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2025.10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1-5:ACDDB 6-10:DDBBC 11-15:BCDAD 16-20:CBADB 21-25:BCAC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6分,第28题9分,共25分。26.(10分)(1)背景:奴隶制私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立法传统的影响;吸取各邦立法成果;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每点1分,共5分)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1分)因素:法学家的解答和著述;裁判官的告示;系统、大规模的法典编纂(或查士丁尼的推动)。(每点1分,共3分)认识:法制建设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制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27.(6分)(1)新因素:市民群体的形成;城市自治制度;货币经济的发展;契约平等协商观念的形成。(每点1分,共4分)(2)城市为大学提供制度基础、经济支持和文化土壤,城市对大学起促进作用;大学为城市培养人才,提升城市的文化辐射能力,大学推动城市进一步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两个方面答即可得2分)28.方式:暴力战争与和平交流 举例:暴力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等) 和平交流(丝绸之路、佛教的传播、阿拉伯数字等)示例1暴力战争与和平交流都是古代文明交往的形式亚历山大通过战争建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后,成为了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暴力战争与与和平交流都促进了古代文明的交流。示例2: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亚历山大通过战争建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阿拉伯人通过对外扩张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综上所述,战争能客观上促进文明的交流与文化的交汇。示例3.和平交往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交流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后,成为了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综上所述,和平的交流能促进文明的交流和文化的交汇答案第2页,共2页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2025.10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1-5:ACDDB 6-10:DDBBC 11-15:BCDAD 16-20:CBADB21-25:BCAC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6分,第28题9分,共25分。26.(10分)(1)背景:奴隶制私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立法传统的影响:吸取各邦立法成果;汉漠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每点1分,共5分)地位:《汉漠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1分)(2)因素:法学家的解答和著述:裁判官的告示:系统、大规模的法典编纂(或查士丁尼的推动)。(每点1分,共3分)认识:法制建设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制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27.(6分)(1)新因素:市民群体的形成:城市自治制度;货币经济的发展;契约平等协商观念的形成。(每点1分,共4分)(2)城市为大学提供制度基础、经济支持和文化土壤,城市对大学起促进作用:大学为城市培养人才,提升城市的文化辐射能力,大学推动城市进一步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两个方面答即可得2分)28.方式:暴力战争与和平交流举例:暴力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等)和平交流(丝绸之路、佛教的传播、阿拉伯数字等)示例1暴力战争与和平交流都是古代文明交往的形式亚历山大通过战争建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后,成为了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暴力战争与与和平交流都促进了古代文明的交流。示例2: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亚历山大通过战争建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阿拉伯人通过对外扩张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综上所述,战争能客观上促进文明的交流与文化的交汇。示例3.和平交往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交流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后,成为了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综上所述,和平的交流能促进文明的交流和文化的交汇1九年级历史试卷 2025.1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底部呈四边形,四面向上倾斜,上端为一尖顶……中国人称该建筑为( )A.金字塔 B.雅典卫城 C.凡尔赛宫 D.狮身人面像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C. 在古巴比伦社会奴隶处于被压迫地位,《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3.据记载,此城不仅是古印度帝国政治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而且农业和工商业也很发达。“此城”应该是( )A.哈拉帕 B.摩亨佐·达罗 C.巴比伦 D.华氏城4.如图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图中③地区的文明成果是( )、A.象形文字和太阳历 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C.甲骨文和青铜器 D.阿拉伯数字和佛教5.下列可作为研究希腊城邦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史学家的研究文献 B.考古发掘的克里特岛宫殿遗址C.电影《亚历山大大帝》 D.《荷马史诗》中描写的希腊城邦6.雅典郊区的农民伯克不太愿意去参加公民大会,每次开会都要耽误她好几天的工作。新政策出台后,他不仅不用担心开会期间的收入问题,反而开始期待大会召开。伯克“开始期待”可能是因为( )A.责任意识增强 B.轮番而至实行 C.奴隶制度废除 D.津贴制度建立7.阅读下面的公元前431年雅典人口统计表。据此可知,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约为( )全部人口 自由民 外邦人 奴隶40万(含妇女、儿童) 16.8万(成年男性公民约为4.5万) 3.2万 20万A.16.8万 B.12.3万 C.7.7万 D.4.5万8. 考古学家从一处遗址清理出一幅马赛克镶嵌画,画面表现了公元前333年伊苏斯会战中一位统帅奋勇冲进波斯军阵的场景。这位统帅是( )A. 伯里克利 B. 亚历山大 C. 屋大维 D. 斯巴达克9.从“征服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地区”“《十二铜表法》等关键信息中提炼出的主题是A.希腊文明的繁荣 B.罗马共和国的统治C.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 D.罗马帝国的统治10.“古代人们把不理解的事物视为神意,法律也披上了神的外衣,如《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为太阳神之意。