
(2)
)
(
22
题(1
4
分)
(1)
(2)

3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23
题(1
2
分)
(1)
(2)
(3)
)
(
2
4
题(1
6
分)
(1)
(2)

3

)常宁市卓立高级中学2025年高二10月份月考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C B B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B C D B A B C
1.A 2.B 3.C
【解析】1.读图可知,此时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排除BD;根据图中经纬度变化可知,此时赤道与晨线相交的经线为100°E,即100°E此时为6点,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正午12点所在经线为170°W,即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5°N,170°W),A正确,C错误。故选A。
2.根据上一题已知,100°E为6时,北京时间即为120°E的时间,120°E地方时=6时+20°×4分钟=7时20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结合所学知识,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地点早,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和丁在最东方,排除AB;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地方时越小,越早迎来日出,丙的纬度高于丁地,所以日出最早的是丙,D错误,C正确。故选C。
4.D 5.C 6.B
【分析】4.从题干可知,甲、乙两人从C点出发,甲向正东行,是沿着纬线行走,由于纬线是圆圈,所以能回到原出发点;乙向正北行,则是沿着经线向北,由于方向不变,所以最北只能到达北极点,回不到出发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由于纬线圈长度不同,纬度越高,纬线圈的长度越短,相同的距离在不同的纬线上跨越的经度不同,纬度越高,跨越的经度数越多,而经线长度相同,走同样距离,不可能回到同一条经线上,所以不可能最后回到出发点,A错误。在赤道以北30公里处出发,向西走100千米再向南走100公里,到达赤道以南距离赤道70千米的纬线上,再向东、向北各100千米,这样南北纬度距离相同,又回到同一纬线上,但在赤道以南距离赤道70千米的纬线上,向东100千米跨越的经度要比在赤道以北30千米处跨越的经度多,所以在出发点以东,C正确,BD错误。故选C。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当某军舰在(20°W,29°N)的海面时,沿20°W经线向北发射导弹,因为导弹在发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边偏转,即向东偏转,所以最后落的地方会是20°W以东,就是进入了东半球,导弹将落在东半球,CD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经线上每跨一个纬度大约有110千米长的南北距离。题意表明,导弹射程为100千米,所以最终导弹从29°N向北飞越不到1个纬度,最终落点的纬度不到30°N,属于低纬度地区,A错误,B正确。故选B。
7.B 8.B 9.A
【解析】7.该地经度为110°E ,北京时间是120°E 的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0°,地方时相差 40 分钟。已知夏至日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 6:09,那么该地地方时日出时间为6:09-40分钟=5:29。昼长计算公式为:昼长=2×(12-日出地方时),所以昼长约等于13个小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所以拍摄日出的方向应为东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夏至日昼长约 13 小时,根据昼夜长短的对称性,冬至日昼长约为24 13=11小时,冬至日昼长=2×(12-日出地方时),可算出日出地方时为 12 11÷2=6:30。该地经度为 110°E ,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该地地方时6:30时,北京时间为6:30+40分钟=7:10,与A选项更接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B 11.B 12.C
【解析】10.结合所学知识,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缓慢冷却凝固,B正确;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代表性岩石为玄武岩,A错误;沉积物堆积于低地,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代表性岩石为石灰岩,C错误;岩石在软流层结晶,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代表性岩石为大理岩,D错误。故选B。
11.结合所学知识,大理石属于变质岩,其形成环境为高温高压环境,此时岩石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B正确;熔融环境下形成岩浆,温暖浅海环境形成石灰岩,高原山地地区风化作用显著,ACD错误。故选B。
12.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通过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甲),丁地位于上地幔地区,为岩浆,丙地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为岩浆岩,因此乙为变质岩。意大利南部火山活动形成的多孔且轻的浮岩,为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对应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C 14.B 15.C
【解析】13.组成张掖丹霞陆地地层的主要岩石为红色砾岩、砂岩、泥岩,该岩层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古生物化石,C正确;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的是变质岩或岩浆岩,A错误;沉积岩主要是由沉积作用形成,而非侵蚀作用,B错误;砾岩、砂岩、泥岩的粒径并不相同,差异明显,D错误。故选C。
