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图片版 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图片版 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浙江强基联盟2025年10月高一联考
历史试题(A卷)
浙江强基联盟研究院命制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关键词是描述事物特征的重要方式。一位学者用“水稻栽培、丝绸、漆器、制玉”等词来描述某

文化遗存的特色。下图所示文化遗存中,符合这位学者描述的是
线

A.①
B.②
C.③
D.④
2.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史记》记载:“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这说明商朝
A.分封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B.对地方的控制力实际有限
C.开始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对方国和部族实行直接统治
【高一历史第1页(共8页)A】
3.下表描述了四个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饲养家畜、彩绘陶器、种植水稻

群居生活、渔猎采集、学会用火

甲骨文字、青铜器具、井田制度

蛋壳黑陶、精美玉器、祭坛神庙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4.《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C.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
D.构成了金字塔型等级结构
5.有学者认为,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在官府”转向“学
在民间”。孔子兴办私学
A.快速普及了平民百姓的文化教育
B.部分恢复了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C.顺应了“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D.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成为一股潮流。商鞅变法把以前分封的土地收归国有,按户口和军功重
新分配土地。该措施
A.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
B.催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C.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D.造成了秦朝迅速衰亡
7.一位西方学者评价古代中国某一政权时说:“它和约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
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它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
约达609万平方公里。”文中的“它”是指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西晋
8.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一名官员负责对辖区内郡
级官吏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监察。这位官员是
A.刺史
B.丞相
C.尚书令
D.诸侯王
9.有学者认为:“五胡主动汉化,并非忘记祖先和自我矮化,而是拥有超越部落政治、建设超大规
模政治体的雄心。”该学者认为“五胡入华”
A.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B.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C.造成了中原地区的动荡不安
D.推动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交融
【高一历史第2页(共8页)A】浙江强基联盟2025年10月高一联考
历史试题(A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D
A
C
A
B
D
1.B【解析】题干中“水稻栽培、丝绸、漆器、制玉”是良渚文化的典型特征,良渚文化位于浙江杭州,对应图中
②位置,故选B项;①多为仰韶文化,③为旧石器时代的云南元谋人遗址,④为龙山文化,故排除A、C、D项。
2.B【解析】题干中《史记》“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反映商朝内外服制下,诸侯(外服)对商王的
归附具有不确定性,说明商朝对地方方国的控制力实际有限,故选B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
实行内外服制,A项排除:商朝已具备成熟的国家形态,C项排除;商朝对地方方国实行间接统治,而非直接
统治,D项排除。
3.D【解析】题干要求按时间先后排列四个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②“群居生活、渔猎采集、学会用火”属于旧石
器时代的特征;①“饲养家畜、彩绘陶器、种植水稻”对应新石器时代中期(如河姆渡、半坡文化);④“蛋壳黑
陶、精美玉器、祭坛神庙”对应新石器时代晚期(如龙山文化、良渚文化);③“甲骨文字、青铜器具、井田制度”
对应商朝。故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选D项。
4.C【解析】题干中《荀子》记载西周分封“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分封的诸侯国中,周王室同姓
贵族占比极高,体现出西周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故选C项;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A项排
除;西周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中央集权体制确立于秦朝,B项排除;题干仅体现分封制的血缘纽带特征,
不能解读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D项排除。
5.D【解析】题干中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教
育向平民开放,故选D项;“快速普及平民文化教育”说法绝对,孔子私学规模有限,无法实现“普及”,A项排
除;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但兴办私学与“恢复礼乐制度”无直接关联,B项排除;“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治国理
念,题干强调的是教育领域的举措,C项排除。
6.A【解析】题干中商鞅变法“将以前分封的土地收归国有,按户口和军功重新分配土地”,这一措施打破了贵族
凭借世袭特权占有土地的传统,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故选A项;华夏认同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
与商鞅变法的土地措施无直接关联,B项排除;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源是社会大变革,并非商鞅变法,C项
排除;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奠定基础,秦朝迅速衰亡是秦末暴政导致的,D项排除。
7.C【解析】题干中“约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结合所学可
知,汉朝(西汉)与罗马帝国大致处于同一时期,且汉朝极盛时期的疆域与题干描述相符,故选C项;西周疆域
未达“西逾葱岭”,同时期也未出现罗马帝国,A项排除;秦朝虽统一六国,但存在时间短暂,且疆域范围与题
干“极盛时”特征不符,B项排除;西晋时期罗马帝国已分裂,且西晋疆域未及“西逾葱岭”,D项排除。
8.A【解析】题干中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派刺史监察郡级官吏及豪强,故选A项;丞相是中央最高
行政官员,不是地方监察官员,B项排除;尚书令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C项排除;诸侯王是地方割据
势力,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削弱其势力,D项排除。
【高一历史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