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新十校协作体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十选择性必修1第1~3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喜剧《骑士》中描写了两个奴隶(即当时雅典的两位将军)抱怨主人(雅典公民大会民众)性情急躁、自以为是。主人买了一个奴隶(煽动家)当管家,此人善于谄媚和诬告,经常鼓弄唇舌令其他奴隶受到主人鞭答。该剧变反映出,雅典A.民主制度存在一定缺陷B.公民大会掌握最高权力C.公共演说主导司法审判D.战争助推民主观念发展2.有学者指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中,信仰上帝、追慕天国理念,对立于博雅修养与军政才能;人人平等皆为上帝羔羊的思想,对立于柏拉图式等级制度;原罪教义与教育即赎罪的认知,对立于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理念。这体现出,中世纪基督教会A.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B.对思想文化领域的高强度控制C.动摇了专制王权的基础D.扬弃了欧洲传统人文主义观念3.15世纪时,蔗糖在欧洲极为稀缺,英国人均摄取量近乎零,仅为传教士等群体的“高级享受”,甚至成为权贵嫁妆的组成部分;而到19世纪初,英国人均年糖摄取量已飙升至8公斤。这一变化可用于佐证A.殖民扩张助推社会生活变化B.工业革命的技术扩散效应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美洲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第1页(共6页)】N4.《法国民法典》中对不动产买卖、租赁等作出了大量规定,包括家畜、农具、种子、饲养的鸽、兔、肥料等农业物品以及铸造场、制纸场等手工业器具,但不涉及公司、法人等相关内容。据此判断,该法典A.有悖于启蒙运动的核心精神B.背离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追求C.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现实需求D.以调节人际关系为主要条款5.1870~1913年,德国钢产量从17万吨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1913年钢铁总产量超英、法两国之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比从13%升至16%,仅次于美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新兴工业部门崛起改变了欧洲格局B.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阶段C.世界贸易多中心的局面遭到了冲击D.科技革命促进了德国生产力发展6.列宁提出,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表明革命已超出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可是还没有到达“纯粹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专政。实际上,“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已经实现了,但是实现得非常奇特,有许多十分重大的变异”。列宁的这一认识体现出俄国A.新旧势力间矛盾缓和B.现实国情的特殊性C.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D.革命形势颇为有利7.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到期后,共和党主导的国会提出,若民主党掌控的白宫不接受其年度预算削减方案,便拒绝延长拨款。白宫反对这一方案,导致约80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多项行政服务暂停。最终双方暂时妥协,达成短期拨款协议,这才缓解了危机。这反映出美国A.三权分立对政治生态的双重影响B.权力制衡机制遭到破坏C.两党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利益分歧D.联邦政府缺乏责任担当8.据统计,1980年,美国老年人口赡养比(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为16.9%,日本为13.4%,法国为21.9%。2000年,美国老年人口赡养比为19%,日本为25%,法国为24.4%。发达国家的这一现象A.制约了经济发展潜力B.凸显了过度社会保障的弊端C.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折射出劳动力短缺的普遍性9.西周康侯簋铭文云:“王来伐商邑,延(诞)令康侯(成王之子)啚(鄙)于卫”克罍铭文曰:“令克(召公之子)侯于匽(燕),旆(使)羌、歡、龟、季、驭、微。”《后汉书·西羌传》有“邢侯大破北戎”的记载,而“邢,周公之胤(嗣)也”。这反映出西周A.强化了对关中地区的控制B.形成了政治上大一统的局面C.注重对地方进行直接管控D.以血缘为纽带维护政治统治【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第2页(共6页)】N江西省新十校协作体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A考查古希腊政治制度。情节中,公民大会民众(主人)“性情急躁、自以为是”,还被煽动家(管家)蒙蔽,错罚将军(奴隶),直接映射雅典民主的核心问题一普通民众易被演说蛊惑,决策缺乏理性,可能损害公共利益,体现了民主制度的缺陷,故选A项。戏剧的核心是批判权力行使中的问题,而非“权力归属”,故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司法审判场景,仅提到煽动家“鼓弄唇舌令其他奴隶受鞭答”,且材料中“诬告”“鞭答”更全面指向民主制度的整体弊端(如民众易被煽动),而非仅局限于司法领域,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战争的相关信息,也没有涉及“民主观念发展”,故排除D项。2.B考查宗教伦理与教化。中世纪基督教会通过构建以宗教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将教育目标、社会等级认知、教育功能等关键领域,都纳入宗教框架下重新定义一以“信仰天国”替代古典的博雅与军政素养培养,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消解传统等级秩序,以“教育赎罪”扭转“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初衷。这种对各类传统思想理念的系统性对立与重构,本质上就是对思想文化领域的高强度控制,以确保宗教思想成为社会认知的唯一核心,故选B项。