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Section A 1a-1e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Section A 1a-1e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资源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教学设计
Big question: How do we compare with each other
Period 1 Section A(1a-1e)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授课课题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Section A (1a-1d)
授课教师
文本分析
主题语境 人与自我 语篇类型 对话
语篇分析
【What】 本单元围绕 “Same or Different” 主题展开,Section A 1a-1e 聚焦 “How are w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 核心问题。1a 通过图片对比与反义词匹配(如 fast-slow、tall-short 等),引导学生感知 “差异” 相关词汇;1b-1c 为两段听力对话,分别围绕 “校园音乐节表演” 展开 ——Peter 鼓励 Chen Jie 参与表演、师生讨论 Ella 与 Emma 的节目表现;1d 要求结合听力内容,将人物(Peter、Chen Jie、Ella、Emma)与描述(外貌、性格、能力差异)进行匹配;1e 则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级句型进行口语实践,如 “Is Ella taller than Emma ”“Who dances better...”。 【Why】 帮助学生掌握形容词 / 副词比较级(如 taller、more outgoing、better)、反义词搭配及相关交际句型(如 “A be adj than B”“A do sth adv than B”),提升听说能力,能准确描述人物差异。通过观察图片、听力输入、口语实践,引导学生发现个体在外貌、性格、能力上的差异,建立 “差异普遍存在” 的认知,学会客观看待不同。借助 Peter 鼓励 Chen Jie 的对话场景,传递 “鼓励他人、发挥优势” 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合作意识,理解 “差异能让团队更强大” 的道理。 【How】 循 “感知差异 — 学习语言 — 运用表达” 的路径,1a 通过图片与词汇匹配激活已有认知,1b-1c 以听力输入具体场景与语言范例,1d 通过匹配任务深化理解,1e 引导口语输出,层层递进。对话贴近学生校园生活(音乐节、表演),语言真实自然,包含日常交流常用表达(如 “Why don't you... ”“Maybe we could...”);比较级形式涵盖规则变化(tall-taller)与不规则变化(good-better),通过语境与图片辅助理解(如 “TALL/SHORT” 对比图),符合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融合 “看、听、说、练” 多种形式,听力任务聚焦 “捕捉场景(音乐节 / 音乐俱乐部)、人物特点”,口语任务强调 “运用比较级描述差异”,并结合 “音乐节海选” 等真实情境,提升语言运用的实用性。
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已积累基础形容词(如 tall、fast、shy)与简单交际句型,对 “比较” 概念有初步感知(如 “This is big, that is small”),但未系统学习比较级语法;对 “校园活动(如音乐节、表演)” 主题熟悉,有相关生活经验,能快速代入对话场景。但易混淆形容词比较级的规则变化(如 lazy-lazier 与 busy-busier)与不规则变化(如 good-better、far-farther);在口语表达中,可能出现 “缺少 than”“误用 as...as 结构”(如 “I am more tall than him”“He is not as taller as me”)等问题;描述差异时,易停留在 “外貌” 层面,难以拓展到性格、能力维度。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 1.能识别并朗读与 “差异” 相关的词汇:反义词、形容词 / 副词比较级。能理解比较级核心句型,并能识别对话中的场景与人物关系。(学习理解) 2.能在听力活动中准确捕捉关键信息。能模仿示例对话,运用比较级句型与同伴进行口语练习:如 “Who is more outgoing, you or your friend ”“He runs faster than me”,并能描述人物在 “外貌、性格、能力” 三个维度的差异。能完成 “音乐节海选” 情境任务:用英语介绍自己与同伴的优势正确使用比较级。(应用实践) 3.能结合生活实际,自主创作 5 个比较级句子,描述自己与家人 / 朋友的差异。体现对 “差异价值” 的理解。(迁移创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形容词 / 副词比较级的基本用法:规则变化与常见不规则变化运用比较级句型描述人物差异,并能结合 “外貌、性格、能力” 维度展开表达。 难点:准确运用比较级的语法形式:避免出现 “多音节词加 - er”、“不规则变化混用”等错误。从 “机械套用句型” 向 “灵活描述差异” 迁移:能在真实情境中,结合具体事例使用比较级,而非仅罗列 “X is taller than Y” 等简单句子。
