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溪西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溪西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道法阶段检测试卷
(考试范围为1.1-3.2,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两句话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养成亲社会行为 B.关心国家的发展 C.享受独居的生活 D.多读书、读好书
2.网络时代,“5G儿童”爱上了玩“梗”,甚至在作业上也出现了许多“梗”,如“芭比Q了”、“肥宅快乐水”、“智商税”等等。对此,你认为( )
①“玩梗”是一种网络创新,要全面肯定 ②政府部门应当禁止网络流行文化的传播
③应引导孩子加强经典阅读,培养“雅言” ④作为网络参与者,应合理使用网络流行文化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3.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同时也存在潜在风险。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有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人工智能技术可生成虚假照片、视频等,助长网络欺诈等不法行为。对此,我们应( )
①亲近社会,远离人工智能 ②依法自律,维护网络安全
③顺其自然,推动网络进步 ④理性辨析,提高媒介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积极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先后制定了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五部专门法律,通过编纂民法典、制定刑法修正案,对网络新业态下的保护民事权利、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等作出专门规定。这有利于( )
①更好地净化网民上网环境 ②确保人人都合理利用网络
③杜绝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生 ④推动网络业态法治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亲社会,了解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小张主动为山区小学生捐赠课外书籍 ②小华在家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还常常帮忙做家务
③小亮参加“保护黄河”的社会公益活动 ④同桌五一假期作业没有完成,小静把答案给她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6.在某部动画电影中有这样的情节:哪吒拜太乙真人为师,跟随他学习仙法道术。太乙真人不仅传授哪吒法术技巧,还教导他为人处世的道理。由此可看出哪吒与太乙真人之间的关系属于(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亲子关系
7.周末,老师组织同学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描绘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以下不能体现社会生活画卷丰富性的是( )
A.小乐:集市有各类特色农产品售卖B.小悠:我们社区举办了亲子运动会
C.小阳:我自己在家刷了一天短视频D.小琪:广场街头艺人的表演很精彩
8.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这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 )
①社会由个体组成,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②社会为个人提供物质条件和精神滋养
③个人的成长完全依赖社会资源④人是社会的人,但是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启示我们中学生要( )
①主动融入社会生活,树立积极生活态度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以获得荣誉为目标
③努力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课堂中成长④重视生活经验积累,实践比理论更重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对“社会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化就是长大成人B.社会化是学习社会知识、技能、规范的过程
C.社会化只发生在学校D.社会化不需要与他人互动
11.在家庭中,我们是子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店,我们是顾客。这说明( )
A.人的身份是多变的,没有规律 B.人的身份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身份越多,责任越轻 D.社会关系由身份决定
12.202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句话体现的个人与社会关系是( )
①个人发展需要社会支持②社会进步依赖个人和集体奋斗
③个人可以脱离社会生存④社会为个人提供全部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下面是同学们参加研学活动后的感受。
我们参观了当地博物馆,丰富的展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我们参观了当地博物馆,丰富的展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小东 在家里,作为父母的女儿,我关心体贴父母;研学时,作为班长,我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给同学们提供帮助。 ——丽丽 通过行走中轴线的研学活动,我们探索了古建筑结构,领略了建筑美学,让我增长了知识。 ——小岩
同学们的感受表明( )
①人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②通过父母的抚育,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
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④我们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在网络飞速发达的今天,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97.2%。然而,未成年人在享用网络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多重风险。对此,青少年应该( )
①远离网络,避免受到伤害 ②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
③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合法合规利用网络 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应坚决杜绝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近年来,为提升江西政务服务水平,省政府推出了“问政江西”“赣服通”、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一系列政务服务平台,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平台上线以来,江西省政民互动更加频繁,行政效率也大幅提高。这说明网络( )
①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②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扩大民主权利,让人们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④拓宽了民主渠道,让政府更好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5年公安部通报多起“AI换脸诈骗案”,其中市民王先生收到“女儿”的视频求助,称急需资金解冻账户,王先生转账8万元后发现对方为AI生成的虚拟形象。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A.要提高网络信息警惕性,加强自我保护 B.网络诈骗手段隐蔽,普通人无法防范
C.应彻底远离网络社交,避免接触诈骗信息 D.要减少上网时间,做到“信息节食”
17.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这告诉我们( )
①人是社会的人 ②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③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完全靠自己 ④个人是渺小的,需要从社会中获得经济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右图漫画启示我们( )
A.遵守网络规则,弘扬网络正气
B.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的知识
C.网络信息无限,维护网络安全
D.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
19.小林非常喜欢在社交平台发朋友圈,晒作业、晒美食、晒玩具、晒与家人的生活片段……他喜欢被朋友点赞,但同时也泄露了不少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公安部门多次发布信息提醒:上网要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对此,我们( )
①要增强隐私意识,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②可以在网络上肆意宣泄信息,网络是无限的
③网络是法外之地,不用对自己网络言论负责④要正确认识网络,学会避其所短、扬其所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下列名言哲语与启迪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名言哲语 启迪
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主动关心社会, 积极融入社会
②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 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重视书本学习
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获得答案的途径只有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着物质生产活动、社会政治活动、精神生产活动等,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从马车到飞机,从烽火狼烟到智能手机,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从城市到乡村,都在规划建设有品质、有温度、配套设施完备的公共空间。
材料二:进入中学后,在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的关爱下,小强各个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家里,他主动打扫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在学校,他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在超市,他独自购物结账……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身份,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1)社会生活有哪些特征?(3分)
(2)请列举至少3种你曾体验过的了解、感受社会生活的具体方式。(3分)
(3)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要怎么承担自己的责任 (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网络是把双刃剑。互联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网络上充斥着一些不良信息,网络信谣传谣更为普遍。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1)请你说说网络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便利。(4分)
(2)网络可能存在哪些衍生问题?(4分)
(3)青少年如何成为网络生活的主人?(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八年级同学以“走进社会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众说纷纭】活动中,小组同学以“我与社会”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观点:
(1)面对截然不同的观点,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 请说明理由。(10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八年级某班道德与法治老师组织同学们利用假期,研究的主题是:与时代同频,我们的社会生活。
为了完成这项研究作业,同学们利用网络搜集到以下信息:一群孩子正在改变城市的很多细节。因为少先队员的建议,校门口的一座公交站增设了顶棚;因为一项红领巾小提案,一座岛上的检测、观鸟、救助等设施进行改进;因为一群红领巾的劝导,城市的电瓶车乱停乱放问题得到了很大改观……
(2)上述“红领巾”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