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件(共4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件(共4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你知道以人名来命名的树吗?
在兰考县就有这么一棵树,“焦桐”。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树苗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作“焦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焦裕禄的故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梳理焦裕禄事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归纳“焦裕禄精神”的核心内涵。
学习通讯作品如何将感性抒发和理性表达完美结合。
挖掘本地英雄故事,争做新时代“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者。
教学目标:
一、知人论世,初入文本
作者简介
穆青,1921年出生于河南周口,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当代新闻记者。
冯健,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1949年后,历任新华通讯社开封分社、江西分社记者、新华社中南总分社、湖北分社记者、编委。
周原,新华社高级记者,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
写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央对我国国民经济作一次重大的区域性布局调整,毛泽东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此时,全国上下需要树立“硬骨头”精神,树立能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带领群众前进的好干部形象。
穆青等人根据时代要求,深入采访,及时抓住了焦裕禄这个典型,歌颂在困难时期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精神”的推出,展现了时代精神风貌。
“兰考三害”
风沙
内涝
盐碱
风沙:年均沙尘暴29次,最大风速 12级
内涝:全县110万亩耕地中60 万亩易涝
盐碱:pH 值最高达9.5,寸草不生
绿浪翻涌换新颜
新闻
狭义——消息
通讯
1人物通讯
广义
消息
报告文学
2事件通讯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
文体知识
通讯的特点:①严格的真实性;②报道的客观性;③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④描写的形象性;⑤较浓的议论色彩。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与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简单地说,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
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
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以事写人”和“以言见人”是人物通讯常用的写作手法。
人物通讯
常见的写法有:
(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
(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将人物放于典型的环境、事件中。
①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焦裕禄、孔繁森、雷锋等;
②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著名科学家、运动员、演员等;
③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某种人生价值,或为人民做出重要贡献的普通人。
④还有一些通讯人物是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
对象
人物通讯
传记式
能够较完整地概述人物一生的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
人物通讯的分类
群像式
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解题《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县委书记”是焦裕禄的身份;
“榜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写作目的;
“焦裕禄”是这篇通讯的写作对象。
由题目可知,本文是通过介绍焦裕禄的事迹,赞扬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的共产党人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小标题以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进行分类,整体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安排。
思考: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顺序。
三、深入研读,仔细品味
合作探究
1.完成学案表格。
2.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了焦裕禄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分析。
3.这篇通讯运用小标题的形式组织全文,有何作用?
4.这篇新闻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5.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属于新闻体裁,一篇是新闻消息,一篇是新闻通讯。对比总结新闻消息与新闻通讯的不同点。
层次 小标题 典型事迹
精神品格
引子
1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2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亲自调查兰考的自然情况
科学求实、脚踏实地
严于律己、 心系群众
严重灾害面前镇定布置工作
风雪天访寒问暖(许楼访问)
艰苦奋斗
身先士卒
心系群众
亲民爱民
赴兰考任职,下乡
迎难而上
勇挑重担
积极乐观
“受命于危难之间”
正面塑形:“兰考是灾区......革命者在困难面前要逞英雄。”
正面塑形:“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
正面塑形:“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帮助群众。”
个性语言
分层 小标题 典型事迹 个性语言 精神品格
3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4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5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关心他人身体状况,自己却忍着病痛坚持工作
无私奉献
亲民爱民
坚忍顽强
公而忘私
病重时,时刻关心兰考工作情况,希望死后葬在沙丘之上。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肉体虽死
精神永存)
兰考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百姓深深的爱戴
心系民生
勤政为民
正面塑形:“病是个欺软怕硬....”“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谈你们的情况吧......”
正面塑形:“你回去对县委同志说......”“活着我没有......”