教学过程
Objectives Learning Activities Activity Types Intentions
观察单元主题,感知 “差异” 概念;激活已有词汇与生活经验,引入核心话题。 1.展示单元封面 “Same or Different”,提问:“Look at the two girls in the photo—are they the same or different What’s the same What’s different ” 引导学生用简单英语描述(如 “Same hair color Different height ”)。 2. 词汇激活:呈现 1a 反义词列表(fast、shy、late...),让学生尝试匹配反义词(可结合图片提示,如 “TALL/SHORT” 对比图),教师订正并领读,强调发音(如 “outgoing”/ a tɡ /)。 3. 情境引入:展示 “校园音乐节主持人招募” 海报,提问:“What kind of person can be a good host ” 引导学生用 1a 词汇回答(如 “funny、outgoing、hard-working”),自然过渡到 “描述人物差异” 的话题。 学习理解 1. 通过图片观察激活 “差异” 认知,贴近学生生活,降低话题门槛。 2. 反义词匹配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词汇含义,为后续比较级学习铺垫。 3. “音乐节主持人” 情境贴近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明确本课语言运用的场景。
效果评价:1. 观察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图片描述,是否能说出 3-5 个与 “差异” 相关的简单词汇(如 tall、short、shy)。 2. 检查反义词匹配正确率(目标:80% 以上学生能正确匹配 7 组反义词),通过领读观察学生发音是否准确。
通过听力输入,掌握比较级句型与对话场景;通过填空与匹配任务,深化对人物差异的理解。 1. 听力预测(1b):提问:“How many conversations are there What should we listen for ”(提示:场景 ——at the music festival/club),播放录音 1-2 遍,让学生勾选对话场景,教师核对答案并讲解 “music festival” 与 “music club” 的语境差异。 2. 听力填空(1c):再次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关注 “话题(topic)” 与 “解决方案(way to solve the problem)”,完成填空。核对后,让学生朗读句子,体会比较级以外的核心表达(如 “be afraid of doing”)。 3. 听力匹配(1d):呈现人物与描述播放录音第 3 遍,让学生完成匹配,教师结合对话原文讲解关键句,梳理比较级句型结构。 学习理解 1. 听力任务分层设计(预测 - 填空 - 匹配),逐步提升难度,帮助学生聚焦关键信息,避免 “泛听无收获”。 2. 结合对话原文讲解比较级句型,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法,而非机械记忆规则。 3. 梳理人物差异(外貌:taller/longer hair;能力:dances better/plays flute better),为后续口语输出搭建框架。
效果评价:1. 检查 1b 场景勾选正确率(目标:90% 以上学生能正确判断两个对话的场景)。 2. 观察 1c 填空完成情况,重点关注 “school music festival”“together”“Ella”“Emma’s” 等关键信息的捕捉,错误率控制在 10% 以内。 3. 1d 匹配任务完成后,随机抽查学生讲解匹配依据(如 “为什么 Ella 对应‘dances better’?”),检验学生对对话细节的理解。
通过句型总结与口语练习,掌握比较级用法;结合真实情境任务,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1. 语法总结:引导学生结合 1d 对话例句,梳理比较级的核心结构: - 形容词比较级:A be (not) as adj as B - 副词比较级:A do sth adv than B补充不规则变化(good-better、bad-worse),并通过 “快速反应” 游戏巩固(如教师说 “good”,学生说 “better”)。 2. 口语练习(1e):以 1d 匹配结果为素材,让学生两人一组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语法错误(如 “more tall” 改为 “taller”)。 3. 情境任务(音乐节海选):发放 “音乐节海选报名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介绍自己与同伴的优势,需包含 “比较级描述”每组推选 1 名代表展示,其他学生用 “Good job!”“I agree he is outgoing” 等进行评价。 应用实践 1. 语法总结由学生自主梳理,而非教师 “灌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快速反应” 游戏增加趣味性,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比较级形式。 2. 1e 口语练习依托已有素材,降低表达难度,让学生 “有话可说”;小组练习提供安全的表达环境,减少 “不敢说” 的心理障碍。 3. “音乐节海选” 情境任务贴近本课主题,让学生在真实需求(推荐自己 / 同伴)中运用比较级,体现 “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合作意识。
