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气候导学案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气候导学案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气候
一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异显著。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全国普遍高温。
(3)主要温度带:以积温为主要指标,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
(4)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0℃等温线相一致,沿秦岭—淮河分布。
2.降水分布与干湿地区:
(1)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从空间分布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分布看,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年际变化大。
(2)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当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气候湿润,当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时,气候干燥。
(3)我国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4)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沿秦岭—淮河分布。
3.气候类型:
(1)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2)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跨度大,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各地区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读图·析图】
1.在下图中描出0℃等温线,结合中国地形图看其大致通过秦岭(山脉)和淮河(河流)。
答:描图略。
2.在下图中描出8℃等温线,观察我国夏季平均气温的最低区域出现在:青藏高原地区。
答:描图略。
【探究·思考】
3.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我国南部地区获得的光热多,我国的北部地区则相反;而且北部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影响明显,所以我国冬季气温南高北低,南北气温差异大。
4.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是因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受地势影响成为我国夏季的低温中心。
5.不同的温度带农业差别大,调查一下你的家乡的主要农作物、主要水果、农作物熟制,并完成下表。
所在温度带 主要农作物 主要水果 农作物熟制
答:根据家乡实际填写,答案略。
二、降水分布与干湿地区
【读图·析图】
1.在图甲中描出800 mm和400 mm年等降水量线,观察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
2.在图乙中填出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名称。
答:填图略。
3.把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与年等降水量线的对应关系填入下表中。
年等降水量 分界线 干湿地区 土地类型 农业类型
干旱区 荒漠、沙漠 畜牧业
200 mm
半干旱区 草原、荒漠 畜牧业
400 mm
半湿润区 耕地(旱地) 种植业
800 mm
湿润区 耕地(水田) 种植业
4.图甲中,我国东部与西部的两处民居明显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B)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势     D.人类活动
【探究·思考】
5.下图为我国广州、武汉、石家庄、哈尔滨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及其位置分布图。石家庄7月降水量多于哈尔滨。
(1)降水量柱状图对应的城市为:
①石家庄;②哈尔滨;③武汉;④广州。
(2)总结规律如下:
空间 根据四城市年降水量的差异及图中位置可以推断,在我国东部地区,越往南,降水量越大(选填“大”或“小”),雨季越长(选填“长”或“短”)
时间 时间分配不均匀,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三、气候的分布
材料一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读图·析图】
1.填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E高原山地气候。
【探究·思考】
2.在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中,C、D两种气候比较,年降水量较多的是C,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C距离海洋更近。
材料二 甲、乙、丙、丁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三 柑橘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柑橘生长发育要求23℃~29℃的温度,冬季最低温度不宜低于-5℃,否则会受冻害;夏季高温超过35℃时,会影响果实品质和树体生长。柑橘喜光,年日照时数应在1 200~1 500小时以上,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果实糖分和品质。年降水量以1 000~2 000毫米为宜,且分布均匀,干旱或积水都会影响柑橘生长。
3.根据材料,可以推测出,中国柑橘的最适合在乙(甲/乙/丙/丁)城市周边区域种植,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填写气候名称)。
4.乐山大部分区(市)县都适合种植柑橘。根据材料三,请你为种植优质高产的柑橘提一些合理的建议(至少两条),并进一步提出柑橘种植中关于生态保护的建议(至少两条)。
答:种植建议:1.培育更适合乐山气候的柑橘品种;2.把柑橘种植地尽量选在向阳的地方,保证获得更多光照;3.注意柑橘种植地的排水。
生态保护的建议:1.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2.保护好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造成图中我国东部山桃盛开花期时间差异的影响因素是(A)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2.该图反映了我国以下哪一气候特征(B)
A.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冬春季节南北温差大
C.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
D.雨季南方长,北方短
3.由表可知,形成那曲与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
