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爱的教育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用书:江苏人民出版社《爱的教育》(2018年8月第1版,2024年6月第6次印刷)二、内容与主题。(一)内容解读。《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四年级小学生恩里克用一篇篇日记,记录了一学年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既有他学习生活中的进步与收获,也有课余时间里的发现与趣闻。书中按月份编排日记,结构清晰。爱是本书最大的主题。书中的“爱”涵盖多维度:亲子之爱、师生之爱、同窗之爱、家国之爱,甚至陌生人的善意。同时,作品还折射出19世纪意大利的社会风貌,在阅读中可以拓宽文化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二)阅读主题。通过阅读一个个故事,感受到主人公恩里克成长的原因来源于爱,见证了恩里克在爱与被爱中学会理解、尊重与担当的成长历程。因此,《爱的教育》的阅读主题为:爱的成长之旅。三、阅读目标与评价要点。阅读目标 阅读评价要点通过阅读,梳理书中不同形式的爱(亲子、师生、同窗、家国等),结合生活实际谈感悟。 1.课堂讨论中能列举3种以上“爱”的类型并举例; 2.小组分享时能关联自身经历(如“妈妈的叮嘱像恩里克父亲的信”)。运用预测、批注、概括等策略深入理解文本,通过情节与细节描写感受人物情感与爱的力量。 1.批注作业中能标记5处以上关键细节(如动作语言)并分析情感; 2.思维导图能清晰呈现“爱”的发展线索。分析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掌握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推测性格的方法。 1.人物分析作业中能结合具体情节(如克莱提主动和好)阐述性格特点。四、情境与任务。(一)教学情境。当你清晨背着书包走进校园,迎面撞上老师温柔的目光;当你生病时,妈妈带着暖意的捧着药片的手;当你和伙伴为了一个误会争吵后,对方悄悄塞给你一颗糖……这些藏在日常里的瞬间,是不是像一束束光,悄悄照亮过你的心?今天我们要读的日记体的《爱的教育》,就藏着无数这样的光。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一起去找找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温暖和感动。(二)任务框架。爱的成长之旅 任务一:推开爱的大门 活动一:穿越19世纪的意大利;活动二:恩里克的社交圈;活动三:书籍结构探秘;活动四:制定阅读计划。任务二:漫步爱的花园 活动一:不同形式的爱;活动二:特别好友推选会;活动三:品味情感密码。任务三:播撒爱的种子 活动一:爱的故事会;活动二:成长纪念册;活动三:爱的接力赛。(三)任务说明。1.主题与任务。围绕“爱的成长之旅”这一核心主题展开,通过“推开爱的大门”“漫步爱的花园”“播撒爱的种子”三大任务,引导学生从初识书籍、深入理解到实践运用,逐步感受“爱”的丰富内涵与力量,实现从文本阅读到生活感悟的升华。2.任务与活动。任务一的活动帮助学生搭建阅读基础,熟悉背景、人物关系和结构;任务二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爱的类型、人物的性格;任务三的活动则将阅读所得延伸到实践,让学生在分享、创作和行动中传递爱。五、活动与建议。任务一:推开爱的大门。【活动过程】活动一:穿越19世纪的意大利。1.交流搜集了解的19世纪的意大利。2.读作者名片,说感受。3.互动体验:模仿书中礼仪(如学生向老师行鞠躬礼),感受时代氛围。活动二:恩里克的社交圈。绘制“恩里克的社交地图”。1.分组与分工任务:6—8人一组,用思维导图梳理“恩里克的社交关系”,完成思维导图。2.展示与互评。每组派代表上台,结合导图讲解5-8分钟,其他组依据评价标准评价,总结人物关系对理解故事的价值。“恩里克的社交圈”表现性评价量表表现性水平 水平描述水平一 能全面梳理恩里克的社交关系,详细阐述不同关系的特点及对恩里克成长的影响,讲解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水平二 能清晰梳理恩里克与家人、同学、老师的关系,对部分关系的特点(如父亲的教育方式、同学间的互助)有简要说明。水平三 能梳理出恩里克与主要家人、同学、老师的关系,但表述简单,缺乏对关系特点的说明。活动三:书籍结构探秘。1.封面信息。(1)引导观察封面图案、色彩让学生描述并推测与内容的关联,如“封面用橙色,像书中家人的温暖,可能暗示故事充满爱”。(2)译者特色探究:介绍严军、孙志明翻译风格(提前查阅译者资料),如“严谨还原原著情感,语言流畅贴近学生阅读水平”,让学生对比其他译本片段,感受此版本在传递故事温度、保留意大利文化细节上的特点,填写“译本通过______语句,让我感受到______,体现译者对______的精准把握”。