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AADC 6-10: CBAAB 11-15: ADBAC 16-20: DABAA
二材料分析题
21.(1)材料一描述了原始社会自然环境险恶,人民少而禽兽多。北京人通过群居生活和
使用火来应对这种环境。
(2) 材料二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开始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从山顶洞人开始掌握这种技术
22.(1)材料一反映了禅让制。这种制度的优点是能够选拔贤能之人担任首领,促进社会和谐。
(2)材料二反映了世袭制。这种制度从启开始。
(3)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虽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剥削制度,但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主要看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世袭制的确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23.1.大禹治水成功的关键方法是疏导。 这一方法与前人鲧的治水方法“堵”不同,鲧采用堵截的方法治水,试图以人力强行阻挡水势,最终失败;而大禹改堵为疏,依据山川地势,开沟掘渠,引导洪水归流大海。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有:一是他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总结前人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二是对水患进行了详尽的考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水方案;三是他带领民众共同奋斗,展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四是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持之以恒地进行治水工作。
2.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展现出了以下优秀品质:一是身先士卒,体现了他的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二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展现了他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精神;三是带领民众共同奋斗,展现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四是关注百姓生活,积极组织百姓恢复农耕生活,体现了他心系百姓、以民为本的品质。
3.材料三中,大禹治水的整体治理思路对后世的启示是:在解决问题时,要有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不能只关注局部问题,而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全面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不能只关注某个地区的污染治理,而要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生态修复、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如,在城市规划中,要综合考虑交通、住房、商业、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下列哪一遗址的发现,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项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大量木炭和灰烬堆,说明北京人( )
A.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 B.已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C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4.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直立行走 B. 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5.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发现的骨针,说明他们( )
①己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能够缝制衣物 ③有了爱美观念④产生了宗教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下列原始人类中,与现代人长相和智力水平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7.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粟 C.小麦 D.玉米
8.在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稻谷遗存,这说明河姆渡居民( )
A.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B.以狩猎为主要生活方式
C.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打制石器
9.“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B.海洋文明C.游牧文明D.商业文明
10.下列古文化遗址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文化遗址 C.半坡文化遗址 D.大汶口文化遗址
11.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B.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C.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 D.“蝎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12.下列描述中,不符合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已经懂得饲养家禽家畜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13.传说中“尝百草”,发明医药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14.大禹治水的主要河流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岷江
15.我国古代禅让制的实质是( )
A.私有制 B.世袭制 C.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D.等级制
16.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船形彩陶壶,这不能说明( )
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造船技术
C.船已经作为交通工具 D.当时已出现文字萌芽
17.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黄帝和炎帝 B.尧和舜 C.大禹和启 D.黄帝和蚩尤
18.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主要判断依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的多少;
C.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D.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19.下列哪一项不是山顶洞人的特征 ( )
A.懂得人工取火 B.使用打制石器 C.会制作骨针 D.会捕鱼
20.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这分别得益于哪两个原始居民 ( )
A.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B.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D.山顶洞人和北京人
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材料一描述了怎样的生存环境 北京人如何应对这种环境 (4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有什么意义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什么变化 从哪个原始人群开始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2分)
22.阅读《礼记·礼运》中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1)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有什么优点 (4分)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反映了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从谁开始 (3分)
(3)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之父鲧治水, 采用“堵”的方法,九年无功。舜继帝位后,见鲧治水无方, 便将其处死,另派鲧的儿子禹去担当治水的工作。大禹上任后,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总结乃父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改堵为疏。为了治理水患,他走遍大川,趟遍了小河,对水患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用了十多年时间,挖开一座座大山,疏通一条条河流,最终把凶猛的洪水引向了大海,顺利地完成了治水的任务。从此,大江大河驯服了,人们的生活安定了。凭着治水的功劳,大禹成为了帝位的继承人。
材料二:大禹治水期间,身先士卒,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他带领民众共同奋斗,展现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治水过程中,他不仅注重治理洪水,还关注百姓的生活,积极组织百姓恢复农耕生活。
材料三:大禹治水的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他的治水策略体现了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对后世的水利工程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问题:
1.材料一中,大禹治水成功的关键方法是什么 这一方法与前人治水方法有何不同 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分)
2.根据材料二, 分析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展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3分)
3.材料三中,大禹治水的整体治理思路对后世有何启示 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3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下列哪一遗址的发现,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
3.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大量木炭和灰烬堆,说明北京人()
A.
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B.已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C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D.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4.从意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直立行走B.手的发展C.语言的产生D.劳动
5.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发现的骨针,说明他们()
①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②能够缝制衣物③有了爱美观念④产生了宗教观念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⑧④
6.下列原始人类中,与现代人长相和智力水平最接近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7.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B.粟C.小麦D.玉米
8.在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稻谷遗存,这说明河姆渡居民()
A已经开始种植水稻B.以狩猎为主要生活方式
C.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D.使用打制石器
9.“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农耕文明B.海洋文明C.游牧文明D.商业文明
10.下列古文化遗址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A
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文化遗址C.半坡文化遗址D.大汶口文化遗址
扫描全能王创建

11.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开始走向定居生活B.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C.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D.“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12.下列描述中,不符合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已经懂得饲养家禽家畜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13.传说中“尝百草”,发明医药的是()
A.黄帝B.炎帝C.舜D.禹
14.大禹治水的主要河流是()
A.黄河B.长江C.淮河D.岷江
15.我国古代禅让制的实质是()
A.私有制B.世袭制C.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D.等级制
16.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船形彩陶壶,这不能说明()
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造船技术
C.船已经作为交通工具D.当时已出现文字萌芽
17.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黄帝和炎帝B.尧和舜C.大禹和启D.黄帝和蚩尤
18.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主要判断依据是()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B.随葬品的多少
C.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D.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19.下列哪一项不是山顶洞人的特征?()
A懂得人工取火B.使用打制石器C.会制作骨针D.会捕鱼
20.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这分别得益于哪两个原始居民?()
A.河姆渡人和半坡人B.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D.山顶洞人和北京人

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