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试题3.表1为先秦偶法两家的思想主张。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表1高一历史试题项目儒家法家法律思想相对轻视法及强制作用重视法的作用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治国主张“为国以礼”、“为政以德”、重“人治”“以法治国”、“以力服人”、重“法治间90分钟。第I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A两者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儒法思想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结束后,只交答题卡。C.儒法两家都蕴含朴素的平等思想D.两者差异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第I卷(选择题50分)4.下列三幅形势图能够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启的继位,古书有不同的记载《史记·夏本纪)“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于启”“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斋名传天下于益,其实(战国策·燕策一》令启自取之”上述材料可得出的结论是图1图2图3A.国家发展趋向一统B.宗法关系趋于消亡A.互证了禹传位于启的历史事实B.世袭制的开始具有明确的文字记载C.农牧战争日益频繁D.政治中心逐渐东移C.禅让制被破坏,启获取了王位D.夏朝已具有较完备的国家形态5.秦朝从三公九卿,到郡守、县令,乡长、亭长、里长,层层设置官吏。权力自下而上集2.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齐、楚、燕、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的格局。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下图是“战国形势图”,符合齐、赵、韩、这一格局设计旨在魏排列顺序的是A杜绝相权对皇权制约B.根除中央和地方矛盾C.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D.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要汉用燕。6.有学者指出,秦统一以前,“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据此可知,秦的统一A.巩固了大一统的体制B.促进了疆域的不断扩展C.避免了分裂割据现象D.有利于国家认同的构建7.班固在(汉书》中描述道,秦朝“赭衣(囚犯)塞路,图团成市,天下愁怨”。贾谊认A.①③④②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①④③为秦“既六国,兼天下,求得矣,然不知反廉耻之节,仁义之厚…不知守成之数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