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

资源简介

告别零散记忆!易错点、重难点、必考点一次理清~
七上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叙了家人之间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习本单元,要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或直接或含蓄的表达。朗读时,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要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品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
第五课《秋天的怀念》
成 语
(1)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
意思
有两层核心含义,一是指身体来回翻动,多形容人在床榻上无法安稳休息的状态,如 “夜里着凉后浑身难受,翻来覆去睡不着”;二是指事情、想法等反复变化,没有定数,如 “这个方案讨论了半天,翻来覆去还是没确定最终版本”。
易错点分析
词义色彩:中性词,无褒贬倾向,可用于描述生理状态(如失眠、不适),也可用于描述抽象的 “反复”,需注意避免误加感彩,比如不能说 “他翻来覆去地修改报告,真是不认真”。
使用对象:既可用于人(描述身体动作),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如想法、方案、话语),但不能用于具体的、无 “变化 / 翻动” 属性的事物,比如不能说 “桌上的书本翻来覆去”。
近义词辨析:与 “辗转反侧” 易混淆,二者都可形容 “睡不着时身体翻动”,但 “辗转反侧” 更侧重 “因忧虑、思念等心理因素导致的不安稳”,情感指向更明确;“翻来覆去” 则无明确心理指向,可因生理不适、环境影响等,比如 “因思念家人而辗转反侧”(不能换 “翻来覆去”,否则丢失 “思念” 的心理内涵),“因床板太硬而翻来覆去”(用 “辗转反侧” 则多余,因无强烈心理因素)。
(2)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
意思
指因遇到超出自己原本期望的好事而格外高兴,核心是 “结果优于预期”,如 “本以为这次考试没及格,没想到考了 80 分,真是喜出望外”。
易错点分析
词义色彩:典型的褒义词,只能用于描述 “积极、正向的意外”,不能用于负面场景,比如不能说 “刚出门就下雨,真是喜出望外”,属于色彩误用。
使用对象:主体只能是人(包括个体或群体),因为 “期望” 和 “喜悦” 是人的主观情感,不能用于事物,比如不能说 “这盆花突然开花,喜出望外”—— 需补充人的视角,改为 “这盆花突然开花,让我喜出望外” 才合理。
使用语境:需满足 “有预先期望” 和 “结果超出期望” 两个前提,若没有 “预先期望”,则不能用,比如不能说 “今天天气很好,喜出望外”——“天气好” 并非 “预先期待的事”,缺少 “超出期望” 的前提,属于语境误用,应改为 “本以为今天会下雨,结果天气很好,真是喜出望外”。
近义词辨析:与 “大喜过望” 易混淆,二者都有 “因意外好事而非常高兴” 的含义,但 “喜出望外” 更侧重 “意外感”(强调 “没想到”),“大喜过望” 更侧重 “喜悦程度远超期望”(强调 “高兴到超出预期”),比如 “他突然答应帮忙,我喜出望外”(重点在 “突然 / 意外”),“这次奖金比预想多了一倍,我大喜过望”(重点在 “喜悦程度超预期”)。
字 音 字 形
瘫痪(tān huàn)暴怒(bào nù)沉寂(chén jì)侍弄(shì nòng)捶打(chuí dǎ)
憔悴(qiáo cuì)央求(yāng qiú)絮叨(xù dāo)诀别(jué bié)淡雅(dàn yǎ)
高洁(gāo jié)烂漫(làn màn)仿膳(fǎng shàn)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
多 音 字 辨 析
多音字 拼音 组词 词义辨析
悄 qiāo 悄悄、静悄悄 形容声音很低或没有声音,也可表示行动不让人知道,侧重于没有声响或不引人注目。
qiǎo 悄然、悄声 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很低,还可表示忧愁的样子,强调安静的状态或某种隐含的情绪。
宿 sù 宿舍、露宿 有住夜、停留之意,如 “宿舍”;也可表示素有的、一向就有的,如 “宿愿”;还可形容年老的、经验丰富的,如 “宿将”。
xiǔ 半宿、通宿 用于计算夜,一夜叫一宿,是量词。
xiù 星宿、鬼宿 古代指天空中某些星的集合体,是名词。
弄 nòng 玩弄、戏弄 有拿在手里玩、搞、做、办、耍弄、玩弄、设法取得、搅扰等意思,如 “玩弄权术”“弄明白”。
lòng 里弄、弄堂 〈方〉指胡同、小巷,是名词。
形 近 字 辨 析
汉字 拼音 常见组词 汉字辨析(含义 + 用法差异)
诀 jué 诀别、口诀、秘诀、诀要、永诀 核心含义:侧重 “告别”“方法 / 窍门”“事物的关键”,多与 “离别”“经验总结” 相关。
决 jué 决定、坚决、决策、决裂、决战 核心含义:侧重 “判断、断定”“坚定的态度”“做出最终选择”“断开、对抗”,多与 “主观判断、态度、行动选择” 相关。
抉 jué 抉择、抉摘、抉剔 核心含义:侧重 “从多个选项中仔细挑选、剔除”,强调 “在复杂或多个对象中进行筛选、分辨”,多与 “具体的选择、挑选动作” 相关。
文 学 常 识
1.史铁生
(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词 句 赏 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句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人物描写】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这无声地离开,体现了母亲的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她理解儿子的行为,也为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怎样理解母亲的“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反复手法】
这句话是理解本文的关键点,“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儿子要珍惜、热爱生命,要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这句话发自母亲内心,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3.“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
通过景物描写,突出“我”内心的痛苦、无望、孤独的心情。
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的“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动作?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人物描写】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秋天落叶的萧条的景象,而触动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母亲希望我能够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5.文章标题《秋天的怀念》有何含义?【标题含义】
文中所叙述的事情发生在秋天,而就在那个秋天,病重的母亲依然全身心地照顾着“我”,直至在那个秋天离“我”而去,因而,每到秋天必会想起母亲,怀念母亲,所以,文章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它更能表达“我”对母亲的思念。
6.结尾处的“好好儿活”在文中有何用意?【文章主旨】
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好好儿活”,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第六课《散步》
