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综合素养评估(一)
历 史
八上第1—5课
注意事项:共25小题,满分50分,作答时间60分钟。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19世纪30年代,大量英国鸦片走私船停泊在广东珠江口外。这些英商的主要目的是
A.开展中英友好贸易往来 B.向中国倾销鸦片,掠夺白银
C.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D.帮助清政府禁烟、维护社会稳定
2.林则徐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材料反映出林则徐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非常深刻
C.认为中国与英国存在制度差异
D.认识到中国军事武器和技术的落后
3.鸦片战争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除了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外,还有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清政府与地方军阀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4.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在中国的西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认为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总比让中国人管理更省心。材料表明清政府认可了列强的
A.领事裁判权 B.关税自主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司法自主权
5.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时有变化。如,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约为239万英镑,1850年约为140万英镑,1853年则约为100万英镑。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D.《天津条约》的签订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综合素养评估(一)·历史 第 1 页(共6页)】 【R-PGZX C HEN】
6.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美国人在中国领土上自由贸易;中国政府“俱不得在内地关津,重行征税”;中国内地完全开放;等等。列强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7.“英国官报”《北华捷报》在1856年后对“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等进行了重点聚焦和舆论塑造,并在评论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此举旨在
A.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进展
B.指责中国外交上的傲慢行为
C.配合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D.及时跟踪报道还原事情真相
8.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只拥有在中国沿海合法转运洋货的特权;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势力进一步深入,攫取了中国主干河流长江的航行权。该变化反映出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逐步丧失主干河流航运主权
C.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长江流域大片领土沦丧他国
9.有学者认为,洪秀全和他的战友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曾一度号召起广大民众的参与,表现出某种历史的进步性。这里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转战大半个中国
C.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D.坚持斗争十四年
10.1860年,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和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抵抗和反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最大的不同是
A.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B.系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其失败
11.照片是“可视的历史”。下面两幅照片共同反映出洋务运动重视
A.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培养军事人才
C.发展近代民用工业 D.发展交通运输
12.“当时诸贤以为西人所以强盛而狎侮我者,因其有铁舰枪炮耳。至彼邦学术、制度、文物,皆不过问,一若得铁舰枪炮即可以抵御彼族。”这一言论
A.属于洋务运动的思想宣传 B.批评了洋务派冥顽不化
C.反映了不同思想激烈交锋 D.反映出洋务运动存在缺陷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综合素养评估(一)·历史 第2页(共6页)】 【R-PGZX C HEN】
13.下面是某连环画的封面,与其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葛云飞 B.关天培 C.冯子材 D.邓世昌
14.朝鲜、琉球、越南、缅甸都曾是清朝的藩属国。19世纪后期,随着列强对亚洲侵略的加剧,缅甸为英国所染指,朝鲜、琉球惨遭日本侵吞,而越南也最终脱离了清朝的保护。清政府被迫放弃对越南的保护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中法战争后
15.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首任巡抚。清政府此举
A.完全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B.奠定了中国辽阔版图的基础
C.强化了清政府对台湾的治理 D.加速了台湾的社会转型进程
16.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的藩属国——琉球;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提出了“十年扩军计划”;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A.日本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 B.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17.“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成,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之便利。”材料反映出
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转变 B.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外贸易实现互惠互利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A.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深入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19.1899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最终得到英、俄、德、日等列强的同意。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
A.符合美国的军事扩张计划,迫使列强不得不接受
B.在承认各国既得利益的基础上,维护了列强的共同利益
C.是在清政府为了配合美国而主动劝说下,列强才同意的
D.得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支持,形成强大舆论压力
20.清末状元张謇毅然弃官从商,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这一现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清政府推行新政,鼓励科举士人投身工商业
B.民族危机加深,其倡导“实业救国”并身体力行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提供发展机遇
D.洋务企业垄断地位被打破,市场环境改善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综合素养评估(一)·历史 第 3页(共6页)】 【R-PGZX C HEN】
非选择题(共5 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图一显示西方列强从海上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与哪场战争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2分)
