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道法学科2025秋九上道法读背提纲(读记版)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第一框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199考知识点1 民主的足音3考1. 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民本思想。2. 民主价值的要求及实现途径。(1)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2)实现途径:建立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3. 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易错点拨1易错点拨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点拨: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4. 为什么民主需要通过法治体现和保障?3考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知识点2 新型的民主196考1. 人民民主的重要性。(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2)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85考 关键词巧记(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关键词巧记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3. 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型的民主?(正确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22考(1)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实现方式: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易错点拨2(3)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易错点拨2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点拨: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4. 人民民主的真谛24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5.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44考(1)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2)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易错点拨、情境助记易错点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点拨: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情境助记“老旧小区缺少活动空间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小区逢雨必涝,仅疏通下水道还不够,改造时还需要抬高路面”……某社区服务中心内,社区居民们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共商老旧小区改造方案。6.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包含哪些内容?(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哪些?)21考制度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完善这一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7. 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义。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 口诀巧记口诀巧记当家作主更扎实,基层民主活力扬。广泛权利人民享,利益保障更坚强。知识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保障。(2)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国家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基本原则,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3)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二框 参与民主生活137考知识点1 行使民主权利121考1.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内涵、原因及对国家的要求。33考(1)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原因: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情境助记1(3)对国家的要求: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情境助记1《我们圆桌会》是杭州市政府推出的一档电视议事节目,旨在邀请普通市民、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共同讨论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公共事务。通过这一平台,市民可以直接表达意见,参与政策制定。★2.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78考(1)民主选举 ①地位: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②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③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漫画助记1(2)民主协商 ①地位: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②方式:在各领域各层级,人民群众就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通过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协商;③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情境助记2(3)民主决策 ①地位: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②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③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情境助记3(4)民主管理 ①地位: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②意义: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情境助记4(5)民主监督 ①地位: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②方式:信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网上评议政府等;③要求:依法行使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漫画助记2漫画助记1情境助记2某市就调整公交车票价举行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情境助记3王某参与居民用水价格调整听证会。情境助记4某村由村民们集体讨论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漫画助记2关联知识·公民权利 八下第三课监督权: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10考(1)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2)对公民: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知识点2 增强民主意识16考1.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5考 关键词巧记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关键词巧记社会责任感+主人翁意识2. 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原因。1考(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3. 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公民个人素养。(2)有利于提高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4. 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10考 口诀巧记(1)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情境助记口诀巧记守宪法,按原则;积知识,形态度;参公务,强意识。情境助记某社区通过开展“代表等你,一七有约”人大代表进社区联系群众活动,汇集群众意见,居民参与共同治理,共谋老旧小区改造“良方”。知识拓展中国式民主在不同场景中的体现。1. 家庭中的民主: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我们要承担建设和谐家庭的责任。(七上第七课)2. 集体中的民主: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共同建设美好集体,我们要勇于提出意见和建议,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七下第八课)3. 网络民主: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八上第二课)4. 基层民主: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八下第五课)5. 参与民主生活:公民可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形式行使民主权利。(九上第三课)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156考知识点1 选择法治道路62考★1. 选择走法治道路的缘由。(法治的重要性。)30考 关键词巧记(1)对国家和社会:①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对公民: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②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关键词巧记对国家和社会:重要标志+政治文明核心+必然选择对公民:提供良好生活秩序+保障权利和自由关联知识·法律在我们身边七下第九课1. 法治的内涵: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2. 法治的重要性: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2. 法治的要求。32考 口诀巧记口诀巧记实行法治两要求,良法之治和善治;良法维护基本权,人与社会共发展;法治建在民主上,公共利益最大化。知识点2 描绘法治蓝图94考1.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25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16考3.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4.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地位8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易错点拨易错点拨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点拨: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5. 建设法治中国,国家的做法。45考 情境助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1)科学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2)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3)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4)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情境助记①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科学立法②某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路边餐饮摊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检查。——严格执法③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每一起民生案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公正司法④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全民守法知识拓展1.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补充】2.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地位。①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②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框 凝聚法治共识318考知识点1 法治政府155考★1. 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作用及工作要求。49考(1)权力来源:人民。(2)宗旨:为人民服务。(3)作用:①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②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4)工作要求:①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②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内涵)★2. 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考量。(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47考易错点拨(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易错点拨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依法执政。( )点拨:依法执政的主体是党,例如“党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例如“政府要依法行政”。关联知识·维护宪法权威八下第一课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要求。