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一 1-2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5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由此推断当地( )
①已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②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③形成脑力体力劳动分工
④坚持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考古遗物来分析,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当时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他们要随时提防猛兽的袭击。所以,他们少则十几个人、多则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 )
①人们只有通过共同劳动才能解决生存问题
②部落联盟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最基本单位
③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但生产力低下
④在生产生活中人们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2025年4月24日,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泊所遗址是商周至汉晋时期云南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是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出土有“滇国相印”封泥、“益州太守章”封泥、简牍等重要遗物。河泊所遗址的发掘成果实证了西南边疆自古以来的国家认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叙事的重要范例。关于该遗址反映的社会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
①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
②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③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存在着阶级之间的对立,劳动人民深受压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封建制生产方式下,直接生产者一般拥有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并领租或分租地主一小块土地,在缴纳地租等后建立自己的经济。这是它和奴隶制生产方式最大的区别和优于它的地方。可见,相比奴隶制,封建制生产关系之所以能促进生产发展,原因在于( )
①农民有了自己的劳动工具,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
③农民领租地主的小块土地,不得不超负荷劳作
④农民能留下一部分劳动成果,有了生产积极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这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山中寡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 )
①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背负着沉重的苛捐杂税
②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疯狂剥削农民
③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并没有带来社会的进步
④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劳动成果完全归地主占有和支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高工资高福利政策,工人生活状况有明显变化。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增长,劳动群众购买力有所提高,电视机、电冰箱、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基本上已经普及。工人居住条件有明显好转,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下列对上述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使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更加隐蔽
②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③可以缓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
④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2025年1月,意大利全国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的罢工。此次罢工的出现是因为各领域从业者对增长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和增加福利的要求迟迟得不到满足,是民众对政府新财年预算法案和长期财政政策的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据此,某班同学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当代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已转化为劳动者与政府的矛盾
②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出现大罢工的根源
③阶级斗争才是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唯一正确途径
④资本家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可能对工人作出短暂妥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的消费能力一方面受工资规律的限制,另一方面受以下事实的限制,就是他们只有在他们能够为资本家阶级带来利润的时候才能被雇佣。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来源
②雇佣工人失去了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
③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
④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之间,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恩格斯将它表述为:“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 )
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直接原因 ②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对一位马列学院的学员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毛泽东强调多读《共产党宣言》,因为它( )
①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经典著作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③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④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1824年,一位欧洲思想家自费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这位思想家的行为( )
①对理想社会进行了新的探索 ②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④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④④
12.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上有着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他们主张建立一个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然而他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终究只是空想,这是因为他们( )
①没有看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②没有把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付诸实践
③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④不相信无产阶级能自己解放自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段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这两个科学理论分别对应的是( )
A. 唯物史观与劳动价值论 B. 剩余价值学说与唯心史观
C.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D.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14.1880年,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是恩格斯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基本经验的概括。他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关系相适应的。恩格斯的论述意在告诉我们( )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②科学理论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③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
④社会变革需要正确分析阶级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他们周密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③对古典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继承
④无产阶级政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意义和内在弊病,阐释了人类文明进入共产主义新文明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闪烁着真理的光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可见,《共产党宣言》( )
①其诞生使科学社会主义有了理论基石
②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奋斗
③论证了社会主义胜利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7.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1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新纪元》一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下列对十月革命认识正确的是( )
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把资本主义比作“一个四只脚的马”,其实力被不断削弱,“十月革命,砍掉了资本主义一只脚;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法西斯资本主义打倒了,法国内部最坏的东西垮台了,许多小皇帝也垮台了,小国家起了变化,都进步了,这又砍掉了资本主义一只脚”,剩下的资本主义比过去“更削弱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砍脚推动社会主义由空想朝着实践转变
②又一次砍脚包含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
③两次砍脚印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④两次砍脚促成中华民族实现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也有坎坷曲折。在其发展进程中,人们通常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关于这三次飞跃表述正确的是( )
①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②巴黎公社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③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
④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新境界,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关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说法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表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遭受严重挫折的形势彻底扭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微微巨轮。”由此可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②从事开天辟地伟业,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让中国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历史的足迹因砥砺奋进而更加坚实,发展的丰碑因赓续奋斗而愈加巍峨。“赶考”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我们永不懈怠的行动指南。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赶考之路上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
②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
③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因为( )
①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
②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向我们党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73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人民及海内外华人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社会革命
③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④为实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一成就,被称为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④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 某班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恰当的是( )
A.甲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一化三改”
B.乙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的国际环境
C.丙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丁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27.1953至1957年“一五”计划的五年间,人民群众满怀对工业化的憧憬,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汽车、拖拉机、飞机、手表、电视机……一件件工业品从无到有被制造出来。五年间,新中国取得的工业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广大人民扬眉吐气,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赖,对新中国充满自豪。出现这一伟大历史局面的政治原因在于( )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②阶级矛盾退出历史舞台使新中国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政治保证
④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发展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时,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所说,这次大会应当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决定党在当前时期的基本政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②会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一化三改”
③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会议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④大会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火地岛上的居民将受赠的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每一个人。
材料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材料三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材料四 经过75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
(1)请分析上述四段材料分别描述的是什么社会形态 (4分)
(2)请简要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指的社会形态中生产关系有何特点 (6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在空想的原野上星火传承了300多年。到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的自身缺陷更加凸显。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先驱们的宝贵思想材料,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基础上,有了两大发现,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这是人类思想史和人类解放史上的一次壮丽日出。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的。(8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抚今追昔,继往开来。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七十多年的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4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4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