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上化学第二次学情调研(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花香四溢 C. 风吹叶落 D. 食物腐败2.江海大地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下列做法有利于构建人水和谐生态的是( )A. 直接向河流中排放生活废水 B. 及时清理河道垃圾C. 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业用水 D. 过度繁殖水生植物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A. 液氮、澄清石灰水 B. 水银、海水 C. 二氧化碳、氯化钠 D. 氢气、水蒸气5.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 Mg—镁 B. 2Na—2个钠元素 C. 3Fe2+—3个铁离子 D. 4N2—4个氮原子6.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中,错误的是( )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红磷的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论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④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⑤一定要等装置冷却才松开止水夹A. ④⑤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7.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无色酚酞溶液区分氨水和蒸馏水 B.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氮气和氧气C. 用加热蒸干的方法区分食盐水和蒸馏水 D. 通过观察颜色区分碱式碳酸铜和木炭粉8.右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10.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探究氧气的性质,将透明的敞口实验盒中间用隔板插入细沙分成两部分,将O2倒入倾倒室,一段时间后提起中间隔板,得到倾倒室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20%B.MN段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C.透明的实验盒内壁可能会出现水雾D.125-150s内,氧气浓度几乎不再变化,说明蜡烛已经熄灭二、填空与简答题(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11. (5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过氧化氢是一种氧化物,每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中含有两个氢原子(2H)和两个氧原子______。(2)过氧化氢可任意比例与水混溶,溶于水时会电离出少量氢离子______。(3)某同学在观看打铁花表演后,联想到化学课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两者原理相似,都是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12. (5分)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A. 钠属于金属元素B. 钠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1C. 钠原子的质量为22.99g(2)物质的构成关系如图2,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符合②的物质有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3)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右图所示。①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____元素组成的,但由于结构不同导致了性质的差异。②其中能导电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13. (12分)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组成的角度分析:水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2)从微观角度分析:图1中可以表示构成水的微观粒子的是________(填字母)。(3)从变化的角度分析:水通电可发生分解反应(如图2),与玻璃管b相连接的是电源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电解一定量的水,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填化学式),当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5 mL 时,理论上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____mL,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 。(4)从资源角度分析: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图3是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将浑浊的黄河水净化的实验流程。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②该小组利用图4所示自制净水器进行操作b,物质X可用来除色素和异味,则物质X的名称为 。(5)矿泉水中的含量要求如图5所示,其中碘属于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缺碘易得___(填字母)。 A. 甲状腺疾病 B. 骨质疏松 C. 贫血病三、实验探究题(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14. (10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Ⅰ. 实验室制取氧气(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用D装置收集氧气,观察到导管口_________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进行收集。反应结束,为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而使试管炸裂,正确的操作是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填化学符号);要获得平稳的气流,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3)用E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已集满。Ⅱ. 工业制取氧气方法1:分离液态空气法将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蒸气的空气进行下列操作:(4)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________(填“高”或“低”)。方法2:膜分离技术法(5)利用高分子富氧膜让空气中的氧分子优先通过的特性,从而收集高浓度的氧气。膜的渗透孔径只有几纳米,细菌和病毒不能通过。由此判断:氧分子的直径___(填“大于”或“小于”)细菌的直径。15. (8分)小明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妈妈刚刚切好的土豆丝上,发现土豆丝上立即冒气泡,这种现象激发了小明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明的探究。(1)请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猜想】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设计并完成表中所示的探究实验:(2)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表中未填完的空格。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① 。 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水和土豆丝不能放出氧气。实验三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② 土豆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3)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反思】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全证明猜想是正确的:(4)补充实验1:在实验三前后,各对土豆丝进行一次称量,目的是证明反应前后土豆丝的 ①没变。补充实验2:倾倒掉实验三反应后的液体,向试管中余下的土豆丝中重新加入 ② ,又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土豆丝的 ③ 没变。【结论】通过上述同学所做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土豆丝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