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法无授权不可为)(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法定职责必须为)(3)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3. 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59考 口诀巧记(1)对政府:①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情境助记1(2)对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口诀巧记政务公开保民权,权力滥用要防范。公民参与把策献,督促法治政府建。情境助记1《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要求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建设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公开查询平台。知识点2 厉行法治163考★1. 全面依法治国,如何做到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106考(1)总要求(原因):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内容要求: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易错点拨(3)主体要求 ①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②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4)社会文化环境要求: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易错点拨坚定不移走法治道路,需要公民严格执法。( )点拨:坚定不移走法治道路,需要公民自觉守法。严格执法的主体是政府。知识拓展(1)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三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2)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发展;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法律有效实施;推进公正司法,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实现司法公平正义;推进全民守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补充】★2.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因及做法。(法治与德治的关系。)57考 图示助记、情境助记2(1)原因:①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做法:①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图示助记情境助记2为打造良好网络环境,倡导文明上网,国家制定网络安全法,禁止网络暴力、造谣等行为,违者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开展文明上网宣传,鼓励网民自律,通过道德约束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2025秋九上道法读背提纲(自测版)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1.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2)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3)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2. 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型民主?(正确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1)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 的民主。(2)实现方式: 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3)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3. 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 。4.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1)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2)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和 。5.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包含哪些内容?(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哪些?)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内涵、原因及对国家的要求。(1)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原因:公民参与是 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3)对国家的要求: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7.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1)民主选举 ①地位: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②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③要求:遵循 、 和 的原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2)民主协商 ①地位: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②方式:在各领域各层级,人民群众就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通过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协商;③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3)民主决策 ①地位: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②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③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 ,促进决策的 。(4)民主管理 ①地位: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②意义: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5)民主监督 ①地位: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②方式:信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网上评议政府等;③要求:依法行使 ;坚持 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8.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1)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2)对公民: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9. 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公民个人素养。(2)有利于提高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3)有利于完善 ,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10. 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1)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 参与民主生活。(2)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 的民主态度。(3)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 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1. 选择走法治道路的缘由。(法治的重要性。)(1)对国家和社会:①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 的重要标志;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 ,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2)对公民: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②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 ,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 法治的要求。(1)实行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实行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和 。4.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地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 和 。5. 建设法治中国,国家的做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 有机统一。(1)科学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2)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3)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4)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6. 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作用和工作要求。(1)权力来源:人民。(2)宗旨: 。(3)作用:①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②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4)工作要求:①对 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②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内涵)7. 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考量。(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1)重要性: 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 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3)核心: 。8. 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1)对政府:①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 ,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 ;②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2)对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9. 全面依法治国,如何做到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的要求。)(1)总要求(原因):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 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内容要求: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主体要求 ①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②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4)社会文化环境要求: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10.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因及做法。(法治与德治的关系。)(1)原因:①法律与道德 ,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 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 作用。(2)做法:①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 作用;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 作用。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1. (2)人民当家作主 (3)全过程人民民主2. (1)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2)党的领导3.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4. (2)特有形式 独特优势6. (2)社会主义民主7. (1)公开 公平 公正 (3)集中民智科学化 (5)监督权 实事求是9.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10. (1)宪法原则和精神 (2)协商 (3)实践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1. (1)现代文明 基本保障 必然选择(2)权利和自由2. (1)良法之治 (2)善治3. 本质要求 重要保障4. 根本遵循 行动指南5.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6. (2)为人民服务 (4)人民7. (1)依法行政 (2)宪法和法律(3)规范政府的行政权8. (1)监督权 民主化9. (1)共同要求 宪法和法律 (3)守法用法10. (1)相辅相成 规范 教化 (2)促进 支撑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考点集训】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自测版)-统编版2025秋九上道法读背提纲.docx 【核心考点集训】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读记版)-统编版2025秋九上道法读背提纲.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