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道法学科2025秋九上道法读背提纲(读记版)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535考知识点1 中华文化根453考★1. 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和组成。91考(1)产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情境助记(3)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情境助记中华武术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代代相传,形成八卦掌、通臂拳、拳术器械等众多风格迥异的拳种。虽然拳种和器械种类多样,但每个项目的根本都是中华武术的核心内容。★2.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61考 关键词巧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易错点拨(1)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口诀巧记(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4)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关键词巧记灵魂+创造力、包容力+精神追求、标识、动力+精神家园+独一无二易错点拨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点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口诀巧记应对挑战与时进,海纳百川包容力。知识拓展弘扬中华文化的做法。123考(1)国家:①制定并完善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②加大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游产业;④培养优秀传统技艺接班人;⑤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戏曲进校园、诵读国学经典、体验非遗技艺等。(2)公民(青少年):①积极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文化素养;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在传承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树立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自觉遵守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渊源。15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 文化自信的内涵及重要性。34考(1)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2)重要性: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5.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做法。89考 关键词巧记1(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易错点拨(2)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关键词巧记1指导+转化+发展;本来+外来+未来易错点拨坚定文化自信,要固守中华传统文化,拒绝创新。( )点拨:坚定文化自信,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知识点2 美德万年长82考★1.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涵。31考(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内涵: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名言哲语名言哲语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③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的伦理规范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2.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7考 关键词巧记2(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2)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4)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关键词巧记2精髓+民族智慧、精神力量+文化基因★3. 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44考 口诀巧记(1)责无旁贷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2)身体力行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口诀巧记四德建设责无旁贷,上善孝忠身体力行。第二框 凝聚价值追求412考知识点1 高扬民族精神295考★1. 民族精神的内涵46考:易错点拨易错点拨中华民族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点拨: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 民族精神的特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34考: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3. 爱国主义的本质及重要性。67考(1)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重要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4.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1)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重要性:①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②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动力。5. 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精神24考: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6. 在奋进新征程的今天,民族精神具有怎样的价值?(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45考 关键词巧记(1)必要性: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重要性: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关键词巧记民族生存+发展;精神支柱+精神纽带+精神动力★7. 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及做法。79考 口诀巧记(1)表现 ①对国家: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对他人: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对自身: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2)做法: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口诀巧记国家危难挺身出,关键时刻要勇为,学习工作勤创优,自己现在小事起,高扬精神创人生。知识点2 构筑中国价值117考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52考层面 价值要求国家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20考 关键词巧记(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易错点拨(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关键词巧记共识+标准+追求+导向+引领;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易错点拨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点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45考 口诀巧记(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口诀巧记日常生活紧联系,落细落小和落实;勤于学习敏思考,踏实做人真做事。知识拓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少年的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能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而且直接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3)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中国少年当争先。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框 正视发展挑战108考知识点1 发展中的人口问题47考★1. 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27考(1)人口现状: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2)特点:①总人口增速趋缓;②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③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④老龄化加剧;⑤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口诀巧记1口诀巧记1增速缓、低更替,老龄化、性别比,流动人口数量大。2. 重视人口问题的原因。1考(1)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2)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3)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4)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3. 国家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19考 关键词巧记(1)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3)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易错点拨关键词巧记计划生育+两孩政策+三个子女政策易错点拨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表明计划生育已过时。( )点拨: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三孩生育政策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形势所作出的调整。知识点2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61考1. 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2考: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 我国的资源现状(形势)、形成原因及危害。13考(1)现状(形势):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口诀巧记2(2)形成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3)危害: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会越来越小。口诀巧记2资源丰富难开发,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少,总体缺。3. 我国的环境现状(形势)、形成原因、危害及警示。11考(1)现状(形势):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2)形成原因: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3)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4)警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4. 应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35考: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图示助记图示助记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园418考知识点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31考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22考 关键词巧记1(1)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3)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关键词巧记1生命共同体+提供滋养智慧选择一味索取+受到惩罚★2.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做法。109考 关键词巧记2(1)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2)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基础、准则、目标)(3)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基本国策) 情境助记(4)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新发展理念)关键词巧记2遵循自然规律基础+准则+目标坚持基本国策贯彻新发展理念情境助记《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中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近年来,多地多部门科学开展湿地修复,持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保护好“地球之肾”,发挥好湿地的生态作用。知识点2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287考★1. 国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缘由。(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49考(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2. 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我国应该怎么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149考 关键词巧记、口诀巧记(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关键词巧记1个关系2个绿色1个方针+1种方式3条线+4个制度口诀巧记经济生态相协调,绿色富国惠人民;坚持方针倡方式,严守三线保生态。★3.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40考(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易错点拨(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易错点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牺牲生态环境,发展经济。( )点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4. 青少年践行低碳微行动的做法。49考 漫画助记(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2)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4)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5)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6)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漫画助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2025秋九上道法读背提纲(自测版)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1. 中华文化的特点: 、 。2.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中华文化具有 、 的创造力和 、 的包容力。(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 。(3)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 ,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4)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 、 、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3. 文化自信的内涵及重要性。(1)内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 、更 、更 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 、最 、最 的力量。(2)重要性: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4.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做法。①必须坚持以 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5.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涵。(1)特点: ,博大精深。(2)内涵: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 ;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6. 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1)责无旁贷推进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建设。(2)身体力行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7. 民族精神的内涵:以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8. 民族精神的特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9. 爱国主义的本质及重要性。(1)本质:坚持爱国和 、 高度统一。(2)重要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10. 在奋进新征程的今天,民族精神具有怎样的价值? (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1)必要性: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重要性: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 ,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 ,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 。11. 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及做法。(1)表现 ①对国家: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对他人: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 、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对自身: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2)做法: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1)国家层面: 、民主、文明、和谐。(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 、法治。(3)公民层面:爱国、 、诚信、友善。1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1. 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1)人口现状: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2)特点:① ;②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③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④ ;⑤大量的人口流动等。2. 应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转变发展方式,坚持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1)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 。(3)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4.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做法。(1)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 。(2)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基础、准则、目标)(3)要坚持 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基本国策)(4)贯彻 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新发展理念)5. 国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缘由。(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6. 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我国应该怎么做? (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1)要处理好 与 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 发展之路,要坚持 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必须严守 、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7.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2)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1.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2. (1)应对挑战 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2)精神追求 精神标识 精神动力(3)民族精神(4)智慧 气度3. (1)基础 广泛 深厚 基本 深沉 持久4. 马克思主义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5. (1)内涵丰富 (2)爱国情怀6. (1)社会公德 个人品德7. 爱国主义 爱好和平8. 与时俱进9. (1)爱党 爱社会主义10. (2)精神支柱 精神纽带 精神动力11. (1)见义勇为12. (1)富强 (2)公正 (3)敬业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1. (2)总人口增速趋缓 老龄化加剧2. 绿色发展3. (2)智慧选择4. (1)遵循自然规律 (3)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4)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 (1)发展共识6. (1)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3)绿色、循环、低碳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4)生态保护红线7. (1)保护生产力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考点集训】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自测版)-统编版2025秋九上道法读背提纲.docx 【核心考点集训】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读记版)-统编版2025秋九上道法读背提纲.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