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甜水农场中学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甜水农场中学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班 级
姓 名
考 场
考 号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
1. 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2.伴随元谋人牙齿出土的,还有17件石制品,经研究鉴别,属旧石器,其类型包括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这证明元谋人( )
A.学会保存火种 B.能够直立行走
C.能够制作工具 D.分享劳动果实
3.某同学利用DeepSeek(AI人工智能)搜索早期人类史料时,输入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周口店、打制粗糙石器”三个关键词。DeepSeek会显示出的古人类名称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4.考古发现,山顶洞人已产生一定的葬俗,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粉末,并有许多装饰品。由此推知山顶洞人( )
A.掌握钻木取火技术 B.能够缝制衣服
C.使用打制石器 D.有一定的审美意识
5.下图所示考古发现共同印证了( )
A.中国人最早从事农业生产 B.原始农耕发展具有多元性特点
C.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D.原始农耕兴起于我国北方地区
6.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为海水稻等特色农业技术输出提供政策支撑。栽培稻起源于中国,这从下面哪一遗址可以证明( )
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居民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半坡居民遗址
7.同学们在参观某处历史遗址时,讲解员介绍道:“这里的人们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他们参观的这处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8.考古学家在山西、河南的仰韶文化遗址中相继发现了蚕茧、丝织品残片,以及骨雕、牙雕或石雕的蚕蛹、蚕形象遗物,如下图为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据此可知我国( )
A.丝织技术领先世界 B.当时已能制作衣裳
C.农业出现精细分工 D.养蚕缫丝历史悠久
9.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中,女神雕像体型有大小之分,随葬玉器数量和规格也有区别。这表明当时( )
A.雕塑技术成熟 B.社会分化出现 C.手工业很发达 D.审美意识古朴
10.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 4300—4000 年。经考古证实,遗址分为宫城、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手工业作坊区、墓地和观象台等功能区。该遗址可证实( )
A.中华文明的起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区域文化的交流 D.华夏民族的交融
11.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经考古发现,古城北面有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古城中部的高台上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上述考古成果属于( )
A.实物史料 B.影像史料 C.口述史料 D.文献史料
12.2024年二里头遗址考古新发现大型宫殿基址,印证了《礼记》中“夏后氏世室”的记载。此发现最能说明( )
A.早期国家形态形成 B.夏朝文字已成熟
C.青铜器用于农业生产 D.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
13.下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先秦时期的( )
A.石器制作 B.农耕发展 C.国家治理 D.社会生活
14.2024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新馆设8个展厅,地上共三层,是首个全景式展现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该馆聚焦的是( )
A.史前文明 B.夏文明 C.商文明 D.周文明
15.下图(来源:2022年印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6页)中的文物是迄今所见最早的西周青铜器,腹内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闻夙有商,辛未,正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由此可见,该文物( )
图 利簋及铭文
A.证实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西周时期
B.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C.是商朝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D.对研究武王讨伐商纣王的过程有重要价值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40分)
16.某学校七年级历史小组开展了“我国境内的古人类”的探究性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链接时空】
材料一 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史料实证】
材料二 北京人遗址的相关遗存
材料三:……人类的股四头肌很发达,有足够的力量把膝关节拉直。这样,人类才能两腿伸直稳稳地站着。北京猿人也有股骨脊……而其他所有用四条腿走路的动物的大腿骨都没有股骨脊。
材料四:……自从北京人头盖骨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1)该小组同学在“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确定了两处主要遗址,一处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另外一处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请依此写出这两处遗址的对应字母的早期人类名称?(2分)
(2)请结合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简要描述北京人的生活。(2分)
例如:图2灰烬层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根据材料三,说说北京人是怎样行走的?(1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有何历史意义?(2分)
(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早期人类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 (2分)
17.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
材料二 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材料三 在大汶口遗址,发现了磨制石器:石镰、石锄等,在墓葬中,有的墓随葬的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
(1)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古人类已经掌握的技能。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材料一中图二、三两件文物,完成你的考证。(选取其中一幅图片)(2分)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可以印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分别是什么样式的?造成这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结合材料三,归纳出大汶口原始居民与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相比,具有的最突出的不同点。(2分)
(4)通过文物古迹,我们可以触摸历史,感受历史。请你举出一条我们了解文物的途径。(2分)
18.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以下七年级D班历史学习小组对“中华文明起源”开展的自主探究活动,把收集材料整理如下:(10分)
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发掘古城遗址,探究早期国家的产生。
判断文明形成的标准: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具体表现为一是阶级的严重分化,二是强制性的权力系统的设立,
考古遗址一:良渚古城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权贵们的墓地里,出土了用于祭祀用的玉琮、玉璧等随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地形成鲜明对比。
考古遗址二:陶寺古城位于山西襄汾县距今约4300—4000年。陶寺古城有宫城、宫殿建筑、高等级墓地;有“天文台”和祭天遗址;有大小不等的仓储区;大墓随葬玉铖、玉赊、彩绘蟠龙纹陶盘等成套礼乐器,外图很多小型墓没有随葬品。
材料三
结合材料一,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分)
结合材料二,说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
根据材料二,对比两个古城考古发现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说一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什么特征?(3分)
(4)将材料三中的信息补充完整,①②处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2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摘编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 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三 如图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天下为家”始于哪一制度 (1分)
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其实施的目的和依据分别是什么?(3分)
根据材料三,指出周朝的贵族等级分为哪4个?(4分)
这一制度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5)综上所述,从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中,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七年历史答案
1-5 ACBDB 6-10 BCDBA 11-15 AACCD
16.(1)A:元谋人;B:北京人。(2分)
(2)北京人以打制石器为工具进行生产、生活 ,可以推测北京人此时可以猎取动物并吃熟食。(答出一点即可)(2分)
(3)直立行走(1分)
(4)北京人遗址的发现、研究,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基本证实了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2分)
(5)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化石。(答出一点即可)(2分)
17.(1)图二:河姆渡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可以印证河姆渡人懂得运用雕刻艺术(或掌握了雕刻艺术);图三半坡出土的纺轮可以印证半坡人会纺织。(答出一点即可)(2分)
(2)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长江流域:干栏式建筑;原因:自然环境的不同(3分)
(3)不同点:出现了私有财产(或出现了贫富分化)。(2分)
(4)途径:查找资料,走进博物馆,考查历史遗迹等(答出一点即可)(2分)
18.(1)黄帝和炎帝(2分)
(2)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3分)
(3)共同之处:都有宫殿建筑,注重祭祀,出现了阶级分化(答出两点即可)
特征:多元一体(3分)
(4)禅让制 启 (2分)
19.(1)世袭制。(2分)
(2)分封制;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分)
(3)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分)
(4)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2分)
(5)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应当加强对地方的掌控。(答出一点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