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珍视自由 (课件24张PPT+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珍视自由 (课件24张PPT+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2025年1月30日,四川资中县一名男孩将鞭炮扔入化粪池中,引发化粪池沼气爆炸。爆炸导致现场多辆汽车受损,路面被炸塌,但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
事件发生后,当地立即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遮盖复原和设立围栏等工作,相关工作已于当天晚上10点完成,现场秩序井然 。
观看视频思考:放鞭炮的男孩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实现“自由”需要注意些什么?
导入新课
第七课 追求自由平等
7.1 珍视自由










学习内容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58-61,思考以下问题,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自由的地位、内涵?
2.自由的重要作用?
3.如何珍视自由?
自由的地位及内涵
01
当代年轻人期望的“花式自由”
旅游自由
奶茶自由
....
说一说:
购物自由
你向往的自由是怎样的?
上网自由
流量自由
....
朋友圈自由
共谈“自由话题”,明晰自由内涵
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不受到任何限制和约束。
我们只有遵守社会规则,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思考:谈一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自由≠随心所欲
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遵守:道德、纪律、法律
思考:谈谈你对自由的认识。
自由是宝贵的。
自由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中国共产党人起义、革命的目的:
争得个人和民族的自由。
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自由就是完全由自己做主。
×
个人的自由不能违反
宪法和法律。
个人行使自由和权利是不得损害他人的
自由意味着责任。
自由是对各种规律的掌握。
笔记区
1.自由的地位和内涵?
地位:自由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是社会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内涵:自由意味着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人们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在思想、言论和行为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由的价值
02
从“方格间”到“山水间”:露营热中的个人全面发展
图1:都市写字楼里整齐划一的工位,工位之间用隔板分隔,人们穿着相似的职业装,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整体氛围显得较为严肃和规整。
图2:一群年轻人搭建帐篷和天幕,围着篝火弹吉他、唱歌、烧烤,还有人在草地上阅读和画画,呈现出周末露营场景的丰富多彩和轻松愉悦。
问题思考
思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假期投身于露营活动?这种“帐篷里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免于束缚,回归本真,过有尊严的生活。
露营让人们暂时从学习、职场、社会“内卷”的焦虑中解脱出来。
在属于自己的帐篷和天幕下,与亲友相伴,人们找到了一个纯粹、私密的物理与心理空间。
获得安全感与幸福感。
从规划行程、搭建营地到野外烹饪,它有利于人们培养动手能力、规划能力和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才能。
培养才能,展示个性。
从“蓝灰绿”到“彩虹色”:着装自由与社会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前,大街上是一片“蓝灰绿”的海洋,服装样式高度统一(中山装),颜色单调。
今日中国街头,汉服、西装、旗袍、牛仔裤、COSPLAY服装并行不悖;色彩斑斓,风格各异,充分彰显个性。
问题思考
思考:从“单调穿”到“随意穿”,这一简单的着装变化,它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氛围。
一个人可以穿着汉服逛街而不会被侧目,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打扮而不用担心被批判。
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生产,自主决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消费者可以自主消费。
鼓励人们探索、创新,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笔记区
2.自由的重要作用?
(1)自由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个人角度)
①自由表现为人们免于恐吓、羞辱和歧视,过有尊严的生活,具有安全感、幸福感,对未来充满信心。
②自由有利于人们培养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自由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社会角度)
①自由能够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
②鼓励人们探索、创新,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的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珍视自由的做法
03
探究与分享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正如风筝只有在风筝线的牵引下,才得以在广阔天空自由翱翔。
思考:风筝线对于风筝仅仅起到限制作用吗?上述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个愿,祈求天空能让自己挣脱那根线,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但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起飞了。
探究与分享
名誉权。民事违法行为。
思考1:唐某侵犯了关某的什么权利?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唐某在微博上发表了一首七律,网友关某读后提出意见,称唐某的七律“格律不对”,招致唐某不满。唐某回帖辱骂关某,称其“驴唇不对马嘴”,并虚构了关某行为不检的诸多事例。该回复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关某以遭受精神损害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唐某向关某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问题思考
思考2:关某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发?
当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要敢于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思考3:唐某的言行及后果对我们有何警示?
①依法行使权利。
②尊重他人的权利。
③在网上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④遵纪守法,珍惜诚信记录。
⑤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笔记区
3.如何珍视自由?
