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A10联盟2024级高二上学期10月学情诊断历史参考答案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BDCADBCDBACABAC1.A依据材料,商朝通过“内服任用部分夏朝原来的臣属(如东夷出身的伊尹)”打破族群界限,吸纳异族群人才;通过“与邦方联姻(如卜辞中的‘妇周’”构建政治联姻纽带;通过“征召四土诸侯服兵役”强化对地方邦国的控制。这些做法分别从人才任用、政治联结、军事管控三个维度,将不同族群(夏朝臣属、东夷、邦方诸侯)纳入商朝政治体系,推动跨族群的政治联系,故选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才出现的政治制度,材料中商朝的“任用臣属”“联姻”“征召兵役”并非西周式的分封制,且材料未提及“分封”相关的土地分封、诸侯义务等核心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征召四土诸侯为自己服兵役”体现的是商王对诸侯的控制,而非“提升各诸侯的政治地位”,材料也未提及诸侯地位提升的具体表现(如权力扩大、礼遇升级),排除C项;宗法关系以血缘亲疏为核心,材料中“任用夏朝臣属”“与邦方联姻”“征召诸侯”更多是政治策略,并非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关系扩展,且“联姻”虽涉及血缘,但核心目的是政治联结,并非扩大宗法关系,排除D项。2.B材料中商鞅提出“訾粟而税”,即按粮食产量征税,而非土地面积或其他标准,旨在通过统一税制实现“民平”,使农民负担公平,减少因土地兼并或税制不公导致的农民破产。同时,商鞅强调“上一则信”,即统一税则可增强政府公信力,减少官吏随意征敛,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商鞅通过稳定赋税制度,确保农民专注于农业,从而稳定小农经济基础,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废除贵族特权,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限制土地兼并,反而商鞅废除井田制后允许土地私有,客观上可能加速土地集中,排除C项;材料明确提到商鞅“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按亩产征税,维护井田制度与材料直接矛盾,排除D项。3.D依据材料,里耶秦简载“以邮行”文书的运行流程中,“封检”环节要求明确文书起讫地点、传递方式且署印与封泥印章对照,可防止文书被篡改或伪造;“收发转批”环节要求留存抄件存档、记录发送收文转发信息,能追溯政令传递全流程、明确各环节责任。这些规范本质是通过流程约束确保权力(政令传递、政务执行)有序运行,体现出当时注重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故选D项。材料仅提及文书运行的流程规范,未涉及文书传递的速度(如传递耗时、频次),无法得出文书传递的效率如何,排除A项:材料聚焦“以邮行”文书的运行要求,未提及地方行政机构(如郡县层级、具体官职设置)的相关信息,无法佐证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完备,排除B项;“政务处理的形式主义”指仅注重表面流程而无实际效用,而材料中文书规范是为保障政令准确传递、责任可追溯,是提升政务实效的必要措施,并非形式主义,排除C项。4.C依据材料,比干是中原文化中“忠诚直谏”的贤臣典范,孝文帝在迁都洛阳途中及之后,通过“祭以太牢”“亲为吊文,树碑而刊之”“遣黄门郎以太牢祭”等一系列举动,反复尊崇这一中原历史文化符号。其核心意图是借助对中原传统贤臣的认同,维护统治,故选C项。材料中孝文帝的举动聚焦对中原历史贤臣的尊崇,未涉及南北方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无法体现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排除A项;尊重和褒奖先代贤臣是表面行为,“旨在”强调根本目的,孝文帝作为统治者,此举更深层是为政治统治服务,而非单纯褒奖贤臣,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对中原文化符号的尊崇,未直接提及鲜卑习俗汉化的具体内容,“推动鲜卑习俗的汉化”并非该举动的核心意图,排除D项。