侧面衬形:“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
教师总结:
个人层面:迎难而上(与病魔斗争)
工作层面:科学求实(实地调研)、艰苦奋斗(工具简陋仍治沙)
民生层面:亲民爱民(风雪天送棉衣)


(1)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
本篇通讯记录时间:
焦裕禄到兰考上任的1962年冬天——焦裕禄去世一年左右的1965年
本篇通讯记录空间:
覆盖兰考全县90多万亩地、120多个大队,还有焦裕禄入住的医院。
作者选择‘泡桐治沙’‘风雪访贫’等日常事例而非宏大叙事,紧紧围绕“焦裕禄精神”精心挑选典型而具体的材料。
手法明确:
(2)以言写人
焦裕禄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深刻的道理说教,每一句话都明白、简单,能让百姓听懂、感动。如:那句“我是您的儿子”温暖了那对无依无靠的老人的心,他成为党员干部所追求的人民公仆的楷模。那句“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感人肺腑,把人物的精神实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运用人物日常语言,质朴亲切、个性化、感染力强。既忠实于新闻原貌,又贴近基层百姓。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而鲜活。
(3)生动的细节描写
对于焦裕禄身患严重肝病仍坚持工作的场景,文中“踩”“顶”
“揣”“按”一系列动词将焦裕禄忍痛工作的细节描绘出来,突出了焦裕禄忘我工作的人民公仆形象。
再如:“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该句抓住“发呆”的神态,揭示了焦裕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襟怀。
(4)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焦裕禄形象
焦裕禄在兰考县面临了三个方面的斗争:一是与严重的自然灾害内涝、风沙、盐碱进行斗争;二是同干部中存在的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的错误思想进行斗争;三是同自己的病痛进行斗争。文章就是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显示出焦裕禄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性格。
(5)从侧面着手
环境烘托
无论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还是片片内涝的洼窝,兰考县严重的灾荒景象,展现出兰考大地遭受灾荒的苦难景象,更显示出焦裕禄身上的责任之重大。烘托出决心改造这里的焦裕禄迎难而上,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
齐腰深的洪水和铺天盖地的风雨,烘托出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品质。
(5)从侧面着手
他人评价
在引言部分,“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通过别人的评价,表现了焦裕禄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
在第一节中,通过对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的“吃惊”“非常感动”的描写,表现了焦裕禄重视调研、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
在文章最后一节,通过老百姓的回忆、评价,表现了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文章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焦裕禄这光辉伟大的形象的?
多角度
多层次
刻画人物
人物品质美
(1)有的小标题选取的是焦裕禄生命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话语,这对于彰显其伟大品格具有重要作用。
(2)运用小标题,能够标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使文章显得清晰明了,既避免了长篇文章给人的冗长感,又可让版面增加立体感。
3.这篇通讯运用小标题的形式组织全文,有何作用?
4.这篇新闻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①善于从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焦裕禄在兰考县面临了三个方面的斗争:一是与严重的自然灾害内涝、风沙、盐碱进行斗争;二是同干部中存在的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的错误思想进行斗争;三是同自己的病痛进行斗争。文章就是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显示出焦裕禄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性格。
②选材精当,重点突出。焦裕禄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本文时间跨度大,所叙事情多。作者紧扣“榜样”这一“红线”,选择最能体现这一主旨的事情详写,其他方面的事情略写甚至不写。整篇文章始终围绕和贯串“塑造焦裕禄典型形象,赞扬焦裕禄公仆精神”这一主旨来选择事例,使文章重点突出。
5.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属于新闻体裁,一篇是新闻消息,一篇是新闻通讯。对比总结新闻消息与新闻通讯的不同点。
新闻 题材 结构 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 内容 时效
消息 选材 相对广泛
通讯 要求 意义深刻
格式严谨
灵活多样
记叙为主
综合多样
简洁明了
生动形象
简要概括
细致全面
时效性强
时效性弱
习近平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
习近平书记曾多次考查兰考,专程拜谒焦陵。2009年,在全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他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总结焦裕禄精神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且介亭杂文》
三·思考探究深挖主题(人物通讯的时代意义)
1.焦裕禄精神的现实价值
树立典型,发挥焦裕禄式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精神所承载的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应有的精神和品质,使得焦裕禄同志不仅成了县委书记的榜样,更成了全党的榜样。同时,这种榜样的力量也会在普通群众间,起到振奋人心,熏陶教化的作用。提高全民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习近平同志曾深情地回忆:“我当时正上初一,政治课张老师念了这篇通讯,几次都泣不成声……”他说:“这节课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24年后的1990年,3位老记者再回兰考,倾情写下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夜读长文,感慨万干,填词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发表在《福州晚报》上。
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一九九〇·七·十五
焦裕禄精神感动着中华儿女,更在中国大地上永远地传承着!
