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2025年下学期10月高一联考地理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水星凌日是指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水星直接从太阳前方掠过的天文现象。水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其表面布满环形山,与月球颇为相似,因此被称为“类月星球”。水星拥有巨大的铁核,但全球性磁场却相对微弱。美国发射的“信使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环绕水星的轨道,对其表面成分和磁场环境进行了详细探测。下图示意太阳系简图(字母代表行星)及水星凌日现象。据此完成13题。带龟AO阳带1.除水星外,会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A.CB.EC.FD.G2.“信使号”探测器在轨探测水星期间,它们共同构成的天体系统级别类似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3.水星被称为“类月星球”,以下条件与月球相似的是A.有浓厚大气层B.存在液态水体C.昼夜温差巨大D.有强烈的极光现象【高一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2024年5月3日,嫦蛾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5月8日,其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6月25日完成月壤(带回1935.3g)采样等一系列任务后顺利返回。据此完成4一6题。4.下列事物属于天体的是A.5月3日发射前的探测器B.5月8日环绕月球的探测器C.6月2日着陆后的探测器D.6月25日返回地球后的探测器5.与地球土壤的形成环境相比,月壤形成的环境特点是①昼夜温度变化幅度小②昼夜温度变化幅度大③太阳辐射强度弱④太阳辐射强度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缺乏有机质(有机质形成的关键在于生命活动的参与),主要是因为月球A.表面温度始终过低B.没有液态水和浓厚的大气圈C.引力过大束缚物质D.表面岩石坚硬无法破碎下图为一段时间内太阳黑子数与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降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相关系数>0表示正相关,<0表示负相关,=0表示不相关;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高。据此完成78题。33图例一正相关32…负相关0.省界⊙省会城市0.05.0.2300.25】0.329°110°112°114116°11812097.下列有关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季节降雨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负相关B.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C,在安徽省的北部地区呈负相关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南部8.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为A.全球各地降水量均匀分配B.耀斑爆发强度减弱C.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D.平流层臭氧含量大幅减少【高一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2025年下学期10月高一联考·地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本题考查凌日现象的形成条件与太阳系行星的轨道位置,A选项:C代表木星(地外行星),无法发生凌日,错误;B选项:从八大行星的排序来看,E代表金星(地内行星),符合凌日条件,正确:C选项:F代表火星(地外行星,轨道在地球外侧),无法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不能发生凌日,错误:D选项:G代表土星(地外行星),无法发生凌日,错误。2.A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A选项(地月系):中心天体为行星(地球),绕转天体为卫星(月球),与“水星一信使号”的“行星一探测器”关系级别相同,正确;B选项(太阳系):中心天体为恒星(太阳),绕转天体为行星,级别高于“行星一探测器”系统,错误;C选项(银河系):中心天体为银心(超大质量黑洞),绕转天体为恒星系统(如太阳系),级别远高于题干中的系统,错误:D选项(总星系):是宇宙可见部分的总称,包含所有星系,级别最高,错误。3.C本题考查水星与月球的环境特征对比,A(有浓厚的大气层):水星只有稀薄的大气层,而月球仅有非常稀薄的大气层,错误;B选项(存在液态水体):水星因离太阳最近,表面温度约440K,液态水无法存在,月球无厚大气层的保护,其表面温度也很高,错误;C选项(昼夜湿差巨大):两者的大气层都非常稀薄,无法调节湿度,水星和月球的自转、公转周期都不适中,所以昼夜温差巨大,正确;D选项(有强烈的极光现象):水星无全球性磁场,无法引导太阳风粒子,无极光:月球的大气层非常稀薄,无极光,错误。4.B本题考查天体的定义与判断标准,A选项:发射前位于地球表而,非天体,错误:B选项:环绕月球时处于宇宙空间,是天体,正确:C选项:着陆后位于月球表面,非天体,错误:D选项:返回地球后位于地球大气层内,非天体,错误。5,D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没有大气层(或仅有极其稀薄的大气,可忽略),这是两地昼夜温差、太阳辐射强度差异的根本原因。D选项(②④):与地球环境相比,②(昼夜温差大)、①(太阳辐射强)均为月壤形成环境特点,正确。6.BA选项(温度过低):月球白天温度高达127℃,夜晚低至一183℃,并非“始终过低”,错误;C选项(引力过大):与地球相比,月球引力仅为地球1/6,“引力过大”表述错误:D选项不符合实际,在自然过程中,如在陨石撞击、宇宙射线等因素长期作用下,月球岩石也会发生破碎、磨损等现象,错误。B选项(没有液态水和大气圈):直接导致无生物活动,无法形成有机质,正确。7.A本题考查太阳活动与气候的相关性分析,湖北省东南部:相关系数<0·负相关,A选项正确:图中西北部: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相关性强,“相关性最小”错误(B选项错误):安徽省北部地区:相关系数>0→正相关,“负相关”错误(C选项错误):正相关最大值:图中东南部为负相关,D选项错误。【点拨】相关系数>0为正相关(黑子数多→降雨强度大),<0为负相关(黑子数多→降雨强度小),绝对值越接近1相关性越强,越接近0相关性越弱。8.C本题考查太阳活动高峰年的影响,A选项(全球降水量均匀):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具有区域性(如部分地区多雨、部分少雨),“均匀分配”错误:B选项(耀斑强度减弱):黑子与耀斑同步增强,“减弱”错误:C选项(通信卫星信号受干扰):耀斑爆发会释放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卫星通信,正确;D选项(平流层臭氧大幅减少):臭氧减少主要与使用氟氯烃等人类活动有关,错误。【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10月 地理(试题).pdf 高一地理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