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 9 月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1.读图说说以下哪项正确描述了宇宙中的天体系统层次关系?( )A.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宇宙 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C.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宇宙 D.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宇宙2.中国空间站属于不同层级的天体系统,其中包括( )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2022 年 6 月 5 日 10 时 44 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 577 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进入太空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A.可观测宇宙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地月系图 1 为太阳系示意图,图 2 为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揽星九天”图形标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近邻地球轨道内、外两侧轨道上分别运行着( )A.水星和金星 B.金星和火星C.火星和土星 D.土星和海王星5.“揽星九天”图形标识中代表地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⑤微信开机画面是一张真实的照片——“蓝色弹珠”,拍摄于 1972 年 12 月 7 日,当时宇航员在阿波罗 17 号飞船上,拍下了完整的地球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从图中可见,地球的形状是( )A.球体 B.天圆地方 C.圆形 D.天如斗笠,地如覆盘7.下列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诗句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 )A.想象→推断→验证→确证 B.推断→想象→验证→确证C.确证→推断→验证→想象 D.验证→推断→想象→确证9.科学家经过精确测量,得到有关地球的数据(上图),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有( )A.极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体积 B.赤道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C.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 D.平均半径、任意纬线周长和地球体积10.《封神演义》中的“遁地太岁”土行孙奉师命下山助武王伐纣。如果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遁地”能力,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经地心到达地球另一端,距离约为( )A.51 亿千米B.40000 千米 C.12742 千米 D.6371 千米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探索。下图为关于地球形状基本的信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图中 M、N 的数据正确的是( )A.M 为 6357 B.N 为 6371 C.M、N 均为 6371 D.M、N 均为 637812.能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点位于( )A.南回归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南极圈13.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的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要的面料大约是( )A.6371平方千米 B.5.1 亿平方千米 C.4 万平方千米 D.960 万平方千米14.下列描述能够说明地球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太空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③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④成熟苹果从树上落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地球表面温度适宜,主要原因是( )A.太阳的质量和体积适宜 B.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宜C.太阳和地球的距离适宜 D.地球与金星、火星距离适宜16.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原因是( )①存在有液态的水资源 ②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大③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④有适合于呼吸的大气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024 年 6 月 25 日,嫦娥六号凯旋,带回月球背面的“土特产”达 1935.3 克,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的太空往返之旅,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嫦娥六号在月球表面没有发现生命体,其原因可能是( )A.月球距离地球太近 B.月球距离太阳很近C.月球表面没有光照 D.月球上没有液态水18.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回“土特产”,对中国的最主要意义是( )A.证明月球表面有很多土壤 B.揭秘月球起源与演化过程C.展现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 D.改良我国农业生产的土壤2021 年 5 月 15 日,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首次在火星上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迹。19.人类太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 B.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C.有美丽的光环 D.是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读我国某太空探索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上图是我国的( )A.探月工程 B.空间站建设工程C.火星探测工程 D.天眼工程21.该工程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 )A.地月系 B.太阳系 C.可观测宇宙 D.银河系2024 年 6 月 2 日至 3 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探测器顺利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主要得益于我国( )A.资源丰富 B.科技先进 C.人口众多 D.农业发达2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其中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底层,水圈全部,岩石圈上层。下列图示能表示地球表层分布的是( )A. B. C. D.北京时间 2024 年 12 月 17 日,经过 9 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如图为此次出舱活动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此次出舱活动时,中国空间站( )A.飞离了地月系 B.飞离了太阳系 C.飞离了银河系 D.一直在地月系25.为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舱外航天服应具备的功能有( )①供给氧气 ②调节温度 ③防止失重 ④防强辐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下图为某学生利用铁丝和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铁丝弯成的角①的度数应为( )A.23.5° B.30° C.45° D.66.5°27.关于乒乓球上画的闭合线条②,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本初子午线 B.表示最长的纬线C.是一条直线 D.指示南北方向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下列有关地球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仪表面的经纬线在实际地球表面不存在B.地球仪内部地轴是地球实际存在的绕转中心C.地球仪和地球都是扁球体,只是比例不同D.放在桌面上的地球仪,其地轴一端指向天王星29.下列有关图中地球仪表面信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位 B.A、C 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C.甲地的经纬度为(30°N,90°E) D.B 点在 C 点的正北方位30.我国进行深空探测的意义有( )①迅速占领太空 ②认识宇宙环境③推动科技进步 ④开展大规模太空移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综合题(共四题,每题 10 分)3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 10 分)(1)A 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位于 (东或西)半球。(2)A 在 B 点的 方。(3)图中阴影部分①位于 (低、中或高)纬度地区,两阴影部分, (填序号)的实际面积更大。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1)(40°N,40°W)指的是点 。(2)从 A,C 两点分别同时出发,沿所在纬线向正西方向走, 先回到原来的位置。(3)处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点是 。(4) 若有两个人分别从 A、B 两点出发,沿各自所在经线向正北方向走,最终两人 (会或不会)相遇,原因是 。33.在地理课上,老师讲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球的形状,小明同学提出了两个问题。(每空2分,共10分)问题一:为什么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差不多大 问题二:为什么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就能地球是一个球体 老师针对小明同学的问题,先是给予了肯定和表扬,接着现场带领同学们做了两个简单的观察、对比实验。材料 月球的半径是 1738 公里,太阳的半径是 696300 公里.(1)在实验一中,小圆片代表 (填“太阳”或“月球”),要想从纸筒里看到的大圆片变小,需要向圆纸筒方向 (填“靠近”或“远离”)。(2) 在实验二中,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 (填“铅笔头”或“铅笔尾”)会先慢慢看不见。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3) 通过实验二的对比分析:和铅笔在 (填“篮球”或“木板”)上运动的原理一样,能解释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就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原因。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其表面与地球表面不同,它不仅毫无绿色植被,也没有氧气,没有海洋,昼夜温差近 300℃。由于缺少大气层的保护,经常遭受陨石的猛烈撞击,表面坑坑洼洼。2024年 6 月 2 日至 3 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还搭载了多国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下图示意地月系统和太阳系八大行星(非真实比例)。(1)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等构成了图中显示的 (太阳系/银河系),其中唯一能自己发光的恒星是 。(2)2024 年,我国的航天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列举一例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3)中国空间站现已进人应用与发展阶段,在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开展( )①深海海底探测②空间材料测试③航天医学实验④微重力物理实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珍爱地球、保护环境,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