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潜山市北部学校10月联考七年级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学者研究北京人的直接证据是( )A. 神话传说 B. 遗址发掘出的化石 C. 合理想像 D. 史书中的文字记载2.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这表现在( )①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②掌握了人工取火③会用骨针缝衣服,懂得爱美④可以个人单独生活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3.玉州区某校举办“百件文物”展览活动,如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名称】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简介】器表两面各刻猪纹图像,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器内壁较粗糙。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③河姆渡居民已经普遍种植水稻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4.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培育成功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追根溯源,在下列远古人类中,曾种植水稻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5.下列有关“禅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禅让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B. 禅让是用战争胜负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C. 禅让制度下选拔首领的主要依据是贤能和才干D. 舜和禹是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6.小刚同学在网上搜索到一次传说时代的战役: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对此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这次战役是(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阪泉之战 D. 巨鹿之战7.“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8.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①、②处依次应填( )A. 国人暴动 大禹治水 B. 三家分晋 平王东迁C. 武王伐纣 盘庚迁殷 D. 武王伐纣 平王东迁9.如图分别为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这主要反映了( )A. 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世界 B. 古代先民重视祭祀和生产C. 华夏文明起源于四川地区 D.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10.如图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的内容应是( )A. 盘庚迁殷 B. 平王东迁 C. 诸侯争霸 D. 战国七雄11.下图为春秋时期战车的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 ) A. 经济的发展 B. 战争的需要 C. 运输的需求 D. 社会的安定12.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1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 )A. 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 确立了儒家的主流学说地位C. 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 D. 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14.中华五千年历史,博大精深。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春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B. 孟子——《道德经》——“仁政”治国、“礼治”C. 韩非子——《孙子兵法》——“兼爱”“非攻”D. 孔子——《论语》——“仁”、以德治国15.下图反映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白渠二、辨析改错(6分)16.(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秦朝。判断: 改正: (2)春秋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了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判断: 改正: (3)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错误:______改正:______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共2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材料二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据《吕氏春秋》材料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轩辕在哪场战争中“平定蚩尤乱”?他和炎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2分)(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能够体现出大禹的哪些精神品质?大禹另一个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6分)(3)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2分)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二: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族联盟会议上提出继承人问题……大家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材料三: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大力疏通洪水,把它导入黄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百姓)。——《吕氏春秋·古乐篇》(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3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有何意义。(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大禹身上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4)上述材料中的人物虽然都来自远古传说,但都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史实与远古传说的关系。(3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活动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活动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活动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及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1) 依据活动一,指出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 ______ 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______ 处。(2分)(2) 将活动二中图1、图2、图3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连线。 (2分)考古发现 推论图① 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图② 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图③ 推论3: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3) 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6分)(4) 综上所述,请你为历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2分)2025---2026学年度潜山市北部学校10月联考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B 2. C 3. D 4. D 5. B 6. C 7. B8. D 9. D 10. C 11. B 12. A 13. C 14. D15. A二、辨析改错(6分)16. (1)×;将“秦朝”改为“夏朝”。(2)×;将“春秋”改为“战国”。(3)√。三、材料解析17. (1)战争:涿鹿之战。尊崇为:人文初祖。(2分)(2)事件:大禹治水。精神品质:坚持不懈。功绩:禹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6分)(3)特点: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2分)18. (1)由多个远古部落交融形成。(3分)(2)禅让制。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人;有利于维护政局稳定。(类似亦可)(3分)(3)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任答两点)(3分)(4)远古传说中存在虚构的成分,但也蕴含着某些历史线索,被考古发掘证实后,便可被认证为史实。(3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①:A;②:B。(2分)(2)(2分)(3)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礼器等。重要意义: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6分)(4)主题: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度潜山市北部学校10月联考七年级历史试卷.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