材料中“人人平等皆为上帝的羔羊”只是宗教层面的平等,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基督教会与专制王权的关系,且历史上中世纪基督教会常与世俗王权合作共治,故排除C项;材料中基督教教育只强调宗教救赎,忽视人的世俗价值,不存在对人文主义的“扬弃”,故排除D项。3.A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殖民贸易网络将美洲的蔗糖大量输送到欧洲,使蔗糖价格大幅下降,蔗糖从“权贵奢侈品”变为普通民众可负担的消费品,直接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即助推社会生活变化,故选A项。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主要集中于工业领域,故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欧洲的蔗糖消费量变化,与美洲文明的毁灭无关,故排除D项。4.C考查《法国民法典》。法典以不动产为买卖、租赁的核心,契合当时资产阶级对土地确权与流转的迫切需求;对农业、手工业生产资料的保护,对应了19世纪初法国以小农经济、手工业为主的经济现实;不涉及公司、法人,是因为当时规模化工业生产尚未普及,法典的内容贴合19世纪初法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需求,故选C项,排除B项。启蒙运动的核心精神包括理性主义、法治、保护私有财产等,《法国民法典》明确保护不动产等的买卖、租赁,正是保护私有财产这一启蒙精神的体现,故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财产与契约关系,无法得出“以人际关系为主要条款”的结论,故排除D项。5.D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870~1913年大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钢铁冶炼技术的革新是钢产量激增的直接技术支撑;德国对科技的投入使其能快速转化科技成果,推动钢铁产量爆发式增长,进而提升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故选D项。钢铁产业属于传统重工业,并非新兴工业部门,故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垄断组织的发展情况,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贸易状况,且这一时期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正在形成,故排除C项。6.B考查列宁主义。列宁强调两个政权并存是“奇特”“有重大变异”的形态,是俄国特殊国情如工农力量强大但资产阶级仍有残余影响力、帝国主义矛盾集中爆发的产物,故选B项。两个政权并存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农民的利益博弈,他们间的矛盾并非是新旧势力间的矛盾,故排除A项;社会主义革命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列宁明确指出当前未达到纯粹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专政,临时政府仍存在,苏维埃未单独掌权,故排除C项;临时政府仍掌握权力,工农专政未完全实现,并非革命形势有利的体现,故排除D项。7.A考查美国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可知,国会通过拨款权制约行政权,避免白宫单方面决定预算,体现了权力不被滥用的制度初衷;共和、民主两党因党派立场对立,不惜以政府停摆、公共服务中断为代价进行政治博弈,导致美国治理效能受损,这反映出三权分立既保障了权力制衡,也会因博弈失控引发政治生态的混乱,具有双重影响,故选A项。1995年,国会以拒绝拨款施压、白宫拒绝妥协,是制衡机制的正常运行的表现,而政府停摆是制衡过程中对抗过度的结果,故排除B项;美国两党均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核心利益根本一致,两党虽在预算问题上有分歧,但本质上只是政策偏好不同,故排除C项;政府停摆是博弈的结果,而非政府主动逃避责任,且双方最终妥协并达成协议,体现了责任意识,故排除D项。8.A考查“福利国家”。根据材料可知,老年人口增加意味着养老金、医疗保健等社会保障支出大幅增长,劳动年龄人口需承担更高的税收或社保缴费,这既可能降低劳动者消费能力,也会挤占政府对教育、科技等经济增长投入的财政空间,长期制约经济发展动力,故选A项。材料仅反映老年人口赡养比上升,未提及社会保障的程度,故排除B项;老年人口赡养比反映的是年龄结构与抚养关系,与“社会贫富差距”无直接关联,故排除C项;劳动力是否短缺还需结合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规模、技术替代等因素综合评判,且“普遍性”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9.D考查西周分封制。根据材料可知,康侯、克、邢侯皆是宗室子弟,西周将宗室子弟分封到关键区域,让他们承担管控旧势力、防御边疆的职能,借助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统治,故选D项。关中地区是西周的“王畿之地”(今陕西西安周边),卫(河南)、燕(北京)、邢(河北)属边疆地区,故排除A项;真正意义上政治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秦朝,故排除B项;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对封地拥有世袭统治权,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仍较松散,属于间接管控,故排除C项。10.A考查清朝军机处。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帝以来维护君主专制的核心工具,首席军机大臣多为皇帝亲信,且由满臣主导避免了汉臣或异己势力掌控决策;内阁本是传统内侍机构,军机处是决策辅助机构,二者均为皇权服务,无法形成“专权集团”,确保了皇权对中枢的绝对控制,故选A项。仅根据清朝首席军机大臣人员变化情况,不能得出“满汉矛盾得到缓和”的结论,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文官整体地位的变化,且军机大臣的选拔核心是“皇帝亲信”,而非“文官身份”,故排除C项;材料仅反映首席军机大臣的人员构成与职位背景,没有涉及与行政效率相关的信息,故排除D项。11.D考查古罗马政治制度。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归还权力、公元前23年接受共和制下的传统头衔,均以“尊重共和传【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高二第一次联考(N).pdf 历史答案-高二第一次联考(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