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第2课时 营造清朗空间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第2课时 营造清朗空间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营造清朗空间
素养目标 1.培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态度,提升媒介素养。 2.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责任意识”“法治观念”核心素养。
本课时 学业要求 1.知道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具体要求。 2.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懂得如何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1.为什么要合理利用网络?(P19)
网络极大地改变了社会,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全面认识网络,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
2.如何合理利用网络?(P19~P22)
(1)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
(3)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5)传播网络正能量。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3.我们应怎样选择网络信息?(P20)
(1)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
(2)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
4.网络中存在哪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有何危害?(P21)
(1)有的人有意无意歪曲事实甚至制造谣言,误导大众。
(2)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
(3)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5.如何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P21)
(1)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
(2)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6.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21)
(1)注意信息出处。
(2)关注官方信息。
(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4)辨别信息内容。
(5)向他人求助。
7.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P22)
(1)我们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传播网络正能量是做一个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的表现。下列不属于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是(  )
A.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B.积极参加网络公益活动
C.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D.只要看到需要救助的信息就在朋友圈转发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传播网络正能量。传播网络正能量,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所以A、B、C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 D
 网聚正能量,追梦新时代。下列活动体现公民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有(  )
①青年小飞在朋友圈发文感谢同事的关心和帮助
②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网上发布“最美教师”先进事迹
③网友“木子”参加网民建言征集活动,为政府提建议
④市民李某在网上聊天群里发送关于重大交通事故的不实信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传播网络正能量。青年小飞在朋友圈发文感谢同事的关心和帮助、网友“木子”参加网民建言征集活动,为政府提建议都传播了网络正能量,故①③符合题意;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网上发布“最美教师”先进事迹不属于公民传递网络正能量,故②不符合题意;市民李某在网上聊天群里发送关于重大交通事故的不实信息,是传播谣言的行为,不是传播网络正能量,故④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 B
基础巩固
1.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能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并进行对话,但也带来学术造假、技术滥用、舆论安全等风险。使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时,我们应( D )
①学会“信息节食”,杜绝网络诈骗
②拒绝使用“机器人”,远离网络生活
③注重其工具性,又要注重其价值性
④提高媒介素养,自觉遵守道德与法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依据教材分析题文中内容可知,③④符合题意;①观点绝对化,说法错误;远离网络生活,没有看到网络的积极作用,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2.为帮助爷爷奶奶安全使用手机,谨防被骗,小秦提出以下建议。你认为可行的是( A )
①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②不要轻信陌生人电话中的花言巧语
③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中的链接
④不用手机去上网,彻底远离互联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题干中,为帮助爷爷奶奶安全使用手机,可以建议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不要轻信陌生人电话中的花言巧语,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中的链接,①②③正确;④说法太绝对,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排除。故本题选A。
3.初中生小李善于利用网络学习,浏览新闻,解决难题;而小周同学则陷入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 A )
A.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B.远离网络,避免沉迷网络游戏带来危害
C.保持好奇心,对所有网络新事物敢于尝试
D.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打击网络诈骗行为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干可知,A符合题意;B、C说法错误;“打击网络诈骗行为”不是从青少年角度出发,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4.针对晓楠的烦恼,你的建议是( B )
 晓楠日记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本打算花半小时上网看新闻,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了。结果,没时间写作业,约好的篮球赛也忘记了,好烦啊!
A.传播网络正能量
B.学会“信息节食”
C.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D.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解析】材料中晓楠在无关信息上停留时间过长,在无聊信息上浪费了精力,因此要学会“信息节食”,B符合题意;A、C、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本题选B。
5.近年来,各类“吃播”节目备受社会关注。有些另类“吃播”行为,浪费粮食、糟蹋食物,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格格不入。让“吃播”节目具有正能量,需要( C )
①网络平台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
②企业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网速
③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和管理
④网络参与者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干材料可知,①③④说法正确;题干与提高网速无关,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6.“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是由国家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新华网承办的网站,具备举报谣言、查证谣言、获取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权威辟谣信息等功能。同学们积极参与平台建设,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D )
①怀好奇心翻阅谣言,在网上随意传播
②故意发布谣言,对平台功能加以测试
③监督平台的建设,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④发现网络谣言时,登录平台进行举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题干可知,③④说法符合题意;我们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①②错误。故本题选D。
素养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循循善诱】
元旦期间,中学生小明每天从早到晚手机不离手:早起看新闻,走路聊聊天,坐车查资料,睡前玩游戏。
(1)作为好友,请你对“机不离手”的小明进行劝说。
【要点阐明】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网络评论异军突起,成为社会舆论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网络评论乱象丛生:一些网民不明缘由,盲目跟风点赞评论;一些网民变身“键盘侠”,讽刺谩骂攻击他人。这些乱象严重破坏了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
(2)同学们就“改善上述乱象,网民应怎么做”展开讨论,请写出你的发言要点。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个人,需要运用营造清朗空间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早起看新闻,走路聊聊天,坐车查资料,睡前玩游戏→可联系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应该学会“信息节食”,科学安排使用手机的时间作答。(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个人,需要运用营造清朗空间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一些网民不明缘由,盲目跟风点赞评论,一些网民变身“键盘侠”,讽刺谩骂攻击他人→可联系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等作答。
【答案】(1)每天手机不离手的行为是错误的。互联网上信息无限,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要学会“信息节食”,同时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避免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应规划学习、运动、家务、社会实践等活动,科学安排手机使用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实现全面发展。
(2)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③传播网络正能量。我们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8.(选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八年级学生小宇的网络生活片段:
片段一 他每天花2小时刷短视频,有时上课也偷偷看手机。
片段二 在网上聊天时,有陌生人询问他的家庭住址和学校名称,他觉得对方“看起来很友好”,于是如实告知。
片段三 他发现某网站传播抹黑英雄烈士的谣言,立刻点击“举报”按钮,并向老师反映情况。
(1)片段一中小宇的行为存在什么问题?小宇应该怎么做?
