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气候一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基础梳理·自主预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异显著。(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全国普遍高温。(3)主要温度带:以积温为主要指标,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4)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0℃等温线相一致,沿秦岭—淮河分布。2.降水分布与干湿地区:(1)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从空间分布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分布看,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年际变化大。(2)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当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气候湿润,当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时,气候干燥。(3)我国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4)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沿秦岭—淮河分布。3.气候类型:(1)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2)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跨度大,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各地区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图示导航·重点突破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读图·析图】1.在下图中描出0℃等温线,结合中国地形图看其大致通过秦岭(山脉)和淮河(河流)。答:描图略。2.在下图中描出8℃等温线,观察我国夏季平均气温的最低区域出现在:青藏高原地区。答:描图略。【探究·思考】3.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我国南部地区获得的光热多,我国的北部地区则相反;而且北部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影响明显,所以我国冬季气温南高北低,南北气温差异大。4.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是因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受地势影响成为我国夏季的低温中心。 5.不同的温度带农业差别大,调查一下你的家乡的主要农作物、主要水果、农作物熟制,并完成下表。所在温度带 主要农作物 主要水果 农作物熟制答:根据家乡实际填写,答案略。二、降水分布与干湿地区【读图·析图】1.在图甲中描出800 mm和400 mm年等降水量线,观察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2.在图乙中填出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名称。答:填图略。3.把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与年等降水量线的对应关系填入下表中。年等降水量 分界线 干湿地区 土地类型 农业类型干旱区 荒漠、沙漠 畜牧业200 mm半干旱区 草原、荒漠 畜牧业400 mm半湿润区 耕地(旱地) 种植业800 mm湿润区 耕地(水田) 种植业4.图甲中,我国东部与西部的两处民居明显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B)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势 D.人类活动【探究·思考】5.下图为我国广州、武汉、石家庄、哈尔滨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及其位置分布图。石家庄7月降水量多于哈尔滨。(1)降水量柱状图对应的城市为:①石家庄;②哈尔滨;③武汉;④广州。(2)总结规律如下:空间 根据四城市年降水量的差异及图中位置可以推断,在我国东部地区,越往南,降水量越大(选填“大”或“小”),雨季越长(选填“长”或“短”)时间 时间分配不均匀,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三、气候的分布材料一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析图】1.填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E高原山地气候。【探究·思考】2.在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中,C、D两种气候比较,年降水量较多的是C,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C距离海洋更近。材料二 甲、乙、丙、丁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材料三 柑橘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柑橘生长发育要求23℃~29℃的温度,冬季最低温度不宜低于-5℃,否则会受冻害;夏季高温超过35℃时,会影响果实品质和树体生长。柑橘喜光,年日照时数应在1 200~1 500小时以上,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果实糖分和品质。年降水量以1 000~2 000毫米为宜,且分布均匀,干旱或积水都会影响柑橘生长。3.根据材料,可以推测出,中国柑橘的最适合在乙(甲/乙/丙/丁)城市周边区域种植,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填写气候名称)。4.乐山大部分区(市)县都适合种植柑橘。根据材料三,请你为种植优质高产的柑橘提一些合理的建议(至少两条),并进一步提出柑橘种植中关于生态保护的建议(至少两条)。答:种植建议:1.培育更适合乐山气候的柑橘品种;2.把柑橘种植地尽量选在向阳的地方,保证获得更多光照;3.注意柑橘种植地的排水。生态保护的建议:1.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2.保护好植被,防止水土流失。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1.造成图中我国东部山桃盛开花期时间差异的影响因素是(A)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2.该图反映了我国以下哪一气候特征(B)A.夏季全国普遍高温B.冬春季节南北温差大C.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D.雨季南方长,北方短3.