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一中、揭阳一中榕江新城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一中、揭阳一中榕江新城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集合,则( )
A. B. C. D.
2.复数z满足,则( )
A.1 B.2 C. D.4
3.若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则(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4.中,角的对边分别是,,.若这个三角形有两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小刚参与一种答题游戏,需要解答A,B,C三道题.已知他答对这三道题的概率分别为,,,且各题答对与否互不影响,若他恰好能答对两道题的概率为,则他三道题都答错的概率为( )
A. B. C. D.
6.在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则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 )
A. B. C. D.
7.若过点,的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若,且对任意,满足,,则( )
A.2023 B.2024 C.2025 D.2026
二、多选题
9.已知向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
B.
C.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为
D.向量与向量共面
10.已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则( )
A.函数图像关于点中心对称
B.在上单调递减
C.将曲线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像
D.直线是曲线的一条对称轴
11.如图,点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表面上一个动点,则( )

A.当在平面上运动时,四棱锥的体积不变
B.当在线段上运动时,与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C.若是的中点,当在底面上运动,且满足平面时,长度的最小值是
D.使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的点P的轨迹长度为
三、填空题
12.已知向量平行于向量,则m+n= .
13.如图,二面角的棱上有两个点,线段与分别在这个二面角两个面内,并且都垂直于棱.若二面角的平面角为,且,,则 .
14.邢台一中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实地测量某塔的高度,选取与塔底中心O在同一个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基点A与B,在A点测得:塔顶P的仰角为45°,O在A的北偏东60°处,B在A的正东方向36米处,且在B点测得O与A的张角为45°,则此塔的高度约为 米(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四、解答题
15.已知的顶点,,,为的中点.
(1)求直线的斜率;
(2)判断的形状;
(3)设分别为的中点,求直线的斜率.
16.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中,O为AC的中点.设,,.

(1)用,,表示;
(2)设E是棱上的点,且,用,,表示.
17.某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组织游戏闯关活动,共设置了20道数学问题,满分100分.结束后在所有的答卷中随机抽取100份作为样本,将样本的成绩分成六段:,,……,,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的值,并估计该年级全体学生这次数学成绩的中位数;
(2)活动中,甲、乙两位同学独立参加竞赛,已知甲同学答对了12道,乙同学答对了8道,假设每道数学问题难度相当,被答对的可能性都相同.任选一道数学问题,求甲、乙两位同学恰有一人答对的概率.
18.如图,在四棱柱中,平面,,.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夹角余弦值;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9.已知向量,,定义新运算:.若函数,则称为向量,的点积函数.例如:向量,,则向量,的点积函数.
(1)若向量,(,),且向量,的点积函数,求的值;
(2)若向量,,求向量,的点积函数的值域;
(3)若向量,的点积函数为,且存在,使得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B C B B C ABD ABD
题号 11
答案 ABD
1.D
先求得集合,再根据交集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可知,,所以,
故选:D.
2.C
根据复数运算求得,进而求得.
【详解】由得,
两边乘以得,
所以.
故选:C
3.A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空间位置关系,一一判定选项即可.
【详解】对于A,若,则,所以,故A正确;
对于B,若,则,所以或,故B错误;
对于C,若,则,即,
易得,故C错误;
对于D,若,则,即,易得,
故D错误.
故选:A
4.B
由正弦定理结合已知,可推得.进而根据三角形解得个数推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由正弦定理可得,.
要使有两解,即有两解,则应有,且,
所以,
所以.
故选:B.
5.C
根据条件,先求的有关值,再求对应事件的概率.
【详解】记小刚解答A,B,C三道题正确分别为事件D,E,F,且D,E,F相互独立,
且.
恰好能答对两道题为事件,且两两互斥,
所以

整理得,他三道题都答错为事件,
故.
故选:C.
6.B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利用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向量法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直三棱柱,所以底面,
又底面,所以,,
又因为,所以两两垂直,
以为轴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
设,则,,,,
所以,,
设直线与直线所成角为,
则,
所以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故选:B
7.B
结合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分斜率不存在与斜率存在计算即可得.
【详解】当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两点横坐标相等,即;
当时,直线的斜率存在,
则或,解得或;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B.
8.C
首先推导出,从而得到,再根据计算可得.
【详解】因为,即,
所以