(2)片段二中,小宇的做法可能带来什么风险?我们应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片段三中小宇的行为值得肯定吗?为什么?
【答案】(1)问题:沉迷短视频、上课分心,浪费时间精力。
做法:小宇应该学会选择网络信息,学会“信息节食”,避免被“信息茧房”禁锢,遵守课堂纪律。
(2)风险:泄露个人隐私,可能引发诈骗、骚扰等安全问题。
做法:①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②对陌生人的询问保持警惕。③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求助家长或老师。
(3)值得肯定。因为他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抹黑英雄烈士的谣言),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负责任的网络行为。第2课时 营造清朗空间
素养目标 1.培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态度,提升媒介素养。 2.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责任意识”“法治观念”核心素养。
本课时 学业要求 1.知道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具体要求。 2.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懂得如何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1.为什么要合理利用网络?(P19)
网络极大地改变了社会,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全面认识网络,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
2.如何合理利用网络?(P19~P22)
(1)我们要学会 ,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学会 。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
(3)自觉 。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4)恪守 ,遵守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5)传播 。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3.我们应怎样选择网络信息?(P20)
(1)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
(2)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
4.网络中存在哪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有何危害?(P21)
(1)有的人有意无意歪曲事实甚至制造谣言,误导大众。
(2)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
(3)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5.如何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P21)
(1)恪守 ,遵守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
(2)我们要 、理性表达,不宣泄 ,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6.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21)
(1)注意信息出处。
(2)关注官方信息。
(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4)辨别信息内容。
(5)向他人求助。
7.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P22)
(1)我们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 ,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2)践行 ,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传播网络正能量是做一个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的表现。下列不属于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是(  )
A.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B.积极参加网络公益活动
C.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D.只要看到需要救助的信息就在朋友圈转发
 网聚正能量,追梦新时代。下列活动体现公民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有(  )
①青年小飞在朋友圈发文感谢同事的关心和帮助
②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网上发布“最美教师”先进事迹
③网友“木子”参加网民建言征集活动,为政府提建议
④市民李某在网上聊天群里发送关于重大交通事故的不实信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基础巩固
1.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能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并进行对话,但也带来学术造假、技术滥用、舆论安全等风险。使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时,我们应(   )
①学会“信息节食”,杜绝网络诈骗
②拒绝使用“机器人”,远离网络生活
③注重其工具性,又要注重其价值性
④提高媒介素养,自觉遵守道德与法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为帮助爷爷奶奶安全使用手机,谨防被骗,小秦提出以下建议。你认为可行的是(   )
①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②不要轻信陌生人电话中的花言巧语
③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中的链接
④不用手机去上网,彻底远离互联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初中生小李善于利用网络学习,浏览新闻,解决难题;而小周同学则陷入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   )
A.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B.远离网络,避免沉迷网络游戏带来危害
C.保持好奇心,对所有网络新事物敢于尝试
D.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打击网络诈骗行为
4.针对晓楠的烦恼,你的建议是(   )
 晓楠日记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本打算花半小时上网看新闻,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了。结果,没时间写作业,约好的篮球赛也忘记了,好烦啊!
A.传播网络正能量
B.学会“信息节食”
C.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D.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5.近年来,各类“吃播”节目备受社会关注。有些另类“吃播”行为,浪费粮食、糟蹋食物,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格格不入。让“吃播”节目具有正能量,需要(   )
①网络平台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
②企业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网速
③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和管理
④网络参与者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是由国家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新华网承办的网站,具备举报谣言、查证谣言、获取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权威辟谣信息等功能。同学们积极参与平台建设,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①怀好奇心翻阅谣言,在网上随意传播
②故意发布谣言,对平台功能加以测试
③监督平台的建设,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④发现网络谣言时,登录平台进行举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素养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循循善诱】
元旦期间,中学生小明每天从早到晚手机不离手:早起看新闻,走路聊聊天,坐车查资料,睡前玩游戏。
(1)作为好友,请你对“机不离手”的小明进行劝说。
【要点阐明】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网络评论异军突起,成为社会舆论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网络评论乱象丛生:一些网民不明缘由,盲目跟风点赞评论;一些网民变身“键盘侠”,讽刺谩骂攻击他人。这些乱象严重破坏了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
(2)同学们就“改善上述乱象,网民应怎么做”展开讨论,请写出你的发言要点。
8.(选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八年级学生小宇的网络生活片段:
片段一 他每天花2小时刷短视频,有时上课也偷偷看手机。
片段二 在网上聊天时,有陌生人询问他的家庭住址和学校名称,他觉得对方“看起来很友好”,于是如实告知。
片段三 他发现某网站传播抹黑英雄烈士的谣言,立刻点击“举报”按钮,并向老师反映情况。
(1)片段一中小宇的行为存在什么问题?小宇应该怎么做?
(2)片段二中,小宇的做法可能带来什么风险?我们应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片段三中小宇的行为值得肯定吗?为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