5.A依据材料,北宋咸平三年贡举中,真宗对河北及京东青州”齐州等地北方沿边地区士人单独考试并额外录取,还对落第者“赐装钱遣返”、许诺“捍寇即赏以官秩”,这些举措针对北方沿边地区,既通过科举吸纳当地土人稳定边疆人才,又以物质奖励和仕进承诺安抚未中举者,还激励士人参与边疆防御,使科举服务于巩固边疆、维护政权稳定的国家整体战略,故选A项。材料举措针对“北方沿边地区”,核心是稳定边疆而非应对“经济重心南移”,且材料未提及经济重心相关信息,无法体现应对该趋势,排除B项;“恩威并施”需同时体现“恩惠”与“威慑”,材料中“额外录取”“赐装钱”“许诺官秩”均为恩惠措施,无“威慑”相关表述(如对违规者的惩罚),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北方沿边地区士人”的特殊政策,未涉及“削弱了人才选拔的门第限制”,与“广纳贤才”的普适性选官举措无关,排除D项。·A10联盟2024级高二上学期10月学情诊断·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A·A10联盟2024级高二上学期10月学情诊断历史试题A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I卷选择题(共48分)4.比干是商纣王之叔,以忠诚直谏著称。太和十八年(494年)戊辰,孝文帝迁都洛阳途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经殷比干之墓,祭以太牢”。同年冬申,孝文帝经比干之墓“伤其忠而获戾”,于是“亲为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吊文,树碑而刊之”。太和十九年壬辰,孝文帝又“遣黄门郎以太牢祭比干之墓”。孝文帝的1.商朝内服任用部分夏朝原来的臣属,如东夷出身的伊尹:商王还通过与邦方联姻加强联系,上述举动旨在()卜辞中有“妇周”;卜辞还记载商王征召四土诸侯为自己服兵役。商朝的这些做法()A.促进南北方文化的交流A.推动了跨族群的政治联系B.尊重和褒奖先代贤臣B.完善了分封制度C.褒扬忠义精神维护统治C.提升了各诸侯的政治地位D.推动鲜卑习俗的汉化D.扩大了宗法关系5.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贡举中,除正式录取外,真宗对河北及京东青州、齐州等地2.商鞅提出“訾(计量)粟而税”,而非按土地面积或其他标准征税;商鞅提出国家还要将税北方沿边地区士人举人单独考试,额外录取进士13人、诸科345人,落第者亦赐装钱遣返,则“上一”,即制定统一的征税标准,因为“上一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商鞅的上述思想还许诺若能捍寇即赏以官秩。这一特殊政策()意在()A.凸显了笼络北方沿边士人的意图A.废除贵族特权B.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稳定小农经济C.体现了“恩威并施”的治边策略C.抑制土地兼并D.削弱了人才选拔的门第限制D.维护井田制度6.表1为明朝宣德时期巡抚制度的大事记。表1中信息集中反映出当时(3.图1信息可佐证秦代(表1巡抚巡抚协作/统筹的部区域针对问题具体举措姓名门/人员[封检需明确文书起讫地点及传递方式里耶文检餐与封泥上印与苏州知府协作,整顿税收秩序,统周忧南畿江南税收紊乱苏州知府况钟制定赋税征收标准所有文书需留存一份抄件作为存档收发文时,在抄件上书写发送记录“府县不能制”的土豪劣绅统筹相关部门,抓捕土豪劣绅,将罪犯按察使司、布政收文时,在发来文书上书写收文记录胡概南直隶转发文。分,并记发危害地方秩序押送京师处置使司张信、边粮运输中“奸猾之徒勾结协调调整边粮运输路线,指挥相关部门布政使司、都指郭敦陕西官员包揽费用'派兵护送运粮队伍,遏制舞弊行为挥使司图1A.文书传递的效率较高B.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完备A.省的职权范围缩减B.监察体系独立性强C.政务处理的形式主义D.文书行政的严密规范C.中央集权受到威胁D.地方行政得到优化·A10联盟2024级高二上学期10月学情诊断·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A10联盟2024级高二上学期10月学情诊断·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A卷)1号卷·A10联盟2024级高二上学期10月学情诊断历史答案A.pdf (A卷)1号卷·A10联盟2024级高二上学期10月学情诊断历史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