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标
流畅诵读背诵,感悟诗歌。
分析本诗中的特定意象以及手法。
把握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理、情的完美融合。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检查预习
滟滟( )
芳甸( )
沙汀( )
皆似霰( )
青枫浦( )
纤尘( )
皎皎( )
不胜愁( )
扁舟( )
捣衣砧( )
潜跃( )
碣石( )
滟滟( )
芳甸( )
沙汀( )
皆似霰( )
青枫浦( )
纤尘( )
皎皎( )
不胜愁( )
扁舟( )
检查预习
捣衣砧( )
潜跃( )
碣石( )
yàn
xiàn
tīng
shēng
piān

xiān
zhēn
qián
jié
diàn
jiǎo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分别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诗人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首诗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紧扣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给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游子、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
升起
高照
西斜
坠落
梳理层次
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为三大层次。
月下之景 1-8句 关于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 景物美
月下之思 9-16句 由景引发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哲理美
月下之情 17-36句 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情感美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壮丽高远、清幽静谧、
朦胧恬静、空灵梦幻。
整体感知-月下之景
前八句通过对哪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意象:浩瀚澄澈的江,
绚烂耀眼的花,
明亮空灵的月
(春、夜是背景)
意境:幽美邈远,清幽静谧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手法:景中含情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思考:面对如此壮丽静谧的江天美景,仰望一轮皓月,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他的感慨与其他古代诗人有何不同?
哲思美:悟月下之思
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明确:由写景转向思考人生。张若虚的内心是纯净、无纤尘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下面这句特别纯真的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说一说“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寓意。
参考答案:(1)明月: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渺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人们和历史洪流相融、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2)江水: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最终归于尘土流水。在《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借“江”表现了那种人生空漠之感,这使诗人的思考与情感更显深沉悠远。
(3)落花: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对时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展示了游子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美景无限,他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落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表达惜春之感,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
个体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宇宙无穷,人类生生不息。所以“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只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这正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思考:诗人是如何表达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的?
1 . 借景抒情 、以景结情
2.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卷、拂)
3 .两面兼写
4 .虚实结合
合作探究
古典诗歌中,月的意蕴非常丰富,请结合本诗以及以前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
1、思乡怀亲之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月亮情结:
江水时空:人类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间),人生短暂——历史长河 (时间)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落花意蕴: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1)“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
(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4)“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红楼梦》
(5)“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落花意蕴: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1)“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
(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4)“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红楼梦》
(5)“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理解性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两句诗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4)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面对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由生出了“ ? ”的遐思。
(5)《春江花月夜》中分别从游子思妇不止一家、一处的角度来写相思之情的两个句子是 “ ? ?”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理解性默写
(6)《春江花月夜》中写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树林的句子是“ , ”。
(7)《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两句诗是“ , ”。
(8)《春江花月夜》中的“ , ”两句诗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内心的极度痛苦。
(9)《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现思妇想要向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的两句诗是“ , ”。
(10)《春江花月夜》中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景美、理透、情真
请你从 “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中任选其中三个,锤炼词句,写一段情景交融或富有哲思的文字,不少于50字。
孤篇压全唐
常伴一轮明月
记得有一部电影中有这么一句台词:好莱坞的电影中,许多伟大的爱情都发生在月光下。其实,月光下发生的岂止是爱情呢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对月情有独钟,就连历法都是依据月缺月圆的周期而制的。在那一轮圆亮的月上,国人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情感,不管识字与否,大抵都知道月中有嫦娥舞动的寂寞广袖在飞扬,都知道有酿造香溢天界的桂花酒的吴刚,都知道有孜孜不倦捣药的玉兔。而大凡上过几天学的人,都能背得几首吟月的唐诗宋词。
一轮明月催发了文人的灵感。我一直很喜欢《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每每想起或吟起此诗,眼前就有一幅亮丽的画面在流动:圆而亮的月,绿如蓝的春江水,灿烂若锦的花……由天地分而始,这轮明月就穿越时空,为黑夜增添了光华和浪漫。文人们对着一轮明月,饮酒作赋,挥毫泼墨,“前赴后继”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用寥寥二十个字就将月的明、月的净、月的冷全部淋漓尽致地揉进思乡的情中,不由令人发问:“乡关何处是 ”而在中秋月圆之夜,东坡先生吟出了后世代代相诵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将人生的无奈与希望都付与一轮明月,让她充满了人情。现代又有大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以一篇《荷塘月色》将花月夜的美勾勒得有形有色,其行文如涓涓流水携淡淡花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月圆之夜是恋人们的天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美好的月色恰如催情剂,激发了她(他)的情感。听,多少山盟海誓都在拜托月亮来印证。不论是花香幽幽的春天,还是清风鸣蝉的夏日,不论是红叶烂漫的秋季,还是银装素裹的冬时,皆别有一番情致。春夜里,万物复苏,花团锦簇,恋人们的情与自然的景相交相融,如花般静悄悄、羞答答地开放。仲夏夜,月华如水,蛙声片片,蝉鸣阵阵,怡人的轻风撩拨着恋人温柔的眼神,他们的心如波光旖旎的水面在月光中轻轻荡漾。秋夜里,天蓝入席,月光亦一尘不染,一如她(他)纯情脉脉的目光,片片枫叶尽染红,片片枫叶皆含情!雪后的夜,冰月高悬,被洁白的落雪映得更圆更亮,相拥相偎地缓缓行走在雪上,炽热的情如熊熊的火焰驱走了冬的凛冽!
月是心灵的净化剂。曾读过一则佛教故事,一山寺中,夜半时分,有一偷儿潜入,僧察之,朗声道:“山寺无他物,送你床头僧袍以避风凉,送你一轮明月照清山路。去吧,阿弥陀佛!”次日晨,僧袍被叠得方方正正置于寺门外。僧叹曰:“我真的送了他一轮明月!”是啊!月光如坦荡的水,可涤净尘世的一切!天蓝蓝,月光光,置身其间,心灵会变得纯洁,所有的杂念都会羞愧地远去,人就会变成自己的神灵!
带着明月上路,黑暗将不能扰你!带着明月上路,你会拥有淡泊的快乐!
品读提示月是游子的家园,月是离人的思念;月是乱世的悲咏,月是盛世的团圆。这月不仅荡涤了心灵,还诱惑着渴盼,激发着创作的灵感。作者旁征博引,将一轮明月中积淀的民族情感一一道出,让我们在唐诗宋词的吟诵中,在明月如画的美景中,进入一个淡泊的心灵境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