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知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知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隆昌市知行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初二年级第一次核心素养测试道德与法治答题卡

正确填涂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
证号、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错误涂
选择塑必须使用B铅笔填涂:解答圈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书写,不得用铅

I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19、(1)(4分)》
【)加
道德与法治(选择题48分)考生须用2B铅笔填涂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12分)
1Al IBI ICI ID]
5[Al [BI ICI [D]
9[A1
[BI
IC]
[D]
[BI
ici
6[A]
[BI
10iA1
3[A]
IBI IC]
[D]
7[AJ【BJ
IC]
[D]
11[A]

IBI
IC]
ID]
8[Al
[Bi
ici
[DI
12A1
IBI
ici
[D]
13[A
[BI
D
14IA】IB】
ICI
[D]
15[A]
iB I
iD]
161Al IBI
[D]

二、
非选择题(52分)
17、(12分)
20、(12分)
线
18、(1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隆昌市知行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初二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一次核心素养测试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末,我去家附近的‘智慧便民超市’用手机扫码购买研学用的实验材料,骑共享单
车去城市新开的‘青少年生态公园’观察植物,到市文化中心观看《2025青少年科技成果
展》,去市图书馆借阅‘航天科技’主题书籍,还陪妈妈在社区‘生鲜便民服务点’采购食
材。”这些活动表明()
①人的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养成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④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③
2.某中学正在筹备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真实职业场景。以下是本次活动倡议书
的部分内容:
☆课本上的公式、定理,只有融入真实职场才能焕发活力。体验工程师绘制图纸、跟着厨
师烹饪佳着,你会发现知识从“抽象符号”变成“解决问题的利酯!
☆在奶茶店当收银员,学会高效沟通:在社区做义工,锻炼责任意识。这些课堂外的“硬
核技能”,将成为你未来闯荡社会的“隐形翅膀”!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哪些道理(
①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只有融入社会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②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③未来的职业选择与现在的学习关联不大,应着眼于未来
④做好职业准备要求体验各行各业的艰辛,弘扬敬业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从如下示意图中可以概括出的结论是(
1
父母的照顾
学习教育与
拓展社交圈
职场社交推
与情感交流
同伴交往
接触多元文化
动社会发展
婴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期
成年期
A.复杂的社会关系有利于个人成长
B.个人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元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
D.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4.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
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
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启示我们中学生要(
①主动融入社会生活,树立积极生活态度
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以获得荣誉为目标
③努力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④重视生活经验积累,实践比理论更重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当今“处处相连、物物相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的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正以新理
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
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说明(
①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数字化应用有助于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③数字化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④数字技术是我们获取新知、购买物品、休闲娱乐的主要平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近期网信部门督促网站平台依法依约处置了一批低俗炒作绯闻丑闻八卦的违法违规账号。
网信部门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相关账号通过发布未经核实的“爆料”信息,或转发不实信
息等制造噱头,恶意博取流量,严重破坏网络生态。助力净化网络环境,我们青少年网民应
该(
①提升媒介素养,遵守网络规则
②合理利用网络,恪守网络道德
③制裁网暴行为,共建网络文明
④制定网络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少盐有时候真的会致命”“电吹风用好了能治疗鼻炎”“白米饭是垃圾食品之王”…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