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 2024-2025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
1.A 2.C 3.A 4.D 5.B 6.B 7.A 8.C 9.C
10.B 11.C 12.B 13.C 14.C 15.D 16.D 17.A
二、非选择题(共 36 分)
18.(18 分)
(1) 特点:理工科专业占比最高(均超 40%),师范、农林医药专业占比次之,文体艺术、
财经政法专业占比最低(2 分)。
原因:1953-1955 年我国处于“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急需理工科人才支撑工业
建设;同时重视教育(师范)和农业、医药领域发展,保障民生与工业配套需求(4 分)。
(2) 共同点:均毕业于医学或农学相关专业,专注于与民生、国家需求紧密相关的领域(2
分)。
杰出贡献:
钟南山:在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关键作用,提出科学防控方案,守护人民生命健
康(2 分);
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大幅提高水稻产量,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被誉为“杂交水稻之
父”(2 分);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有效治疗疟疾,挽救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生命(任答 1
人即可)。
(3) 特点:①注重基础科学与应用创新结合(如“从基础科研到应用创新”定位);②强调国际
合作与区域协同(如“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核”“国际高等教育智核”);③布局多元化,形成“一
城、四园、多点”空间格局,覆盖不同区域(如深圳大学城、东部滨海大学集聚区);④聚焦
特色领域(如海洋、信息、基础科学)(4 分,每点 1 分)。
作用:为深圳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2 分)。
(4) 示例:选择“深圳大学城”(1 分);理由:深圳大学城侧重“从基础科研到应用创新”,与
我未来从事科技创新领域深造(或创业)的目标契合,能获得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双重资
源(1 分,合理即可)。
19.(18 分)
(1) 原因:1980 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开荒牛”象征深圳敢闯
敢试、勇于开拓的改革精神;雕塑落成于 1984 年,契合深圳从“小渔村”向现代化都市转型
的初期阶段,彰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城市品格(4 分)。
(2) 选址原因:①深圳是经济特区,实行低税率政策,营商环境优越;②基础设施完善,人
均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③东门老街地理位置优越,临近香港,且有百货商场聚集,人流
量大;④便于接收香港的管理与培训资源(4 分,每点 1 分)。
变化趋势:从早期依托政策优惠、区位优势吸引外资(如麦当劳),逐步向注重自主创新、
多元产业协同发展转变(2 分)。
(3) 小论文(示例)
标题:深圳:从改革先锋到创新高地的蜕变
深圳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1980 年成为经济特区后,深圳以“开荒牛”
精神突破体制束缚,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崛起:1984 年孺子牛雕塑落成,象征着深圳敢闯敢
试、艰苦奋斗的改革初心,为后续发展奠定精神基石。
1990 年内地第一家麦当劳落户深圳东门,既得益于深圳的政策优惠、区位优势与消费潜力,
也体现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窗口,主动对接国际市场的探索。这一时期,深圳通过吸引外资、
完善基础设施,逐步构建起开放型经济体系。
进入新时代,深圳的发展模式持续升级。从高校布局来看,“一城、四园、多点”的格局聚焦
基础科研与应用创新,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城等为深圳输送大量创新人才,推动深圳在
高新技术、海洋产业等领域走在前列;从民生与城市发展来看,塞罕坝式的生态建设、百花
奖体现的文艺繁荣,彰显深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与文化建设,朝着“高质量
发展”目标迈进。
从改革初期的“拓荒”到新时代的“创新”,深圳的蜕变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立足国家需
求、重视人才与创新,才能实现城市与国家的持续发展。未来,深圳仍将以开放包容的姿态,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更多“深圳经验”。(8 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
可)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测试
八年级历史
说明: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答题前,请将姓名、
学校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并粘贴好
条形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图1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毛泽东、朱德等入场缴验证件的情景。
以下情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是()
毛泽东入场址验证件
未德入场缴拉证件
图1
A.严守组织纪律
B.坚持艰苦朴素
C.秉承自力更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
Q江
D.坚决反对腐败
辑安
2.对于开国大典,波兰华沙《人民论坛报》社论
说: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
一个缺口。该社论强调新中国成立()
A.实现了中国的独立自主
B.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历史
上的
3.图2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
图,从图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战场临近中国,威胁新生政权
B.敌军装备先进,作战力量强大
,中三人足无军人民线
,中固人民志军第三次战授进玻方向
C.提高国际地位,走向民族复兴
三人只器想至第一提损法城方肉
中玉人民去更第二线之欢方肉
D.双方签订协议,稳定朝鲜局势
图2
光明区(八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4.新中国成立后,江西革命老区的农民分得土地后说:“我们有了这命根子,
一定要勤劳耕种,努力把生产搞好,争取我们的生活迅速改善。今天我们全
乡群众热烈地集合在松江山上,庆祝土地还家。”农民的朴素话语反映了土
地改革()
A.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发展
B.开启了国家工业化进程
C.全面实现了土地公有化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5,一五计划时的中财委副主任回忆:“当时,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钢铁
厂、有色金属治炼厂、化工企业,主要摆在刊矿产资源丰富或能源供应充足的
地区:机械加工企业,要摆在原材料生产基地的附近。”这反映了一五计划
在发展重工业时()
A.学习外国经验
B.注重因地制宜
C.鼓励自主经营
D.强调技术革新
6.表1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时间
事件
1952年12月
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向全国政协提议开始起草宪法,政
协接受了该提议,并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建议。
1953年1月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决定召开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
1953年下半年
全国范围内进行人口普查、选民登记和基层选举。
1954年2月
邀请非共产党员参与宪法草案讨论,并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表1
这体现了()
A.独立自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立法严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
C.和平改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D.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1956年我国经历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一次严重灾荒,但该年全国农业总产
值却比1955年增加了27亿4千万元。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
A.农业合作社集体救灾和生产互助B.和平赎买与公私合营政策的实施
C.八字方针调整并恢复了国民经济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实施
8.20世纪60年代,“两弹元勋”邓稼先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周
光召合写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
计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这些成果()
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探索的艰辛
B.在世界科技发展上具有开创性
C.对我国科技发展有奠基性意义
D.促进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光明区(八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