成 语
(1)各得其所gè dé qí suǒ
意思
指每个人或事物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安排或满足,核心是 “个体与自身需求、所处环境的适配性”,强调 “各有归宿、各得适宜”。例如 “经过重新分工,团队成员各得其所,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又如 “把图书按类别摆放,读者和书籍都各得其所”。
易错点分析:
词义色彩:中性偏褒义,多用于描述 “合理分配、恰当安排” 的积极结果,不适合用于负面场景。比如不能说 “犯罪分子被同伙抛弃,也算各得其所”。
使用对象:可用于 “人”(个体或群体),也可用于 “事物”,但需注意 “对象需是多个主体”(至少两个及以上),单个主体无法使用。例如不能说 “他在新岗位上各得其所”。
使用语境:需满足 “存在分配、安排的过程” 或 “多个主体处于同一系统 / 环境中” 的前提,若无此前提,则不适用。例如不能说 “今天天气很好,大家各得其所”。
近义词辨析:易与 “各司其职”“各取所需” 混淆,需明确差异:
与 “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侧重 “得到适合的位置 / 安排”,核心是 “结果适配”;“各司其职” 侧重 “各自做好自己的职责”,核心是 “过程尽责”。例如 “团队成员各得其所”(强调 “每个人的岗位适合自己”),“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强调 “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前者是结果描述,后者是行为描述。
字 音 字 形
信服(xìn fú)取决(qǔ jué)分歧(fēn qí)一霎(yī shà)粼粼(lín lín)
两全(liǎng quán)熬(áo)拆散(chāi sàn)委屈(wěi qu)
多 音 字 辨 析
多音字 拼音 组词 词义辨析
散 sǎn 散文、散居、松散、散装、散漫 核心含义:侧重 “不集中、无条理、分散的状态”,或指 “非紧凑、非整体的形式”,多作形容词或名词。
sàn 分散、散步、解散、散发、散落 核心含义:侧重 “由集中到分散的动作”,或 “使事物分散的行为”,多作动词。
累 lěi 积累、累计、累加、连累、累卵 核心含义:侧重 “逐渐聚集、叠加”,或 “因叠加而产生的后果”,多作动词或形容词。
lèi 劳累、疲惫不堪、累坏了、受累 核心含义:侧重 “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感到疲劳”,多作形容词或动词(表 “承受疲劳”)。
léi 累赘、累坠、果实累累 核心含义:侧重 “多余、笨重,使人感到负担”,或 “数量多且密集的样子”,多作形容词。
形 近 字 辨 析
汉字 拼音 组词 汉字辨析
歧 qí 歧途、歧视、歧路、歧异、分歧 “歧” 的部首是 “止”,本义是多余的脚趾,后引申为岔出的、由大路分出来的小路,如 “歧路”“歧途”;还可表示不一致、有差异,如 “歧异”“分歧”“歧视”。
岐 qí 岐山、岐黄、西岐、岐伯、岐周 “岐” 的部首是 “山”,主要指山名,即岐山,在陕西省,是周朝的发祥地之一,如 “岐山”“岐周”;也可作姓氏,如 “岐伯”;此外,“岐” 古同 “歧”,但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用法较少见。
文 学 常 识
1.莫怀戚
(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等。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词 句 赏 析
1.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
本段对初春田野进行的景物描写,突出了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欢乐的心情。
2.怎样理解结尾“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大词小用】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写出了中年人所肩负的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我”背上的母亲,代表着过去,妻子背上的孩子代表着未来,这重大的责任中年人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这个带有象征意味的句子,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这句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景物描写】
本题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来分析。“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图,这分明是春天和生命的召唤,写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也衬托出母亲愉快的心情。
4.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样的分歧 “我”是怎样解决的 这体现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大词小用】
散步时发生的分歧是:母亲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处于核心地位的“我”选择走大路——“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考虑到自己陪伴儿子的时间还很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的细节描写,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孝顺和尊敬。
5.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标题作用】
因为以小见大,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 的传统美德, “散步” 这个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提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 拟题:《责任》《孝顺》 拟题理由:这两个题目能够揭示文章的中心。
6.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语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对称句子】
例如:(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 幼小,自然也很轻。”对称句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这些句子体现了一个相亲相爱、和睦而又温馨的家庭;可以看出作者作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责任十分重 大。
7.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与同学一起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并试着通过朗读来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 【对比阅读】
《散步》:是表现家庭和美温馨的亲情的,感情基调是愉悦、深沉的。《秋天的怀念》:是表现母子之爱的,感情基调低沉而徐缓。
8.课文主题【文章主题】
课文选取“散步”这个生活中的小片段,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第七课《散文诗两首》
字 音 字 形
笑嘻嘻(xiào xī xī)匿笑(nì xiào)林荫(lín yīn)祷告(dǎo gào)并蒂(bìng dì)