由表可知,形成那曲与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地名 纬度 海拔 1月均温 7月均温那曲(西藏) 31°29'N 4 507米 -14.4 ℃ 8.8 ℃南京(江苏) 32°00'N 10米 2.3 ℃ 28.8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势 D.人类活动 如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是(B)A.从西向东减少 B.从东南向西北递减C.东北多,西南少 D.北方多,南方少5.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下面正确的是 (D)A.南方多雨地区:降水充足,适宜种植水稻等作物,没有洪涝灾害B.北方少雨地区:降水不足,农业活动无法开展,有干旱灾害C.南方多雨地区: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植被丰富,不会有水土流失D.北方少雨地区:生态脆弱,易出现荒漠化等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6.下面给出的生态保护建议,合理的是 (B)①南方多雨地区: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完善排水系统,减少洪涝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②北方少雨地区: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节约用水,减少浪费③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④对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生态移民,把人口全部迁出,从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二、综合题7.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①②③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②,1月平均气温值最低的是①。(2)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所示地区气候特征是(B)A.冬季南北温差大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①②③三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都呈现了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3)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D)A.①—甲;②—乙;③—丙B.①—乙;②—丙;③—甲C.①—丙;②—乙;③—甲D.①—丙;②—甲;③—乙【诱思探究】8.马达加斯加是我国“一带一路”计划合作国家之一,中马政治互信,交流顺畅,近年来中国一直是马达加斯加第一大贸易伙伴。如图是马达加斯加地形及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探区域。根据下面关系图,完成填空。①东 ②西 ③大 ④高 ⑤大 ⑥低 “一粒种子,鼓起了米袋子。”——来自遥远中国的袁隆平等农学家经过艰难研究,研发出高产、耐旱、耐淹、抗倒伏等适应特殊自然环境的品种,使当地粮食成倍增产。(2)析成因:不同气候条件下,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特性不同。结合资料完成仿写。例:甲地位于该岛东部的迎风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所以杂交水稻应具有耐淹的特性。乙地:位于该岛西部的背风坡,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为干湿两季,所以杂交水稻应具有耐旱、耐淹的特性。第二节 气候一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基础梳理·自主预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由 向 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异显著。(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 等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全国普遍 。(3)主要温度带:以 为主要指标,由北向南,划分为 、中温带、 、 、 五个温度带。(4)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0℃等温线相一致,沿 — 分布。2.降水分布与干湿地区:(1)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从空间分布看,由 沿海向 内陆递减。从时间分布看, 季节多, 季节少;年际变化大。(2)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当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气候 ,当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时,气候 。(3)我国干湿地区: 区、 区、半干旱区、 区。(4)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沿 — 分布。3.气候类型:(1)主要气候类型有 气候、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2)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跨度 ,地形 ,高差悬殊,各地区距离 远近不同。图示导航·重点突破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读图·析图】1.在下图中描出0℃等温线,结合中国地形图看其大致通过 (山脉)和 (河流)。2.在下图中描出8℃等温线,观察我国夏季平均气温的最低区域出现在: 。【探究·思考】3.我国南北跨纬度 ,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 半球,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我国南部地区获得的光热 ,我国的北部地区则相反;而且北部地区离冬季风源地 ,受影响明显,所以我国冬季气温南高北低,南北气温差异大。4.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是因为 。 5.不同的温度带农业差别大,调查一下你的家乡的主要农作物、主要水果、农作物熟制,并完成下表。所在温度带 主要农作物 主要水果 农作物熟制二、降水分布与干湿地区【读图·析图】1.在图甲中描出800 mm和400 mm年等降水量线,观察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我国的 一线。2.在图乙中填出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名称。3.把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与年等降水量线的对应关系填入下表中。年等降水量 分界线 干湿地区 土地类型 农业类型干旱区 荒漠、沙漠 畜牧业mm半干旱区 草原、荒漠 畜牧业mm半湿润区 耕地(旱地) 种植业mm湿润区 耕地(水田) 种植业4.图甲中,我国东部与西部的两处民居明显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势 D.