14.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彩色丘陵区岩层向斜弯曲为向斜构造,地形为丘陵,可知是向斜山,岩层中间新两侧老,A错误;向斜因是岩层向下凹陷,是良好的储水地质构造,B正确;背斜适合建设穿山隧道,向斜构造地下易积水不适合建设穿山隧道,C错误;向斜槽部岩石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D错误。故选B。
15.根据张掖彩色丘陵区沉积岩层、褶皱、断层和向斜成山判断,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沉积物先经过固结成岩,产生沉积岩层;后受水平挤压出现褶皱;后褶皱岩层受力断裂;断裂部分相对抬升,岩层表面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向斜山及丘陵。根据以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D 17.B 18.A
【解析】16.在河流阶地中,海拔越高的阶地形成时间越早。图中赵宝沟遗址所在阶地海拔最高,所以形成最早,D正确。辽代遗址所在阶地海拔低,形成时间晚,A错误。夏家店遗址所在阶地海拔低于赵宝沟遗址,形成时间晚,B错误。红山文化遗址所在阶地海拔低于赵宝沟遗址,形成时间晚,C错误。故选D。
17.根据材料分析,该流域深居内陆,气候比较干旱,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都分布在距河流最近的阶地上,主要是因为气候的变化,影响了区域的水资源、植被等环境因素,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与活动,B正确。地形相对稳定,不是导致遗址时空变迁的主要因素,A错误。水源是气候影响下的结果,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洪灾是局部且短期的影响,不是导致遗址时空变迁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
18.读图可知,与夏家店遗址相比,红山文化遗址分布区域地表覆盖了厚度较大的黄土,黄土主要由风力搬运沉积形成,说明当时气候较为干旱,A正确。从阶地堆积物等来看,河流堆积并不明显,B错误。地壳抬升是缓慢的长期过程,不是该时期的显著特征,C错误。气候干旱,农耕条件较差,D错误。故选A。
19.B 20.C
【解析】19.读图可知,甲是极地高气压带,其成因属于冷高压,即热力因素,A错误;乙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相对暖的西风和相对冷的极地东风在这里相遇,冷暖气团交汇形成极锋,B正确;③风带是东北信风带,由于它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除非在大陆东岸,否则受其控制大部分地区为干燥的,C错误;丁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由于盛行上升气流,受其控制的地区大部分较湿润,D错误。故选B。
20.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往高纬度移动,冬季往低纬度移动”气压带、风带北移时即往南半球的低纬度移动,为南半球冬季,A错误;气压带、风带北移时为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上应为热低压(印度低压),B错误;由于亚欧大陆形成势力较强的印度低压,此时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就会被印度低压切断,丙气压带即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正确;此时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D错误。故选C。
21.(1)西北风。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
(2)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导致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
22.(1)冰川沉积不具备分选性,冰碛物颗粒大小混杂,无明显分层;流水沉积有明显的分选性,洪积扇坡面自上而下颗粒物直径逐渐减小。
(2)沙源:江心洲、裸露河床和河漫滩等。
原因:该地区冬春季降水少,冰雪融水少,河流流量小,水位低,江心洲等出露水面面积大;冬春季节多大风,大量泥沙被大风搬运至山坡处沉积形成沙丘。
(3)坡面或上游高海拔地区的岩石在风化、侵蚀等自然力的作用下,逐渐破碎成小颗粒,形成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随着水流和冰川的侵蚀和搬运,逐渐向下游迁移;当水流到达地势平缓的宽谷时,由于流速减慢,水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开始沉积;沉积物经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综合作用,最终形成黄土;盛行风将河岸边的黄土搬运至坡面上遇地形阻挡而沉积下来。
23.(1)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被破坏成碎屑物质后由风力、流水等搬运至低处,堆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2)②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作用,⑥变质作用,⑧风化、侵蚀作用。
(3)岩浆冷却过程中,周围的岩石受岩浆高温热流的影响,发生变质作用。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变质成板岩。
24.(1)晨线;自东向西。
(2)A点的地方时为4时;C点的地方时为6时;1/3。
(3)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依据:D地位于南半球,河流北岸受侵蚀严重,说明地转偏向力使河流左岸侵蚀,因此可判断河流自西向东流。
答案第1页,共2页常宁市卓立高级中学2025年高二10月份月考试题
地 理
请注意: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20=50分)
图为某日某时刻北半球局部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23.5°N,170°W) B.(23.5°S,20°E)
C.(23.5°N,120°W) D.(23.5°S,120°E)
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
A.5时20分 B.7时20分 C.8时20分 D.19时20分
