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了解我们人耳是怎样听见声音的。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2.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示例:人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笛子发声是靠激发管内空气柱的振动;蚱蜢是通过颤动翅膀来“唱歌”。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4.声速: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声速。(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最大,液体中的声速较大,气体中的声速较小。(2)在同一介质中,声速的大小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3)声音在空气(15 ℃)中的传播速度为340_m/s。5.回声。(1)形成: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2)利用:测量海底的深度、测量远处山峰的距离等。知识点3 怎样听见声音6.人耳听到声音:声源→介质(空气)→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重点一 声音的产生1.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到。2.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能被人看到。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继续存在并传播。【跟踪训练】 1.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B )。A.大钟的回声B.大钟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重点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真空罩里放闹钟的实验、太空中的航天员借助通信设备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通过水波来类比声波。3.隔墙有耳、土电话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说话声吓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人平时交谈说明气体可以传声。4.理想实验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跟踪训练】 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这时我们能清楚地听到闹铃声。(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__;如果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铃声了。(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听到的闹铃声逐渐变小 (2)听到的闹铃声逐渐变大 (3)小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重点三 回声1.回声与原声区分的条件: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2.回声测距:利用公式s=vt计算距离,公式中s表示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v表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t表示声源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跟踪训练】 3.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这是由于反射的__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高楼大喊一声,约0.4 s后听到回声,则该同学距高楼大约__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人们不能用超声波来测量地月间的距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回声 68 真空不能传声基础巩固1.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发声。为了显示鼓面的振动情况,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下面关于敲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泡沫球的振动就是鼓面的振动B.我们听到的鼓声是由泡沫球振动产生的C.我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D.泡沫球振动可以用来说明鼓面在振动2.(2025·揭阳模拟)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D )。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C.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振动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再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3.(2025·广州模拟)2023年12月21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在舱外,航天员开展天和核心舱修复任务时,和地面及舱内工作人员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物体不能振动产生声音B.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厚厚的航天服阻止了声音进入耳朵D.用无线电波通信可以让声音在太空中传播的速度更快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B.一般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些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D.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5.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声速为340 m/sB.空气中声速一定为340 m/s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快D.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能力达标6.小丽和同学一起“探究声音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法。【答案】(1)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转换7.如图所示,在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当玻璃罩内有空气时,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1)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听到的铃声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你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2)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3)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________。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B.用实验直接证实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D.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答案】(1)变小 不能 (2)空气 真空 (3)D8.阅读下面数据回答问题: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介质 v/(m·s-1) 介质 v/(m·s-1)空气(15 ℃) 340 海水(25 ℃) 1 531空气(25 ℃) 346 铜(棒) 3 750空气(35 ℃) 352 大理石 3 810煤油(25 ℃) 1 324 铝(棒) 5 000蒸馏水(25 ℃) 1 497 铁(棒) 5 200 (1)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可得出的规律是:每升高1 ℃,声速每秒变化________m。按照你发现的规律,估计0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________m/s。(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得出:一般情况下,在气体、固体、液体中声速大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从小到大排列)。(3)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增大 0.6 331 (2)v气体 (3)介质的种类 介质的温度素养提升9.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介质 v/(m·s-1) 介质 v/(m·s-1)水(5 ℃) 1 450 冰 3 230水(15 ℃) 1 470 软橡胶水(20 ℃) 1 480 (常温) 40至50海水(25 ℃) 1 531 软木 5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2 s后接收到回波,根据公式_____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m。(3)真空中的声速是________m/s。【答案】(1)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 ℃、15 ℃、20 ℃的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s=vt 1 531 (3)0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 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2.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 的物体叫做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示例:人发声是靠 的振动;笛子发声是靠激发管内 的振动;蚱蜢是通过颤动翅膀来“唱歌”。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1)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 、 和 。(2)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 。4.声速:声音传播的 和传播所用 之比叫做声速。(1)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一般情况下, 中的声速最大, 中的声速较大, 中的声速较小。(2)在同一介质中,声速的大小还跟 有关。(3)声音在空气(15 ℃)中的传播速度为 _ 。5.回声。(1)形成: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 。(2)利用:测量海底的深度、测量远处山峰的距离等。知识点3 怎样听见声音6.人耳听到声音:声源→介质(空气)→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重点一 声音的产生1.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到。2.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能被人看到。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继续存在并传播。【跟踪训练】 1.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B.大钟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重点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真空罩里放闹钟的实验、太空中的航天员借助通信设备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通过水波来类比声波。3.隔墙有耳、土电话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说话声吓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人平时交谈说明气体可以传声。4.理想实验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跟踪训练】 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这时我们能清楚地听到闹铃声。(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__;如果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铃声了。(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三 回声1.回声与原声区分的条件: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2.回声测距:利用公式s=vt计算距离,公式中s表示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v表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t表示声源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跟踪训练】 3.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这是由于反射的__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高楼大喊一声,约0.4 s后听到回声,则该同学距高楼大约__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人们不能用超声波来测量地月间的距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基础巩固1.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发声。为了显示鼓面的振动情况,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下面关于敲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泡沫球的振动就是鼓面的振动B.我们听到的鼓声是由泡沫球振动产生的C.我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D.泡沫球振动可以用来说明鼓面在振动2.(2025·揭阳模拟)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C.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振动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再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3.(2025·广州模拟)2023年12月21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在舱外,航天员开展天和核心舱修复任务时,和地面及舱内工作人员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物体不能振动产生声音B.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厚厚的航天服阻止了声音进入耳朵D.用无线电波通信可以让声音在太空中传播的速度更快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B.一般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些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D.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5.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速为340 m/sB.空气中声速一定为340 m/s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快D.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能力达标6.小丽和同学一起“探究声音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法。7.如图所示,在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当玻璃罩内有空气时,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1)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听到的铃声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你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2)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3)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________。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B.用实验直接证实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D.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8.阅读下面数据回答问题: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介质 v/(m·s-1) 介质 v/(m·s-1)空气(15 ℃) 340 海水(25 ℃) 1 531空气(25 ℃) 346 铜(棒) 3 750空气(35 ℃) 352 大理石 3 810煤油(25 ℃) 1 324 铝(棒) 5 000蒸馏水(25 ℃) 1 497 铁(棒) 5 200 (1)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可得出的规律是:每升高1 ℃,声速每秒变化________m。按照你发现的规律,估计0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________m/s。(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得出:一般情况下,在气体、固体、液体中声速大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从小到大排列)。(3)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养提升9.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介质 v/(m·s-1) 介质 v/(m·s-1)水(5 ℃) 1 450 冰 3 230水(15 ℃) 1 470 软橡胶水(20 ℃) 1 480 (常温) 40至50海水(25 ℃) 1 531 软木 5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2 s后接收到回波,根据公式_____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m。(3)真空中的声速是________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学生版.docx 1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