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学案

资源简介

课题: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屠呦呦的科研成就及文章写作背景,梳理“引言—青蒿素研发过程—影响—中医药贡献”的行文思路,把握“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2、提取青蒿素研发的关键信息,学习通过列数字、作引用、作比较等手法筛选与整合信息的方法。
3、赏析文中准确严谨的语言与生动的修辞手法,体会科学小品文“科学性与文学性结合”的特点。
4、体会屠呦呦及其团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传承创新”的科学精神,认识中医药学的价值,培养对传统医药与科研事业的尊重。
二、课前预习
1、作者与背景积累:
屠呦呦是中国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标题中“一小步”既强调青蒿素的重大意义,又体现作者的谦虚态度。
2、核心概念预习: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主要用于治疗疟疾,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的疗效比青蒿素提高近十倍,且复发率低。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曾在全球肆虐,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征服这一疾病提供了关键药物。
3、字词与手法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义。
肆虐(sì nüè):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疟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浸渍(zì):浸泡,文中指用清水浸泡青蒿
瑰宝(guī):特别珍贵的东西,文中指青蒿素的重要价值
沧海一粟(sù):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文中指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远不止文中所举
文中第8段引用《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运用了作引用说明方法,其作用是直观体现传统医书对青蒿素研发的启发,印证中医药学的价值,增强文章说服力。
三、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梳理结构与思路
1、阅读全文,按“总—分—总”结构划分层次。
结构部分 对应段落 核心内容 作用
总起(引言) 1-4 交代获奖缘由,表达感谢,追溯医学初衷(受中医药启发),点明中医药探索的价值 开篇点题,奠定“传承创新”的基调,引出下文研发过程
分述(研发与影响) 5-20 分两部分:①5-15讲述青蒿素从收集方药、实验测试到制成药物的过程;②16-20阐述青蒿素的影响(治疗疟疾、研发双氢青蒿素) 核心部分,用具体过程与成果展现科研历程,凸显科学精神
总结(升华) 21-25 概述中医药学的卓越贡献(如青蒿素、芍药苷等),呼吁重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收束全文,从青蒿素拓展到中医药整体,提升文章立意
2、文章为什么先写研究背景,再写研究过程?
①凸显研究的必要性:写疟疾“重新肆虐”“夺走数百万生命”,强调研发抗疟药物的迫切性与使命感,让读者理解研究的意义;②体现团队与国家支持:提及“523 项目”“中医研究院任命”,说明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个人偶然,而是国家规划与团队协作的结果,客观公正,不贪功;③铺垫研究逻辑:背景介绍为后文“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方案”提供合理性,让研发过程的展开更自然。
(二)文本研读:提取信息与赏析手法
1、青蒿素药物的制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阶段 对应段落 核心任务 关键突破/困难
发现提取阶段 9 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 最初用乙醇提取效果差,受古方启发改用乙醚低温提取,获得抗疟活性成分
临床试验阶段 11 验证青蒿素的人体疗效 在海南疟区开展试验,证明青蒿素对恶性疟疾有效
分离提纯阶段 12 分离青蒿素单体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色谱法),成功提纯青蒿素,明确其化学结构
制成药物阶段 13 将青蒿素制成可临床使用的药物 解决药物剂型问题,使青蒿素能广泛用于疟疾治疗
2、赏析文中的说明方法与语言特点,体会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结合。
赏析角度 具体语句 分析
列数字 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640个,提取380余种提取物 用“2000”“640”“380”等具体数字,客观展现研发初期的工作量之大、过程之繁琐,体现科研的严谨与艰辛
作比较 比之青蒿,双氢青蒿素的疗效提高近十倍 将双氢青蒿素与青蒿素的疗效对比,突出双氢青蒿素的优势,让读者清晰了解药物的 “发展与超越”
语言准确性 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很难”“似乎”等模糊性词语,准确反映实验的客观情况,避免绝对化表述,体现科学的严谨
修辞手法 (比喻) 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 将青蒿素比作“瑰宝”,生动形象地凸显其珍贵价值,同时暗含对中医药学的赞美,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
(三)深层探究:体会科学精神与主题
1、从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能看出屠呦呦及其团队具备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文本举例。
科学精神 文本依据 分析
严谨求实 收集2000个方药,反复测试380余种提取物,即使“进展甚微”仍不放弃 不依赖主观臆断,通过大量实验验证猜想,体现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
勇于创新 受古方“渍、绞”启发,改用乙醚低温提取 既传承中医药精髓,又结合现代科技创新方法,打破研究瓶颈,展现创新思维
不畏艰难 在海南疟区开展临床试验,面对恶劣环境与未知风险,坚持验证药物疗效 科研过程中不仅有实验失败,还有实地试验的艰苦,团队迎难而上,体现坚韧品格
团队协作 提及“523 项目”团队、中医研究院同事的支持,不强调个人功劳 承认团队贡献,客观看待科研成果,体现科学家的谦逊与集体意识
2、文章结尾说“中医药宝库还有很多领域值得人们去探索”,结合全文谈谈中医药学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①为现代药物研发提供灵感:如青蒿素的发现源于《肘后备急方》,证明传统医书中蕴含科学宝藏;②具有独特的治疗理念:中医药强调“整体调理”,如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同时,对人体副作用小,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③拥有丰富的药物资源:除青蒿素外,文中还提及芍药苷、石杉碱甲等,说明中医药宝库潜力巨大;④能与现代科技结合:青蒿素的提纯、双氢青蒿素的研发,均是“传统中医药+现代科学”的成功案例,证明中医药可与时俱进,造福全人类。
四、课堂小结
主题总结:
文章以屠呦呦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青蒿素从研发到应用的全过程,强调中医药学在研发中的关键作用,展现了科研团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呼吁重视中医药宝库的传承与发展,凸显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重大价值,表达了对传统医药的自豪与对科研事业的敬畏。
五、课后作业
从文中选取一处体现“传承与创新结合”的语句,抄写下来,并写100字左右的赏析,分析其如何体现这一理念。
示例:
语句:“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我意识到高温可能会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改用乙醚低温提取,效果果然大大提高。”
赏析:这句话体现“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传承”体现在从《肘后备急方》“渍、绞”中获取灵感,尊重中医药传统;“创新”体现在突破传统高温提取法,改用乙醚低温提取,结合现代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理念既让传统医药焕发活力,又推动了科学研究的突破,是青蒿素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