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2024年2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把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到本次展览“C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
①人们过着群居生活,使用石器
②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认为“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说明( )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②地租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
③奴隶主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奴隶创造的剩余价值
④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3.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由此可以推断( )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总是对立的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将随生产社会化得以调和
③资本家对广大雇佣工人的剥削具有极大隐蔽性
④工人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1516年托马斯·莫尔撰写的《乌托邦》,描写了在一个小岛上实行财产公有制、集体劳动、人人平等、按需分配等,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乌托邦”意指子虚乌有的地方,虽然并不存在,但这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一思想( )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②激发了人们对更加公正、平等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③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④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这部文献的诞生仿佛在人类漫漫长夜里亮起的一盏指路明灯。从此,全世界受苦难、受压迫的无产阶级终于明白了自己受苦受难的根源,有了自己的科学战斗武器。由此可以推知《共产党宣言》( )
①是先进的理论,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是科学的理论,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
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设计,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设计。马克思、恩格斯搭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设计则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不断探索。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
③巴黎公社建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资本主义产生和工人运动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新的革命前途,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新的指导思想,即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④新的革命范畴,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之所以能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领导阶级,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出了一条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新中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标志着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毛泽东强调的这些不熟习的东西,可以理解为( )
①继续通过武装斗争建立人民政权
②通过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③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④通过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在论新中国制度建设时,毛泽东说:"如果完成了全国革命的任务,这是铲地基 ,花了三十年。 但是起房子,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功夫。"所谓"铲地基"就是废除旧中国的封建制度、官僚资本主义制度,"起房子 "就是建立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起房子"对我国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 )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得以结束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④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逐渐消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从小岗破冰到深圳试水,从浦东开发到滨海建设,从海南起锚到雄安崛起,从长三角一体化到粤港澳大湾区腾飞——正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历史轴线,串连起日新月异的历史巨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③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④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45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下列对改革开放进程描述正确的是( )
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③党的十九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标志着对外开放达到新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陆续建成22个自贸试验区,从一枝独秀到雁阵齐飞,形成了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从全国首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到率先试行“证照分离”等,彰显了自贸试验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魄力。这表明( )
①只要推进制度改革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②我国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③对外开放助力我国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考察调研,察看修复治理后的海岸线生态环境,了解山东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做法和成效,并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听取意见建议。他指出:“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可见( )
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
②改革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③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
④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3年5月12日,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首批6家主题实践基地揭牌成立。各主题实践基地紧紧围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生动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研究、案例总结,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金牌数与美国并列第一,创造我国境外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从四十年前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如今的奥运强国,中国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主要得益于( )
①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强国发展之路
②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
③坚定文化自信,一代代奥运健儿展现了中国体育精神和国家形象
④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习近平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必须不断推进“两个结合”
②“两个结合”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场观点方法上的一致性
③“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④“第二个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历史纵深和深厚文化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一探索历程可见( )
①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②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
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施手段是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发展。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 )
①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④到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改革发展开新局,理论创新谱新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②为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指明了具体路径
③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④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3.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与交融,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风范的当代体现。下列用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对应不一致的是( )
A.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全面依法治国
B.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
C.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4.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历史使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共产党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只有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使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说明,实现伟大梦想( )
①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②必须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③要坚守初心使命,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④要深化社会革命,引领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干,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这表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
①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②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
③在市场竞争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④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实的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某中学高一学生在国庆假期规划了自己的旅游行程表,如下所示,他一天的活动中为其提供服务的经济成分依次是( )
①8:00从南通乘高铁出发苏州 ②14:00参加第七届大新村丰收节并参观智慧农业区 ③18:00入住姑姑家开的连锁酒店
A.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个体经济 B.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私营经济
C.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D.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
27.在一次讨论课上,“公有制经济”小组成员论证“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时展示了下列论据,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2024年是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近日相关部门接连部署,释放出改革全力攻坚的信号。深化国企改革,是因为( )
①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④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近年来受经济下行的影响,许多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我国政府先后采取多项措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政府重视小微企业发展,是因为( )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主体
③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夜市、排挡、后备箱集市……这些聚集了“人间烟火气”的地方,让城市的夜晚焕发勃勃生机。一批批集聚区,一个个新业态、新模式的诞生,令“夜经济”逐步点亮江苏城市的夜空。培育发展江苏“夜间经济”工程是因为( )
①夜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夜经济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③夜经济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夜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巨变有力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改革开放已是当代中国最壮丽的气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继续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古人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请结合材料,运用“四个自信”的知识予以评析。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几年来,从关注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全面小康建设目标到精准脱贫落地实施,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了新的高度。基于此,党中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世界意义。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
“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问”探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国科技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从国情出发,艰辛探索,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庄子·秋水》中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历史充分证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先行构建和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后发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绝非易事。一些后发国家付出丧失独立性的代价谋求依附性发展,结果却陷入各种发展“陷阱”。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我们千万不能‘邯郸学步,失其故行’。”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能“邯郸学步,失其故行”。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重申,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们相信,在“两个毫不动摇”的指引,,“国民共进”必将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所谓“国民共进”,是与此前“国进民迟”、“国退民进”等观点相对而言的,即国企与民企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提起“慧眼”卫星、首艘国产航母、C919大型客机,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大国重器的诞生,几乎都离不开国企的责任和担当。腾讯、华为、百度、京东等一大批民企都在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可以用“56789”来概括民营经济的作用: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网购、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许多新业态、新模式几乎都与民企息息相关。
结合材料,请运用“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推动“国民共进”式发展。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C
6.A
7.C
8.D
9.B
10.C
11.C
12.B
13.A
14.A
15.C
16.A
17.B
18.B
19.B
20.A
21.A
22.C
23.C
24.A
25.C
26.C
27.B
28.D
29.D
30.D
31.①该观点是片面的。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是能够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进步的原因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2.
(1)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3.①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仅仅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立足国情,要坚持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能“邯郸学步,失其故行”
34.①“国民共进”即国企和民企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体现。推动“国民共进”式发展,有利于实现国企与民企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答课本P7最后一段: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资源,取长补短,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②“国进”有利于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夯实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的地位(国企地位可用“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替代)。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民进”,坚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发挥民企/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民企/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作用;非公有制的作用替代: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