效果评价:1. “快速反应” 游戏中,观察学生对不规则比较级的掌握情况(目标:85% 以上学生能快速准确说出 “good-better”“bad-worse” 等)。 2. 巡视 1e 小组练习,记录常见语法错误(如 “than 遗漏”“as...as 结构误用”),集中讲解纠正,确保 90% 以上学生能正确运用基础比较级句型。 3. 评价 “海选展示”:关注学生是否能结合 “外貌、性格、能力” 描述优势,比较级使用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流畅(目标:每组至少能说出 2 个正确的比较级句子)。
深化对 “差异” 的认知,总结本课所学;通过情感引导,传递积极价值观。 情感讨论:结合 Peter 鼓励 Chen Jie 的对话(“You work harder than me. Maybe we could play together!”),提问: - “What did Peter do to help Chen Jie ”(鼓励、合作) - “Why can they be stronger together ”(发挥各自优势:Peter outgoing, Chen Jie hard-working/plays flute well) 引导学生总结:“We are different, but our differences can make the team better.” 迁移创新 应用实践 情感讨论结合对话场景,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体会 “鼓励”“合作” 的意义,避免价值观教育 “空洞化”。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在情感讨论中的参与度,是否能结合自身经历分享 “如何鼓励他人” 或 “与差异伙伴合作” 的故事,体现价值观的内化。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内容总结。 Summarize the key content in this lesson. 回顾总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加深印象。 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进行有序梳理。
效果评价: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加深印象。利用将思维导图给学生进行有序的梳理。
板书设计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Section A 1a-1e) 1. 形容词比较级: - A be (not) as + adj + as B (例:Chen Jie is not as outgoing as Peter.) - A be + adj比较级 + than B (例:Emma is taller than Ella.) 2. 副词比较级: - A do sth + adv比较级 + than B (例:Ella dances better than Emma.) Different but stronger together! (鼓励他人、发挥优势、合作共赢)
课时作业
基础作业:写 5 个比较级句子,描述自己与家人 / 朋友的差异(如 “My mom is more patient than my dad. I run faster than my brother”)。 进阶作业:录制 1 分钟视频,介绍 “我和朋友的差异及合作经历”(如 “We are different—she is good at drawing, I am good at writing. We worked together to make a poster for the class”)。 拓展作业:查找 1 个 “团队因差异而成功” 的案例(如体育比赛、项目合作),用 3-5 句英语记录,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 “情境导入 - 听力分层 - 语法梳理 - 口语实践 - 情感升华” 的流程,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音乐节” 主题贯穿始终,学生参与度较高;听力任务与口语练习依托对话素材,降低了学习难度,多数学生能正确运用基础比较级句型。 不足:部分学生对多音节形容词比较级(如 more outgoing、more hard-working)的运用仍不熟练,在 “音乐节海选” 任务中,存在 “遗漏 more”(如 “outgoing than”)的错误;口语练习时,部分内向学生参与度较低,表达不够流畅。 改进方向:后续教学中,可增加 “多音节比较级” 的专项练习(如 “单词分类” 游戏:将形容词分为 “加 - er”“加 more” 两类);设计 “轮值发言” 制度,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口语表达机会;同时,可引入更多生活场景(如 “比较两位老师”“比较两种运动”),进一步拓展比较级的运用范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