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浙江省六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浙江省六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浙江省六校联盟高二上学期 10月联考
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直线 : + + 3 = 0 和直线 :3 2 + 2 + 1 = 0,则“ = 1”是“ // ”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圆锥的轴截面是边长为 2 3的等边三角形,该圆锥的体积为
A. 3 3 B. 3 32 C. 3 D. 3
3.关于空间向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空间中的任意三个向量,若其中两个向量共线,则这三个向量一定共面
B.若 < 0,则 与 的夹角是钝角
C.已知向量 , , 是不共面的向量,则 3 , , 也是不共面的向量
D. 1 1 1若对空间中任意一点 ,有 = 12 + 4
3 ,则 , , , 四点共面
4.直线 sin + 33 1 = 0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
A. 2 5 3 , 3 B. 0, 6 ∪ 2 , 6 C. 0,
2 2
3 ∪ 3 , D. 0, 3 ∪ 3 ,
5.如图,在平行六面体 1 1 1 1中,点 是棱 1的中点,
连接 1 、 1交于点 ,则( )
A. = 2 1 3 3 +
1 B. =
1 + 1 2 2 1

C. = 2 + + 2 3 3 1 D.
= 13
+ 2 3 1

6.已知正方体 1 1 1 1的棱长为 4, 为 的中点,则点 1到平面 1的距离等于( )
A. 4 63 B. 3 C.
4 3
3 D. 6
7.已知直线 : 2 = 0 与圆 : ( 1)2 + 2 = 8 交于 , 两点,点 在圆 上,且 // ,若
= 4,则| | =( )
第 1页,共 12页
A. 2 3 B. 4 C. 2 6 D. 4 3
8.已知函数 ( ) = sin , ( ) = cos ,则两个函数的图象仅通过平移就可以重合的是
A. = ( ) + ( )和 = ( ) B. = 2( ) 2( )和 = ( ) ( )
C. = ( ) 和 = ( ) D. = ( ) 和 = ( )
二、多选题:本题共 3小题,共 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已知函数 ( ) = sin( + )( > 0, | | <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 )的最小正周期为
B. = 3
C. ( ) 4 的图象关于点( 3 , 0)中心对称
D.将 (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2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 )的图象,则 ( )是区间
[ , 7 4 ]上的增函数
10.已知圆 : 2 + 2 = 8,则( )
A.圆 与直线 + 2 = 0 必有两个交点
B.圆 上存在 3 个点到直线 : + 2 2 = 0 的距离都等于 2
C.若圆 与圆 2 + 2 6 8 + = 0 恰有三条公切线,则 = 20 2 8
D.已知动点 在直线 + 6 = 0 上,过点 向圆 引两条切线, , 为切点,则| || |的最小值为 8 5
11.已知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1 1 1 1中, , , 分别为 1, , 1的中点,则下列正确的是
( )
第 2页,共 12页
A. 1 = 1 1
B. 1 ⊥
C.若点 2是正方体表面上一动点且满足 ⊥ ,则点 的轨迹长度为 2 + 2 5
D.已知平面 过点 且 ⊥ ,若 ∈ ,且| | = 2| 1|,则
16 2
点的轨迹长度为 9
三、填空题: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12.临平是生态宜居的福地。地处杭嘉湖平原,大运河、上塘河沿境流淌,临平区一望平畴、塘漾棋布,是
典型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是文学大师丰子恺笔下的“江南佳丽地”。境内拥有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一
超山、塘栖古镇、艺尚小镇等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现有甲、乙两个同学准备周末分赴这三个景点打卡,
已知每人都只去 1 1 1 1 1 1个景点,且甲、乙两个同学前往三地打卡的概率分别是4 , 4 , 2和6 , 2 ,
1
3,则甲、乙打卡不
相同景点的概率为 .
