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情境任务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班级策划“战歌嘹亮”主题朗诵会,《无衣》被选为开场节目。请你查收今日任务:完成朗诵编排、节目解说词撰写及宣传海报设计,诠释诗中精神在当代的传承!
无衣
——《诗经·秦风》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通过把握语气、语调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结合注释,读懂诗歌。
2.合作鉴赏,把握诗歌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理解并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以及结构美。
3.链接现实,体会诗歌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和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渠清如许·溯其源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时间跨度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现存305篇,又称《诗三百》;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流。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常识回顾,溯其源头
风——民间歌谣;15国风,160篇。《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雅——宫廷乐歌;《大雅》《小雅》,105篇;多为贵族祭祀之歌,祈丰年、颂祖德。
颂——祭祀歌曲;《周颂》《鲁颂》《商颂》,40篇;宗庙祭祀之歌。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歌内容——风、雅、颂
秦风:
《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为秦地民歌;
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
时间大致自春秋初至秦穆公时期。
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叙述,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打比方。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表现手法——赋、比、兴

战歌嘹亮·诵其声
初读诗歌,感其气概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gē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与子偕xié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áng。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衣袍共情·析其义
译读诗歌,释其含义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结合课下注释,把诗歌翻译为现代汉语。
再读诗歌,明其手法
文学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
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具有音乐美、意境美、含蓄美。
重章叠句
从诗歌词句来看,有什么特点?
“同袍”“同泽”“同裳”是否重复?
诗中之“衣”从外袍到内衣,从上衣到下裙,是战时士兵必不可少的装备,而大家都可共享,意在表达肝胆相照不分彼此,同患难共生死的情谊。
风餐露宿中,借袍来积蓄温暖;千里奔驰中,当热汗打湿时,靠泽来抵御渗骨的寒气;短兵相接中,利用裳来抵御伤害。“同袍”“同泽”“同裳”,一唱三叹,表现出战士们在残酷的战争中生死相“衣”。
再读诗歌,明其手法
“戈矛”“矛戟”“甲兵”有何变化?
从戈矛到矛戟,再到甲兵,从手拿的武器到身穿的防护,表明武器逐步在完备,防御在完善。同时也是在强调备战的重要,侧面衬托来者不善而且力量强大,所以更需要万众一心,勇猛应战。
再读诗歌,明其手法
“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是否可以互换顺序?
“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指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
“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
“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从思想到行动到真正奔赴战场,诗意不断递进。既是行动的步步深化,更是情感的层层深入;对并肩战友如同手足的深情,也是对脚下土地,对祖国的深情而“听从王命”,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再读诗歌,明其手法
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同时也具有音乐美、意境美,含蓄美。
知识链接
重章叠句
本诗重章叠句的作用:
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
强烈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征战、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再读诗歌,明其手法
除了“重章叠句”,诗歌中还用了哪些手法?
①第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与后一句的一问一答又形成了设问,鲜明地表达了战士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外敌强烈的思想感情;
②“无衣”两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战士们一心为国征战,不计较衣物不全的爱国的思想感情。
表绘诗歌,悟其豪情
章节 共享之物 兵器修整 行动誓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同袍(外衣)
同泽(内衣)
同裳(战裙)
戈矛
矛戟
甲兵
同仇(宣战)
偕作(筹备)
偕行(出征)
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战斗豪情;团结互助、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层层递进

诗心永续·联其时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导致戎族入侵。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
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
《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一首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战争背景
了解背景,品其深意
1939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黄河大合唱 保卫黄河》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时空回音,知其传承
曲调慷慨激昂、雄壮有力,激发了人民解放军与美帝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充分体现了志愿军和全国人民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时空回音,知其传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