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你知道,这些都与谁有关吗?
文艺全能状元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
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
“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
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作者的人生境遇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因遭遇“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佑元年,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
苏轼的人生地图
创作背景
北宋
元丰五年
“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解题
词牌名
题目:怀古诗
总结:这首词是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怀古有感而作。
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包含哪些信息?
赤壁点明了地点
“怀”是感怀
“古”是历史。
念奴娇·赤壁怀古
“怀古”
临古地
忆古人
思古事
“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目的
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
解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 qiáng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反复诵读,理解词意,思考:
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这首词写上片、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
描绘赤壁雄奇壮阔之景。
下片:
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人生感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立于赤壁,由眼前的大江,想到什么?
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
(具象、有形)
(抽象、无形)
联想
大江
千古风流人物
意境开阔,气象恢弘
“淘尽”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更饱含对时光流逝、人生短促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融入一丝苍凉悲叹。
诗人将眼前之景与历史的风流人物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将全词置于广阔的空间背景,笔力非凡
“淘尽”二字有何妙处?
请重点赏析“淘”字得妙处
答题模式:
①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②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 点出该字的表达效果,营造了……的意境,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淘”是冲刷、冲洗的意思。
②“淘”描绘长江向东流去,波浪冲刷尽千百年来杰出的英雄人物。(波涛滚滚,千古英雄人物都随着江水的奔流而逝去)。
③一个“淘”字,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景与人融合在一起,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的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有人说苏轼之赤壁并非赤壁大战之地。苏轼写错了地方?
蒲圻
黄州 赤壁矶
“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朱日浚
这句点明了什么?
地点:故垒、赤壁
时间:三国
人物:周瑜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①照应上文“风流人物”
②为后面写周瑜埋下伏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此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哪些字最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图景

穿




险怪
高峻
汹涌
猛烈
奔腾
纯白




夸张
拟人
比喻
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
临古地——写眼前之景
上阙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赤壁景物有何特点?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这些环境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磅礴宏伟气势、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面对如此壮阔的大江奇景,词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承上
“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此之江山。
启下
“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
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1、注意:“遥想”两字,作者都想到什么?
合作探究
品读下阕——思考交流
探讨周瑜形象
2、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周瑜?
3、周瑜是什么样的形象?
诗人从哪些方面塑造了周瑜的什么形象?
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志(侧面衬托)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才干出众
羽扇纶巾
从容娴雅 儒将风度
谈笑间
作战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
足智多谋
儒将风范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题
1.正面/直接描写:人物描写——角度(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外貌)、细节描写
2.侧面/间接描写:其他人的描写、环境描写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如何塑造周瑜形象的
①直接描写。如“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从外貌角度写出周瑜的英俊潇洒、从容娴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神态角度写出周瑜作战指挥若定、足智多谋。
②间接描写。“小乔初嫁了”侧面衬托周瑜年少得志。
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词人独独怀念周瑜
周瑜
苏轼
年龄
婚姻
外貌
职务
际遇
34
47
幸福美满
爱妻亡故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怀古伤今
(对比、反衬)
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词人独独怀念周瑜
周瑜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苏轼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借周瑜年少有为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赞颂和敬仰,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之情。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借周瑜的“雄姿英发”反衬自己的“早生华发”,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由周瑜想到自身,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为何如此?
讨论: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词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
人生短暂,而江月永恒,“一尊还酹江月”拿一杯酒,且祭奠江中之月,脱离苦闷,让精神获得自由。
在貌似自我安慰的言辞中,苏轼心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和一种超脱旷达的情怀。
本词的“豪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1、赏豪放之景
2、忆豪放之人
3、抒豪放之情
精神情感的自由 洒脱旷达的情怀
随堂巩固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淘洗干净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情写赤壁的险要地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浪淘尽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随堂巩固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