13.在三棱锥 中,△ 是边长为 3 的正三角形,且 = 2 3, = 3二面角 的大

小为2,则此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14.已知 ( )是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且满足 (1 + ) + (3 ) = 0,当 ∈ [ 2,0]时, ( ) = 1 ( + 1)2,
若函数 = ( )与直线 = ( 2)的图像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为 6,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 5小题,共 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 13 分)
一家水果店为了解本店苹果的日销售情况,记录了过去 200 天的日销售量(单位: ),将全部数据按区间
[50,60), [60,70), , [90,100]分成 5 组,得到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图中 的值;并估计该水果店过去 200 天苹果日销售量的平均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
为代表);
(2)若一次进货太多,水果不新鲜,进货太少,又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店长希望每天的苹果尽量新鲜,又能
85%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在 100 天中,大约有 85 天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请问,每天应该进多少水果
(3)在日销售量为[70,90]kg 苹果中用分层抽样方式随机抽 6 个苹果,再从这 6 苹果中随机抽取 2 个苹果,
求抽取 2 个苹果都来自日销售量在[80,90]的概率.
第 3页,共 12页
16.(本小题 15 分)
如图,在多面体 中,已知四边形 是菱形, ⊥平面 .
(1)证明:平面 ⊥平面 ;
(2) 2若 = 4, = 6, = 3, // ,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求三棱锥 的体积.
17.(本小题 15 分)
在△ 中,tan + tan = 2sin cos , = 5, = 8.
(1)求角 的大小;
(2)求 cos ;
(3) 若线段 上点 满足∠ = 6,求 的长.
18.(本小题 17 分)
如图,已知四棱锥 的底面 是平行四边形,侧面 是等边三角形, = 2 = 2, ⊥ ,
二面角 2 的大小为 3, , 分别为 和 的中点.
(1)求证 //平面
(2)求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
(3)设 为侧棱 上一点,四边形 是过 , 两点的截面,分别交 , 于 , 两点,且 //平面 ,
5
是否存在点 ,使得平面 与平面 夹角的余弦值为 5 ?若存在,求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9.(本小题 17 分)
第 4页,共 12页
如图所示,圆 : 2 + 2 = 4 与 x 轴的交点分别为 C, D,过点 ( 1,0)的直线 与圆 交于 , 两点.
(1)若弦 的长为 14,求直线 的方程
(2)记直线 AD, BC 的斜率分别为 1, 22,求 的值;1
(3) 设 G 为直线 AD 与 BC 的交点,△ ,△ 的面积分别为 11, 2,求 的取值范围.2
第 5页,共 12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3
13.15
14.{ 24 } ∪ (
6
12 , + ∞)
15.解:(1)由直方图可得样本落在[50,60), [60,70),…,[90,100]的频率分别为 10 ,10 ,0.2,0.4,0.3,
由 10 + 10 + 0.2 + 0.4 + 0.3 = 1,解得 = 0.005,
则样本落在[50,60), [60,70),…,[90,100]频率分别为 0.05,0.05,0.2,0.4,0.3,
所以该苹果日销售量的平均值为:
0.05 × 50+602 + 0.05 ×
60+70
2 + 0.2 ×
70+80 80+90 90+100
2 + 0.4 × 2 + 0.3 × 2 = 83.5 kg ;
(2)为了能 85%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即估计该店苹果日销售量的 85%分位数,
依题意日销售量不超过 90kg 的频率为 1 0.03 × 10 = 0.7,
则该店苹果日销售量的 85%分位数在[90,100],
85 90 + 10 × 0.85 0.7所以日销售量的 %分位数为 1 0.7 = 95 kg ,
所以每天应该进 95kg 苹果;
(3)由日销售量为[70,80), [80,90]的频率分别为 0.2,0.4 知,
抽取的苹果来自日销售量[70,80)中的有 2 个,不妨记为 1, 2,
来自日销售量为[80,90]的苹果有 4 个,不妨记为 1, 2, 3, 4,
第 6页,共 12页
任意抽取 2 个苹果,有 1, 2 , 1, 1 , 1, 2 , 1, 3 , 1, 4 , 2, 1 , 2, 2 , 2, 3 , 2, 4 , 1, 2 ,
1, 3 , 1, 4 , 2, 3 , 2, 4 , 3, 4 ,共有 15 个样本点,
2 6其中 个苹果都来自日销售[80,90]中的有 6 个样本点,由古典概型可得 = 15 =
2
5.
