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铜陵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古人在诗文中或写景,或感慨,或抒怀,来表达爱国情感
(1)漫步唐朝,赏评唐诗宏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①

”,杜甫祈求广厦万间来庇护天下人,让我们感受到他优国优民的情怀;《卖炭翁》
中“③
,40
”,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让我们体会
到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艰难;《马说》中“⑤
?⑥
的感慨,让我们看到了韩愈对统治阶级不识人才的无情嘲讽。
(2)漫步宋朝,品鉴诗词散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⑦
,⑧
”,是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陆游《卜算子·咏梅》中“⑨

”,是借梅花调落来抒发他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紫I6n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战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选自艾青《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紫an()
似(
)的
战i(
)
(2)下列对诗中加点词“新鲜”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B.出现不久
C.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D.新奇;稀罕
(3)绘画出身的艾青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着得天独厚的敏感力,善于通过色彩的巧妙运用来推确揭示
事物的特点和表情达意。根据《艾青诗选》整本书的相关内容,参照示例,完成表格。(2分)
(供选择的词语:快乐荒凉生命忧伤)
篇名
《北方》
《火把》
《手推车》
《向太阳》
色彩
绿色
红色
黄色
紫色
特点或情感

希望

悲痛
(4)文中的“黎明”象征什么?这首诗创作于1932年,分析这个时期艾青诗歌的主题。(4分)
3,九年级(1)班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3分】
(1)宣传小组准备征集关于“君子自强不息”主题的诗句和典故,请你根据示例,再补充两项内容。(3分)
示例:诗句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典故①:韦编三绝
诗句②:
典故②:
(2)采访小组搜集到影片《我本是高山》的相关资料,请根据情境补全对话。(4分)
影片《我本是高山》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张校长以“教书救人”为己任,引领
大山深处的女孩们热烈生长、打破命运牢笼的动人故事。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4页九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1)①安得广厦千万间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③可怜身上衣正单④心忧炭贱愿天寒
⑤其真无马邪⑥其真不知马也(2)⑦先天下之优而优⑧后天下之乐而乐⑨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每空1分。有错字、增字、刷字,该空均不得分)
2.(12分)(1)(3分)蓝shi栗(每空1分)(2)(3分)B(3)(2分)生命荒凉(每空1分)
(4)(4分)“黎明”象征一种力量,一种有着博大胸怀的力量(或象征光明、希望)。(2分)艾青这个时期的
诗歌充满着“土地的忧郁”,集中反映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及抗争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
3.(13分)(1)(3分)示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分,任选其一,其他能表现主题的诗句也可)闻鸡起舞:卧蕲尝胆:悬梁刺
股:断齑画粥(1分,任选其一,其他能表现主题的典故也可)(2)(4分)示例:①师德师风的典范②有
战胜困难的决心,有面对挑战的自信,有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每空2分)(3)(2分)示例:厦门
大学:希望同学们奋发图强,通过不懈努力,以达到修养(学识,品德)的最高境界。武汉大学:希望同学
们自立自强,奋发向上,具有坚毅的品质,勇于担当重任,追求真理,开拓创新,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4)(4分)示例:①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京张铁路设计师詹天佑爷爷不怕嘲笑,迎难而上(2分)②把句号
改为分号。(2分)
二、阅读(55分)
4.(3分)D【解析】此处并无“嘲讽”之意,而是表现作者胜利登顶后的自豪之情。
5.(4分》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无外乎”及反问的语气,增强了语言气势(2分),生动形象地
写出“我”对传说的不屑(1分),表现出“我”的自信与倔强(1分)。
6.(4分)这段话运用了插叙。(1分)补充交代这些年“我”攀登的经历,使情节更完整(1分):推动情节发
展,为后文“我”胜利登顶作铺垫(2分)。
7.(6分)示例:第③段“许多人手执登山杖”与“我没有接受活动主办方递过来的那根木棍”相对比,突出
“我”的倔强:第⑤段“许多人坐下来歇息,再没有往上走的念头”与“我”“扭身又钻进了云雾中”相对比,突
出“我”要征服金顶的决心与勇气:第⑧段把同行者的登山步伐与“我”相对比,表现“我们”之间的默契与
斗志,第①段工作人员一小时前发来的信息内容与“我”脚步轻快地冲下山的行为,并且提前半小时到达
索道口。相对比,突出“我”登山的速度之快。(每处3分,写出两处即可)
8.(6分)(1)“云雾”一语双关,既指山中弥漫的云雾,也指作者心中欲登峰顶而不被理解的云雾;“笑意”呼
应前文第④段结尾“笑到最后的”。(2)收束全文,深化主题,表现作者面对困难勇敢坚强,不服输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征服金顶后的骄做与自豪之情。(每点3分)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