人类活动【探究·思考】5.下图为我国广州、武汉、石家庄、哈尔滨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及其位置分布图。石家庄7月降水量多于哈尔滨。(1)降水量柱状图对应的城市为:① ;② ;③ ;④ 。(2)总结规律如下:空间 根据四城市年降水量的差异及图中位置可以推断,在我国东部地区,越往南,降水量越 (选填“大”或“小”),雨季越 (选填“长”或“短”)时间 时间分配不均匀,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 季三、气候的分布材料一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析图】1.填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A ,B ,C ,D ,E 。【探究·思考】2.在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中,C、D两种气候比较,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材料二 甲、乙、丙、丁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材料三 柑橘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柑橘生长发育要求23℃~29℃的温度,冬季最低温度不宜低于-5℃,否则会受冻害;夏季高温超过35℃时,会影响果实品质和树体生长。柑橘喜光,年日照时数应在1 200~1 500小时以上,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果实糖分和品质。年降水量以1 000~2 000毫米为宜,且分布均匀,干旱或积水都会影响柑橘生长。3.根据材料,可以推测出,中国柑橘的最适合在 (甲/乙/丙/丁)城市周边区域种植,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填写气候名称)。4.乐山大部分区(市)县都适合种植柑橘。根据材料三,请你为种植优质高产的柑橘提一些合理的建议(至少两条),并进一步提出柑橘种植中关于生态保护的建议(至少两条)。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1.造成图中我国东部山桃盛开花期时间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2.该图反映了我国以下哪一气候特征( )A.夏季全国普遍高温B.冬春季节南北温差大C.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D.雨季南方长,北方短3.由表可知,形成那曲与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地名 纬度 海拔 1月均温 7月均温那曲(西藏) 31°29'N 4 507米 -14.4 ℃ 8.8 ℃南京(江苏) 32°00'N 10米 2.3 ℃ 28.8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势 D.人类活动 如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是( )A.从西向东减少 B.从东南向西北递减C.东北多,西南少 D.北方多,南方少5.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下面正确的是 ( )A.南方多雨地区:降水充足,适宜种植水稻等作物,没有洪涝灾害B.北方少雨地区:降水不足,农业活动无法开展,有干旱灾害C.南方多雨地区: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植被丰富,不会有水土流失D.北方少雨地区:生态脆弱,易出现荒漠化等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6.下面给出的生态保护建议,合理的是 ( )①南方多雨地区: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完善排水系统,减少洪涝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②北方少雨地区: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节约用水,减少浪费③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④对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生态移民,把人口全部迁出,从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二、综合题7.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①②③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1月平均气温值最低的是 。(2)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所示地区气候特征是( )A.冬季南北温差大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①②③三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都呈现了 的气候特征。(3)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A.①—甲;②—乙;③—丙B.①—乙;②—丙;③—甲C.①—丙;②—乙;③—甲D.①—丙;②—甲;③—乙【诱思探究】8.马达加斯加是我国“一带一路”计划合作国家之一,中马政治互信,交流顺畅,近年来中国一直是马达加斯加第一大贸易伙伴。如图是马达加斯加地形及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探区域。根据下面关系图,完成填空。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一粒种子,鼓起了米袋子。”——来自遥远中国的袁隆平等农学家经过艰难研究,研发出高产、耐旱、耐淹、抗倒伏等适应特殊自然环境的品种,使当地粮食成倍增产。(2)析成因:不同气候条件下,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特性不同。结合资料完成仿写。例:甲地位于该岛东部的迎风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所以杂交水稻应具有耐淹的特性。乙地:位于该岛 部的 坡,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为干湿两季,所以杂交水稻应具有 的特性。二 季风气候显著基础梳理·自主预习季风气候显著1.成因: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大,季风气候显著。2.分类:(1)夏季,温暖湿润的气流源源不断地从海洋上吹来,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了丰沛的降水。(2)冬季,从寒冷干燥的内陆吹来,包括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的严寒,南北温差加大,降水少。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1)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2)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3)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图示导航·重点突破【读图·析图】1.