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满分30分)
1.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反映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 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B. 山顶洞人佩戴的兽牙饰品
C.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D.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
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3.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 炎帝、黄帝 B. 尧、舜 C. 禹 D. 蚩尤
4. 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称为(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5.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者是( )
A. 尧 B. 舜 C. 禹 D. 启
6.春秋时期,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地位下降的主要表现是( )
A. 失去对诸侯的控制 B. 灭亡商朝建立新政权
C. 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D. 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7. 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8. 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诸侯是( )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9.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规模更大、更频繁,其中发生在秦赵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10.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哪次改革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
A. 李悝变法 B. 吴起变法 C. 商鞅变法 D. 管仲改革
11. 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秦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
A. 确立县制 B. 奖励军功 C. 奖励耕织 D.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12.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的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13.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庄子
14.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 “无为而治” B. “仁” C. “法治” D. “兼爱”
15. 战国时期,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满分40分)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1)材料一反映了原始社会早期的什么现象?(4分)
(2)材料二的发现说明了北京人掌握了什么技能?这一技能的掌握有何重要意义?(6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三字经》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制度?“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于哪一朝代?(4分)
(2)材料二中“禹传子”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历史意义?(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夏朝的建立有何历史地位?(2分)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距今约700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姆渡人,使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
材料二:距今约6000年,黄河中游地区的半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会制作彩陶。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4分)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样式为何不同?这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3)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我国原始农业的哪些特点?(2分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周天子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诸侯应向周天子履行的义务及不履行义务的后果。(4分)
(3)这一制度的实行对西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D 3. A 4. B 5. C 6. A 7. C 8. B 9. D 10. C 11. C 12. C 13. B 14. B 15. D
二、材料分析题
1. (1)原始社会早期,人口稀少,禽兽众多,人类生存环境恶劣。
(2)技能:使用火并保存火种。意义:火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 (1)制度:禅让制。朝代:夏朝。(4分)
(2)变化: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意义:标志着“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是社会发展的重大进步。(4分)
(3)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分)
3. (1)河姆渡人:水稻;半坡人:粟。(4分)
(2)原因:自然环境不同(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潮湿多雨,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反映:原始居民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和生活;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4分)
(3)以种植农作物为主;使用磨制石器;过定居生活;出现原始手工业(如制陶)。(2分,答出一点即可)
4. (1)制度: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4分)
(2)义务:定期朝觐、向天子述职、进献贡赋、服从周王调兵。后果:贬爵、削地、派兵讨伐。(4分)
(3)确立了周朝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2分,答出一点即可)初二历史月考答题卡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共30分)
题号 选项 题号 选项 题号 选项 题号 选项 题号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满分40分)
16(1)材料一反映了原始社会早期的什么现象?(4分)
(2)材料二的发现说明了北京人掌握了什么技能?这一技能的掌握有何重要意义?(6分)
17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制度?“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于哪一朝代?(4分)
材料二中“禹传子”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历史意义?(4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夏朝的建立有何历史地位?(2分)
18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4分)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样式为何不同?这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我国原始农业的哪些特点?(2分
19(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周天子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诸侯应向周天子履行的义务及不履行义务的后果。(4分)
(3)这一制度的实行对西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初四历史共6页,第3页 初四老师共6页,第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