姊妹(zǐ mèi)花瑞(huā ruì)菡萏(hàn dàn)繁杂(fán zá)烦闷(fán mèn)
徘徊(pái huái)欹斜(qī xié)遮蔽(zhē bì)心绪(xīn xù)流转(liú zhuǎn)荫蔽(yīn bì)
多 音 字 辨 析
汉字 拼音 组词 词义辨析
荫 yīn 荫蔽、绿荫、柳荫、荫翳、树荫 本义是林木遮住日光所成的阴影,如 “树荫”“柳荫”。引申为遮蔽,如 “荫蔽”,强调物体遮挡阳光的自然状态,侧重于描述具体的遮蔽物或遮蔽的结果,常用来形容树木枝叶等形成的阴影或遮蔽的环境。
yìn 恩荫、荫庇、荫凉、荫监 有庇荫之意,封建时代指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如 “恩荫”“荫叙”“荫监”。还可表示因物体遮蔽而凉爽,如 “荫凉”。
形 近 字 辨 析
汉字 拼音 组词 汉字辨析
梗 gěng 梗概、桔梗、梗塞、梗直 部首为 “木”,本义指一种树,后引申为草本植物的枝茎,还可表示阻塞、妨碍,如 “梗塞”;也有挺直的意思。
哽 gěng 哽咽、哽塞 部首是 “口”,主要表示因食物、气流或情绪激动等导致喉咙阻塞,说不出话或呼吸困难。
埂 gěng 田埂、土埂 部首为 “土”,本义是小坑,后指田间稍稍高起的小路,也可以指地势高起的长条地方,还能指用泥土筑起的堤防。
蒂 dì 花蒂、瓜蒂、 根深蒂固 部首是 “艹”,本义指花、叶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如 “花蒂”“瓜蒂”。引申为事物的根基或基础,如 “根深蒂固”。
缔 dì 缔造、缔结、 取缔 部首为 “纟”,有结合、订立、创立等意思,。
谛 dì 真谛、谛听 部首是 “讠”,本义是细察、详审,也可表示意义、道理。
文 学 常 识
1.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 《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2.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
咏 雪
1.《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名《世语》,由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全书原8卷,今传本3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述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鲁迅称之为“名士底教科书”。
2.刘义庆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重要词语
(1)重点虚词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介词,跟,同,和。
②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③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什么。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若”:如。“因”:介词,趁,乘。
⑤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也”:啊、呀。
(2)古今异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①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②今义:指子女。
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 ①古义:诗文。②今义:文章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①古义:趁,乘,凭借。②今义:因为。
4.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在”的意思)
②倒装句: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②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应为“(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③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
5.内容赏析
(1)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内集”“欣然”“大笑”可看出。
(2)“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3分)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作者虽没表态,却在后面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就暗示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6.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7.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1.读准字音
⑴尊君在不(fǒu); ⑵非人哉(zāi); ⑶相委(wěi); ⑷友人惭(cán)
2.重要词语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一词多义
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示疑问。
待君久不至 副词,表示否定
(4)词类活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门外: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友人惭(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5)敬辞与谦辞
君:古代对人的尊称,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3.特殊句式
去后乃至:省略主语,即“(太丘)去后(友)乃至”
待君久不至:省略主语,即“(家君)待君久不至”
4.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5.重要词句赏析
(1)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
陈太丘:守信用,严格遵守约定,坚持原则;教子有方。友人:无信无礼,但知错能改。元方:直率方正有性情,懂礼识义,勇敢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
(2)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陈元方的“方正”?
①他懂得“信”的重要。
②他懂得“礼”的重要。
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④他用“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
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
(4)你对文中“友人”的做法和表现有何评价?
“友人”与人约定日中,而他日中不到,这是不讲信用;面对儿子骂人家父亲,这是没有礼貌。但他有悔改之意,又值得肯定。
(5)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6.理解性默写
①《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元方入门不顾。
文 学 常 识
1.常见谦辞与敬辞
2.重音与语音语调
3.交友之道
4.自我介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