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期中复习课件(共36张PPT)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新教材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5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期中复习课件(共36张PPT)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新教材人教版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专题05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考点大串讲
目 录
CONTENTS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01.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02.
考场练兵·真题再练
03.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PART 01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必考考点 复习目标
质量守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及其原因。
2.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4.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5.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并掌握计算的格式与步骤。
6.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理论依据。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PART 02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知识梳理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适用范围 所有的 ,不适用于 。
质量范围 所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不包括没有反应完的部分和催化剂的质量)和所有生成物的质量。尤其注意参加反应的气体或反应生成的 、 等不要忽略。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但不能用于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他方面的守恒。
(3)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的“各物质”,应当包括固态、液态、气态所有的物质。
(4)“质量和”相等,而非“质量比”相等。
(5)质量守恒中的“守恒”是指物质的总质量守恒,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质量守恒。
特别提醒
化学反应
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
气体
沉淀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典例01】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
B.12g镁在8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氧化镁
C.木柴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原木柴的质量小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生成物的质量比原铜粉的质量大
A
【演练01】下列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B.5g蔗糖溶解在95g水中,形成100g蔗糖溶液
C.100mL水中加入100mL酒精后,形成总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
D.铁丝生锈后质量增加
D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梳理
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实验验证
实验名称 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化学方程式
装置
实验现象 气球先 后 ,固体由 变为 ,电子天平示数不变 铁丝表面 固体析出,溶液由 变为 ,电子天平示数不变
实验结论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分析 实验一中:(1)气球的作用是形成密闭体系并缓冲气压; (2)气球变瘪是因为消耗了锥形瓶内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2Cu+O2 △ 2CuO
Fe+CuSO4 =Cu+FeSO4
鼓起
变瘪
红色
黑色
红色
蓝色
浅绿色
等于
知识梳理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不守恒”的实验情况分析
实验名称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反应后天平平衡情况 天平指针 。 天平指针 (或偏右/居中)
化学方程式
原因分析 空气中氧气参加反应,使固体质量 ;
生成的氧化镁逸散到空气中,使固体质量 。
实验反思 (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该在 容器中进行。 (2) 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表面貌似“不守恒”的实验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原因。 产生大量气泡
发出耀眼白光,有白烟产生,生成白色固体
偏右
偏左
Na2CO3 +2HCl=2NaCl + H2O + CO2↑
2Mg+O2 2MgO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增大
减小
所有
密闭
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典例0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和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装置气密性良好):
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三个实验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②若实验一中待白磷燃烧完毕后马上称量,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
③实验二中,装置没有密闭,生成了气体逸散,实验结束,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
④实验三中,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⑤三个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①② B.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
A
【演练01】如图是兴趣小组设计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的小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二在用加热锥形瓶的过程中,铜粉用量过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实验三反应前后天平始终保持平衡(忽略浮力)
D.实验四蜡烛燃烧时,减少的质量为释放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
D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典例02】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的实验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①和②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B.实验①和②中铜粉和红磷无需过量
C.实验①和②反应结束后,装置内气体仅剩余氮气
D.实验①和②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演练02】如下图所示,兴趣小组设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
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观察到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理论上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
D.实验时产生大量白烟,推测陶土网上氧化镁的质量可能小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
B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梳理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1.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微观过程为例:
氢气燃烧 水的分解
化学方程式
微观示意图
发生改变的粒子
不变的粒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 而生成新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原子的 、原子的 。 2H2+O2 2H2O
2H2O 2H2↑+ O2↑
氢分子、氧分子 
水分子
氢原子、氧原子
氢原子、氧原子
重新组合
种类不变
数目不变
质量不变