地名 纬度 海拔 1月均温 7月均温
那曲(西藏) 31°29'N 4 507米 -14.4 ℃ 8.8 ℃
南京(江苏) 32°00'N 10米 2.3 ℃ 28.8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势 D.人类活动
  如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是(B)
A.从西向东减少 B.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C.东北多,西南少 D.北方多,南方少
5.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下面正确的是 (D)
A.南方多雨地区:降水充足,适宜种植水稻等作物,没有洪涝灾害
B.北方少雨地区:降水不足,农业活动无法开展,有干旱灾害
C.南方多雨地区: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植被丰富,不会有水土流失
D.北方少雨地区:生态脆弱,易出现荒漠化等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
6.下面给出的生态保护建议,合理的是 (B)
①南方多雨地区: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完善排水系统,减少洪涝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②北方少雨地区: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③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④对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生态移民,把人口全部迁出,从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7.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③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②,1月平均气温值最低的是①。
(2)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所示地区气候特征是(B)
A.冬季南北温差大
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①②③三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都呈现了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
(3)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D)
A.①—甲;②—乙;③—丙
B.①—乙;②—丙;③—甲
C.①—丙;②—乙;③—甲
D.①—丙;②—甲;③—乙
【诱思探究】
8.马达加斯加是我国“一带一路”计划合作国家之一,中马政治互信,交流顺畅,近年来中国一直是马达加斯加第一大贸易伙伴。如图是马达加斯加地形及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探区域。根据下面关系图,完成填空。
①东 ②西 ③大 ④高 ⑤大 ⑥低
  “一粒种子,鼓起了米袋子。”——来自遥远中国的袁隆平等农学家经过艰难研究,研发出高产、耐旱、耐淹、抗倒伏等适应特殊自然环境的品种,使当地粮食成倍增产。
(2)析成因:不同气候条件下,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特性不同。结合资料完成仿写。
例:甲地位于该岛东部的迎风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所以杂交水稻应具有耐淹的特性。
乙地:位于该岛西部的背风坡,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为干湿两季,所以杂交水稻应具有耐旱、耐淹的特性。第二节 气候
一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由 向 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异显著。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 等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全国普遍 。
(3)主要温度带:以 为主要指标,由北向南,划分为 、中温带、 、 、 五个温度带。
(4)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0℃等温线相一致,沿 — 分布。
2.降水分布与干湿地区:
(1)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从空间分布看,由 沿海向 内陆递减。从时间分布看, 季节多, 季节少;年际变化大。
(2)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当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气候 ,当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时,气候 。
(3)我国干湿地区: 区、 区、半干旱区、 区。
(4)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沿 — 分布。
3.气候类型:
(1)主要气候类型有 气候、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2)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跨度 ,地形 ,高差悬殊,各地区距离 远近不同。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读图·析图】
1.在下图中描出0℃等温线,结合中国地形图看其大致通过 (山脉)和 (河流)。
2.在下图中描出8℃等温线,观察我国夏季平均气温的最低区域出现在: 。
【探究·思考】
3.我国南北跨纬度 ,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 半球,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我国南部地区获得的光热 ,我国的北部地区则相反;而且北部地区离冬季风源地 ,受影响明显,所以我国冬季气温南高北低,南北气温差异大。
4.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
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是因为 。
5.不同的温度带农业差别大,调查一下你的家乡的主要农作物、主要水果、农作物熟制,并完成下表。
所在温度带 主要农作物 主要水果 农作物熟制
二、降水分布与干湿地区
【读图·析图】
1.在图甲中描出800 mm和400 mm年等降水量线,观察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我国的 一线。
2.在图乙中填出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名称。
3.把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与年等降水量线的对应关系填入下表中。
年等降水量 分界线 干湿地区 土地类型 农业类型
干旱区 荒漠、沙漠 畜牧业
mm
半干旱区 草原、荒漠 畜牧业
mm
半湿润区 耕地(旱地) 种植业
mm