16.(1)证明:如图,设 与 交于点 ,
因为四边形 是菱形,
所以 ⊥ ,
因为 ⊥平面 , 平面 ,
所以 ⊥ ,
因为 ∩ = , 、 平面
所以 ⊥平面 ,
因为 平面 ,
所以平面 ⊥平面 .
(2)因为 ⊥平面 , / / ,
所以 ⊥平面 , 平面 ,
所以 ⊥ .
又因为 ⊥ , ∩ = , 、 平面 ,
所以 ⊥平面 .
连接 ,则∠ 即为 与平面 所成的角,
所以 sin∠ = =
2
5,
因为 = 4, = 3,
所以 = 5,
第 7页,共 12页
所以 = 2,
所以 = 2 = 4,
所以△ 是等边三角形.
因为 / / , 平面 , 平面 ,
所以 //平面 ,
所以 =
=
1
= 3 △
1 1 3
= 3 × 2 × 4 × 4 × 2 × 3
= 4 3.
17.解:(1) 2sin 因为 tan + tan = cos ,
sin + sin = 2sin 所以cos cos cos ,
sin cos +cos sin 2sin
所以 cos cos = cos ,
根据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sin( + ) = sin cos + cos sin ,
sin( + ) = 2sin 可得cos cos cos ,
因为 + + = ,
所以 + = ,
则 sin( + ) = sin( ) = sin ,
sin 2sin
代入上式可得cos cos = cos ,
因为 0 < < ,
所以 sin ≠ 0,
1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sin ,可得cos cos =
2
cos ,
1
所以cos = 2,即 cos =
1
2,
又因为 0 < < ,
= 所以 3;
(2)因为 = 5 , = 8, = 3,
第 8页,共 12页
根据余弦定理 2 = 2 + 2 2 cos ,
可得 2 = 52 + 82 2 × 5 × 8 × 12 = 25 + 64 40 = 49,
所以 = 7,
52+72 82 1
根据余弦定理得 cos = 2×5×7 = 7;
(3)因为∠ = 6,
所以∠ = = 5 6 6 ,
sin∠ = sin( 5 ) = sin 5 cos cos 5 所以 6 6 6 sin ,
代入 sin = 4 37 ,cos =
1
7,可得 sin∠ =
1
2 ×
1
7 (
3
2 ) ×
4 3
7 =
13
14,
7×4 3
根据正弦定理 = ,可得 =
= 7 = 56 3.
∠ ∠ 13 13
14
18.解:(1)取 的中点 ,连接 , , ,
在△ 中, , 分别为 和 的中点,
所以 // 且长为 的一半,
又因为底面 为平行四边形, 为 的中点,
所以 // 且 = ,
所以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 // ,
又 面 , 面 ,
所以 / /平面 ;
(2)取 的中点 ,连接 ,
由 ⊥ ,则 ⊥ .
所以,分别以 , 所在直线为 轴和 轴,以过 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为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 1 1 3 1则 3 32 , 0,0), ( 2 , 3, 0), ( 2 , 3, 0), ( 2 , 0,0), (0, 4 , ),4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 , , ),
· = 0 = 0则 ,即 3 3 ,
· = 0 4 + 4 = 0
令 = 1,则 = 3, = 0,所以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 (0, 3, 1),
又 = ( 32 ,
5 3 , 3 ),4 4
第 9页,共 12页
设 与平面 所成角为 ,
· 3 30
则 sin = |cos < , > | = | | = =| || | 2· 9+75+ 9 10 ,4 16 16
所以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0
10 ;
(3) ∵ //平面 ,平面 ∩平面 = ,∴ / / ,
不妨设 = (0 < ≤ 1).
