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月月考考试答案1.C [解析]必要条件关系不成立。2.D [解析]文中“效率”没有“风趣的程度”的意思。3.①因为第三个道理“最要紧” ②再加上两节来申说【评分标准】3分。句1分,②句2分,意思对即可。4.①材料一是说明文,阐明了科学名词存在的三个理由,具有科普价值;②材料一道理清楚、语言风趣、实例恰当,为青少年了解和学习说明文提供了好的范例。【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①科学技术名词需分析严密、范围清楚,因此应首选“全称”“简称”等规范名词;②“又称”“俗称”“曾称”可能存在含糊的地方,容易引起误会,要减少或不使用;③这则规定规范了科学技术名词的使用,有利于推广正确知识。【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 B 7. D8. 悠闲(躲避冷遇) 见到蔡知府(看到官员们等,意思相近亦得1分) 异常平静 警惕(清醒)9. ①情节线索:洮砚是蔡知府行贿的载体,推动“送砚—察砚—拒砚”情节发展;②人物塑造:通过林廷玉拒收洮砚,凸显其坚守原则、谨慎自持的品格;③主题深化:以洮砚为象征,批判官场行贿风气,赞扬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解析】【导语】《洮砚》讲述贬谪盐区的罪臣林廷玉因王爷葬礼被召回京,后官复原职。本州蔡知府欲以珍贵洮砚弥补过往照顾不周,托老衙役谎称废物赠送,林廷玉识破其隐情,以“一担水不过三五文钱”拒之。故事通过林廷玉历经官场沉浮仍坚守清廉、拒绝贿赂的行为,展现其正直品格与清醒心性。【6题详解】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答案】林廷玉拒绝同僚的宴请是因为他不想给地方官员们添麻烦,跟之前同僚的冷遇无关。“同僚躲他”的细节确实反映了当时的官场趋利避害、冷漠现实,但这一细节与“拒绝宴请”无直接 “铺垫”关系。林廷玉拒绝宴请的核心原因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充大’,给地方官员们添麻烦”,是他历经沉浮后的低调与体谅,而非对之前“冷遇”的回应。选项混淆了“情节因果”,将无关的细节强行关联为 “铺垫”。【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D.“也表达了自己对这方洮砚的不屑”错误。原文中林廷玉接过“石块”拂去灰尘后惊叹“好砚”,可见他识得此砚珍贵;说“一担水,也不过三五文钱”是假装将其当作废物,实则委婉拒绝,并非对洮砚不屑。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情节概括的能力。①接到御旨前,文中提到林廷玉在盐河北岸开辟菜园,“与其说……他那是在躲避下官们的冷脸”,日常乘舟往返时也觉“惬意”,可见其此时处于悠闲且躲避冷遇的状态。②文中明确写“船至河心……他心里不由得紧张一下”,“误认为宫廷中……对方可能要置他于死地”,结合后文可知,此时他在接到御旨的过程中,因官员迎接而紧张,甚至想到较坏的可能,对应境遇为接到御旨。③被委任新职后,“坐过几年官场冷板凳的林廷玉……他一概谢绝”,直接体现出其异常平静的心态。④面对洮砚,林廷玉从衙役知晓砚台妙处察觉异样,以“一担水,也不过三五文钱”拒之,事后更惊觉“差一点把自己给陷进‘坑’里”,可见其警惕与清醒。【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①洮砚是蔡知府行贿的载体,原文中蔡知府想弥补照顾不周,让老衙役假装捡来送砚,林廷玉先惊“好砚”,后察觉衙役懂呵口热气冒水珠的妙用,最终拒砚,串联起送砚—察砚—拒砚的情节,推动故事发展。②通过林廷玉拒收洮砚的细节,他笑着说“一担水,也不过三五文钱”,将珍贵洮砚与普通水类比,凸显他坚守原则、不贪外物的谨慎品格。③洮砚象征官场行贿之物,林廷玉的拒绝,既批判了送礼行贿的风气,也赞扬了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深化主题。10.A C G(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 (3分)C( “何厌之有”的“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2. (3分)D( “始终持理解的态度”有误,由“未尝不怪其恕然径行”可知。)13. (8分)(1)鲍叔牙曾经与我一起向君王进言,但多次都不被采纳,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是没有 遇到贤明的君主。(4分。大意2分,“三”“不肖”各1分。意思对即可。)(2)这样以后才明白古人不违背道义而追求私利,这是善于处理交往关系以保全自己和他人美名的 做法啊。(4分。大意2分,“徇”“全”各1分。意思对即可。)14. (5分)①追求并珍惜与自己精神契合的友谊;②真正理解对方的处境,接纳其不足;③为了知己要不惜牺牲 自己的利益;④彼此尊重,不可谄媚而丧失尊严。(答出其中任意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聆听。伯牙在泰山北麓游历,突然遇到暴雨,便停驻在岩石下 避雨,心中伤感,于是取琴弹奏。他起初弹奏《霖雨》曲谱,后又创作《崩山》的音律。每弹奏一首曲子,钟子期都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意趣。