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养成亲社会行为素养目标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 2.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核心素养。本课时 学业要求 1.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2.理解亲社会行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3.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1.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主要表现。(P13)(1)含义: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2)主要表现: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联系情境: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义务植树等。2.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13)(1)必要性: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2)意义:①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14)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1)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联系情境: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劳动体验、研学旅行;对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2)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联系情境:在候车室,不躺卧或踩踏座椅;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搀扶老人或盲人过马路。(3)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联系情境:关注环境问题;到敬老院帮助老人。 周末,小明看到小区里的健身器材损坏,他主动联系物业并帮忙维修。小明的行为体现了( )A.他只关注自己的利益B.亲社会行为C.是为了得到他人表扬D.是多管闲事[解题指导] 小明主动联系物业并帮忙维修小区健身器材,这一行为对小区居民有益,属于亲社会行为。A选项说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与小明帮助维修器材的行为相悖;C选项题干中未体现小明是为了得到表扬才这样做;D选项帮助维修公共设施并非多管闲事,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参考答案] B 周末,班长小晨带领全班同学去附近的茶园帮助摘茶,并将摘茶所得的工钱全部用来购买水果等赠送给了当地敬老院的老人,尽管一天下来,大家都很累,但是同学们都感到很开心。在这次活动中,小晨和同学们( )①培养了劳动习惯,提升了实践能力②获得了美好情感,传递了正能量③关爱老人,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④行使了对个人合法财产的收益权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题指导] 本题主要考查劳动习惯、关爱他人等。小晨带领全班同学参与摘茶活动,培养了劳动习惯;将劳动报酬所得购买水果等赠送给敬老院的老人,是关爱他人的表现,获得了美好情感,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所以①②③正确。“收益权”题中没有体现,④应排除。故本题选A。[参考答案] A基础巩固1.2025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某校举行了一场“奉献爱心 共享快乐”的爱心义卖活动,同学们自己制作食品或捐出平时不用的玩具、书籍等物品进行义卖,所得收入全部捐给本地福利院。这一活动( B )A.是在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B.是亲社会行为的具体体现C.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D.主要为了赢得他人的赞誉【解析】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依据题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活动是亲社会行为的具体体现,B符合题意;A错误,爱心义卖活动不属于公民的法定义务;C错误,说法太绝对;D错误,参加爱心义卖活动是服务和奉献社会,不是为了赢得他人的赞誉。故本题选B。2.同学们在看到第十九届亚冬会上体育代表团精彩的表现后无比兴奋和自豪,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下列属于青少年践行亲社会行为的是( A )①主动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变化②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同情和关注遭遇挫折的人,毫不顾及个人生命④彰显个性,随心所欲做事情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①②正确;③错误,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④错误,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故选A。3.下列名言中,最能体现亲社会行为对个人成长意义的是( B )A.人不为己,天诛地灭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C.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D.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4.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思政课程建设,某校立足社会实践,统筹课堂内外,让学生走出教室,探索“行走的思政课堂”。这反映了( D )A.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B.个人只要从社会中汲取成长所需即可C.社会的进步是个人努力的结果D.学生应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题干说明学生应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D说法正确;A、C说法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个人从社会中汲取成长所需,还要回报社会,B错误。故本题选D。5.下列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 C )A.亲社会行为就是做“老好人”,毫无原则地妥协B.只要不违法,就是亲社会行为C.亲社会行为是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行为D.亲社会行为只在学校中发生【解析】亲社会行为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C正确,B错误;A错误,做事需要有原则;亲社会行为可在很多场景发生,D排除。故选C。6.对于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观点。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B )①同学甲:我们现在的学习任务非常紧,参加社会实践会影响学习②同学乙:中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参加社会实践会让我们吃亏的③同学丙:中学生年龄小,参加社会实践会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④同学丁:应该因材施教,开展一些对中学生有益的、适合的社会实践活动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解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属于亲社会行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中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有益处,①②说法错误,③④说法正确。故选B。7.下面能作为方框中对话主题的是( C )A.体验劳动我快乐 B.研学旅行收获多C.亲近社会我践行 D.奉献社会成就我【解析】依据所学分析可知,漫画中“体验红军长征”“到科技馆当志愿者”“到外婆家种菜、摘菜”“教小朋友画画”等,都属于亲近社会,故C正确;A、B、D说法均不能全面概括漫画中的意思,故排除。故本题选C。素养发展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萍,衡水市体育休闲广场管理处工作人员,衡水爱心联合会会长。