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自由意味着我们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当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要敢于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②依法行使权利。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我们要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行使权利。
③尊重他人的权利。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意志强加于人,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每个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课堂小结
1.下图漫画中的司机( )
A.追求法律范围内绝对自由 B.看到了法治对自由的保障
C.依法行使自由驾驶的权利 D.忽视了法治对自由的限制
D




2.2025年4月19日,公安部网安局通报10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件,涉案人员均已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警方提示,网络无边,法律有界,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呼吁网民自觉抵制网络谣言。这警示青少年要( )
①理性上网,遵守法律法规
②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③践行平等,尊重他人权益
④科学立法,维护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3.没有堤岸,哪来江河奔腾?下列同学真正领悟到此名言真谛的是( )
A.小张: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大声接打电话,这是我的权利
B.小赵:在公交车上设置爱心专座,体现了对平等的追求
C.小刘:遛狗时总会牵着狗绳并带着铲子,做到文明养犬
D.小陈:看到一位老人在路上晕倒,拨打120和110求助
C
4.AI换脸技术能让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替换脸部图像。但这一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隐私和网络安全的担忧。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个人有权自由使用AI换脸技术,不受任何限制
B.法律应完全禁止AI换脸技术,以保障公民权利
C.网络无边际,自由有界限,我们应依法行使权利
D.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AI换脸已构成违法犯罪
C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七课 第一框《珍视自由》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名出租车司机在违法闯红灯后,竟然无视现场交警的叫停,倒车后逆行逃逸,最终被交警截获。这位驾驶员因闯红灯、未按导向箭头行驶、逆行行驶等多项交通违法行为,合并处罚,共记分19分,罚款1100元。该出租车司机的行为警示我们( )
①要认识自由的真谛
②学会做到依法行政
③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④拥有自由才能增强幸福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孔子形容自己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七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修炼到了能够随心所欲地为人做事,然而再怎样任性而为也都在合理规矩之内,不会逾越禁区去触犯规则、冒犯他人。这说明珍视自由需要( )
A.解决问题靠法 B.遇事找法
C.公正司法 D.自觉守法
3.“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这一名言与下列观点相一致的是( )
A.自由有利于培养多方面的才能
B.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是有限制的
C.自由推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D.自由能够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
4.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围绕“自由”这个话题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下列观点你支持的是( )
小富:自由就是随心所欲
小强:自由不是绝对的,是有限制的
小文:自由就是天高任鸟飞,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小明: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权
A.小富和小强 B.小富和小明 C.小强和小文 D.小强和小明
5.下列行为符合自由要求的是( )
①小张参加歌手大赛
②小王在服装设计比赛中获奖
③小涛发明擦玻璃神器
④小陈在网上传播不实信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它”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社会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它”是( )
A.正义 B.公平 C.平等 D.自由
7.“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B.拥有自由,能够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
C.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D.表达了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愿望
8.邻居冯某养的宠物狗经常在夜间吠叫,扰得四邻不安。小刘与冯某交涉,冯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有养狗的自由,狗叫是正常的。”小刘据理力争,理由有( )
①享受自由一定是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②养狗的自由不可以建立在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
③自由可以为所欲为,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④自由是绝对的,我的自由我做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珍视自由,必须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小刚骑自行车上学因为担心迟到闯红灯
B.小李揭发领导偷税漏税被单位领导除名,只好自认倒霉
C.农民工小罗“讨薪”不成暴打包工头
D.小刘的著作被小王剽窃,小刘把小王告上法庭
10.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这一名言可以论证的观点是( )
A.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幸福感
B.自由能够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C.自由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D.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11.2025年5月,某中学学生小浩在乘坐城市轨道交通时,为赶时间翻越站台安全护栏,导致列车临时停运5分钟,影响了后续多趟列车的正常运行。最终,小浩因扰乱公共交通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学校也对其进行了纪律处分。这警示我们( )
①我国公民在生活中享有的自由是非常有限的
②行使权利有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③违反规则的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处罚
④自由的实现不得触碰法律的红线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2025年,“短视频+社交”平台成为中学生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不少学生在平台分享“课堂笔记”“运动vlog”“班级活动”等正能量内容,但也出现部分学生发布“校园八卦谣言”“恶搞同学的丑化视频”“吐槽老师的不当言论”等内容,逾越法律和道德的限度。这提醒我们( )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③享有言论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④拒绝“短视频+社交”平台,就不会触碰法律的红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简答题
13.有了轨道火车才能顺利地行使,有了红绿灯车辆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
自由是珍贵的,我们要倍加珍视。珍视自由要求我们怎样做?
三、辨析题
14.辨别下列的行为或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要分析理由。
当前,野游已逐渐成为一项受人欢迎的运动。但部分野游者却将野游演变成在荒山野岭不讲安全地肆意游逛。一些野游者还随意扔垃圾、破坏植被、惊扰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个人不得恶意破坏环境和资源,违法者将承担相应责任。
运用“崇尚法治精神”的相关知识,对任性野游行为进行辨析。
参考答案
1.B2.D3.B4.D5.A6.D7.A8.A9.D10.D11.C12.A
13.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我们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③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14.任性野游行为是错误的。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法治划定自由的界限。任性野游者在荒山野岭不讲安全肆意游逛,随意扔垃圾、破坏植被、惊扰野生动物,既违反了法律规定,也破坏了生态环境,损害了公共利益。②法治是自由的保障,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依法野游,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