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镇中学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镇中学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镇中学实验初中部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习质量检测(第一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中国禁烟后,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即致书英国政府:“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里的“无理举动”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 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 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 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反映了中国(  )
A. 开始丧失司法自主权 B. 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C. 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D.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4.“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理解正确的是(  )
A. 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统治瓦解 D. 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5.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谱反映了(  )
A. 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B.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 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6.“我国疆域辽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片 ‘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只‘大公鸡’”。中国版图的缩小与下列哪个国家关系最大(  )
A. 英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国
7.《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1857年5月9日)中说到:“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道路。”据此,可以判断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鸦片战争中割占香港岛,建立了据点 B. 广东水师搜查商船“亚罗号”
C.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 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被处死
8.“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
A.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9.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 杨秀清的过错 C.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 “扶清灭洋”
10.如图知识卡片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
1851年金田起义
1853年太平军北伐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追求财富平均
1856年太平军领导集团内讧
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人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A. 爆发原因 B. 兴衰过程 C. 主要特点 D. 深远影响
11.下图是新编《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元主题应是
A. 近代化的探索 B. 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C.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2.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由两广总督兼任。1861年,为适应和西方国家交往的需要,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上述变化反映了( )
A. 外交体制逐渐近代化 B. 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C. 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 清廷政治制度全盘西化
13.图1和图2是中国近代两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D. 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14.“丹东一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入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水下考古发现大量遗物,证明这艘沉船是在黄海海战中沉没的北洋水师致远舰。在这次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A. 邓世昌 B. 左宝贵 C. 林永升 D. 丁汝昌
15.下面是一位历史人物的大事年表(部分)。由此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时间 1866年 1875年4月 1875年5月 1878年
事件 在福建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 提出海防、塞防并重,坚决收复新疆的主张 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兵收复新疆 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A. 关天培 B. 左宗棠 C. 刘铭传 D. 邓世昌
16.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如图图示理清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
17.洋务运动中,“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机构中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 培养了近代化人才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D.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18.李鸿章创办的官办企业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后,在华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这表明洋务运动(  )
A. 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 B. 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强经济侵略
C. 推动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D. 极大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19.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提到:张之洞为了使汉阳铁厂放在他的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超出计划,只好一再追加。这反映出洋务派(  )
A. 办军事企业缺乏经验 B. 对企业管理封建落后 C. 办企业是为中饱私囊 D. 办企业资金严重匮乏
20.冯子材“以帕裹首,赤足草鞋,持矛大呼”,这一举动大大激励了爱国将士,他们纷纷奋勇向前与敌人展开白刃搏斗,将中路法军击退。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义和团运动 B. 威海卫战役 C. 雅克萨之战 D. 镇南关大捷
21.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是 ( )
A. 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技术 B. 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 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制度 D. 清朝封建统治,养兵练兵之法
22.“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
A.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3.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4.19世纪末,英俄协议规定,英国“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自己或英籍臣民或其他人士争求任何铁路让与权”;俄国“不在扬子江流域为自己或俄籍臣民或其他人士争求任何铁路让与权”。其真正意图在于()
A. 划分“势力范围” B. 强租“租借地” C. 实行“门户开放” D. 尊重中国主权
25.某同学搜集了以下研究材料,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英国强租威海卫 法国强租广州湾 沙俄强租旅顺和大连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A.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 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26.如表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统计表。它反映出西方势力对我国的侵略是(  )
时间 条约 通商口岸
1842年 《南京条约》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1858年 《天津条约》 南京、汉口等
1895年 《马关条约》 沙市、重庆……
A. 只限于沿海地区 B. 沿海与内地同时展开 C. 先内地后沿海 D. 由沿海深入内地
27.如图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A.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8.1842年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提出了“协定关税”;1895年在《马关条约》中,日本提出了“在华设厂”。这说明了()
A. 中国贸易主权已经完全丧失 B. 列强经济侵略具有阶段性特征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9.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始”。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也指出甲午战败使中国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下列关于甲午战败影响的论述与题干最相关的一项是()
A. 战败的强烈刺激唤醒了民族意识 B.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 D.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30.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各国政界议论纷纷,下面各国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Hello,香港岛终于归属我们了!”
③日本:“伙计,我们的机器可以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多威风,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了!”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31.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0分)
【时空观念——析原因】
材料一
(1) 根据材料一时间轴,指出19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的困境。由此判断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4分)
【家国情怀——看效果】
材料二 同治十三年( 1874年)李鸿章上《筹议海防折》,提出朝廷应向海防倾斜……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目的在于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反对削减西北战费,也是着眼于解决阿古柏入侵的燃眉之急,遏制觊觎新疆的沙俄及英国的气焰。以后的实际历史演进,固然证明左宗棠收回相当于六分之一中国领土面积的新疆,功在千秋,但李鸿章所担忧的东部沿海危机,最终也全面爆发。
——摘编自吴胜《“湘骡子”与“徽骆驼”:左宗棠和李鸿章 30年恩怨》
材料二中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唯物史观———看结局】
材料三同治初年由奕 、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战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个方案。
你同意材料三所述“奕 、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分)
32、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屈辱】
材料一
鸦片战争形势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归纳你从两幅地图中得到的列强侵略的相关信息。(3分)
材料二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的要求,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马克思说:“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结果……只是为了让俄国得到好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好处”。
以上材料反映了哪一次战争?用史实说明“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好处”(3分)
【变局】
材料三 晚清著名思想家郑观应认为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正在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前所未有的碰撞迫使中国卷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国传统的社会形态在碰撞中逐渐走向崩溃。
19世纪60年代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860年 俄国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强占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千米领土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
1863年 根据《天津条约》,台湾的基隆、淡水等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全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加到17个
1864年 英、美、法在上海租界内正式成立会审公廨,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一律由公廨负责审理,清朝地方官员不得干涉
1866年 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之一
英国驻华使馆参赞威妥玛向清政府提出《新议略论》,威胁清政府保护列强在华权益,否则必然遭受列强干涉
(3)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要求:逻辑清晰,表述简洁)(4分)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5 ADCBB 6-10 DCDCB 11-15 CADAB 16-20 BABBD 21-25 ABBBA 26-30 DBBAB
二、材料题
(1)困境: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战败;
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4分)
①赞成左宗棠的观点。理由:只有塞防与海防并重祖国领土和主权才会完整;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又 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中华民族的领土完整。
②赞同李鸿章的观点。理由:中国海岸线漫长,海防建设至关重要;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 (3分)
(3)同意。理由: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3分)
(1) ①侵略方向:都是从东南沿海开始,然后北上,最后到达环渤海地区。
②侵略国家:图1,英国; 图2,英国、法国。
③侵略阶段:都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④最终结果:都使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割让土地等。
⑤开放口岸:图1,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图2,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⑥等等(3分)
(2)第二次鸦片战争。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3分)
示例: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发展历程被打断。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司法主权等都受到了严重破坏,中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受到列强控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此外,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这一方面,使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也促成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和新式学堂的创办,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新式教育在中国出现。
综上所述,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