2.目录结构(按月划分的日记+每月故事)。(1)梳理与分类:区分“日记”和“每月故事”,用表格整理。阅读记录卡(二)类型 篇目 内容简要概括(10字内)日记 《开学第一天》 新老师和新同学每月故事 《帕多瓦的小爱国者》 穷少年拒卖国钱(2)讨论:“为什么每月故事要穿插在日记里?”日常积累爱的感知,典型故事深化理解,像“小溪汇成大河”。3.竞技游戏:快速检索赛。竞赛流程:(1)分组与规则:全班以之前“社交地图”小组为单位,每组派2-3人参赛,其余成员可场外提示(限3次)。教师报出情节,如“尊重(对应十一月日记中‘士兵’)”,参赛组需在1分钟内,从书中翻找对应月份,举手示意,最快且正确的组得1分,答错则其他组补答。4.奖励机制。累计得分最高的小组获“书籍探索之星”称号,奖品为《爱的教育》主题书签、人物卡;参与积极、检索失误但能快速修正的个人,获“进步探索者”小奖状,鼓励持续参与阅读探索。活动四:制作阅读计划。1.学生根据书籍的月份编排和自身阅读速度,制定每周阅读计划,明确每周需要阅读的故事内容。2.小组内交流阅读计划,互相提出修改建议,教师抽查并给予指导。阅读记录卡(三)阅读内容 阅读页码 阅读时间 阅读感受《十月》日记 P1-P17《十一月》日记 P18-P44《十二月》日记 P45-P67《一月》日记 P68-P91《二月》日记 P92-P128《三月》日记 P129-P158《四月》日记 P159-P189《五月》日记 P190-P238《六月》日记 P239-P262《七月》日记 P263-P270【教学建议】1.在“穿越19世纪的意大利”活动中,可提前让学生搜集19世纪意大利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进行分享,增强学生的参与感。2.绘制“恩里克的社交地图”时,提供思维导图模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于社交关系复杂的部分,教师可进行适当点拨。3.快速检索赛的题目设置要多样化,涵盖不同月份和类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任务二:漫步爱的花园。【活动过程】活动一:不同形式的爱。1.分组探究:每组选择一种“爱”的类型。(1)亲情之爱。人物梳理:引导回忆恩里克与父母、姐姐的互动:“爸爸除了写教育信,还在哪些小事里教恩里克做人?妈妈的劝诫,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姐姐和恩里克怎么互相支持?”唤醒对亲情情节的记忆。(2)友情之爱。人物聚焦:强调盖伦、德罗西、克莱提是核心好友,简单回顾他们名字,提问“盖伦给你第一印象是啥?德罗西为啥大家都佩服?克莱提的开朗体现在哪?”,聚焦人物的特点。(3)师生之爱。谈一谈:恩里克的老师里,哪些老师的课、哪些互动,让恩里克难忘?”2.制作“爱的图谱”。阅读记录卡(四)类型 人物 爱的细节表现亲情之爱 父亲母亲姐姐友情之爱 盖伦德罗西克莱提师生之爱 四年级的班主任活动二:特别好友推选会。辩论会:谁是恩里克最好的朋友?1.论据梳理。正方:盖伦组(聚焦《内利的保护者》)引导:盖伦看到内利被欺负时的动作、语言,他怎么保护内利的?样例示范:比如‘盖伦猛地站起来,大声说“不许欺负内利!”动作‘猛地站’、语言强硬,体现他______(仗义、勇敢),这特质对恩里克来说,多珍贵呀!”反方:克莱提组(围绕《吵架》)引导:《吵架》里,克莱提和恩里克为啥吵?后来克莱提咋做的?从这些细节,能看出克莱提的什么品质?”2.正式辩论。(1)立论环节:盖伦组主辩开头用“我方认为,盖伦是最好的朋友,因为在《内利的保护者》中……”,克莱提组同理。(2)攻辩环节:副辩提问,如盖伦组副辩问“克莱提吵架和好是不错,可遇到大的欺负,他能像盖伦一样勇敢保护恩里克吗?”;克莱提组副辩反驳“日常相处难免小矛盾,盖伦的‘大保护’重要,克莱提的‘小包容’让友情更长久,哪个对恩里克更必要?”(3)自由辩论:组内成员轮流发言,支援团递便签补充,教师当“计时员”举牌提醒时间。(4)总结陈词:主辩总结“综上,盖伦的______(品质)让他在恩里克朋友圈无可替代,是最好的朋友!”梳理全场论据,强化观点。“特别好友推选会”表现性评价量表表现性水平 水平描述水平一 论据运用贴合文本,辩论逻辑无漏洞,团队配合支援默契。水平二 论据基本贴合文本,辩论逻辑有少量漏洞,团队配合较默契。水平三 论据与文本关联度低,辩论逻辑混乱,团队配合欠缺。1.延伸思考:“有没有可能,两种朋友都是成长需要的?”引导理解性格的多面性。活动三:品味情感密码。聚焦3处细节,用不同符号标注:父亲的信:“你要记住,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用“△”标教育智慧);老师的动作:“轻轻摸了摸犯错学生的头”(用“○”标温柔包容);克莱提的语言:“我们和好吧,像以前一样”(用“□”标真诚友善)。小组互批:交换批注本,用“☆”标注最精彩的分析,教师抽查点评。【教学建议】1.在活动一中,对于学生难以想到的爱的细节,教师可提供书中的关键词句提示,引导学生回忆。2.