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道:“好啊!好啊!你的欣赏力,你的志趣和想象和我的心思一般。我又怎么能在琴声中隐藏我的心声呢 "材料二:鲍叔牙死后,管仲扎上衣襟为他哭泣,眼泪如雨水般落下。他的随从说:“他又不是您的父亲 或儿子,(您这样哀痛地哭,)这也有说法吗 ”管仲说:“不是您所知道的。我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在南阳一 带担货贩卖,我多次在集市上受辱,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将有(想要彰显志向)扬名的时候;鲍叔 牙曾经和我一起游说君王(想取得地位),但多次不被采纳,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是没有遇 到贤明的君主;鲍叔牙曾经和我分财货,我自己多次多取,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財,知道我家里没有足够的 钱财。生养我的是我的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的人牺牲生命,何况为 他悲痛伤心呢 "材料三: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出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 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等到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 土地。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了 解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 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宸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抉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 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我要为智伯报仇!”襄子身边的 侍从要杀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 他报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终还是把豫让释放了。后来豫让横剑自刎。他死的那天,赵国 的志士听到这消息,都为他流泪哭泣。材料四:韩非子说:“被人了解欣赏并不困难,实在困难的是被人了解欣赏时,要如何自处。真可悲 啊!士人有因为遇到知己而声名显扬的,也有人是因为遇到知己后却落到品行亏损名声受辱的,能不戒 慎恐惧吗 我看汉代的穆生在楚国的时候,因为楚王没替他准备甜酒就托病离开了,我一直奇怪他做事如此轻 率、行为如此任性,辜负了从前的楚元王对他知遇的一番心意。等我看到后代的君子们,他们处在乡里的 时候,才气杰出、学识超众;一旦受到在位者的知遇赏识,心神于是就投注在权势利益中,改变了原来刚正 的节操,做些谄媚讨好的事情。他所追求的还没得到,就已经被天下人所耻笑了。这样以后我才明白古 人不违背道义来迁就私利,是善于处理交往关系来保全自己和他人的美名啊。君子和地位高的人交往, 不会谄媚;和地位低的人交往,不会轻慢。因此帝王有不能随便召见的臣子,王侯有不可屈服的士人,将 军得到只行揖礼而不下拜的宾客,(他们)自己就会更受敬重。假如受到知遇的人,(就只会)谄媚、巴结, 陷害他人,迎合(君主的)意旨,只求暂时的苟安,忘记自己所应该做的事情,最后使得世上的评论者,认 为居下位者没有什么可取的才学,而居上位者没有知人的智慧,这难道是相遇相合中的美事吗 15. (3分)A( “及时行乐,消极避世之感”有误。)16. (6分)①本诗颈联描写眼前实景,横笛声融入月夜,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展现诗人遗世独立的闲适心境;②《琵琶行》中“村笛”粗俗刺耳的音乐,暗示贬谪地的偏僻与贬谪生活的枯燥,反衬琵琶女演奏的精 妙绝伦。(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3)示例: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评分参考:写对一空得1分。有错别率不给分。)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18.甲:人们容易把对偶看得很简单(浅显)/有的人对此不了解(2分)乙:他认为反对是“理殊趣合”(2分)19.B【解析】A项平淡无奇,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特点。B项言不尽意,是指情意曲折深远,语言难以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也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意有未尽。C项索然寡味,枯燥乏味,使人毫无兴趣和意味。D项乏善可陈,指没有什么优点或长处可以称道的。B项不符合此处语境,使用不恰当。