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发现校园新鲜,乐写成长趣事”
一、单元目标与内容分析:
(一)核心素养定位: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摘抄、仿写等活动,积累新鲜词句,学习用生动语言描述校园生活。
思维能力:借助人物谜面图、思维导图等工具,观察并分析人物特点,提升观察与表达能力。
审美创造:感受校园自然美与人文美,尝试用文字、绘画等形式表现对学校的热爱。
文化自信:理解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对集体生活的认同感。
(二)教材内容整合:
1.文本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边疆小学的独特场景,积累“绚丽多彩”“敬礼”等新鲜词句。
《花的学校》:借助拟人化表达,体会“跳舞狂欢”“放假了”等富有童趣的语言。
《不懂就要问》:聚焦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学习略读方法。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分享新鲜经历,练习有条理地表达。
习作《猜猜他是谁》:用新鲜词句描述同学特点,体会习作乐趣。
语文园地:积累成语(如“摇头晃脑”)、朗读技巧及兴趣小组命名策略。
2.跨学科链接:
美术:绘制“校园新鲜事”手抄报或人物谜面图。
音乐:配乐朗诵《花的学校》,感受语言韵律。
社会实践:校园探访活动,记录“可爱角落”。
(三)学情诊断:
已有基础:能初步概括课文内容,但对“新鲜感词句”的敏感度不足。
认知难点:城市学生缺乏对边疆小学、乡村学校的直观感受。
兴趣点:对游戏化习作(猜谜)和校园趣事(如课间活动)兴趣浓厚。
二、单元主题与情境设计:
(一)大主题提炼:“发现校园新鲜,乐写成长趣事”
通过阅读与观察,感知校园生活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迁移“新鲜词句”策略,个性化表达对伙伴、校园的情感。
(二)真实情境创设:
任务型情境:化身“校园小记者”,记录新鲜事并向新生介绍校园特色。
项目化情境:制作《校园新鲜手册》,整合课文摘抄、绘画、摄影作品。
三、单元导图:
四、任务群活动设计:
任务层级 任务内容 活动示例
青铜任务: 探秘校园新鲜词 精读课文,积累运用新鲜语言。 1.“新鲜词猎人”:圈画《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绒球花小路” “凤尾竹影子”等词句,想象画面。 2.花孩子创想营:仿写“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续写“清风一吹,花儿________”。 3.采蜜本工坊:分类摘抄新鲜词(动作类:跳舞狂欢;声音类:簌簌作响)。
黄金任务: 分享暑假新鲜事 唤醒假期记忆,练习生动表达 1.“暑假记忆”展览馆:收集照片/实物,配一句话介绍(例:“漂流时浪花亲吻我的脸颊”)。 2.星级分享会:按评价表(内容新颖、表达清晰、用词新鲜)互评暑假故事。
钻石任务: 乐写伙伴新鲜事 观察人物特点,趣味习作 1.“猜猜他是谁”谜面设计:用人物谜面图(外貌+爱好+事例)描述同学(例:“蘑菇头下藏智慧,课间总捧《昆虫记》”)。 2.作游园会:张贴谜语作文,互猜互评“最具新鲜感奖”。
五、具体教学设计:
第1课时:单元开启课——校园新鲜初体验
【核心目标】
1.通过真实校园场景,唤醒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积极情感。
2.初步理解“新鲜感”的内涵,明确“关注词句”“乐写趣事”的学习方向。
3.了解本单元“发现—积累—表达”的学习路径。
【重点环节设计】
1.情境导入——寻找校园“新鲜事”。
教师活动:
播放校园实景视频(如各民族学生穿特色服装入校、课间活动场景),提问引导:“视频中哪些画面让你觉得新鲜?用1个词或1句话说说。”
板书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词(例:“绚丽多彩的服装”“簌簌响的树叶”),标红“新鲜”二字。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快速记录“最感兴趣的1个场景”。
自由分享,尝试用词句描述(如:“傣族同学的银饰叮当响,像在唱歌!”)。
2.任务发布——“校园小记者”上岗啦!
教师活动:
出示“校园小记者证”道具,宣布任务:“我们要制作《校园新鲜手册》,向新生推荐校园的独特之处!”