(2)你是如何看待导致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圆明园成为断壁残垣和文物流失海外这一历史事件的 (1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四所示的惨象是日军在哪次战争中制造的,并分析这次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出现的变化。(2分)
(4)中国在以上图片材料反映的几场反侵略战争中均以失败而告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1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捕并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摘编自《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等
材料二
材料三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摘编自《洪仁玕自述》
他们(太平天国起义军)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李大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1分)
(2)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所示文件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写出图二所示文件的作者。(3分)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综合素养评估(一)·历史 第 4 页(共6页)】 【R-PGZX C HEN】
(3)据材料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2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洋务运动大事年表(部分)
同治元年 (1862年) 恭亲王及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恭亲王及文祥托代理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设新水师
同治二年 (1863年) 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同治四年 (1865年)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上海
同治九年 (1870年) 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同治十一年 (1872年) 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留学;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
光绪二年 (1876年) 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材料三 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尤其是工业近代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近代化的经验。但洋务运动保留了阻碍私人企业发展的封建垄断,带给中国的近代工业基础太薄弱,没有为持久的近代化创造条件,因此它无法完成改造整个社会面貌的历史任务。
————摘编自李德征《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关系的几点看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阶级领导了洋务运动,写出洋务运动在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时提出的口号。(2分)
(2)据材料二,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局限性。(2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后,各省商民渐知自办实业之利,设厂开矿者日众。然资本既微,官府又无补助,且外货充斥,故多经营艰难。南通张謇独排众议,弃官从商,创办大生纱厂,为士大夫兴办实业之先声。
————摘编自《申报》1907年6月发表的评论文章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综合素养评估(一)·历史 第 5页(共6页)】 【R-PGZX C HEN】
材料二
企业名称 创办者 地点 时间
合义和丝厂 陈光颖等 浙江萧山 1895年
张裕酿酒厂 张振勤 山东烟台 1895年
苏纶纱厂 陆润岸 江苏苏州 1895年
通益公纱厂 庞元济等 浙江杭州 1896年
源昌碾来厂 祝大椿 上海 1898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后“各省商民渐知自办实业之利”的历史背景。(2分)
(2)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2分)
(3)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
25.(6分)请阅读下列材料,提取一个历史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一
材料二 1874年,日本军队入侵台湾南部时,当地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清军将领沈葆桢带领官兵修筑防御工事,准备火枪大炮;与此同时,台湾农民和猎户也拿起武器,用土枪和弓箭协助作战。在牡丹社地区,原住民战士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多次成功伏击日军。由于军民合作,加上台湾炎热的天气导致日军士兵生病,最终日本军队在半年后被迫撤退。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综合素养评估(一)·历史 第 6页(共6页)】 【R-PGZX C HEN】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 2025-2026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选择题
1.B 2.D 3.B 4.A 5.A 6.C 7.C 8.C 9.A 10.C 11.A 12.D 13.D 14.D 15.C 16.D 17.A 18.B 19.B 20.B
非选择题
21.(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犯下的罪行,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破坏,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应铭记历史,警惕类似悲剧重演,同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3)甲午中日战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或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
22.(1)清政府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激化;鸦片战争后人民负担加重,生活困苦。
(2)图一(《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的理想社会;图二(《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内政等;作者是洪仁玕。
(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如采用宗教发动群众,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建立先进的政权等。
23.(1)地主阶级洋务派;“自强”。
(2)涉及领域广,包括教育、军事、工业等;注重向西方学习,如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以地方实力派(如李鸿章、曾国藩)为主导;具有阶段性,从创办军事工业到发展民用工业,再到培养人才。
(3)积极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局限性: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无法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保留封建垄断,阻碍私人企业发展,近代工业基础薄弱。
24.(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鼓励民族工业发展。
(2)资本薄弱;官府缺乏补助;外货充斥市场,竞争激烈。
(3)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如丝厂、纱厂、碾米厂等);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如浙江、山东、江苏、上海等);创办者多为民间商人或士大夫。
25. 示例:
反抗与团结: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虎门销烟浮雕,记录了 1839 年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打击了英国鸦片走私,维护了民族尊严。1874 年台湾军民共同抗击日本入侵,清军将领与农民、猎户、原住民携手作战,利用地形优势击退日军,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精神。这些史实表明,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始终以不同方式抗争,是近代中国抵御外侮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