3.该日,甲、乙、丙、丁四地日出最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某个半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甲、乙两人从C点出发,甲向正东行,乙向正北行,如果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5.某人从赤道以北30公里处出发,依次向正西、正南、正东、正北各走100公里,最后他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以东 D.出发点以北
6.某军舰在(20°W,29°N)的海面上,沿20°W经线向北发射导弹,射程为100Km,落弹点将在( )
A.东半球中纬度地区 B.东半球低纬度地区
C.西半球中纬度地区 D.西半球低纬度地区
某同学在我国某地(110°E)夏至日拍摄了日出照片,下图为拍摄照片和拍摄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这天的昼长大约是( )
A.12小时 B.13小时 C.14小时 D.15小时
8.该同学的拍摄方向正确的是( )
A.东南 B.东北 C.正西 D.正东
9.推测该地冬至日出照片的拍摄时间(北京时间)可能是( )
A.7:11 B.7:30 C.8:11 D.8:30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尖塔用花岗岩砌筑,外包大理石(如图1所示),被誉为“大理石的诗”。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花岗岩成因的正确描述是( )
A.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凝固 B.岩浆侵入地壳,缓慢冷却凝固
C.沉积物堆积于低地,固结成岩 D.岩石在软流层结晶,发生变质
11.大理石形成环境最可能是( )
A.熔融环境 B.高温高压 C.温暖浅海 D.高原山地
12.意大利南部火山活动形成的多孔且轻的浮岩,属于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甘肃省张掖地区红层地貌地处祁连山中段北麓,被称为“世界十大地理奇观”,主要由距今约6500万年形成的红色砾岩、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著名。下图示意张掖地区红层地貌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组成张掖地区红层地貌的主要岩石( )
A.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 B.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可能含有古生物化石 D.岩石粒径均一相同
14.该区域彩色丘陵区( )
A.岩层中心老两侧新 B.良好的储水构造
C.隧道工程建设的优先选址 D.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15.该区域红层地貌区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水平挤压→固结成岩→外力侵蚀→断裂抬升
B.风力沉积→水平挤压→断裂下陷→外力侵蚀
C.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D.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水平挤压
西拉木伦河发源于大兴安岭,流经内蒙古地区。沿岸阶地保存有多个古人类遗址,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变迁特征。下图为西拉木伦河某河段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河流沿岸人类遗址形成最早的是( )
A.辽代遗址 B.夏家店遗址 C.红山文化遗址 D.赵宝沟遗址
17.影响图示人类遗址时空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洪灾
18.与夏家店遗址相比,红山文化遗址形成时期( )
A.气候较为干旱 B.河流堆积明显 C.地壳抬升显著 D.农耕条件更优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气压带成因属于动力因素 B.乙处冷暖气团相遇形成极锋
C.③风带控制的地区都很湿润 D.丁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都很干燥
20.气压带、风带北移时( )
A.南半球为夏季 B.亚洲高压强盛
C.丙气压带被切断 D.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甲、乙两国简图,回答有关问题。(8分)
(1)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4分)
(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按要求作答。(14分)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赴雅鲁藏布江谷地进行地貌专题考察实习,发现流域内广泛发育着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黄土沉积和现代风沙沉积。沉积物颗粒以机械搬运和物理风化为主,其化学成分与附近地表堆积物联系密切,该地谷坡上出现黄土,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表现。下图为学者研究提出的该地沉积地貌发育概念模型图。
(1)结合图a,从分选性角度分析坡面上冰碛物与洪(冲)积扇颗粒物的沉积特点。(4分)
(2)结合图b,指出沙丘的沙源,并分析冬春季节沙丘增长最快的原因。(6分)
(3)说明从上游山地岩石到谷坡黄土的物质空间迁移过程。(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地质剖面图,可以追溯当时的地质活动状况和过程。下面左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1)根据右图,说明左图中沉积岩的形成过程。(4分)
(2)分别说出右图中②④⑥⑧所属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4分)
(3)分析花岗岩形成后对周边岩石的影响。(4分)
24.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判断CE是晨线还是昏线,并说明其移动方向。(4分)
(2)分别计算A、C点的地方时,并算出若A点所在的经线为120°E,则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占全球的比例。(6分)
(3)一条流经D地的河流北岸受侵蚀较为严重,试判断其流向,并说明依据。(6分)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