分发任务卡:
任务1:说新鲜(口语交际:分享暑假趣事)。
任务2:找新鲜(课文精读:圈画《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特色词句)。
任务3:写新鲜(习作:用谜语描述同学)。
学生活动:
速读单元目录,用贴纸标记最感兴趣的课文(如《花的学校》旁贴星星)。
小组讨论:“你想在手册里放什么内容?”(例:校园植物照片配诗、同学漫画像)。
3.初读感知——绘制“新鲜词地图”。
教师活动:
导读《大青树下的小学》第1段,范读重点句(“从开着绒球花的小路上走来……”),提问:“哪些词让你眼前有画面?”
分组布置任务:
自然组:圈画景物词(绒球花、铜钟);人物组:圈画动作词(“打招呼”“敬礼”);情感组:标出赞美词(“可爱”“多彩”)。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用不同符号圈画三类词句。
完成“新鲜词地图”海报(分支:景物新鲜词/人物新鲜事/情感新鲜句)。
代表展示(例:“‘敬礼’这个词新鲜!我们升旗时也这样,感觉特别庄重”)。
第2-6课时:青铜任务 探秘校园新鲜词
《大青树下的小学》
【核心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圈画描写校园场景的新鲜词句(如民族元素、自然意象)。
2.通过边读边想象,感受边疆小学的独特魅力。
3.聚焦“上课/下课”场景,品读以动衬静的新鲜表达。
4.联系生活,口头描述校园课间活动。
【重点环节设计】
1.朗读发现:捕捉“新鲜画面”。
教师活动:播放边疆民族音乐,范读第1自然段,重读“开着绒球花的小路” “绚丽多彩的服装”。提问引导:“ ‘向小鸟打招呼’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觉得新鲜?为什么?”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全文,用红笔圈出3处“最想分享的词句”(如“凤尾竹的影子摇晃”)。小组交流:“我圈了‘__________’,因为它让我仿佛看到/听到__________。”
2.想象迁移:我们的上学路。
教师活动:
出示对比支架:
原文:从山坡上、坪坝里、开满花的小路上走来学生。
仿写:从_______、_______、_______走来我们的同学。
点拨:“试着在仿写中用1个新鲜词(如‘蹦跳着穿过林荫道’)。”
学生活动:
观察校园上学照片,口头补充句子:“从公交站台边,从早餐店门口,从飘着桂花香的小路上,跑来欢声笑语的我们。”
独立完成仿写卡,张贴展示墙互评“最鲜活表达”。
3.对比品读:声音里的秘密。
教师活动:
对比出示句子:
上课时: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
下课时:小鸟、松鼠、山狸都来看热闹。
提问:“为什么写动物们的安静和热闹?这样写有什么新鲜感?”
学生活动:
分组角色朗读(旁白组、动物组、读书组),体会“以静衬动”的写法。
完成探究卡:“写动物安静是为了突出_______;写动物热闹是为了表现_______。”
4.课间直播间:我的校园剪影。
教师活动:
播放本校课间活动视频,提示观察点:“捕捉1个新鲜动作或声音(如‘跳绳像彩环飞舞’)。”
学生活动:
小组用“当_______时,连_______也_______”句式描述场景(例:“当篮球赛开始时,连银杏叶也飘下来助威”)。
班级“金镜头”评选:投票选出最有画面感的口头描述。
《花的学校》
【核心目标】
1.体会“拟人化”语言的新鲜感,圈画花孩子的动作词。
2.创编风雨中的自然想象句。
3.赏析“虚实结合”的想象(如“星星上的家”),感受诗意表达。
4.迁移创作“我的乐园”想象片段。
【重点环节设计】
1.演读体验:我是花孩子。
教师活动:播放雷雨音效,引读“雷云拍着大手”,示范动作:双手拍桌拟雷声,踮脚旋转演“跳舞”。提问:“ ‘冲了出来’换成‘开了花’还新鲜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
小组选择段落演读(“东风组”模拟吹口笛,“花孩子组”欢呼冲出场)。
完成比喻卡:“放假的花孩子像_______,忙着_______。”(例:像放学的小孩,忙着踢露珠足球)
2.采蜜本行动:给动词安家。
教师活动:
展示采蜜本范例。
动作魔法类:跳舞、冲、扬起双臂
声音魔法类:簌簌响、吹口笛
学生活动:
摘抄课文动词,按“拟人化程度”排序(★普通→★★★最生动),如“长出来(★)→跑出来(★★★)”。
创作新句:“秋风一吹,落叶_______。”(例:成群结队滑滑梯)
3.星空对话:花孩子的秘密。
教师活动:
配乐朗读结尾段(“他们的家在天上……”),提问:“为什么花孩子要急急忙忙回家?这和你有相似经历吗?”
