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雅安市名山区第三中学2025级10月月考试题思想政治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 ①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导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悲惨世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等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这表明(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绝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③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共产党宣言》发表30多年后,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初步成果就显示出来,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占据统治地位;发表70年后,社会主义在俄国变成制度现实;发表100多年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 ②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具体步骤③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④深刻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资本家占据的社会财富份额不断增加,而工人占有的财富份额日益下降,由此造成了发达社会中的“相对贫困”现象。在劳动报酬、福利保障等形式的掩盖下,贫富问题表现为因劳动能力差异而导致的收入差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②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实际就是收入分配差异问题③阶级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④资产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是“相对贫困”的原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选自宋代诗人梅尧臣《陶者》)。出现诗歌中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地主占有全部土地 B.农民依附于地主 C.社会生产力落后 D.封建土地所有制6.2025年6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在南宁市境内发现了17处史前洞穴遗址、1个化石点和2处大石铲遗址,采集到穿孔石器、砍砸器、石锤、石片、石砧等石器以及动物化石等新石器时代遗物。下列选项符合该时期的社会状况的是(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已分工 ④人们共同劳动占有生产资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衡量所处社会形态的重要依据。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和城市的出现,是封建社会生产发展的结果②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的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③生产资料完全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是奴隶社会独有的生产关系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实行按劳分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马克思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中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参与劳动,按需分配劳动产品,整个社会公平、公正。这一理想(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全盘继承与发展③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④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某校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在参观地点的感悟,对应正确的有( )①参观地点:中共一大会址 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②参观地点:北京天安门城楼 感悟:毛泽东主席向世界的庄严宣告,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参观地点:杭州“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 感悟: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大大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底气。 ④参观地点:中国航天博物馆 感悟:两弹一星的成功,表明我国取得了科技发展重要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时,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所说,这次大会应当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决定党在当前时期的基本政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②会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一化三改”③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会议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④大会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据此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③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启社会主义建设④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两个阶段的革命( )①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②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③前者的革命对象是“三座大山”,后者的革命对象是民族资产阶级④前者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后者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6周年华诞。76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以下有关中国人民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民主革命有了科学理论指导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④探索出一条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14.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先后完成“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并推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意味着我国( )①社会基本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被誉为“反法西斯文化战士”的作家郁达夫,1913年17岁在日本留学期间,在日记中庄严写下:“……余有一大爱焉,曰爱国……国即余命也,国亡则余命亦绝矣!”这一誓言成为贯穿他一生的精神主线。从郁达夫的身上可以看到( )①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复兴而矢志不移 ②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深刻影响③近代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主心骨作用 ④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之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焕发出万众一心全面建设新中国的豪迈激情。在这一时期,你会看到(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实现第一次结合②报纸上刊登着各类型的商店挂上公私合营招牌的新闻③人们为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而欢呼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的某些农村地区开展试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判断改错题(每题3分,共12分)17.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18.党的七大确定了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9.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20.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 )三、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生动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并指出当时社会剥削的基础及主要矛盾。(8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间就发生一次。除了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 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美国7次,日本7次,联邦德国7次,法国5次,英国7次。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知识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知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是什么?(6分)有人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治之症。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和总根源。(10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央视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第一集《千年局变》,时间跨度:1840年—1911年。本集展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面对西方列强侵略欺凌,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复兴之路艰难起步、曲折前进、充满艰辛的历程。第二集《峥嵘岁月》,时间跨度:1912年—1949年。本集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结合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12分)思想政治10月月考参考答案选择题(每题3分)1-5:BCDBD6-10:BDDBD11-16:ACADBC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2分。判断1分,全部改正确2分)×改: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或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18.×改:党的八大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改: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20.×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三、材料分析题21.(8分)①当时的社会处于封建社会,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4分)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2分)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2分)2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2分)(2)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6分)(3)(10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2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4分)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4分)23.(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意义(12分)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5分)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分)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