知识梳理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
微观 宏观
六个“一定不变”
两个“一定变”
两个“可能变”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元素的种类
元素的质量
物质的种类
元素的化合价
分子的种类
分子的数目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典例01】下图是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化Ⅰ为物理变化,变化Ⅱ为化学变化
B.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
C.变化Ⅰ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可能受温度影响
D.变化Ⅰ和Ⅱ都遵循了质量守恒定律
【演练01】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
加强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未变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
D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B
知识梳理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1.求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3.推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典例01】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84g
B.a和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
C.c物质中一定含有a、b两种物质所含所有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演练01】密闭容器内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中未测值为0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X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D.反应中生成的Y和参与反应的Q的质量比为21∶9
D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A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0 3.20 4.00 0.5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0 0.50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意义和读法
意义 读法(以2H2 + O22H2O为例)
质的方面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 。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量的方面 宏观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 。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微观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 。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反应条件
质量比
微粒个数比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3.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
获得的信息 以2+ O2 点燃 2 H2O为例 4 32 36 以Fe + CuSO4 FeSO4 + Cu 为例
56 160 152 64
定性角度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无
基本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暂时未学)
定量角度 各物质的质量比 H2 、O2、 H2O的质量比为 。 铁、硫酸铜、硫酸亚铁和铜的质量比为 。
各物质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氢气、氧气、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 反应的铁、硫酸铜、硫酸亚铁和铜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 。
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守恒 反应前: 。 反应后: 。 反应前: 。
反应后: 。
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守恒 氢原子数:反应前4,反应后4 氧原子数:反应前2,反应后2 铁、硫、铜原子数:反应前1,反应后1
氧原子数:反应前4,反应后4
氢气和氧气
铁和 硫酸铜

硫酸亚铁和铜
点燃
化合反应
4:32:36
56:160:152:64
一、化学方程式
2:1:2
1:1:1:1
4+32=36
56+160=216
36
152+64=216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典例01】小明同学从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碳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⑤
B
【演练01】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或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氯气点燃等于氯化氢
B.一份氢气与一份氯气反应后生成两份氯化氢
C.每2份质量的氢气与71份质量的氯气完全反应,生成73份质量的氯化氢
D.氢气、氯气、氯化氢的质量比为1:1:2
C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1.原则:(1)要以 为基础,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体现化学反应中的 关系。(2)要遵守 ,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体现化学反应中的 关系。
2.步骤
书写步骤 内容 举例
描述反应事实 在短线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果不止一种,用 连接; P + O2 点燃 P2O5
在短线上注明反应 ,如加热(常用“△”号表示)、点燃、催化剂等。 配平化学方程式 检查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选取合适的化学计量数,使之遵守 ,将短线改为等号。 4P+5O2 点燃 2P2O5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2KMnO4 K2MnO4+MnO2+O2↑
CuSO4+2NaOH==Cu(OH)2↓+Na2SO4
(1)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①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中,找到配平的起点十分重要,然后从配平起点出发,先配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元素,后配左右两边出现多次的元素;②配平时只能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动化学式;③化学式前所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最简整数比,化学计量数为1时,省略不写;④对于有原子团参加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反应前后原子团没有变化,可将原子团视为一个整体,不要去计算原子团内的原子个数。
特别提醒
客观事实
物质转化
质量守恒定律
定量
加号
发生的条件
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3.配平(最小公倍数法)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
步骤 书写过程
(1)找出式子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不相等又相差较大的元素,求出其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P + O2 点燃 P2O5
氧原子个数:
最小公倍数:
(2)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该原子的个数,所得的值就是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先配化合物,后配单质) P + O2 点燃 P2O5
化学计量数:
P + O2 点燃 P2O5
(3)由已知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将短线改为等号。 P + 5O2 点燃 2P2O5
4P
P + 5O2 点燃 2P2O5
2 5
2 × 5 = 10
10 ÷ 2 = 5 10 ÷ 5 = 2
5
2
4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4.根据信息书写陌生的化学方程式
