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十一中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兰州市十一中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甘肃省兰州十一中教育集团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23分。
1.古代印章所用的印泥通常是用朱砂和麻油搅拌而成的,在空气中不易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朱砂的性质活泼 B. 麻油属于纯净物 C. 印泥属于混合物 D. 印泥可裸置存放
1分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试剂 B. 闻试剂气味
C. 取用粉末状试剂 D. 滴加液体试剂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可用作燃料 B. 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铜丝可用作导线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霓虹灯
B.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中也可能含有氧气
C. 鱼儿在水中能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D. 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6.做化学实验时,要求规范、节约、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符合要求的是( )
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B. 刚加热过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C. 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应先检查气密性再装入试剂
D. 用量筒量取液体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检验氧气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向热水中滴加滴红墨水
除去污水中难溶性杂质 向污水中加絮凝剂
区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观察气体的颜色
A. B. C. D.
8.下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 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 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 D.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9.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楠木制舟 B. 轧蔗取浆 C. 沙里淘金 D. 烧石成灰
10.读史使人明智,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B. 闵恩泽院士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
C. 拉瓦锡是第一个定量测定空气成分的化学家
D. 道尔顿提出分子学说
11.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 温度高低 B. 氧气含量 C. 食物多少 D. 食物种类
12.下图是小明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等物质性质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胶头滴管,是试管夹
B. 操作中有错误的是步骤一和步骤三
C. 步骤二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出现
D. 滴加硫酸铜溶液时把伸入试管,以防止液体溅到试管外壁
13.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指的是( )
A.
B.
C.
D.
14.小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放平后,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则她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
A. 等于 B. 小于 C. 大于 D. 无法确定
15.年月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以“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为主题。宣传海报突出东方美学,以象征生机与活力的青绿色系融合水墨背景而成,明月近旁是“嫦娥六号”探测器的身影,展示中国探月工程的丰硕成果,圆月与发射升空的长征火箭组成数字“”,喻意今年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下列有关航天的课题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 “嫦娥六号”探测器运行轨道的计算
B. 发射系列飞船的火箭所需新型燃料的研制与生产
C. “嫦娥六号”上升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的交会对接
D.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
16.某跨学科实践活动小组组装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并用其检测了年月日某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B. 本小组在进行活动时,缺少对这一空气污染物的检测
C. 当日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D. 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17.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B. 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
C. 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18.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指导着农耕和生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雨水:早春时节,细雨蒙蒙。降雨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 清明:百花齐放,香味扑鼻。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大暑:夏季炎热,自行车轮胎被太阳晒爆是因为气体分子变大
D. 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露水凝结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
19.如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黑球和白球分别表示相中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20.下列图象符合其描述情况的是( )
A. 中表示: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B. 中表示:,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溶液,并向试管中放入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 中表示:制取氧气时,试管中剩余的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的变化情况
D. 中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21.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 混合物 化学变化 化合反应
A. B. C. D.
2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观念:稀有气体能做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 科学思维: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 科学探究与实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可初步判断石蜡的硬度和密度
D. 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不能直接倒入水池,防止污染水源
23.构建模型是学习化学理论的重要手段。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 空气成分模型 B. 地壳中元素含量
C. 反应类型关系 D. 原子结构模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24.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如图所示。
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为 ______。
图示中有氧气参与反应的是 ______。
火箭使用液氧和液氢做助推剂,利用了氧气 ______的化学性质。
25.规范使用实验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科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中可于移取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______填仪器名称。
乙图的实验操作中,加热液体时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应由试管 ______选填“底部”“中部”或“口部”套入和取下。
丙图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不宜过快的原因是 ______选填字母。
A.防止倾倒过快而使液体洒出
B.容易控制液体的加入量
C.防止试管破裂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6.取适量的暗紫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塞好带有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在铁架台上固定好试管,然后加热,并用排水法收集到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取少量黄色粉末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粉末在气体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写出气体的化学式 ______。
写出利用固体制取气体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27.人类自原始社会起便依水草而居,水是生存之基。化学根植于生活,持续探索水的净化技术,以更优地服务于人类应用。
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
A.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C.水龙头漏水及时维修
D.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
我国饮用水经历了从天然水自来水桶装水直饮水的变迁。
天然的井水清冽可口,井水属于 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自来水是我们目前常见的家庭用水
下图是自来水净化过程的流程图,请写出一种常见的絮凝剂 ______。
