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能力训练一)1.(1)玉盘珍羞直万钱(2)停杯投箸不能食(3)长风破浪会有时(4)直挂云帆济沧海(5)把酒问青天(6)千里共婵娟(7)戍鼓断人行(8)露从今夜白(9)万古惟留楚客悲(10)寒林空见日斜时2.乐观的精神3.(1)国都(2)探求4.(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5.第一段通过描绘“洞庭风雨图”(1分),表现了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1分):第二段则通过描绘“洞庭春晴图”(1分),表现了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或“喜悦”)之情(1分)。6.(1)①(2)这,这样7.范仲淹无论“居庙堂”“处江湖”,皆忧民忧君,以天下忧乐为先。故其天下观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孟子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来阐明不得志则修身见于世,得志则泽加于民,兼顾不同境遇,故“天下观”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2分)译文:孟子对宋国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君主吗?我告诉你怎样游说: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问:“怎样才能像这样安详自得呢?”孟子答道:“尊常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困穷失意(不得志,不显贵)时不离开仁宅义路,显达得意时不背离道德。穷因时不失仁义,士人就能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王道,民众就不会失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就独善其身,显达就兼善天下。”8.(1)折(2)kè9.【甲】慷慨激昂(慷慨坚定)【乙】积极乐观10.示例: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评分说明:句式大致相似即可得分。初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能力训练一)11.(1)意象(1分)(2)阅读《艾青诗选》,为把握诗人笔下的意象,我采用摘抄和做笔记的读书方法。我分类摘抄艾青常用意象“太阳”的经典诗句,查找背景资料,了解创作背景,体会“太阳”的象征意义,并标注“光明与希望”“民族觉醒与力量”“对未来的信念”。我懂得了意象往往承载着诗人的情感,我也可以尝试选择恰当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5分)评分说明:关注点清晰(关注点“意象”“情感”均可),读书方法准确,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合理准确,并有所感悟,即可得分。12.(1)示例:我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连呼吸都带着疼。那些在相江里浮沉的红军叔叔,他们的鲜血该染红了多少浪花?“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分明是用生命写就的碑文啊!窗外的风沙沙作响,像在为那些牺牲的先烈鸣咽。卖糖爷爷浑浊的泪水里,藏着多少我们不懂的痛?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每一寸都浸着英雄的热血。评分说明:围绕“感激、景仰”等方面来写,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示例:刻骨铭心的记忆,感天动地的形象。张老是矢志不渝的追光者,与队伍失散后孤苦漂泊,却始终以党员身份坚守信仰,用一生践行初心;张老是克勒克俭的奉献者,靠卖爆花糖、收破烂过着清苦日子,却将全部积蓄捐建学校,当作欠缴的党费;张老是心怀家国的传火者,在课堂上讲起湘江战役时泪洒沧桑面庞,叮嘱孩子铭记先烈、不负时代;张老是淡泊名利的践行者,生前无名无姓默默奔走,死后以“无名红军”刻碑,却是百姓心中永恒的丰碑。这些形象交织,尽显一位红军战士的赤诚与伟大。示例二: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张老的忠魂,藏在那口炒爆花糖的铁锅里,翻炒着清贫岁月里的坚守,让苦涩日子飘出信念的甜香:张老的忠魂,浸在装糖的箩筐中,盛满了走村串户的奔波,让每枚硬币都凝结着对教育的赤诚;张老的忠魂,刻在墓碑的歌谣里,回荡着对孩童的叮咛,让湘江战役的血色记忆融人后辈的血脉;张老的忠魂,立在张氏小学的课堂上,映照着修缮一新的校舍,让失散战士的党费化作照亮未来的光。这草木山石间的魂与碑,是无名者用一生写就的不朽诗行。评分说明:赏析角度清晰2分,结合内容准确分析6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思路清晰1分。出现字数不够、病句或错别字等问题酌情扣分13.(1)青年人若想成功,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2分)(2)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不忘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2分)初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能力训练一))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素养形成第一次能力训练初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古典之美(共27分)(一)1.九年级开展“漫步·理想诗苑”古诗文名句积累活动。请将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10分)追逐理想执剑的孤勇:纵然李白眼前是“金樽清酒斗十千,(1)▲”的佳肴,他却因初心未改而(2)▲,拔剑四顾心茫然”,那份“《3)▲,(4)▲”的坚守,正是理想在绝境中撞出的星火,照亮了前方未知的路。守望理想·望月的执着:苏轼抬头问“明月几时有?(5)▲”,既是对团圆的期盼,更是对“但愿人长久,(6)▲”的美好祝愿。坚守理想·怀亲的悲咽:感受杜甫“《7)▲一,边秋一雁声”的战乱寂寥,那句(8)▲一,月是故乡明”的低吟,正是守望在离散苦痛中凝成的月光,温柔又执着地照亮归乡的方向。捍卫理想·吊古的怆然:行经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9)▲”的故宅遗踪,因追念前贤而“秋草独寻人去后,(10)▲”,这种感伤,正是坚守在历史幽思里酿出的陈酿,映照出理想被尘埋的沧桑。2.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把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病忧拊舟秉持理想·对酌的坦然: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出自《酬堂产路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句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是诗人刘禹锡用。▲看待社会人生的老快形象写照。初三语这第1页(共8页)(能力训练一)(二)班级开展“探寻·理想密码”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第3~7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格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郝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全,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岳阳楼记》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1)则有去国怀乡国:(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壁。翻译:▲一,(2)是进亦忧,退亦忧翻译: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5.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甲】选文中两个自然段分别描绘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4分)【丙】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器;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草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局。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注】①宋勾践:古人名。②游:指游说。③嚣器:安详自得的样子。④得己:自得。初三语文第2页(共8页)(能力训练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西省临汾市吉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能力训练一).pdf 山西省临汾市吉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