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学期9月课堂素养科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学期9月课堂素养科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第一学期课堂素养练习
第一单元:光
五年级科学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一、单选题。
1.小智在科技馆参观时,对许多发光的物体产生了兴趣。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闪闪发亮的金属栏杆
B.播放绚丽动画的显示屏C.为展品提供照明的节能射灯
2.小慧在科技馆里能看见动力小车、帆船、纸飞机这些物体,这是因为()。
A.科技馆里的光线很明亮
B.这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晴
C.这些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在科普讲座中,讲解员使用投影仪将视频投射到幕布上。当几位同学从投影仪前方走过时,幕布
上出现了他们的影子。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同学们的身体阻挡了部分光线
B.同学们的衣服颜色吸收了部分光线
C.投影仪自动检测人体移动,生成了互动特效
4.小智用平面镜和激光研究光的反射现象,并画下了光路图。下列图示表示光的反射的是()。
A.
B.
5.科学家是利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距离的。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传播会遇到阻碍
6.小慧让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在墙上出现了彩色光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太阳光经过2次折射后才形成了彩色光带
B.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太阳
C.不同颜色的光经过三棱镜后折射的程度相同
7.小智也想看见彩虹,但是手上没有三棱镜,借助()可能也能制作出彩虹。
A.喷水壶
B.镜子
C,透明玻璃薄片
8.小慧认为彩色光带还能够混合成白光,准备制作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彩色轮来验证自己的
想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彩色轮实际上可以任意选择三种颜色
B.红、绿、蓝三种颜色在轮盘上必须均匀分布
C.使用彩色轮时必须快速转动
1
9.在进行光学实验时,要注意不能让光伤害我们的眼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不能直接用肉眼去观察太阳、探照灯等能发出强烈光线的光源
B.在使用激光笔、手电筒等进行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照射其他同学的眼睛
C.只有激光才需要防护,普通手电简的光绝对安全
10.矗立在城市道路两旁的一幢幢玻璃幕墙大厦,就像一块块巨大的镜子,在太阳光下熠熠闪光。这
些玻璃幕墙很容易造成()。
A.大气污染
B.光污染
C.白色污染
二、探究实践题。
11.材料分析题。
在科技馆的“光学与视觉”展区里,小慧体验了夜视仪的工作原理。夜视仪是一种利用光学
增强或红外探测技术,使人在低光或无光环境下仍能看清目标的设备。根据工作原理,夜视仪主
要分为两大类:①微光夜视仪:通过光电增强技术放大环境中微弱的可见光,生成可见图像。②
热成像夜视仪:探测物体自身发出的红外辐射(热量),并将其转换为可见图像,不受光线影响。
在广袤的野外探索动物痕迹时,一般会选择不依靠光源就能发现物体的热成像夜视仪,它能在任
何天气条件下,精准探测野生动物的位置。
(1)下列关于夜视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光夜视仪无法在完全无光的环境中使用
B.夜视仪可以将物体照亮,使我们看见物体
C.所有夜视仪都需要依赖物体自身发出的可见光才能工作,否则无法使用
(2)将微光夜视仪和热成像夜视仪进行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光夜视仪通过放大环境声音成像,热成像夜视仪通过检测气味分子成像
B.微光夜视仪通过放大微弱光线成像,热成像夜视仪通过探测热量成像
C.两者原理相同,只是热成像夜视仪多了温度显示功能
12.小智在天文展区通过AR眼镜沉浸式体验了月食奇观,并决定探究月食的形成过程。
(1)右下图是月球公转时的四处位置,最有可能发生月食现象的月球位置是(
)。(填字母)】
(2)关于月食发生的原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沿直线传播

OA=阳
B.月球本身不发光,依靠反射太阳光才能被看到
C.月食是因为太阳突然变暗,减少了照射到月球的光线
(3)下列现象中,与上述天文现象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多选题)
A.立竿见影
B.水中折筷
C.一叶障目
D.镜花水月
E.形影不离
F.坐井观天
2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课堂素养练习
五年级科学 第一单元:光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一单元 光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A A C A A C B
二、探究实践题。
11.(每空 2 分,共 4 分)
(1)A
(2)B
12.(共 8 分)
(1)C(2 分)
(2)C(2 分)
(3)ACEF(选对一个得一分,共 4 分)
13.(共 8 分)
(1)B(2 分)
(2)①见右图(2 分)
②不会,会(每题 1 分,共 2 分)
(3)B(2分)
14.(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见右图
(2)B
(3)C
(4)AD
(5)B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C B A B C B C
二、探究实践题。(共 30 分)
11.(共 10 分)
(1)(每空 1 分,共 3 分)
山地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2)(每空 1 分,共 3 分)
①②⑤
(3)C(2 分)
(4) B(2 分)
12.(共 7 分)
(1)A(地壳)、B(地幔)、C(地核)(每空 1 分,共 3 分)
(2)C(2分)
(3)A(2分)
13.(共8分)
(1)(每条线1分,共3分)
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薄层 岩浆
番茄酱 地壳最薄弱的地方
酒精灯加热 地球内部的高温状态
(2)A(2 分)
(3)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冲破地壳薄弱的部分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1 分)
(4)A(2 分)
14.(共 5 分)
(1)降水(或降雨)(1 分)
(2)小(1 分) 植被能够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 分)
(3)A(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