点拨虚实写法:“地下学校是真实世界,星星上的家是_______。”
学生活动:
想象绘画:画出心中“花的学校”和“星星上的家”。
完成对话泡泡:“妈妈,其实那些花孩子_______,就像我_______。”
4.梦想创作园:假如我是_______
教师活动:播放《森林狂想曲》,布置情境:“假如你是风/云/小溪,你的学校在哪里?会发生什么新鲜事?”
学生活动:
用“当_______时,我们便_______”句式创作(例:“当彩虹出现时,我们便爬上滑梯去天空野餐”)。
将作品折成纸飞机投入“梦想邮筒”,随机抽取朗读,评“最奇妙想象奖”。
《不懂就要问》
【核心目标】
1.实践略读策略,5分钟内提取核心事件(孙中山提问始末)。
2.圈画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鲜词句,辩论“勤学好问”的现实意义。
【重点环节设计】
1.略读闯关:三步骤抓重点。
教师活动:
发布计时任务:5分钟默读,完成三关挑战:
①用“____”标出孙中山的动作(壮着胆子站、问);
②用“〇”圈出同学反应的词(吓呆、鸦雀无声);
③用“★”标出最打动你的句子。
点拨略读技巧:“跳过私塾背景介绍,直接找人物对话。”
学生活动:
限时默读,完成闯关卡填写。
小组核对答案,评选“速读小侦探”(最快全对者)。
2.穿越辩论会:古今学习对话。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假如孙中山穿越到我们班,看到大家用平板学习,他会问什么?”
出示辩题:“‘糊里糊涂背’vs‘不懂立刻查’,哪种学习方式更有效?”
学生活动:
分“保守派”(支持背诵)与“革新派”(支持提问)展开辩论,要求引用课文词句(如“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观众席用举牌投票(红牌支持背诵,蓝牌支持提问)。
第7课时:黄金任务 分享暑假新鲜事
【核心目标】
1.用2-3个新鲜词生动描述暑假经历,做到条理清晰。
2.在互动评价中体会“分享乐趣”,为《猜猜他是谁》积累素材。
【重点环节设计】
1.星级播报厅:三要素趣事秀。
教师活动:
出示“趣事三星标准”:
★★新鲜事(别人没经历过);
★★新鲜词(至少用1个生动表达);
★★新鲜物(展示照片/实物)。
教师示范:“潜水时,一群荧光蓝的小鱼(新鲜词)吻我的指尖(新鲜事)——这是手机拍的珊瑚视频(新鲜物)!”
学生活动:
三人组演练:讲述者按标准准备1分钟趣事,听众举星牌评分。
班级“金喇叭奖”竞选:得星最多者获聘“校园广播站特约记者”。
2.人物素材库:捕捉伙伴闪光点。
教师活动:
衔接习作:“刚才分享中,谁的故事里提到了同学?用哪个词形容他?”
分发“人物闪光贴”:写下暑假遇到的伙伴特点(例:“攀岩教练像山羊般敏捷”)。
学生活动:
在贴纸上用比喻句描述同学(外貌/性格/技能),如:“陈雨的笑声像叮咚的泉水”。
将贴纸贴到班级“人物星光墙”,为下节课《猜猜他是谁》积累素材。
第8-10课时:钻石任务:乐写伙伴新鲜事
习作指导《猜猜他是谁》——捕捉人物新鲜点
【核心目标】
1.运用本单元积累的新鲜词句,完成人物特征描写片段。
2.掌握“外貌+爱好+事例”三段式结构,写出伙伴的独特之处。
【重点环节设计】
1.谜语工具箱:三招解锁人物密码。
教师活动:
展示“人物魔方”框架图(三个圆圈分别标注“外貌圈”“爱好角”“事例盒”),用班级学生实例示范填充:
外貌圈:蘑菇头下藏着一双小鹿般亮晶晶的眼睛。
爱好角:课间总蜷在角落扒着《昆虫记》。
事例盒:上次我摔跤,他像箭冲来,把创可贴啪地按在我膝盖上。
强调秘诀:“用采蜜本里的动作词替代普通词,比如按比贴更带劲!”