20.(1)②句修改为:“我们不单要(不要单)看见古人求同的方面”(2分)(2)⑥句修改为:“这个原理(道理/经验)同样适用于声律方面”或“这个现象同样出现在声律领域”(2分)(评分参考:找对序号1分,正确修改1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21.D22.示例一:句式特点①长短结合,使句式灵活多样,错落有致;②“老了,衰了,死了”运用整句,细致描绘了艺术形式逐渐衰亡的过程。示例二:用词特点连用三个“了”字强调了艺术形式有逐渐衰亡的过程;②“只”“却”“还”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对艺术被随意改良的讶异与不满。(4分。任选一个角度评点,答案合理即可)立意方向:1.主动塑造自我:强调在生活的馈赠中,无论是阳光还是风暴,都应主动把握,塑造自己的生命形态。2.顺境与逆境的辩证关系:探讨顺境与逆境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强调两者都是生命的馈赠。3.生命的态度:对比被动接受与主动应对的态度,倡导积极面对生活,在经历中成长。一、基础等级(40分)(一)内容(20分)一等(20-16分)立意深刻,观点鲜明,能够准确把握题目中的“世界馈赠”与“生命态度”这一核心主题,深入探讨被动接受与主动塑造生命的不同意义,体现出对生命、成长的深刻思考。内容充实,论据丰富且典型,能够从不同角度(如阳光、风暴、玫瑰、荆棘等具体事物)或不同层面(个人成长、社会生活等)展开论述,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情感真挚,语言表达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等(15-11分)立意明确,观点清晰,能够围绕题目主题展开论述,但对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入,缺乏一定的深度和新颖性。内容较充实,论据较为充分,能够支撑观点,但论证过程不够丰富,逻辑结构较为简单。情感真实,语言表达通顺,但缺乏一定的文采。三等(10-6分)立意基本明确,但观点较为模糊或不够集中,对题目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内容单薄,论据不够充分,论证过程简单,逻辑不够清晰,存在一定的漏洞。情感基本真实,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但存在一些语病或表达不清晰的地方。四等(5-0分)立意偏离题意,观点错误或不明确,对题目的理解完全错误。内容空洞,缺乏有效的论据和论证,逻辑混乱,无法支撑观点。情感虚假,语言表达不通顺,存在较多的语病和错别字。(二)表达(20分)一等(20-16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头结尾呼应自然,过渡自然流畅。语言流畅自然,用词准确生动,句式灵活多样,修辞手法运用恰当,富有表现力。字迹工整美观,卷面整洁,无明显涂改。二等(15-11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层次清晰,但过渡不够自然,开头结尾呼应不够紧密。语言通顺,用词较为准确,句式较为灵活,但缺乏一定的文采和表现力。字迹清楚,卷面较为整洁,涂改较少。三等(10-6分)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但层次不够清晰,存在一定的混乱。语言基本通顺,但存在一些语病或表达不清晰的地方,句式较为单一。字迹基本清楚,卷面不够整洁,涂改较多。四等(5-0分)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层次不清,逻辑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用词不当,难以理解。字迹潦草难辨,卷面混乱。二、发展等级(20分)深刻(5分)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探讨世界馈赠与生命态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生命成长的深层次意义。观点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成长、价值等更广泛问题的思考。丰富(5分)材料丰富,论据充足,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展开论述,展现出对世界馈赠的全面理解。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或具体的例子,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世界馈赠对生命的影响。有文采(5分)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多样,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语言富有表现力。文句优美,富有感染力,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创意(5分)见解新颖,观点独特,能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世界馈赠与生命态度的关系。