湿润区 耕地(水田) 种植业
4.图甲中,我国东部与西部的两处民居明显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势     D.人类活动
【探究·思考】
5.下图为我国广州、武汉、石家庄、哈尔滨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及其位置分布图。石家庄7月降水量多于哈尔滨。
(1)降水量柱状图对应的城市为:
① ;② ;③ ;④ 。
(2)总结规律如下:
空间 根据四城市年降水量的差异及图中位置可以推断,在我国东部地区,越往南,降水量越 (选填“大”或“小”),雨季越 (选填“长”或“短”)
时间 时间分配不均匀,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 季
三、气候的分布
材料一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读图·析图】
1.填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A ,B ,C ,D ,E 。
【探究·思考】
2.在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中,C、D两种气候比较,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材料二 甲、乙、丙、丁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三 柑橘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柑橘生长发育要求23℃~29℃的温度,冬季最低温度不宜低于-5℃,否则会受冻害;夏季高温超过35℃时,会影响果实品质和树体生长。柑橘喜光,年日照时数应在1 200~1 500小时以上,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果实糖分和品质。年降水量以1 000~2 000毫米为宜,且分布均匀,干旱或积水都会影响柑橘生长。
3.根据材料,可以推测出,中国柑橘的最适合在 (甲/乙/丙/丁)城市周边区域种植,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填写气候名称)。
4.乐山大部分区(市)县都适合种植柑橘。根据材料三,请你为种植优质高产的柑橘提一些合理的建议(至少两条),并进一步提出柑橘种植中关于生态保护的建议(至少两条)。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造成图中我国东部山桃盛开花期时间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2.该图反映了我国以下哪一气候特征( )
A.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冬春季节南北温差大
C.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
D.雨季南方长,北方短
3.由表可知,形成那曲与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地名 纬度 海拔 1月均温 7月均温
那曲(西藏) 31°29'N 4 507米 -14.4 ℃ 8.8 ℃
南京(江苏) 32°00'N 10米 2.3 ℃ 28.8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势 D.人类活动
  如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是( )
A.从西向东减少 B.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C.东北多,西南少 D.北方多,南方少
5.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下面正确的是 ( )
A.南方多雨地区:降水充足,适宜种植水稻等作物,没有洪涝灾害
B.北方少雨地区:降水不足,农业活动无法开展,有干旱灾害
C.南方多雨地区: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植被丰富,不会有水土流失
D.北方少雨地区:生态脆弱,易出现荒漠化等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
6.下面给出的生态保护建议,合理的是 ( )
①南方多雨地区: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完善排水系统,减少洪涝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②北方少雨地区: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③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④对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生态移民,把人口全部迁出,从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7.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③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1月平均气温值最低的是 。
(2)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所示地区气候特征是( )
A.冬季南北温差大
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①②③三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都呈现了 的气候特征。
(3)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
A.①—甲;②—乙;③—丙
B.①—乙;②—丙;③—甲
C.①—丙;②—乙;③—甲
D.①—丙;②—甲;③—乙
【诱思探究】
8.马达加斯加是我国“一带一路”计划合作国家之一,中马政治互信,交流顺畅,近年来中国一直是马达加斯加第一大贸易伙伴。如图是马达加斯加地形及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探区域。根据下面关系图,完成填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一粒种子,鼓起了米袋子。”——来自遥远中国的袁隆平等农学家经过艰难研究,研发出高产、耐旱、耐淹、抗倒伏等适应特殊自然环境的品种,使当地粮食成倍增产。
(2)析成因:不同气候条件下,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特性不同。结合资料完成仿写。
例:甲地位于该岛东部的迎风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所以杂交水稻应具有耐淹的特性。
乙地:位于该岛 部的 坡,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为干湿两季,所以杂交水稻应具有 的特性。二 季风气候显著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季风气候显著
1.成因: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大,季风气候显著。
2.分类:
(1)夏季,温暖湿润的气流源源不断地从海洋上吹来,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2)冬季,从寒冷干燥的内陆吹来,包括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的严寒,南北温差加大,降水少。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1)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
(2)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
(3)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读图·析图】
1.甲图表示夏(夏、冬)季风,乙图表示冬(夏、冬)季风。
2.甲图中影响我国的季风主要有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请在甲图中标出发源地所在的大洋。
答:标图略
3.乙图中影响我国的季风主要有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它们主要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降水稀少。
【探究·思考】
4.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示意图,中国季风区从北往南的三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从而得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从北京、上海、海口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来看,我国气候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
(2)中国季风气候共有的另一个特征是降水不稳定。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读中国季风的进退与雨带推移示意图,可以看出,夏季风进得慢(快/慢),退得快(快/慢),造成中国南方雨季长(长/短),北方雨季短(长/短)。
②从北京、上海、海口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来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3)请根据分析出的中国季风气候特征,仿照下面的示例,谈谈季风区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示例:非季风区:降水稀少,造成农业依赖灌溉,工业发展受用水限制,生活用水紧张。生态脆弱,易出现荒漠化等问题。
季风区:夏季降水充沛,适宜种植水稻等需水作物,工业用水有保障,生活用水充足。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但如果降水过于集中,易引发春旱或洪涝灾害。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台风路径图,完成1~3题。
1.台风是影响我国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影响我国的(B)
A.华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2.8月20日21时,台风到达24°N,127.1°E,在图中对应的地点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3.8月22日2时40分,该台风在我国福建省沿海登陆,经过B省区后,在A省区境内明显减弱。图中A、B省区分别是(A)
A.湖南省、江西省 B.湖南省、湖北省
C.浙江省、江西省 D.江西省、江苏省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完成4、5题。
经纬度 位置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年降水量 (mm) 多年平均暴 雨日数(天)
98°E,33°N -12.8 8.7 561.4 <0.2
4.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C)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5.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二、综合题
6.我们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应用地理问题。辽宁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就按照这个思路,发现学习了一个地理知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问题】
(1)在教室门地面上摆放一根蜡烛,发现火焰发生倾斜,通过火焰形态,请推测该处近地面的空气流动的方向是从走廊到教室(从走廊到教室/从教室到走廊)。为何教室与走廊交界处会有风 季风是怎么形成的
【提出猜想】
(2)两地气温出现差异导致近地面空气压强不同,空气出现水平(水平/垂直)移动,这就是我们能感受到的风。
【实验演示】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内,设置一处冷源(冰块),一处热源(热水)。顶部用胶合板密封,在插香孔插入一根点燃后冒烟的香(冒烟一端插入箱内)。
(3)发现冰块上方的烟雾向下沉,热水上方的烟雾向上飘,接着,请你猜测A处烟雾是怎么移动的 请你在图中A处左侧椭圆线上用箭头画出A处气流移动方向。
答:A处烟雾顺时针移动,A处气流移动方向如下图:
【得出结论】
(4)在近地面,气流往往向热源(热源/冷源)水平移动。
【实际应用】
(5)也由此推测,根据教室门地面处蜡烛火焰倾斜方向,推测教室与走廊相比气温更高(高/低)。
(6)结合我们学过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可知,在夏季,陆地是热源,海洋上的气流源源不断地运动到陆地,将温和湿润的气流带给季风气候区,此类气候就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7.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图为2021年7月中国部分地区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位于塔里木盆地,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是高温干旱;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
(2)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性,除图中列出的气象灾害外,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还有寒潮、台风等。
(3)洪水到来时,我们该如何避险 向高处转移,或者爬上高的地方暂时躲避;积极和防汛部门取得联系。
【诱思探究】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我国西南地区由于长期的滥垦乱伐,再加上石灰岩地区土层薄,植被根系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裸露,从而呈现石漠化现象。
材料二 中国区域图及A、B两地形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读图,完成下列表格。
区域 地形区名称 主要河流 主要气候类型
A 云贵高原 乌江、北盘江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黄土高原 黄河 温带季风气候
(2)分析A地水土流失严重,呈现出石漠化现象的自然原因。