学生活动:
选定描写对象,在练习纸上画三个圆圈,分别填写:
外貌圈:用比喻句(如“睫毛像蝴蝶翅膀忽闪”)。
爱好角:加入1个新鲜动词(如“啃科幻书”的“啃”)。
事例盒:添加拟声词(如“噔噔噔跑来”)。
同桌互查:“你写的冲字让我想到《花的学校》的花孩子!”
2.新鲜词银行:提款行动。
教师活动:
投影本单元采蜜本高频词:
动作类:冲、扬起、狂欢、碰触
比喻类:像小鹿、如泉水、仿佛风火轮
挑战升级:“把爱笑升级成笑声像爆米花开锅般噼啪响,谁能更创意?”
学生活动:
从采蜜本中圈出5个可用词,选3个填入对应圆圈(例:用“狂欢”形容篮球赛状态)。
当堂完成外貌段:“他顶着一头______(例:倔强竖立的刺猬毛),最特别的是______(例:左耳垂藏着小芝麻痣)”。
习作创作《猜猜他是谁》——乐写人物谜语
【核心目标】
1.将“人物魔方”转化为完整习作,做到段落分明、细节鲜活。
2.在匿名互评中感受“被猜测”的趣味性。
【重点环节设计】
1.创作加速器:障碍赛挑战。
教师活动:
设置闯关提示牌:
第一关外貌段:禁用“黑头发、大眼睛”,必须用采蜜本比喻词。
第二关爱好段:加入至少1个声音词(砰、唰啦)。
第三关事例段:用动作链描写(冲→蹲→塞→喊)。
提供救援锦囊:“卡壳时翻采蜜本或问伙伴,通关可得三星勋章!”
学生活动:分段闯关写作。过关者将星星贴纸贴到作文纸角,遇阻者举“SOS牌”求助。
2.匿名交换站:神秘初评。
教师活动:收齐习作编号打乱,组织盲抽评改:“用荧光笔标出1处最鲜活的词,用?标出1处猜不到人的原因。”
学生活动:
抽匿名作文完成两件事:在精彩词句旁画笑脸;在模糊处贴问号便签。
根据反馈修改。
习作展评《猜猜游园会》——共享解谜乐趣
【核心目标】
1.通过互猜互评活动,体验习作传递快乐的成就感。
2.在真实反馈中理解“好文章要让读者有画面感”。
【重点环节设计】
1.游园解密墙:猜谜大狂欢。
教师活动:
布置匿名作文展墙,宣布规则:携带解密卡读文猜人,写清“依据词句+猜测人名”(例:从“睫毛蝴蝶翅”猜是王羽)。
将“妙语磁贴”粘到最打动你的句子旁(每文限1枚)。
答案揭晓后采访作者。
学生活动:穿梭展墙完成任务。
在解密卡记录10次猜测(正确率前三获“神探奖”)
为打动自己的句子粘贴磁贴(如“她甩辫子像流星划过”旁聚满磁贴)。
2.作者见面会:听见你的声音。
教师活动:
邀请磁贴数最多的作者上台,小记者提问:
“‘啃书’这个新鲜词怎么诞生的?”
“看到大家把磁贴粘满作文时想说什么?”
学生活动:
作者分享创作故事:“从采蜜本、狂风、啃树叶想到用啃形容读书!”
听众填写星星卡:“我要学用声音词,让我的作文会唱歌!”
六、评价体系:
维度 工具与策略
语言积累 采蜜本“星级认证”:每积累5个新鲜词得1颗星。
习作乐趣 “谜语作文”投票榜:评选“最想猜” “最幽默”作品。
表达运用 口语交际“星级表”:内容新颖★、表达流畅★、用词生动★。
七、教学资源与拓展:
(一)课内资源重组:
整合语文园地“成语聚会”(摇头晃脑)与“朗读技巧”。
(二)课外拓展精选:
1.绘本:《窗边的小豆豆高桥君》——对比不同校园生活。
2.诗歌:泰戈尔《新月集》——积累富有想象力的词句。
3.视频:《民族服饰秀》——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绚丽多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