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思维和创造力。三、扣分项 错别字:每出现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 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 无标题:扣2分。四、残篇评定 600字以上: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600字以下: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字以下: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只写一两句话: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只写标题: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完全空白:评0分。济南旅游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5年10月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要挂科学家的科学招牌,最要紧是会用满口的科学名词。假如你说“我要一杯热开水”,你的说话就太“不科学的”了,你非得要说“我要立百五十西西的氢二氧,它的温度须要达到过沸点,并且要维持着比较高的温度”。明明一句简短而人人都懂得什么意思的话,必得要改成罗哩罗嗉而多数人不懂的话,这方才是合乎科学的资格。这是许多人对于科学名词的感想。我现在说明科学名词存在的理由,分三层来说:第一,科学研究的东西往往不是平常人知道有的东西。氢二氧,固然可以叫它“水”,温度达到沸,点固然可以叫做“开”或是“滚”,但是像钠、声波、维他命都是平常不知道有的东西,所以不得不给它们些名词,以便称述。第二,科学家所研究的事情往往不是平常人所问的事情。比方东西动的快慢名曰“速度蔑”,其实就是快慢:可是比方东西往下掉的时候它的速度越变越快,它的变法究竟变得有多快,这是科学要问而平常人不要问的事情,因而不得不给它个名词叫“加速度”再比方各种传染病从染着过后到发出来有各种不同的期限,因而就给这期限一个名词,叫菜种传染病的“潜伏期”。第三,也是最要紧的,就是科学所以要用科学名词则为着要改组日常所见的东西跟事情的观念。因为咱们日常所用的名词,跟这些名词所代表的观念往往是很不清楚很不一致的,只要一仔细认真地想要把它弄清楚,想要找出它所代表的实在的东西跟事情,就会发觉出来许多分歧跟矛盾的地方。比方“力”是一个很笼统没有清楚范围的观念,科学就分出力(狭义的),是质量乘加速度;动量,是质量乘速度:动能,是半质量乘加速度平方等等不同的事情。冷热就分出温度、热量、比热等,都是各有各的意义跟范围的。照平常观念,鲤鱼也是鱼,鲸鱼也是鱼。科学就根据卵生胎生等现象分出鱼类跟哺乳类,而把鲸鱼跟猫、狗、人类一同归在哺乳类。为照理想的办法,为避免平常语言容易引起误会计,最好完全用符号或希腊、拉丁等字来代表科学分析出来的各种有定义的观念。但为便于学习跟记忆,当然是用略有关系的普通文字方便些。不过要记得这完全是为迁就多数人方便的办法,科学是绝对不负遵守词字在语文上的“正当”用法的责任的。还有假如平常的名词,经查考的结果,知道他所指的东西并不存在,所说的事情并无其事,或是所指的事物经分析过后内容各部太不相千,不成有意义的观念,例如神仙、手气(赌钱的手气)、药的寒性热性等等,科学压根儿就不谈这一套。如果要谈的话,就拿它们当语言学跟社会科学的材料了。总结起来可以说,科学的所以用名词,不是因为好好心的老牌名词不够时髦,必得改了洋装才够引人注意,也不全为科学要研究平常不知道有的东西跟不注意的事情而题新名闸,乃是因为响们平常所持的观念跟所用的名词太含糊太不一致,一经细查,就觉出来或者是没有这回事,或者它并不是一类事,因而不得不另造一些分析严密、范围清楚的名词,才可以做散布跟推广正确知识的合用的工具。(摘编自赵元任《科学名词跟科学观念》)材料二:说明文说明一种道理,作者的态度是非常冷静的。道理本该怎样,作者把它说清楚了就算完事,其间撸不进个人的感情呀、绘声绘色的描摹呀这一套。读者读说明文也只是理智方面的活动。读了作者的式章,再根据平时的经验加以考核,的确有那么一个道理的,就认为“是”,道理并不如作者所说的,就认为“非”,其间绝对不容有偏好偏恶的事情。但是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儿风趣。赵先生这篇文章的第一节就有风趣。第一节不过说一般人对科学名词存着误解,以为科学名词只是科学家要挂科学招牌才造出来的。但是赵先生认为说了这一层不够,他更举出一个显明而有味的“热开水”的例子来。在这个例子里,前一句多么简单明白,后一句多么“咽哩罗啸”不容易懂得。看了这个好笑的例子,我们不免想:科学名词的应用果真全是这样的傻事情吗?这就引动了求知欲望了。在引动了求知欲望的时候看下文,当然比骤然地看来得亲切。所以,这个例子增加了这篇文章的效率,并不是随便砌进去的“闲文”。现在有许多学者著书立说,为了使一般人易于接受,往往采用最通俗的带一点儿风趣的讲回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定稿打印答案2025高三10月月考.docx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旅游学校高三十月份月考质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