自来水厂在多个环节要对水质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浊度、______写一种等。
桶装水一般是以活性炭为介质,经过树脂软化等处理而成的净化水。树脂软化的原理如图,已知交换过程中离子电荷总数不变,则个能交换出 ______个。
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所示。其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 ______。
小组同学设计的简易净水器如下图所示。
从净水效果考虑,小卵石和石英砂在该净水器中的位置 ______填“能”或“不能”颠倒。
对该简易净水器评价合理的是 ______填字母。
A.能除去所有杂质
B.制作材料廉价易得
C.制作简单
水的净化本质是将混合物中各成分分离,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是分析混合物成分比较物质性质差异明确分离方法。下列分离方法主要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粒子大小不同的是 ______填字母。
A.用筛子分离沙子和小石子
B.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C.从自来水中提取蒸馏水
D.从实验室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回收所得剩余物中的二氧化锰
2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利用空气制取氮气和氧气的流程如图所示:
经过步骤处理后的空气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中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步骤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氮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填标号。
A.
B.
C.
很多物质都能与氧气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_选序号。
金属锈蚀 水分蒸发 食物腐烂变质 呼吸作用
五、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9.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二氧化硫为无色透明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有毒。液态二氧化硫比较稳定,不活泼;气态二氧化硫加热到不分解,不燃烧。二氧化硫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行业。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
写出一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______ 。
气态二氧化硫加热到不分解,不燃烧。这属于二氧化硫的 ______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用途有 ______ 写一条。
某地禁止燃烧煤的原因是 ______ 写一条。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3分。
3分30.实验室里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制取气体橡皮塞、导气管及试剂略去。
制取一瓶,若使用双孔橡皮塞,需选用的仪器有______填字母。
用高锰酸钾制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若用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______填“”或“”口进入。
10分3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和现象。
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下列选项中,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______。填字母序号
A.红磷的用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点燃红磷前应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
小明认为可以用木炭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他同学们认为不可以,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与试管相连的电源是 ______填“正”或“负”极,水通电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水曾经被看作是一种“元素”,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蒸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32.化学科学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有关性质。如图所示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请回答:
实验一:木炭在图中燃烧更剧烈,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有关,请写出符号表达式______。
实验二:图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的目的是______;铁丝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写出图硫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8分3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高锰酸钾样品在装置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若用装置收集氧气,气体进入口是______填“”或“”。
若用装置收集氧气,收集的最佳时间是______。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可选择______填字母编号作为发生装置。
七、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4.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甲同学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设计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的快慢。
试管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如图中表示试管中双氧水浓度的,其中的值应为______。
可通过观察气泡产生快慢,判断两者的催化效果。
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若从左侧导管进入,则测量体积的装置应选择如图、、中的______填编号。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体积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过氧化氢分解得越快。
丙同学认为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因素可能还有温度、催化剂种类或颗粒大小等。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因素设计实验方案:______。
35.小林探究分解生成氧气速率的影响因素,借助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了三次实验,三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表所示:
实验 实验 实验
的质量克
的的体积毫升
水浴温度
产生氧气的时间
此实验探究______。
继续实验,发现过氧化氢浓度对该反应速率有影响。进行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需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是______填标号。
A.催化剂的种类
B.催化剂的质量
C.水浴温度
D.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在三次实验中,通过定量测定______来比较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实验结束后若要证明是催化剂,还必须证明它在反应前后______和______不变。
小金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他在等体积的三个锥形瓶中加入的溶液,分别加入、、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氧气体积和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观察该图回答问题:
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不论使用哪种催化剂,最终获得的氧气的量相同,原因是______。
36.为探究微粒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小明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一: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并滴入滴酚酞试液;往烧杯中加入浓氨水;用一个烧杯将、罩在一起如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中溶液变色.
该实验研究微粒______的性质.
根据实验一的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实验二:如图先往甲、乙装置烧杯中分别装入、蒸馏水,再进行实验操作同实验一实验时,发现往甲装置烧杯中溶液颜色改变的时间比乙装置的时间长.
该实验研究______对微粒运动快慢的影响.
根据实验二的现象,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植物光合作用;
燃烧、呼吸;
具有助燃性能供给呼吸。
25.胶头滴管;
底部;

26.;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27.;
混合物;
明矾答案不唯一;
答案不唯一;

色素和异味;
不能;


28.混合物;物理;
沸点;
不活泼;


29.无色透明气体 化学 做防腐剂 防止空气污染
30.
、、或、、、;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1.;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负;水氢气氧气;。
32.氧气浓度;;
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化合反应
33.长颈漏斗;;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或
34.过氧化氢水氧气;。
;双氧水的浓度越大。
分别在试管、中加入溶液,将试管放入盛有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将试管放入盛有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若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不一样,则温度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
35.温度对过氧化氢反应速率的影响。

产生氧气所需时间。
质量;化学性质。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36.在不停的运动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成红色 温度 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