(1)根据文字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从文字表述中找出 、 和 ,写出相应的化学式,然后配平。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给出的分子模型,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条件,然后配平。若反应后的图示中有与反应前图示中相同的某分子(原子)模型,说明该物质 ,但在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 。一般可在反应前后的示意图上,先将相同的分子(原子)模型 ,然后再写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主要考查一些重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在新情境中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严格按照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配、注、查)进行。要注意在一些关键点上(如化学式的书写、配平、条件、生成物中“↑”号或“↓”号的标注等)不要出现错误。
特别提醒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有剩余
不能出现该物质的化学式
一对一地划去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典例0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 B.过氧化氢分解:
C.铁在氧气中燃烧: D.氧化汞受热分解:
D
【演练0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3Fe+2O2 2Fe2O3 B.Cu+O2 CuO2
C.2H2O 2H2↑+O2↑ D.2H2O2=2H2O+O2↑
C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典例0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必备的语言工具。丁烷是市售打火机的燃料, 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C4H10+bO2 CH2O+dCO2 配平后 a、b、c、d 之和为
A.32 B.33 C.34 D.35
B
【演练02】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N2H4作为燃料,其工作的原理为3N2H4 口___________↑+口___________↑+2NH3↑。横线上的两种物质均为单质,方框内应填写的数字分别为
A.2,3 B.4,6 C.2,6 D.4,3
A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典例03】处理汽车尾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 X+2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N2
B.参加反应的CO和NO的质量比为14∶15
C.氮元素的化合价从反应前到反应后降低了
D.生成的CO2依然是大气污染物
D
【演练03】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和水反应可制取乙炔(C2H2),同时生成X,反应表示为:CaC2 + 2H2O = X + C2H2 ,X的化学式是
A.CaCO3 B.Ca(HCO3)2 C.CaO D.Ca(OH)2
D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1.计算依据:
(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基本依据:反应中的各物质的质量比成 关系,实际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 (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其 的乘积之比。
2.计算步骤:
步骤 举例
设 设未知量 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解:设生成的O2的质量为x。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 找 找出比例关系,写出相关物质 的 与 的乘积,以及 。 列 列出比例式,求解 答 简明地写出答案 正比例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计量数
化学计量数
相对分子质量
已知量与未知量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3.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
(1)m= ρv
(2)单位换算:1L=1000mL,1mL=1cm3
(3)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
变形: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4)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分数)=1-杂质的质量分数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各物质的质量比不用化简。
(2)不是相关量无需标出。
(3)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的是物质质量的计算,若是气体体积,须换算成质量再进行计算。
(4)关系式中的数据与物质的化学式要对齐。
(5)对题目中所给的“适量”“足量”“过量”“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等词语要正确理解。
(6)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特别提醒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典例01】有反应“ ”,已知A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16和18。若1.6gA与6.4gB恰好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A.6.2g B.4.4g C.10.8g D.2.6g
B
【演练01】在2A+3B= C+2D反应中,36gA与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一定量的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32 B.8 C.16 D.64
C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典例02】实验室用NaOH吸收二氧化碳,若要吸收4.4g二氧化碳需消耗氢氧化钠多少克
已知:CO2+2NaOH=Na2CO3+H2O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设吸收4.4g二氧化碳需消耗氢氧化钠质量为x。
=
解得x=8g
答:要吸收4.4g二氧化碳需消耗氢氧化钠8克。
考点梳理·重难破解
【演练02】2025年4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部分材质为铝合金,其成分中铝的工业制法原理为2Al2O3 4Al+3O2↑,生产54 t铝需要电解的氧化铝质量是多少?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
解:设需要电解的氧化铝质量是x。
x=102t
答:需要电解的氧化铝质量是102t。
PART 03
考场练兵·真题再练
考场练兵·真题再练
1.(2025·福建·期中)某同学利用H2O2溶液在MnO2作用下的反应,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下列操作或现象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2.(2025·四川广元·期中)氨气能在氧气中燃烧,该反
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B.反应后分子总数增加
C.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属于置换反应
B
A

A.加入固体 B.倾倒溶液

C.称量质量 D.有气泡产生
考场练兵·真题再练
3.(2025·黑龙江·期中)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待测数值是16
B.物质乙一定是单质
C.物质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与丁变化的质量之比为
4.(2025·江苏无锡·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
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其中未知数据正确的是
A. B.
C. D.
D
A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8 2 9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6 2 7
物质 质量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0 20 0 0
反应中的质量/g m1 m2 6.4 m3
反应后的质量/g 13 m4 16 11
考场练兵·真题再练
5.(2025·四川眉山·期中)物质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a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一定含有C、H元素 B.若a=2,X为C2H4
C.X可能是乙醇 D.该反应后分子数目可能减少
6.(2025·江苏常州·期中)二氧化氯(ClO2)是游泳池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可由以下反应制得:2NaClO3+X+H2SO4=2ClO2↑+2Na2SO4+H2O,可推测X为
A.NaCl B.Na2SO3 C.Na2O D.SO2
D
B
考场练兵·真题再练
7.(2025·山东·中考真题)液氢和液氧是火箭发射的常用推进剂。已知卫星要被送达预定轨道,火箭至少要充分燃烧200 kg的液氢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为使这些液氢完全燃烧,火箭发动机贮箱中装入液氧的质量至少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要充分燃烧200kg的液氢,火箭发动机贮箱中装入液氧的质量至少为x
x=1600kg
答:火箭发动机贮箱中装入液氧的质量至少为1600kg。
感谢聆听!
考点大串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