但罗马的法律很早就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了,如《十二铜表法》就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致力于满足后者的需要。”材料中提到罗马法产生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罗马深受天主教会的影响C.重实际应用而不只专注理论 D.早期东西方文明不同特色11.阅读如图“历史人物卡片”中的资料,它们可用于了解( )历史人物卡片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前399) 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德谟克利特 (约公元前460—约前370) 他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前322) 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A.古埃及医学 B.古希腊哲学 C.古印度数学 D.古罗马法学12.大河文明的稳定持重,与江河造成两岸居民生活的稳定性有关;海洋商业文明的外向开拓精神,则与大海为海洋民族提供的杨帆异域、纵横驰骋的条件有关。材料旨在强调( )A.大河文明比海洋文明更稳定 B.海洋文明更注重发展商业贸易C.地理条件影响文明精神内核 D.生产方式决定文明的开放性13.“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材料反映了( )A.严格的奴隶制等级制度 B.宗教文化制度C.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平等关系 D.具有契约关系的封君封臣制14. 右图可以用来解释中世纪西欧( )A.庄园经济 B.手工工场C.文艺复兴 D.“三角贸易”15.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这表述的是西欧庄园法庭的( )A.成立背景 B.建立过程 C.特征 D.作用16.《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之特许状》中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与法律赐予彼等。”该材料反映的是( )A.封君封臣制 B.英格兰的民主政治 C.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大学的自治17.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只要你乐意,可以一辈子待在庄园里”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18.下图为11—15世纪欧洲大学数量变化图,可知当时欧洲( )A.大学兴起与发展状况B.高等教育已全面普及C.庄园遍布于世界各地D.城市摆脱了神权影响19.帝国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不仅以丝绸之路的终点而著称,也是当时商路的汇合中心,这使帝国文化独具特色,为后来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这个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20.德国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一次。”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A.凯撒大帝对外扩张建立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B.罗马法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C.伊斯兰教被确立为罗马国教,促进其广泛传播D.《查士丁尼法典》颁布是罗马法制建设第一步21.浏览书目是阅读书籍的重要环节。右图中第三单元的标题“最恰当”的是古代亚非文明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走向近代22.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古巴比伦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B.雅利安人建立了社会等级制度C.西欧庄园是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D.日本自646年起进行大化改新23.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之后的日本“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引进了中国的制度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天皇掌握了实权24.下列文化成果可以反映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是( )A.《荷马史诗》 B.《掷铁饼者》 C.《天方夜谭》 D.《十二铜表法》25.一位同学整理了一组有关阿拉伯人的成就。这说明了阿拉伯人( )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把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到欧洲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文字A.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C.推动了亚非人民友好往来 D.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0分,27题6分,第28题9分,共2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乌尔第三王朝(苏美尔人建立的国家)以来,奴隶制私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为了维护私有制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伊新、拉尔萨等邦都曾制定法典以代替过去不成文的习惯法。汉谟拉比即位后,便吸取以前各邦的立法成果,并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法典。法典大概在其在位第30年后刻石颁布。——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编》材料二:在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法学家起了突出的作用,这表现为:解答法律问题;指导诉讼;撰写契据;注释、整理和编辑罗马法的各种渊源,并著书立说。其中,解答和著述对罗马法的发展起了显著的作用……裁判官告示和罗马法学家的解答、著述是紧密联系的,前者为法学家的互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公元六世纪,皇帝查士丁尼(公元527—565年在位)进行的系统的、大规模的法典编纂,不仅是罗马法学之树结合的果实得以收获、罗马法律得以传至后世的一个关键性步骤,也是法律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何勤华《略论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谟拉比法典》诞生的背景,并指出其历史地位。(6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在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的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法制建设的认识。(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0—11世纪,随着农业生产力提升,西欧兴起一批“新兴城市”。这些城市突破封建庄园的经济局限,形成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群体。市民通过行会组织联合起来,与封建领主谈判或武装斗争,逐步获得司法独立、征税自主等特权,城市内部建立起由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形成不同于封建等级制的自治管理体系。货币经济在此迅速发展,催生了汇票、信贷等金融工具,打破了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城市还孕育了重视契约、平等协商的社会观念,如《马赛宪章》明确规定市民财产不受领主随意侵犯。——摘自刘景华教授所著的《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材料二:12世纪起,西欧城市的文化需求显著增长。市民阶层对实用知识的渴求,推动城市出现“主教座堂学校”和“行会学校”,教授读写、算术及商业法规。