甲图表示夏(夏、冬)季风,乙图表示冬(夏、冬)季风。2.甲图中影响我国的季风主要有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请在甲图中标出发源地所在的大洋。答:标图略3.乙图中影响我国的季风主要有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它们主要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降水稀少。【探究·思考】4.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示意图,中国季风区从北往南的三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从而得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从北京、上海、海口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来看,我国气候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2)中国季风气候共有的另一个特征是降水不稳定。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读中国季风的进退与雨带推移示意图,可以看出,夏季风进得慢(快/慢),退得快(快/慢),造成中国南方雨季长(长/短),北方雨季短(长/短)。②从北京、上海、海口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来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3)请根据分析出的中国季风气候特征,仿照下面的示例,谈谈季风区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示例:非季风区:降水稀少,造成农业依赖灌溉,工业发展受用水限制,生活用水紧张。生态脆弱,易出现荒漠化等问题。季风区:夏季降水充沛,适宜种植水稻等需水作物,工业用水有保障,生活用水充足。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但如果降水过于集中,易引发春旱或洪涝灾害。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台风路径图,完成1~3题。1.台风是影响我国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影响我国的(B)A.华北地区 B.东南地区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2.8月20日21时,台风到达24°N,127.1°E,在图中对应的地点是(C)A.① B.② C.③ D.④3.8月22日2时40分,该台风在我国福建省沿海登陆,经过B省区后,在A省区境内明显减弱。图中A、B省区分别是(A)A.湖南省、江西省 B.湖南省、湖北省C.浙江省、江西省 D.江西省、江苏省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完成4、5题。经纬度 位置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年降水量 (mm) 多年平均暴 雨日数(天)98°E,33°N -12.8 8.7 561.4 <0.24.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C)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5.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二、综合题6.我们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应用地理问题。辽宁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就按照这个思路,发现学习了一个地理知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发现问题】(1)在教室门地面上摆放一根蜡烛,发现火焰发生倾斜,通过火焰形态,请推测该处近地面的空气流动的方向是从走廊到教室(从走廊到教室/从教室到走廊)。为何教室与走廊交界处会有风 季风是怎么形成的 【提出猜想】(2)两地气温出现差异导致近地面空气压强不同,空气出现水平(水平/垂直)移动,这就是我们能感受到的风。【实验演示】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内,设置一处冷源(冰块),一处热源(热水)。顶部用胶合板密封,在插香孔插入一根点燃后冒烟的香(冒烟一端插入箱内)。(3)发现冰块上方的烟雾向下沉,热水上方的烟雾向上飘,接着,请你猜测A处烟雾是怎么移动的 请你在图中A处左侧椭圆线上用箭头画出A处气流移动方向。答:A处烟雾顺时针移动,A处气流移动方向如下图:【得出结论】(4)在近地面,气流往往向热源(热源/冷源)水平移动。【实际应用】(5)也由此推测,根据教室门地面处蜡烛火焰倾斜方向,推测教室与走廊相比气温更高(高/低)。(6)结合我们学过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可知,在夏季,陆地是热源,海洋上的气流源源不断地运动到陆地,将温和湿润的气流带给季风气候区,此类气候就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7.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图为2021年7月中国部分地区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甲地位于塔里木盆地,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是高温干旱;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2)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性,除图中列出的气象灾害外,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还有寒潮、台风等。(3)洪水到来时,我们该如何避险 向高处转移,或者爬上高的地方暂时躲避;积极和防汛部门取得联系。【诱思探究】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我国西南地区由于长期的滥垦乱伐,再加上石灰岩地区土层薄,植被根系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裸露,从而呈现石漠化现象。材料二 中国区域图及A、B两地形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1)读图,完成下列表格。区域 地形区名称 主要河流 主要气候类型A 云贵高原 乌江、北盘江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B 黄土高原 黄河 温带季风气候(2)分析A地水土流失严重,呈现出石漠化现象的自然原因。答:当地土层薄,植被根系浅,再加上山高坡陡,降水集中,容易遭到流水的冲刷侵蚀。(3)图中B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请补充完整结构图(下图)。