辩论会开始前,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让他们熟悉文本内容,梳理论据,同时强调辩论规则,保持良好的辩论秩序。3.活动三后,可选取优秀的批注进行班级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批注方法。任务三:播撒爱的种子。【活动过程】活动一:爱的故事会。1.准备阶段。(1)故事选取。以《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为核心素材,精准提炼3个关键场景,聚焦“爱与隐忍”的冲突:①“朱利奥深夜抄写”:锁定“环境(深夜微光、家人熟睡)”“动作(轻放纸笔、揉酸的手腕)”“心理(怕惊醒父亲、强撑困意)”,凸显“默默付出”;②“父亲误解”:捕捉“父亲的语言(斥责‘不用心’)”“神态(皱眉、叹气)”与“朱利奥的反应(低头沉默、攥紧衣角)”,体现“爱被错读的委屈”;③“真相揭露”:聚焦“父亲发现手稿的动作(颤抖着翻页)”“表情(眼眶发红、声音哽咽)”与“朱利奥的回应(含泪摇头)”,释放“误解消解的温暖”。2.讲述准备。(1)练习用3分钟完整讲述,可加入1-2处原文朗读(如心理描写或对话)。(2)准备1个开放性问题供互动(如:“如果是你,会像朱利奥一样隐瞒吗?”)。3.故事会分享。(1)分组讲述(每组轮流,每人3分钟)(2)组间展示。“特别好友推选会”表现性评价量表表现性水平 水平描述水平一 故事有完整的前因后果,情感感染力强,对关键词句的解读深刻,互动问题设计有深度。水平二 故事基本完整,有一定情感表达,能对关键词句进行简单解读,互动问题设计较基础。水平三 故事讲述不完整,情感表达欠缺,对关键词句解读困难,无有效互动设计。活动二:成长纪念册制作。1.人物印象页。内容:记录《爱的教育》中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如恩里克、朱利奥、德罗西等),用3-5个关键词描述其品质(如“朱利奥:懂事、隐忍、爱家人”),并搭配一句人物相关的原文(如“他把所有的累都藏在心里,只让父亲看到轻松的样子”)。阅读记录卡(五)人物 品质 相关原文2.感动瞬间照片墙。内容:选取2-3个书中或生活中的“成长瞬间”(如朱利奥被父亲理解时的拥抱、自己第一次帮妈妈做家务被夸奖的场景),用文字描述画面(100字内),并贴上对应场景的照片(或手绘插画)。阅读记录卡(六)类型 感动画面 照片(手绘插画)文中生活中3.致恩里克的信。以“同龄人”的口吻给恩里克写一封信(200字左右),分享自己对“成长”的理解,可结合书中情节(如“你和同学吵架后又和好的事,让我想起上周跟朋友道歉时,原来勇气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最后送上一句成长祝福。“致恩里克的信”表现性评价量表表现性水平 水平描述水平一 书信格式规范,能结合书中多个情节谈成长感悟,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有感染力,祝福贴合主题。水平二 书信格式基本规范,能结合1-2个书中情节谈成长感悟,情感较真挚,语言通顺,祝福合理。水平三 书信格式不规范,未结合书中情节,情感表达生硬,语言不通顺,祝福与主题无关。活动三:爱的接力赛。1.任务发起:生活中我们一直在爱与被爱,让我们围绕“爱”这个永恒的话题创作一本书吧!在班级里开展一次“寻爱日记”创作活动,以二十天为期限,写下自己的寻爱日记,然后合订成本,创作一本独特的班级日记小说。2.分享交流:每两周开展一次“微光分享会”,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爱心行动”及收获,如“帮奶奶取快递时,她的笑容让我想起书中妈妈的温柔”。3.成果展示:月末将优秀“爱心日志”整理成班级《爱的接力册》,张贴在教室文化墙,评选“爱心小使者”。【教学建议】1.爱的故事会可提前录制优秀讲述视频,供其他学生参考模仿,同时准备背景音乐烘托氛围,增强情感感染力。2.成长纪念册制作提供空白模板和示例,对绘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允许用文字详细描述画面,鼓励个性化创作。3.爱的接力赛需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如用“爱心积分”兑换阅读勋章,引导学生将书中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实现“播撒爱的种子”的目标。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22.2.岳乃红.走向深度阅读:小学整本书阅读9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24.8(2024.11重印)3.严军主编.爱的教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8(2024.6重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