十几年来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坚持不懈地发起爱心捐助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创建河北省第一个民间公益组织“留守儿童快乐家园”,筹集各种善款180多万元,救助贫困儿童260多人、大学生70多名,帮扶孤寡老人30余名、失独老人40多名,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100多次。近年来,她荣获了“全国最美志愿者”“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优秀志愿者标兵”“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1)王萍的行为是什么行为?养成此行为具有什么意义?(2)作为未来社会的小主人,向身边的感动人物及事迹学习,你将如何养成这种行为?【解析】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第(1)问,王萍的行为是亲社会行为,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结合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要求回答。【答案】(1)亲社会行为。意义:①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2)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③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④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第2课时 养成亲社会行为素养目标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 2.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核心素养。本课时 学业要求 1.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2.理解亲社会行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3.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1.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主要表现。(P13)(1)含义: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2)主要表现: 等。联系情境: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义务植树等。2.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13)(1)必要性: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2)意义:①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 ,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14)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1)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联系情境: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劳动体验、研学旅行;对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2)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联系情境:在候车室,不躺卧或踩踏座椅;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搀扶老人或盲人过马路。(3)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联系情境:关注环境问题;到敬老院帮助老人。 周末,小明看到小区里的健身器材损坏,他主动联系物业并帮忙维修。小明的行为体现了( )A.他只关注自己的利益B.亲社会行为C.是为了得到他人表扬D.是多管闲事 周末,班长小晨带领全班同学去附近的茶园帮助摘茶,并将摘茶所得的工钱全部用来购买水果等赠送给了当地敬老院的老人,尽管一天下来,大家都很累,但是同学们都感到很开心。在这次活动中,小晨和同学们( )①培养了劳动习惯,提升了实践能力②获得了美好情感,传递了正能量③关爱老人,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④行使了对个人合法财产的收益权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基础巩固1.2025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某校举行了一场“奉献爱心 共享快乐”的爱心义卖活动,同学们自己制作食品或捐出平时不用的玩具、书籍等物品进行义卖,所得收入全部捐给本地福利院。这一活动( )A.是在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B.是亲社会行为的具体体现C.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D.主要为了赢得他人的赞誉2.同学们在看到第十九届亚冬会上体育代表团精彩的表现后无比兴奋和自豪,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下列属于青少年践行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主动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变化②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同情和关注遭遇挫折的人,毫不顾及个人生命④彰显个性,随心所欲做事情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3.下列名言中,最能体现亲社会行为对个人成长意义的是( )A.人不为己,天诛地灭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C.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D.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4.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思政课程建设,某校立足社会实践,统筹课堂内外,让学生走出教室,探索“行走的思政课堂”。这反映了( )A.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B.个人只要从社会中汲取成长所需即可C.社会的进步是个人努力的结果D.学生应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5.下列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亲社会行为就是做“老好人”,毫无原则地妥协B.只要不违法,就是亲社会行为C.亲社会行为是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行为D.亲社会行为只在学校中发生6.对于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观点。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①同学甲:我们现在的学习任务非常紧,参加社会实践会影响学习②同学乙:中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参加社会实践会让我们吃亏的③同学丙:中学生年龄小,参加社会实践会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④同学丁:应该因材施教,开展一些对中学生有益的、适合的社会实践活动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7.下面能作为方框中对话主题的是( )A.体验劳动我快乐 B.研学旅行收获多C.亲近社会我践行 D.奉献社会成就我素养发展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萍,衡水市体育休闲广场管理处工作人员,衡水爱心联合会会长。十几年来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坚持不懈地发起爱心捐助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创建河北省第一个民间公益组织“留守儿童快乐家园”,筹集各种善款180多万元,救助贫困儿童260多人、大学生70多名,帮扶孤寡老人30余名、失独老人40多名,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100多次。近年来,她荣获了“全国最美志愿者”“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优秀志愿者标兵”“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1)王萍的行为是什么行为?养成此行为具有什么意义?(2)作为未来社会的小主人,向身边的感动人物及事迹学习,你将如何养成这种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课 第2课时 养成亲社会行为 - 学生版.docx 第二课 第2课时 养成亲社会行为.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