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长期的滥垦乱伐,过度放牧,植被遭到破坏 ③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二 季风气候显著基础梳理·自主预习季风气候显著1.成因: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 ,海陆热力差异大,季风气候显著。2.分类:(1)夏季,温暖湿润的气流源源不断地从 上吹来,来自太平洋的 季风,来自印度洋的 季风,带来了 。(2)冬季,从寒冷干燥的 吹来,包括 季风和 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的 ,南北温差加大,降水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1)季风区:受 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2)非季风区: 很难到达,降水稀少。(3)分界线: —阴山山脉— — —冈底斯山脉。图示导航·重点突破【读图·析图】1.甲图表示 (夏、冬)季风,乙图表示 (夏、冬)季风。2.甲图中影响我国的季风主要有 季风和 季风,请在甲图中标出发源地所在的大洋。3.乙图中影响我国的季风主要有 季风和东北季风,它们主要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降水 。【探究·思考】4.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示意图,中国季风区从北往南的三种气候类型是 , , ,从而得出,我国 气候显著;从北京、上海、海口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来看,我国气候 同期,水热配合好。(2)中国季风气候共有的另一个特征是降水不稳定。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读中国季风的进退与雨带推移示意图,可以看出,夏季风进得 (快/慢),退得 (快/慢),造成中国南方雨季 (长/短),北方雨季 (长/短)。②从北京、上海、海口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来看,降水主要集中在 两季。(3)请根据分析出的中国季风气候特征,仿照下面的示例,谈谈季风区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示例:非季风区:降水稀少,造成农业依赖灌溉,工业发展受用水限制,生活用水紧张。生态脆弱,易出现荒漠化等问题。季风区: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台风路径图,完成1~3题。1.台风是影响我国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影响我国的( )A.华北地区 B.东南地区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2.8月20日21时,台风到达24°N,127.1°E,在图中对应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3.8月22日2时40分,该台风在我国福建省沿海登陆,经过B省区后,在A省区境内明显减弱。图中A、B省区分别是( )A.湖南省、江西省 B.湖南省、湖北省C.浙江省、江西省 D.江西省、江苏省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完成4、5题。经纬度 位置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年降水量 (mm) 多年平均暴 雨日数(天)98°E,33°N -12.8 8.7 561.4 <0.24.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5.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二、综合题6.我们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应用地理问题。辽宁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就按照这个思路,发现学习了一个地理知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发现问题】(1)在教室门地面上摆放一根蜡烛,发现火焰发生倾斜,通过火焰形态,请推测该处近地面的空气流动的方向是 (从走廊到教室/从教室到走廊)。为何教室与走廊交界处会有风 季风是怎么形成的 【提出猜想】(2)两地气温出现差异导致近地面空气压强不同,空气出现 (水平/垂直)移动,这就是我们能感受到的风。【实验演示】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内,设置一处冷源(冰块),一处热源(热水)。顶部用胶合板密封,在插香孔插入一根点燃后冒烟的香(冒烟一端插入箱内)。(3)发现冰块上方的烟雾向下沉,热水上方的烟雾向上飘,接着,请你猜测A处烟雾是怎么移动的 请你在图中A处左侧椭圆线上用箭头画出A处气流移动方向。【得出结论】(4)在近地面,气流往往向 (热源/冷源)水平移动。【实际应用】(5)也由此推测,根据教室门地面处蜡烛火焰倾斜方向,推测教室与走廊相比气温更 (高/低)。(6)结合我们学过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可知,在夏季,陆地是热源,海洋上的气流源源不断地运动到陆地,将温和湿润的气流带给季风气候区,此类气候就具有 的特点。7.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图为2021年7月中国部分地区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甲地位于 盆地,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 资源短缺。(2)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除图中列出的气象灾害外,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还有 、 等。(3)洪水到来时,我们该如何避险 。【诱思探究】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我国西南地区由于长期的滥垦乱伐,再加上石灰岩地区土层薄,植被根系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裸露,从而呈现石漠化现象。材料二 中国区域图及A、B两地形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1)读图,完成下列表格。区域 地形区名称 主要河流 主要气候类型A 云贵高原 乌江、北盘江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B 黄土高原 黄河 温带季风气候(2)分析A地水土流失严重,呈现出石漠化现象的自然原因。(3)图中B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请补充完整结构图(下图)。① ② 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单元 第二节 一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 学生版.docx 第二单元 第二节 一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docx 第二单元 第二节 二 季风气候显著 - 学生版.docx 第二单元 第二节 二 季风气候显著.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