则 = + = + = ( 12 (1 + ),
3
4 ( 1),
3
4 (1 )),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 , , ),

由 // ,则 · = 0 ,
· = 0
12 (1 + ) +
3
4 ( 1) +
3
4 (1 ) = 0即 ,
3 = 0
令 = 1,则 = 0, = 23 ×
1+
1 ,
所以 = (1,0, 2 × 1+ 3 1 ),
设平面 与平面 夹角为 ,
则又有(2)可知平面 的法向量 = (0, 3, 1),
·
则由题意:cos = |cos < , > | = | | || | |
| 21+ | 5
= 31 =
2· 1+ (21+
5
)231
2 × 1+ 令3 1 = ,则 5 = 2 1 +
2,得 2 = 4,所以 =± 2,
当 = 2 时, = 2(舍去),
所以当 = 2 时, = 12,此时 = (1,0,2),
不妨设 = (0 < ≤ 1),
则 = + = ( 2 + 32 , 3
5 3 , 3 ),4 4
又因为平面 的法向量 = (1,0,2),
∴ = 0 3 3 2,即 2 + 2 + 2 = 0,得 = 3,
第 10页,共 12页
2
所以存在点 ,使得平面 与平面 夹角的余弦值为 5,此时 = .
5 3
2
19.解:(1)因为直线 与圆 交于 、 两点,且弦 的长为 14,所以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22 14 2,2 = 2
而直线 过点 ( 1,0),因此直线 的斜率存在,不妨设直线 的方程为 = ( + 1),即 + = 0,
所以由点 到直线 + = 0 2的距离为 2得: = ,解得 =± 1,
2 1+ 2 2
因此直线 的方程为: + 1 = 0 或 + + 1 = 0.
(2)因为 1 ≠ 0,所以直线 的斜率不为 0,而直线 过点 ( 1,0),
因此设直线 的方程为: = 1,且 ( 1, 1), ( 2, 2).
= 1
由 2 + 2 = 4得:(
2 + 1) 2 2 3 = 0, = 16 2 + 12 > 0,
2 3
因此 1 + 2 = 2+1, 1 2 = 2+1,
所以 2 1 + 3 + =
6 6 3
2 1 2 2+1 + 2+1 = 0,即 1 2 = 2 1 + 2 .
因为 2,0 、 2,0 ,而直线 过点 ( 1,0)且斜率不为 0,所以直线 、 的斜率都存在且都不为 0,
2 3
2 = 2+2 = 2 1 2 = 2 1 3 = 1 2 3 2

= 2
1+ 2 3 2 3 9
因此 1 2 1 1 1 2+2 1 2+1 1 2+ 1 3
= = 3.
2 2 1+ 2 + 1
1 3 2
1
(3)由(2)知: 2 = 3 1 ≠ 0,因此直线 和直线 方程分别为: = 1( 2)和 = 3 1( + 2).
= 1( 2) = 4所以由 = 3 1( + 2)
解得: = 6 ,因此点 在直线 = 4 上,即点 在圆 外,如下图所示,1
第 11页,共 12页
1
由(2)知:直线 的方程为: = 1,因此点 到直线 的距离 = 2 , +1
2
所以弦 2的长 = 2 22 1 = 2 4 +3.
2+1 2+1
因为△ ∽△ ,而 = 4,
4 2+3
所以 1 =
2 4
=
2+1 4 2+3 1 .
2 2 16
= 4 2+4 = 1 4 2+4
因为 ∈ ,所以 0 < 1
3 ≤ 1 1 1 3
2+1 ≤ 1,因此4 4( 2+1) < 1,所以 的取值范围范围为[ , 1).2 4
第 12页,共 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