答:当地土层薄,植被根系浅,再加上山高坡陡,降水集中,容易遭到流水的冲刷侵蚀。
(3)图中B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请补充完整结构图(下图)。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长期的滥垦乱伐,过度放牧,植被遭到破坏 ③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二 季风气候显著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季风气候显著
1.成因: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 ,海陆热力差异大,季风气候显著。
2.分类:
(1)夏季,温暖湿润的气流源源不断地从 上吹来,来自太平洋的 季风,来自印度洋的 季风,带来了 。
(2)冬季,从寒冷干燥的 吹来,包括 季风和 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的 ,南北温差加大,降水 。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1)季风区:受 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
(2)非季风区: 很难到达,降水稀少。
(3)分界线: —阴山山脉— — —冈底斯山脉。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读图·析图】
1.甲图表示 (夏、冬)季风,乙图表示 (夏、冬)季风。
2.甲图中影响我国的季风主要有 季风和 季风,请在甲图中标出发源地所在的大洋。
3.乙图中影响我国的季风主要有 季风和东北季风,它们主要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降水 。
【探究·思考】
4.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示意图,中国季风区从北往南的三种气候类型是 , , ,从而得出,我国 气候显著;从北京、上海、海口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来看,我国气候 同期,水热配合好。
(2)中国季风气候共有的另一个特征是降水不稳定。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读中国季风的进退与雨带推移示意图,可以看出,夏季风进得 (快/慢),退得 (快/慢),造成中国南方雨季 (长/短),北方雨季 (长/短)。
②从北京、上海、海口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来看,降水主要集中在 两季。
(3)请根据分析出的中国季风气候特征,仿照下面的示例,谈谈季风区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示例:非季风区:降水稀少,造成农业依赖灌溉,工业发展受用水限制,生活用水紧张。生态脆弱,易出现荒漠化等问题。
季风区: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台风路径图,完成1~3题。
1.台风是影响我国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影响我国的( )
A.华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2.8月20日21时,台风到达24°N,127.1°E,在图中对应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8月22日2时40分,该台风在我国福建省沿海登陆,经过B省区后,在A省区境内明显减弱。图中A、B省区分别是( )
A.湖南省、江西省 B.湖南省、湖北省
C.浙江省、江西省 D.江西省、江苏省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完成4、5题。
经纬度 位置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年降水量 (mm) 多年平均暴 雨日数(天)
98°E,33°N -12.8 8.7 561.4 <0.2
4.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5.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二、综合题
6.我们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应用地理问题。辽宁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就按照这个思路,发现学习了一个地理知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问题】
(1)在教室门地面上摆放一根蜡烛,发现火焰发生倾斜,通过火焰形态,请推测该处近地面的空气流动的方向是 (从走廊到教室/从教室到走廊)。为何教室与走廊交界处会有风 季风是怎么形成的
【提出猜想】
(2)两地气温出现差异导致近地面空气压强不同,空气出现 (水平/垂直)移动,这就是我们能感受到的风。
【实验演示】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内,设置一处冷源(冰块),一处热源(热水)。顶部用胶合板密封,在插香孔插入一根点燃后冒烟的香(冒烟一端插入箱内)。
(3)发现冰块上方的烟雾向下沉,热水上方的烟雾向上飘,接着,请你猜测A处烟雾是怎么移动的 请你在图中A处左侧椭圆线上用箭头画出A处气流移动方向。
【得出结论】
(4)在近地面,气流往往向 (热源/冷源)水平移动。
【实际应用】
(5)也由此推测,根据教室门地面处蜡烛火焰倾斜方向,推测教室与走廊相比气温更 (高/低)。
(6)结合我们学过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可知,在夏季,陆地是热源,海洋上的气流源源不断地运动到陆地,将温和湿润的气流带给季风气候区,此类气候就具有 的特点。
7.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图为2021年7月中国部分地区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位于 盆地,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 资源短缺。
(2)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除图中列出的气象灾害外,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还有 、 等。
(3)洪水到来时,我们该如何避险 。
【诱思探究】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我国西南地区由于长期的滥垦乱伐,再加上石灰岩地区土层薄,植被根系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裸露,从而呈现石漠化现象。
材料二 中国区域图及A、B两地形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读图,完成下列表格。
区域 地形区名称 主要河流 主要气候类型
A 云贵高原 乌江、北盘江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黄土高原 黄河 温带季风气候
(2)分析A地水土流失严重,呈现出石漠化现象的自然原因。
(3)图中B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请补充完整结构图(下图)。
①  ②  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