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
一生学农、爱农、为农,全心全意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
卢永根
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张桂梅
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一辈子奉献给了革命老区,奉献给了花萼山,被当地人称颂为“花萼愚公”。
周永开
文本鉴赏——人物形象探究
习近平这样评价焦裕禄同志的精神: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三.思考探究 深挖主题(人物通讯的时代意义)
3.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向焦裕禄学习?
教师总结:
感性元素(事例) 理性框架(逻辑)
细节:如藤椅顶肝的 “压痕” 描写 时间线:1962 年冬到 1964年5月的治沙历程
语言:如“我死后要看着你们治沙” 小标题逻辑:调研→实践→牺牲→传承
环境:如暴雨中蹚水查内涝场景 数据支撑:抗“三害”成果
写作特色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
1
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2
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全文的主线是记叙焦裕禄同志从到达兰考后忘我工作,带领群众治理土地的感人事迹,同时夹杂着描写、议论,将焦裕禄同志的精神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3
运用大量生动具体的例子,生动表明焦裕禄的可贵品质。
在全文的描写中,每一节都举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例子,表现出焦裕禄可贵的品质。
四、总结全文,概括主旨
通过记录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的事迹,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同时,也点出了这种精神的价值及其影响。
总结主旨
五、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拓展阅读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一九九○·七·十五
【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是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于1990年7月15日所作的一首词,最先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上阕追思,以记叙为主,写焦裕禄的功绩,百姓对他的爱戴、缅怀,作者对他的评价。下阕明志,以抒情为主,写焦裕禄精神对作者的影响,表达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恩泽万众的理想和宏愿。全词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表现了作者亲民爱民,与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为命的高尚情操,以及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河南兰考县,有感于焦裕禄为人民服务之精神,重诵此词,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深入研讨 现实意义
思考: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强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结合文章思考,焦裕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又有什么现实意义?
通过对焦裕禄同志的事迹、话语和评论性语言的学习分析,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位伟大的共产党员身上所体现出的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探求真理的求实作风、知难而进的无畏品质、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的崇高品德,这些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要树立典型,发挥焦裕禄式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焦裕禄精神所承载的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和品质,使得焦裕禄同志不仅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更是全体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精神所承载的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应有的精神和品质,使得焦裕禄同志不仅成了县委书记的榜样,更成了全党的榜样。同时,这种榜样的力量也会在普通群众间,起到振奋人心,熏陶教化的作用。提高全民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拓展阅读,作文积累
【作文选段一】
好的故事,是连接未来的桥梁,传承使命于世代之间。/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带领干部群众治理“三害”,兰考人至今“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谷文昌怀揣“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信仰,带领东山干部群众把人间荒岛变成海上绿洲,“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东山百姓至今的传统。/他们胸怀家国,以自己的行动,讲好了一个个忧国忧民的动人故事,其磅礴力量,激励着中华儿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作文选段二】
浩浩百年,光辉岁月,今日历史的隆隆回声仍回荡在耳边,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往往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它可以唤醒冻土下的种子,可以复苏枯死的树木,可以震撼一个沉睡的灵魂。面对百年复兴大任,站立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吾辈青年应先聆听、学习好的故事,汲取力量,进而成为传播故事、传递故事中的力量,化极微于无穷,书写时代华章。焦裕禄被称为“人民的公仆”。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忍住身体的病痛,带领人民开展治沙工作,甚至废寝忘食,奋战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临终前他还牵挂着那片土地和那里的人民。/好的故事是催人泪下的,也让我们在感动中读懂焦裕禄精神。纵使岁月逝去,但焦裕禄的精神依旧挺立着,成为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