城市的自治传统为大学提供了制度模板: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生行会通过集体议价获得学费决定权,巴黎大学的教师行会则争取到课程设置自主权。城市经济繁荣吸引各地学者汇聚,如牛津、剑桥等城市因学术社群集聚逐步演变为大学城。大学与城市相互依存,城市为学者提供食宿和研讨场所,大学则通过培养律师、医生等专业人才,提升城市的文化辐射力。——摘自符松涛《西欧中世纪城市对大学兴起的影响》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后孕育的“新因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发展与大学兴起的互动关系。(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征服与被征服,这种激烈的暴力的交往方式,会在短时期内改变政治地理面貌……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蒙古人在亚欧大陆的纵横驰骋,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诸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4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文明交流,自拟观点并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5分)九年级历史试卷2025.1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底部呈四边形,四面向上倾斜,上端为一尖顶…中国人称该建筑为(A.金字塔B.雅典卫城C.凡尔赛宫D.狮身人面像2.《汉漠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汉漠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C.在古巴比伦社会奴隶处于被压迫地位,《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3.据记载,此城不仅是古印度帝国政治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而且农业和工商业也很发达。“此城”应该是()A.哈拉帕B.摩亨佐·达罗C.巴比伦D.华氏城4.如图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图中③地区的文明成果是(达③A.象形文字和太阳历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C.甲骨文和青铜器D.阿拉伯数字和佛教5.下列可作为研究希腊城邦的第一手史料的是()A.史学家的研究文献B.考古发掘的克里特岛宫殿遗址C.电影《亚历山大大帝》D.《荷马史诗》中描写的希腊城邦6.雅典郊区的农民伯克不太愿意去参加公民大会,每次开会都要耽误她好几天的工作。新政策出台后,他不仅不用担心开会期间的收入问题,反而开始期待大会召开。伯克“开始期待”可能是因为()A.责任意识增强B.轮番而至实行C.奴隶制度废除D.津贴制度建立7.阅读下面的公元前431年雅典人口统计表。据此可知,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约为()全部人口自由民外邦人奴隶40万(含妇女、儿童)16.8万(成年男性公民约为4.5万)3.2万20万A.16.8万B.12.3万C.7.7万D.4.5万九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5页8.考古学家从一处遗址清理出一幅马赛克镶嵌画,画面表现了公元前333年伊苏斯会战中一位统帅奋勇冲进波斯军阵的场景。这位统帅是()A.伯里克利B.亚历山大C.屋大维D.斯巴达克9.从“征服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地区”“《十二铜表法》等关键信息中提炼出的主题是A.希腊文明的繁荣B.罗马共和国的统治C.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D.罗马帝国的统治10.“古代人们把不理解的事物视为神意,法律也披上了神的外衣,如《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为太阳神之意。但罗马的法律很早就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了,如《十二铜表法》就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致力于满足后者的需要。”材料中提到罗马法产生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罗马深受天主教会的影响C.重实际应用而不只专注理论D.早期东西方文明不同特色11.阅读如图“历史人物卡片”中的资料,它们可用于了解()历史人物卡片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公元前469一前399)(约公元前460一约前370)(公元前384一前322)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他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幸福等问题,主张人应该“认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识你自己”。科。A.古埃及医学B.古希腊哲学C.古印度数学D.古罗马法学12.大河文明的稳定持重,与江河造成两岸居民生活的稳定性有关;海洋商业文明的外向开拓精神,则与大海为海洋民族提供的杨帆异域、纵横驰骋的条件有关。材料旨在强调()A.大河文明比海洋文明更稳定B.海洋文明更注重发展商业贸易C.地理条件影响文明精神内核D.生产方式决定文明的开放性13.“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材料反映了()A.严格的奴隶制等级制度B.宗教文化制度C.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平等关系D.具有契约关系的封君封臣制14.右图可以用来解释中世纪西欧(占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A.庄园经济B.手工工场自营地由佃户耕种C.文艺复兴D.“三角贸易”耕地佃户的生活来源份地、领主不能随意没收自由农民的土九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5页(第Ⅰ卷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九年级历史答题卡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请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注意事项正确填涂错误填涂填涂示例条 形 码 粘 贴 处准考证号)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1A 6 11 16 2 7 12 17 3 8 13 18 4 9 14 19 5 10 15 20 21 22 23 24 25 )(第Ⅱ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26.(本题10分)(1)(6分)(2)(4分))( )(27.(本题6分)(1)(4分)(2)(2分)28.(本题9分)(1)(4分)(2)(5分))(阅卷人得分)(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九年级历史答题卡27.(本题6分)(1)(4分)班级姓名条形码粘贴处准考证号注高疆脑影结先梳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江号填写清能,条形(2)(2分)意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填正确填涂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事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涂示错误填涂项,的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四D加写第〡卷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1西幽西6西西幽送11o幽西16西西28.(本题9分)23281789西区(1)(4分)414细幽西o细幽送1西20送2232415(2)(5分)第川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26.(本题10分)(1)(6分)(2)(4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pdf 九年级历史试卷.docx 九年级历史试卷.pdf 历史答题卡.docx 历史答题卡.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