又,所以,
所以.
故选:C
9.ABD
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得出向量夹角判断A;由向量相乘为0可得向量垂直B正确;根据投影向量的定义可计算出投影向量判断C;得出向量共面判断D.
【详解】对于A:设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则,又因为,所以,A选项正确;
对于B:因为,,所以,B选项正确;
对于C: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为,C选项错误;
对于D:因为向量,所以,得出向量与向量共面,D选项正确.
故选:ABD.
10.ABD
根据条件求出的值,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因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所以,即,即,
因为,所以函数图像关于点中心对称,故A正确;
当时,,所以在上单调递减,故B正确;
将曲线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像,故C错误;
因为,所以直线是曲线的一条对称轴,故D正确;
故选:ABD
11.ABD
A选项,考虑锥体的底面积、高均未变,故体积不变;B选项,找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在三角形中判断角的大小;CD选项,找到点轨迹,计算可得.
【详解】对A:如图:

当在平面上运动时,四棱锥的底面面积为定值4,高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定值2,所以为定值.故A正确;
对B:如图

当在线段上运动时,与所成角就是与所成的角,因为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当点与线段的端点重合时,与所成的角最小,为,当点为线段中点时,与所成的角最大,为.故B正确;
对C:如图:

因为是的中点,当在底面上运动,且满足平面时,所在的平面为如图正六边形,正六边形的边长为,当点与中点重合时,最小,为.故C错误;
对D:如图:

使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的点P的轨迹为对角线、以及平面内以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的,故点的轨迹长度为:.故D正确.
故选:ABD
12.##
直接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求出结果.
【详解】由于向量平行于向量,
故,解得,n,
故m+n=,
故答案为:.
13.
根据已知条件用空间向量的模的公式求出的长.
【详解】由条件知,
又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
14.26
中,运用正弦定理,先求出,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知识得到即可.
【详解】中,,,.所以.
在中,运用正弦定理,可得,代入值求得,
由于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则此塔的高度约为米.
故答案为:26.
15.(1);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
(1)应用中点坐标公式及斜率的两点式求斜率;
(2)根据已知求得,,,则有、,即可得三角形形状;
(3)由题设有,结合(2)可得直线的斜率.
【详解】(1)因为为的中点,结合已知坐标有,则;
(2)由,,,
由,,知是直角三角形.
又,结合已知,则是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由于分别为的中点,所以是的中位线,则,
所以,故直线的斜率为.
16.(1)
(2)
(1)根据题意,由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可得到结果;
(2)根据题意,由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1)因为,
且,,,
则.
(2)
17.(1),75;
(2)
(1)根据频率之和为即可求出,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的求法求中位数即可;
(2)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及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有,解得,
因为,
所以中位数在区间内,设为x,
则有,得,
所以估计该校全体学生这次数学成绩的中位数为75;
(2)设“任选一道题,甲答对”,“任选一道题,乙答对”,“任选一道题,丙答对”,
则由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得:,,
所以有,
记“甲、乙两位同学恰有一人答对”,
则有,且有与互斥,
因为每位同学独立作答,所以A,B互相独立,则A与,与B,与均相互独立,
所以

所以任选一道数学问题,求甲、乙两位同学恰有一人答对的概率.
18.(1)证明见解析
(2)
(3)
(1)取中点,连接,,借助中位线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可得,结合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即可得证;
(2)建立适当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两平面的空间向量,再利用空间向量夹角公式计算即可得解;
(3)借助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1)取中点,连接,,
由是的中点,故,且,
由是的中点,故,且,
则有、,
故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
又平面,平面,
故平面;
(2)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有、、、、、,
则有、、,
设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
则有,,
分别取,则有、、,,
即、,
则,
故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余弦值为;
(3)由,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有,
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19.(1)2
(2)
(3)
【详解】(1)由题意,,
则,,即,
所以;
(2)因,,
则,
令(),则,对称轴为,
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当,
,则的值域为.
(3)因,,
则,
于是,

当时,,
因在时的取值范围为,
故,
由存在,使得成立,即与有交集,
故需满足,解得,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