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锦江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锦江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莆田锦江中学2025~2026学年(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政治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1.以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数字处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
A.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B.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C.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D.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2.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因为曾发现两具约100万年前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而闻名,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有(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
③城市出现,文字发明并运用 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毛泽东说:“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域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四分五裂。”可见,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基于( )
A.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比较短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C.民族资产阶级不能进行革命探索 D.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成熟
4.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说明( )
A.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封建社会 B.新设防城市是埋葬氏族制度的根本原因
C.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暴力机关开始出现
5.19世纪上半叶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是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水平提高到了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没有达到也不可能达到的高度。他们思想的共同点在于(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②以极其宽容的态度对待资产阶级
③主张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的过渡 ④未从理性原则揭露资本主义弊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在奴隶制生产关系下,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 )
A.归奴隶完全占有和支配 B.全部由奴隶主占有支配
C.奴隶和奴隶主共同占有 D.无法确定归谁占有支配
7.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②科学分析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③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和具体行动方案
④与当今时代发展方向相契合,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社会均属于阶级社会形态,关于这三个形态的社会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产资料都是私人占有,都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②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在这三个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统治阶级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社会变革
④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全部归剥削者占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生产相对过剩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10.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确切地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这个阶段是指( )
A.阶级产生 B.部落联盟形成 C.城市出现 D.个体劳动盛行
11.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这注定是失败的。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弊端是( )
①看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没有看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促使这一飞跃的根本条件是( )
A.社会矛盾的加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工人运动的推动 D.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努力
13.下列关于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描述正确的有(  )
①其内容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创设前提、开辟道路
③两大任务相互独立,无必然联系
④表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必然要经历艰辛的探索历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马克思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属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②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是剥削雇佣工人的根源
③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和奴隶社会的并无差别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之际,我们重温其中论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断(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 ②初步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思想
③表达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追求 ④指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自由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独龙族自古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间,新中国成立前仍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经济以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为主,采集和狩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的原始公社制残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共同劳动 ②生产资料公共占有 ③无贫富差别的理想社会 ④面对天灾无能为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被封建社会取代,而封建社会的后期又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进步 B.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18.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出现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其生产关系有不同的特点。下列选项描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氏族内部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B.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占有一定的劳动产品
C.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不受地主阶级的剥削
D.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榨取剩余价值,劳动者不得不出卖劳动力
19.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生机活力、展现出光明前景。”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 )
①只有立足国情才具有生命力 ②对中国发展具有永恒指导价值
③在中国的实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④在中国的实践为世界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以下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②巴黎公社的成立——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22.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改革或者革命,有成功也有失败。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更为成功。下列对这两者比较表述错误的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
B.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D.从性质上而言,都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3.五四运动(又称“五四风雷”)是1919年5月4日由爱国学生、工人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对我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有( )
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了现实道路
④中国革命开始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俄罗斯革命常被用来和中国相比,但它们的差异至今还显而易见:布尔什维克首先夺取了城市,然后在农村实行集体化;中国共产党则相反,先农村而后攻占城市。”这里的“差异”( )
A.由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导致 B.都是共产国际指导的结果
C.都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导致了两国革命结局不同
25.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条件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了客观现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肉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促使这一“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矛盾的加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工人运动的推动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7.2021年5月28日,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发掘收获颇丰,已出重要文物一千余件,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该文明在原始社会晚期以部落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B.贫富分化的加剧是促使该文明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
C.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是该文明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D.青铜工具的出现与改进大大推动了该文明生产力的发展,使其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回答下面小题。
28.《共产党宣言》写道: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这一论述揭示了(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
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存在着根本对立,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斗争方向
④剩余价值真正的来源及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其伟大之处在于( )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弊端 ②设计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
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下列标志性生产工具与其社会形态对应正确的是
①木棍、石块——原始社会 ②青铜工具的使用——封建社会
③蒸汽磨的应用——资本主义社会 ④铁犁牛耕广泛推广——奴隶社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31.材料一 在中石器时代,距今约8 000~15 000年前,以石片、石器和细石器为代表工具,石器已小型化,这一时期细石器被大量使用。新石器时代始于距今10 000年前的人类原始氏族的繁荣时期,以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石铲,琢制的磨盘和打制的石锤、石片、石器为主要工具。
鄂温克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17世纪末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他们围猎时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无论谁打中猎物,都是每户一份,即使打中一只山鸡,也是有几户分几份。
材料一体现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在奴隶制度下,奴隶被看成是“会说话的工具”。在庄园、矿山里,奴隶主挥舞着手中的皮鞭,强迫奴隶用十分简陋的工具从事极度繁重的劳动。为了防止奴隶逃跑,奴隶主还给奴隶戴上沉重的脚镣。然而,正是这些奴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以他们的艰苦劳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结合材料二,阐述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D C B D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B C A A D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A C C B D A D A
31.(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①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愚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